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轨 >

第332章

官轨-第332章

小说: 官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曾经闹出一条令人闻之心酸的冷笑话。

    化肥厂破产后,许多老职工生活没有着落,儿女也大了,要结婚生子,一家人还是那么大一点房子共处。

    新婚夫妇干柴烈火,夜夜春宵,刺激得隔壁的老两口老树新芽,春情萌动,年龄大了,不好意思像儿子儿媳一样肆无忌惮,憋得没办法,就在附近的小旅馆开了房间做事,不曾想公安局扫黄,正好被逮个正着,女人急得差点跳楼,被警察一把抱住,才免遭悲剧发生。旁边一小警察冷笑道:“想死?没那么容易。”上下看了看,讽刺道,“我说大娘,你现在还出来干这个,什么价码啊?”

    老爷子大吼一声,上前就抓住小警察扇了一耳光,周围的警察一拥而上,拳打脚踢,老头气息奄奄,被拖到派出所登记、教育、罚款。

    女人开始怕羞,到这时候也不得不说实情了,警察当然不相信,打电话问居委会,居委会对化肥厂的职工不熟悉,后来闹得全厂工人都知道了,在原老工会主席的鼓动下,几百名工人拥进了派出所,差点闹出人命,最后由公安局出面调解,赔偿部分经济损失,派出所长亲自登门赔礼道歉,打人的警察被开除而告终。

    我和江家涛刚刚走进楼区,就被一户居民老大爷认了出来,热情的拉我们进屋子摆谈。

    “陆县长,你终于来了,我们盼你盼了很久了。”老大爷白发苍苍,一脸的热情。

    我心里一暖,想不到这里的居民这么好,急忙说道:“大爷,我们政府工作没做好,让大家现在还住在这样的地方……”

    他一边叫老伴沏茶,一边回答:“不怪你啊,刚刚上任嘛,你在人代会上的报告我认真听了,实在啊。把棚户区改造放在十件民生工程的首位,我们老百姓有盼头了。”他说着从旁边拿出一张先锋时报,说道,“我是一字一句认真看了,还给厂里的职工宣传了政府十件民生工程,政府的发展思路,机关的作风建设……”

    大爷只管热情的说,我一直没机会问他,看他讲话的水平,估计是原化肥厂的一个领导,趁着他换气的空挡,我问道:“谢谢大爷啊,老人家今年高寿啊?”

    “七十二了。”

    “呵呵,身体不错嘛,大爷贵姓啊,在化肥厂做过领导吗?”

    “乔还山,化肥厂的工会主席。”

    果然是领导,我庆幸找对了人。

    “失敬,是老领导了。”我示意江家涛做好记录,问道,“我们今天来是了解这里的真实情况,化肥厂破产后,职工的生活状况、就业、子女、住房怎么样?对这次县委县政府改造棚户区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乔大爷,你是党的老干部了,我相信你反映的情况,越真实越好,情况了解越准确,工作就越顺利啊。”

    “我知道,陆县长,你等等,我给你再找几个人来。”他回头吩咐老伴好好接待,不可怠慢。

    他老伴知道我是县长,手足无措,像第一次当小媳妇样站在一旁,等我吩咐,我立即站起来,招呼她坐下,拉了一会家常话。

    不一会,乔还山就回来了,屁股后跟了三名和他差不多的老人。

    我起身让座,乔还山把三人逐一介绍了,杨子容、邱继刚、董承锐,和中国三个英雄名字很贴近。

    我看大家有些拘谨,笑道:“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剿匪英雄今天都到场了啊,我们这是群英聚会嘛。”

    大家都笑了,乔还山说道:“陆县长是来了解真实情况的,你们都是老党员,党员就得实事求是,说你们心里想说的,把咱们平时了解的厂里的情况、这片居民的要求都提出来。”

    “是啊,我们非常想听你们反映最真实的情况,下一步工作才好开展。”我鼓励道。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杨子容道:“我先说,政府改造棚户区这是给我们办的一件大好事,三代人都盼望着呢。既然是好事就得把它办好了,关系着厂里还有周围几千人的福利问题。我们化肥厂虽然破产了,倒闭了,但为国家作的贡献还是要认账的,如果没有那些年厂里支援农村建设,中国这么多人怎么能养活?……”

    乔还山提醒道:“老杨,别说陈谷子烂芝麻,说点实在的。”

    “这些年改革开放了,人们的生活普遍好了,我们这些老家伙却成了国家的负担,像我这样的家庭,儿子孙子老子三世同堂,现在仅有五十平米,如果改造后搬入新居,还是只有五十平米,目前的现状实际上也得不到真正的改善……陆县长,我们希望政府能考虑这个问题,我家庭这种状况厂里的工人有三分之一都是这样,很有代表性。”

    我点点头,回答道:“这问题我们政府会考虑的,根据政策享受安居房政策或者成本价购房……视情况而定,包括面积问题,我们也会充分考虑到每户人家的人口、收入状况的。”

    这回答让他很满意,董承锐接着反映:“我家的情况和老杨家差不多,要求也一样,这个问题我就不重复反映了,说一个情况:当年化肥厂建设时,在城郊村征地,招收了一批村上的农民,厂里破产时,有部分工人又通过关系转回了农村户口,村里也划了承包地和宅基地,现在他们要求解决养老保险问题,政府对这种情况准备怎么答复?如果答应他们,对我们这些长期驻守在厂里的人不是又不公平了吗?而且他们现在两头占房,厂里有,自己也有自建房,职工希望他们把厂里的住房退出来,补贴那些真正希望改善住房的职工。”

    “谢谢你给我们反映这个情况,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将专题研究解决。”我回头吩咐江家涛,安排建设局就这个问题进行专题调查,摸清情况,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516【严重问题】

    “陆县长,这两年这里加层现象突出,特别是今年以来,这些人一听说政府要改造棚户区,几乎每家都在搞修建。部分楼房原来不过是平房,当初的地基也是按平房修建的,现在加到三层四层,我们进出都心惊胆颤,害怕万一垮下来,不得了啊……”邱继刚说得无不担忧。

    这问题也是我最担心、最愤怒的事,这些加层的居民都是原当地土著,农转非转过来的,为了共同的利益,往往抱成团,共同进退,占了居民人数的百分之六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不如意就组织百人、甚至千人上访,堵政府大门,围攻领导等等,几乎都成一方恶势力了。

    关于加层的事,县委县政府已经给临江镇和建设局打了若干次招呼,下命令,现在还是没得到有效禁止,建设局组织了执法队进场撤除,居民敲锣打鼓,居然像当年的日本鬼子进村一样被赶了出来。郎一平、薛秋阳之所以将棚户区的改造一推再推,这是最大的一个原因,处理不好,先锋县县委、政府将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

    这问题已经变成毒瘤,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是不是所有原农转非的居民都在加层?”

    邱继刚摇摇头,说道:“也不是,有本地居民,也有个别其他的人。”

    我见他说得吞吞吐吐,追问道:“其他什么人?能说具体一点吗?”

    四人相互看看,乔还山回道:“还能是什么人?都是政府的亲戚或者家属,如果没有他们带头,相信这里的居民也没这么大的胆子。”

    这情况证实了我心里一直以来的怀疑,如果没有干部的利益在里面,执法队伍怕什么?估计这些人来头还不小。

    问题具体这么样,估计他们也只知道一个大概,只有通过镇政府逐户登记,才能把情况彻底搞清楚。

    他们又陆陆续续反映了许多问题,江家涛归纳了一下,共计十七条,基本上反映了棚户区拆迁存在的最主要的十几个矛盾。

    回到家里,李冰冰不理我,昨天她已经准备好出门,我突然变卦让她很不高兴。我明白她的心思,害怕黄依依一个人孤独,既然我属于两个女人,理应雨露均沾,现在她成了“长期霸占”,心里感到不安,不公平。

    我说好说歹,向她保证,完成前期拆迁任务后,一定请公休假,好好过去修养一个阶段。

    “老婆,你的好心我都明白,希望你也做做依依的工作,这段时间的确不能离开,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工作重要还是我和依依重要?”

    “都重要。”

    见她还是气鼓鼓的,我主动拿起拖帕准备清洁地板。

    “已经拖过了。”

    我笑着讨好道:“老婆这么能干?我还能帮点什么忙?”

    “不用。”

    “要不我帮你按摩?在家里劳动辛苦了。”我上去抓住她双肩就揉起来。

    “陆川,不是我要*你,黄姐姐的心里你也应该体谅,她那么委屈的跟着你,现在多去看看怎么哪,已经一个月了,她心里会怎么想?”

    “我都知道,老婆,你怕她误会嘛,放心吧,依依能理解我们,只要我们把情况说清楚。”

    我嘴和手双管齐下,她慢慢软下来,“我帮你按摩吧,一天不落屋,也不知你忙些什么。”

    “谢谢老婆。”我舒舒服服躺在沙发上,接受她的好意,一边给她讲那户居民的故事。

    “真有这回事吗?”

    “当然有,我骗你干啥。我今天就是去找厂里的老职工了解情况的,他们那居住条件……唉,没法说,不搬迁真的不行了。”

    “这么说我错怪你了?”

    “也不是,我的确食言了,对不起。”

    “原谅你,老公为国为民,是英雄嘛,我怎么能拖后腿呢。”

    我回头看了她一眼,李冰冰那表情说不清楚是什么情绪,我试探着说道:“学会反话正说、讽刺我了?”

    “不敢。”

    她双手越来越温柔,感觉得出她心底的变化。

    “陆川,今天刘姨问我们为什么不回去……”

    “有什么事吗?”

    “欢欢好像在学校出了点问题。”

    “什么事?”

    她犹犹豫豫答道:“像是被同学欺负了……”

    “正常,我们小时候还不是一样。”

    “不一样,刘姨的意思是……叫我去学校找老师说说,同学们知道她没妈妈,回家嚷着要妈妈……”她说着声音有些沉重。

    “嗯,你去吧,你本来就是欢欢的妈妈,现在不是正好吗?”

    “我一个人去?”

    “有什么问题?刘姨既然给你打电话,说明她心里已经同意了。”

    她点头答应了,“我走了你咋办?”

    “我没事,一个人好解决。”

    “注意身体啊,记得吃早饭。”她很不放心,我现在享受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地主似的剥削生活。

    “记住了,放心吧。”

    她还想说,我笑道:“干脆你拿笔写下来我背诵一百遍,老婆的指示我敢不听吗?罗里啰嗦。”

    她还是不放心,星期天下午才离开先锋到吴德市。

    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入临战状态,政府常务会经常选在晚上召开,白天没时间。

    我本来是很反感开会、开长会的,但这工作不开会不行,必须把每一步想到最细,每个环节做到最好,力争把一切困难事先都考虑到,估计更充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多一些,不然,一旦出事,必定不是小事,到那时候处理起来就费劲了。

    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建筑物违规加层的问题,必须立即、无条件的停下来。

    “……临江镇和建设局要密切配合,以对群众利益负责、对党和政府负责的态度和政治责任感,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邪气,我们的执法队进不了场,这还了得?!我们的正气哪里去了?纳税人养我们这些队伍,为了什么?关键时刻就要硬得起,打得硬仗!这件事没条件可讲,是天王山战役也要拿下!事关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成败,没有退路!”我对着吴自清和王城、姚志刚、顾曾唯说道,“这件事由吴县长牵头,临江镇和建设局负具体责任,你们是责任单位,马上着手做好两件事:第一,立即、坚决、彻底制止目前尚在加层修建的工程;第二,摸清已经加层的居民,登记造册。两件事必须在七日内完成,从现在算起,七天后我们在座的同志都去现场检查验收。”

    关于违规加层问题,江家涛通过其他渠道打听,已经得知县委政府政协的某些领导都插手其中,有些是自己原来买地修了房子,有些是通过亲戚买地建房……比如政协主席苟大全的一个亲兄弟,十年前在清流居委会修了四楼一底八百平米的楼房,常委、县委办主任刘玉山、常务副县长刘青云等都有亲戚、或者自己在里面建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