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轨 >

第308章

官轨-第308章

小说: 官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定是送人!送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这是我的第一判断。

    我知道端砚是很名贵的,尤其是那种精品、有点历史的收藏品,古震要送谁啊?吴德市境内好像没什么大工程需要他活动的了,“难道是为市委某些人在省上活动用?”

    吃过晚饭,李冰冰在和陆欢欢热乎,我说道:“下礼拜李立秋和王宝强就要过来了,我们去看看孙楚。”

    李冰冰起身,陆欢欢屁颠屁颠的跟上来,她看看刘姨的表情,好像没什么反感,于是一并带上下楼。

    路上我联系上孙楚,正好他老丈人也在家。

    孙楚发福了,本来个儿就矮,现在一胖就成了一堆圆乎乎的肉球。

    我笑着对小朱说道:“小朱啊,你到农村肯定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为什么?”朱倩不解的问。

    我嘴一孥,“你看看你们孙楚,半年不见长得又滚又圆。”

    大家呵呵大笑,李冰冰轻轻拍了我一巴掌,“就你胡说。”她拉着朱倩说道,“小朱妹子贤惠,把孙楚照顾得太舒适了。”

    孙楚笑道:“你们两口子就损我吧。”他眼睛看着欢欢,露出羡慕的神情,叹息道,“唉,养女儿就是乖,文文静静的,好可爱。”

    “儿子不好吗?男人才能顶天立地。”

    “儿子太费事了。”孙楚直摇头。

    李冰冰问道:“怎么回事?”

    朱倩无奈说道:“在学校打人生事,我们挨老师批评无数次了,还要给学生家长赔礼道歉。”

    “呵呵,肯定和孙楚小时候差不多,有其父必有其子。”我记起今天来的正事,问道,“老先生呢?”

    “在,要找他吗?”

    我点点头,“一是来告诉你,王宝强李立秋下礼拜要来陵水县,我们老同学在一起聚一聚,这事恐怕得由你出面张罗了。”

    “没问题,一切由我来安排。”

    “二是想拜访一下老局长。”

    李冰冰留下和小朱家长里短,我和孙楚去拜访他岳父朱鸿儒。

    朱鸿儒正在客厅教孙子下围棋,见了我忙起身招呼。

    我赶紧上前一步,“打扰了,朱叔的身体越来越硬朗了。”

    他摇摇头,“不行啰,天天打打太极,写写字,活动还不够。”他边说边请我进书房谈话,留孙楚父子在外面围棋。

    待坐定,朱鸿儒微笑道:“陆书记无事不登门,一定有事要说?”

    “朱叔还是叫我小陆好,这样听起来不刺耳。”

    他哈哈一笑,“老百姓见了官,总是不自觉要称呼官职,怕你们不高兴,我现在是布衣,也不能免俗啊。”

    “朱叔叔这样说是折杀我了。”我知道朱鸿儒是个心胸豁达的人,称呼什么也不是如何看重,但我一定要保持谦逊,这是起码的礼貌问题。

    他看着我问道:“说罢,什么事?”

    这事还真不好开口,我迟疑了一会,说道:“有朋友托我打听一件东西……”

    “什么?”

    “端砚。”

    “嘿嘿,你消息很灵嘛。”

    “朱叔别误会,真不是我,这人你也认识,古震。”

    他点点头,“这人是个角色,三教九流好像都能扯上关系。”

    “他不知道在哪里探听到你有一方端砚,想收藏,价由你出。”

    朱鸿儒摇摇头说道:“古震一个满身铜锈的商人,他会收藏?嘿嘿,糟蹋文物啊。”

    “现在搞收藏的真正懂得文物价值的不多,不外乎把它当成了一项投资而已,像朱叔叔这样以文为贵的藏家,收藏界也是凤毛麟角。”

    “错了,我没有收藏的爱好,这方端砚也是朋友十几年前送我的。”他摇着头说道,“字的好坏又岂是一方砚台、一支笔、一张纸所能决定的?关键在心,一个人心邪则字邪,心正则写出来的字也是堂堂正正。有些人不懂,一味相信什么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须知一切的工具都是人在掌握、在使用,好的工具有什么用?”

    他边说边从书柜里掏出一方砚台来,拍拍上面的灰尘,“这东西你不说我还忘记了,当初一个南方的朋友送我时也没说值多少钱,如果你要就拿去吧。”

    我过意不去,心知古震看上的东西绝不是一般的物品,说道:“谢谢朱叔,你还是说个价吧?”

    “说什么价?我老头子又不靠这个养老。”他看着我,眼里有股慈祥的暖意,“陆川,你是孙楚的同学,你的为人我是信得过的,前些年在杨柳镇干了不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好事,杨柳镇能有今天的局面也是你打下的基础啊……我们各级干部里能这样真心实意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人太少了,尤其是为了老百姓干事……。”

476 【徐寿春鉴宝】

    “谢谢朱叔的夸奖。”

    “你这几年在陵水县干的事,我也有所耳闻,很不错啊,出污泥而不染!”

    我惭愧得无地自容,脸上有些发烧,如果他知道我背后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岂不是要大跌眼镜,气得吐血?

    “所以啊,我相信你拿这个一定不会干什么出格的事。”他用手抹了抹砚台递了过来,我小心翼翼的接过,“我也是在仕途混了大半辈子的人,有些事不得不为之,也是正常的,做官就要知道变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像我们这些老家伙,一根筋拧倒底,到头来穷困潦倒,一事无成。”

    “朱叔叔过谦了,你老人家如今是吴德市的宝贵财富啊,多少人羡慕还来不及呢。所谓成功,也是有多种实现途径的,在官场,也并不是单纯以官职大小论成败的,一个人的人品、德政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他点点头,“你说得在理,比如杨财丰、张国良等,虽然贵为县委书记,但如今哪有我老朱这样逍遥自在?哈哈……”

    “要说人生的成功,他们也远远不及你老人家。”

    他呵呵一笑,“是啊,说起张国良所有的人都吐一口唾沫,说起我朱鸿儒,别人最多背后骂一句:那个糟老头子!嘿嘿,老百姓的口碑才是人生的坐标。”

    我赞同道:“是啊,老百姓的口碑是检验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其他任何人说了都不算。”

    朱鸿儒为我这句话感到很欣慰,笑着说道:“付林付校长和我谈起过你,你们曾经论道?”

    我点点头,说道:“我哪敢和他论道啊,都是他说我听。”

    “付林这老家伙和我脾气差不多,自以为是,眼高于顶,不过他的思想还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官场是个大熔炉,每个人在熔炼的过程中容易走形变样,掺假使杂,本来是久炼成钢,结果出来是块说不清的什么东西,不但无用还破坏坏境。”

    “谢谢朱叔教诲,陆川一定不负你们的厚望。”想不到他和付林在背后还这样关心我,我感觉既温暖又惶恐,有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我回到家里,把砚台拿出来看了看,颜色呈紫色,图案是松鹤水草,除了入手特别沉以外,也无什么特别之处。

    李冰冰见我摆弄,说道:“你巴巴的赶去就是为这个?”

    “嗯,你看看怎么样?”

    她嘴一别,“我看不怎么样,值得你费那么大的功夫吗?”

    “值不值明天就知道了,你我都是门外汉。”

    我打电话给古震:“古兄,东西有,是不是端砚我可不敢保证。”

    “没事,找人一看不就知道了?”

    “对啊,我明天找人看看,如果是真东西,就给你送过来。”

    “好的,好的。”他话里非常高兴,仿佛我为他解决了一件重大难题一样。

    第二天我找到古玩斋徐寿春,他的事已经基本办妥,现在就等这边拆房子后政府补偿。

    他见了我自然非常热情,急着叫店里的伙计泡茶水。

    我微微一笑,“今天又来麻烦徐老板帮我看一样东西。”说毕从包里拿出砚台。

    徐寿春把东西拿在手里反复看了,啧啧称赞:“好东西,货真价实的一方端砚。”

    我还不放心,问道:“是真的?”

    “如假包换,而且这还是有些年成的东西。”他说着用手在上面叩了几下,然后拿起来对着砚台呵了一口气,说道,“端砚根据不同的坑口出处,其敲声有所不同。最为名贵的是‘老坑’,砚石敲起来木声十分明显;而‘麻子坑’和‘坑子岩’砚台石的声音介于木声和瓦声之间。还有一种叫‘斧柯东’的砚石敲起来带有铿锵的‘金声’,是近日收藏家追捧的热点。”他重新用笔敲了敲,“你听听,像什么声音?”

    我聚精会神听了半天,除了当当当的声音,其他什么也听不出来,摇摇头,“说不上来。”

    “这是一块‘斧柯东’砚石,有‘铿锵’之声。清晰凝重,没有清脆飘浮的感觉。”他歉意道,“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或者刚刚涉及的人很难把握。”

    他继续解释道:“传统的端砚鉴别方法是以色为主。端砚都是以紫色为基调的,在紫色的基础上带有其他颜色,而且,端砚还有独特的‘石品花纹’,天青、鱼脑冻、蕉叶白、青花、冰纹冻、石眼等六种,这六种石品花纹被称为端砚的六大名种。”他指着砚台给我看,“这一款你看看,石眼纹。”

    自从上次买了他一块玉石后,徐寿春可能以为我是藏家了,毫不吝啬的把自己鉴定知识向我传授,大概怕我在收藏时吃亏吧。

    “由于端砚连年价格飞涨,在其外形上做文章以劣充好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市面上伪造端砚比较常见。以前端砚中有石眼的现象十分罕见,而现在卖端砚的商店中,大多数都是有石眼的端砚。所以色纹来鉴别端砚也容易上当受骗。收藏端砚首先要观察石质是否细润密实。端石为沉积岩,轻重适中,上手有滋润之感,若感到太轻或太沉重或有枯燥的感觉,均有伪品之嫌。识别端砚还可以用两个比‘听声’更为简便的方法,一是用指按住砚台一到两秒钟,如果是端砚,上边就会有水气形成的手指痕迹;二是向砚台呵一口气,如果是端砚,砚上就会凝聚一层薄水珠,用指一抹可见凝聚的水多寡,越多说明品质越好。这两点均与端砚独特的细密质地有关,越密越容易聚拢水蒸气……”

    我现在如果说自己不爱好收藏恐怕他也难以相信,趁他换气的空档,插言问了一个我最关心的问题,“这砚台在市面上能值多少钱?”

    他指着砚台说:“这是一款松鹤祥瑞,抛去它本身蕉叶白、天青、青花、玫瑰紫四大罕见的石纹,单是那‘一眼值万元’的三只石眼,它的价值就不容小觑。何况这砚台砚身自然流畅,砚池巧妙地与整体融为一体,石材润滑,做工精细……如果按现在的市面价估计,少说也是这个数。”

    他比了一个八。

    “8万?”

    他摇摇头,笑道:“后面加0。”

    “80万?”我惊呼了一声,我日,这么值钱?

    “这还是我保守的估计,端砚的价格一般由四个因素决定:坑种、材质、形状、做工。前三个因素都具备,后面一个想必也不会是一般人做的,端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尤其是今年来,随着端砚矿材越来越少,技术高超的工匠后继乏人,其价值一路飙升,有行内专家预计,未来两年内,端砚的价格可能要翻十倍,以克计量,身价直*;鸡血石、田黄等名石。”

    我喃喃道:“不过就一块石头而已,怎么炒这样厉害?”

    徐寿春笑着说道:“盛世藏古玩,乱世藏黄金。现在政通人和,国强民富,正是艺术品显示自己价值的时候。陆书记如果关注这方面的消息,国外拍卖我国国宝时,一件藏品动辄上亿。何况端砚生产历史悠久,而且一直是文人墨客的珍爱之物,端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二者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还喜爱端砚的鉴赏、馈赠、收藏和研究,如欧阳修的《砚谱》、米芾的《砚史》、苏轼的《东坡志林》等都是关于端砚的著述和赞美的砚铭、诗文。到了清初,端砚的制砚工艺十分雅致,刻工纤巧,加上附以名人题识,砚铭等作为装饰,端砚身价倍增。已从实用价值演变为文玩之物,成为欣赏品和珍藏品。”他滔滔不绝,对这些古玩收藏如数家珍,各地的价格也非常清楚,“80年代,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收藏者对端砚突然感兴趣,使其收藏价值和投资价飙升。如1993年4月在香港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对清代长方带眼松树端砚(长34。1厘米)就被人以36。8万港元高价买走;在端砚文化节上,一方‘中华九龙宝砚’则以200万元天价成交。古端砚价值很高,现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