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轨 >

第283章

官轨-第283章

小说: 官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急着挣表现,每次来锦都市都是匆匆忙忙,从没超过三天的,和儿子刚刚处好,又离开了,以至于陆海现在对我还是陌生得很。

    “这个春节一定要和儿子把关系处融洽了。”我暗暗对自己下决心。

    一到陵水县我就和张书记取得联系,他告诉我直接到办公室,刘中兴县长和交通局梁建设也在,他们正在研究这件事。

    我风尘仆仆赶到时,屋子里又多了个发改局的张局长。

    “陆书记,辛苦了,时间紧迫,只好鞭打快牛。”张书记示意我坐下说话,梁局长手脚麻利,已经泡好一杯热茶递过来。

    我点头和刘县长招呼了,说道:“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吴德市的确因为张国良案件的事影响很大,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很头疼,这次能否打开省厅、部委的大门,不光是关系到我们陵水县的问题,对吴德市的项目争取工作也是一个正面促进,如何尽最大努力消除影响,需要各方的积极配合,重要的是拿出诚意。”

    我和古震联系的具体情况不能拿在这里说,以古震的手段看,我预计他不是送钱就是送人,这些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前车之鉴,我不得不小心翼翼,纵然古震有显赫的背景,小心一点总是不会错的。

    张书记点点头说:“所以这次项目争取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像打一场攻坚战役一样,做好周密计划,制定详细的攻坚措施,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来。我把这个项目也分别给洪书记、萧市长作了专题汇报,他们是全力支持,在吴德市一律开绿灯,市委还决定由龚副书记亲自牵头抓,各部门的手续按时办结。各位,领导的表态对我们既是支持,也是压力啊,关键时刻就看我们能不能打硬仗了。”他看了刘县长一眼,继续道,“我和刘县长商量了,这个项目具体就由陆书记总负责,发改局总牵头,交通局具体承办,涉及到什么部门,需要什么协调配合和支持,勿需请示,直接办理就行了,全县所有的乡镇、部门的一切资源你们都可以调用。陆书记,你看还有什么要求?”

    “有张书记和刘县长这样不遗余力的支持和表态,我们工作就好办了许多,目前的关键问题是编制项目计划书,尽快通过市发改局立项,这项工作张局长、梁局长两位要辛苦一下,距离年底只有十几天了,上面的工作要做,我们的项目报告也要搞扎实,力争市委市政府列入重点支持项目……”

    我正说着,刘中兴插言道:“给你们一周时间,完成报告的编制任务,需要钱需要人,现在就提出来。”他目光炯炯的看着梁建设和张力学。

    张局长道:“几位领导已经发话,我们只有华山一条路了。”他看着梁建设,“交通局原来搞了一个项目计划书,标准和投资规模达不到要求,如果以此为蓝本,估计问题不大吧?”

    梁建设是新提拔的局长,初次经手这样大的项目,虽然心中没有把握,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表态,“请领导们放心,下来我就安排人着手搞材料,也请张局长派人给予大力支持。”

    “这个没问题,我马上安排赵局长和重点办的同志过来。”

    我提醒道:“梁局长和张局长是不是考虑和市局联系一下,市区两级一起完成报告的编制工作?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而且有市级部门的专家、领导把关,立项就不成问题了。”

    “陆书记这个提议好。”张泽民书记接道,“我们虚心一点,把他们请到陵水县来,在洛水宾馆租几间房子,集中精力突击完成。需要经费,打报告找刘县长批。”

    二位局长点头答应,市级部门的人员由他们去请,我负责总协调。

    两人的工作效率还不错,第二天就把市区部门的人集中到洛水宾馆了,我到场对市级部门来的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委托发改局张局长全权负责项目编制工作的统筹、人员分工,梁局长负责解决好后勤保障问题。

    我分管的群团部门都是一些小单位,人少经费也紧张,这三个多月由于主要负责招商引资,很少过问他们的工作,临近年底了,我安排了一次集中工作汇报,这些都是例行公事,听汇报作指示,勉励几句,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对明年的工作作一些原则性的安排和要求。

    会后,几个部门联合举办了一次团年餐,县委办顾大昌主任也应邀在列。

    除了工会以外,其他部门都是穷单位,饭后他们都商量好似的,瞅见无人时都递了一个信封过来,看他们一副歉意的表情,知道数额不多,但又不好拒绝,这是官场规则,不收伤人。

    回到家里,我把这些信封掏出来,不过两千三千而已,心里很感动,虽然钱少,也表达了他们不忘领导的一番心意。

    李冰冰原来在妇联干过,我知道这些部门要给领导表示个三千两千还真不容易,说不定这些负责人在心里掂量了若干次才咬牙下决心拿出这点钱来。

    “得想个办法支持他们一把才好。”我边洗澡边思索,连浴室外手机响了也没听见,出来时才发现古震给我打了个电话。

    “什么事这么急?他平时不可能半夜还给我来电话啊。”我急着拨了过去。

    “古兄,我是陆川,刚才在浴室洗澡没听见。”

    “陆川,有点事要麻烦你,事情不好办所以才给你打电话。”

    我感到奇怪,他不好办的事难道我陆川还有办法吗?

    “什么事?”

    “我淘了一个破碗,找杨柳镇中学的王国维老先生鉴定是赝品,你有办法找到一件明清时期的瓷器吗?当然,宋朝时期的也行。”

    这的确是个麻烦事,平时没关注古玩方面的事,一时间哪里去找?但我知道,古震如果不是要得急,肯定不会找我想办法的,既然开口,我好歹也要作点努力。

    于是问道:“要得很急吗?”

    “当然是越快越好,我现在杨柳镇,时间最多能呆三天。”

    “我找找看,平时没注意这方面的事,要问其他的人才知道。”

    我放下电话,仔细想了一遍,陵水县虽然历史悠久,但没听说出什么大富大贵的人物,要寻这么一件古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第二天上班,我给县文化局易局长打了电话,叫他来办公室一趟。

    “易局长,文物管理该归你们文化局管理吗?”

    “是,陆书记有事吗?”

    我叫他坐下说话,等秘书小谢泡好茶,对小谢道:“你出去把门掩上。”

435 【李闯玉符】

    易文忠脸上突然慎重,不安的看着我,我笑了笑:“放心,没什么大事。我一个朋友有收藏的爱好,想问问你陵水县有什么值钱的古物,比如明清时期的瓷器什么的。”

    他吁了一口气,摇头道:“暂时没发现,尤其是瓷器类,陵水县地势偏僻,在古时候属于犯人流放的不毛之地,这些东西大地方多,像西安、河南等地,随便一座王墓里就有大量的宝贝。”

    我一阵失望,犹不死心,追问道:“你再想想,难道一件这样的东西也没有?哪怕是人家祖传的?”

    易文忠果真低头寻思,摇摇头,“没有。”正当我放弃询问时,他补充了一句,“洛水镇有户农民,听说手里有一块玉佩很值钱,但不是你说的瓷器。”

    “玉佩?什么时候的?”

    “嘿嘿,要说起来是国宝,传说是李自成的贴身玉佩,也是兵符,历史上独一无二。”

    我心里一喜,追问道:“情况属实吗?”

    “这个没法肯定,我也是听说,可能性还是有的,历史上记载崇祯十年也就是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农民起义军的流动性,实行各个击破,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第二年八月,清兵两路入关,朝廷内外交困,举棋不定,崇祯见清军势大,急调洪承畴等人东去勤王,李自成才得以大难不死。按史书记载,李自成避难处是在商洛山中,其实,这期间李自成是流串到了陵水县,休养生息,后来从商洛山出击,夺取了大明的江山,当了皇帝。到1645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经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李自成入武昌时但被清军一击即溃。5月在江西再败,神秘消失,李自成的死有六种说法,如自缢、战死、出家、隐居等。其中有一种说法最可靠,归隐青城。李自成的后代在青城镇苇茨湾村的一户李姓人家发现了一本抄修于康熙三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家中,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后来风闻清廷侍卫已经发现他的一些蛛丝马迹,连夜逃亡,最后到陵水县隐居下来,这里曾经是他的老巢,当地老百姓感激他以前的均田放粮之恩,所以一直保守秘密,掩护他直到他去世,还砌了几座无名坟。李自成隐居后,他那些逃出来的部将都一直在寻找,这玉佩据说是一对,一枚在刘宗敏身上,刘宗敏战死后,玉佩不知所踪,另一枚在他身上,危急时可当兵符,所以,清廷一直在寻找他,他的部将也在寻找他,目的就是想得到这枚兵符,现在分析看来,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嘿嘿,我怎么听你像是说书的?”

    “陆书记,这些事本来就很难考证,老百姓故老相传,有鼻子有眼睛,你还不得不相信,陵水县洛水镇一带的确有许多无名孤坟,听说农业学大寨那时候也毁了几座,里面除了一些乱石外什么也没有。”

    易文忠一直对历史感兴趣,对这些如数家珍,历史都是后人考证出来的,谁说得清呢?他既然这样说,想必也有点道理。

    “你找人打听明白是不是真的,另外那玉佩还在不在他手上,下午给我回话。”

    “行,我亲自去一趟。”

    易文忠走后,我立即给古震打电话把情况说了,他疑惑道:“李自成的玉佩?不可能吧。”

    我说了李自成曾经在陵水县避难最后死在陵水县的说法告诉了他,古震声音一亮,“如果是这样,那还是有可能的。先别管,搞到手再说。”

    “我已经安排专人打听去了。”

    “好。”他接着叮嘱了一句,“最好知道的人少一点。”

    “明白,如果属实,我马上给你送来。”

    “辛苦了,老弟。”

    “等我消息吧。”

    他催这么急,估计和这次项目的事有关系,那些上了级别的领导就喜欢舞文弄墨或者搞点收藏什么的,如果能搞到精品,那比送现金更管用。

    下午临近下班时,易文忠才匆匆赶到办公室,急促道:“陆书记,是真的。”

    我心里大喜,“你敢肯定?”

    “这人是寝陵村一个五十多岁的孤身男人,一生未娶,叫李奎,自称是李自成的后代,据村民反映,前些年经常见李奎半夜在墓地晃悠,都说他在盗墓取宝。我去他家时,正好有外地人在家里作客,见我们来就急匆匆离开了,估计是买卖盗墓文物的。我们问了他一些情况,他矢口否认,我指着墙角一些的瓶瓶罐罐问他怎么回事,他才透露了是从墓地偷出来的。”

    “玉佩呢?出手没有?”我心里着急。

    他摇摇头,“玉佩的事他一口否认,我问了周围的一些村民,有人说见过。估计李奎还在熬价,这东西不好出手,双方都怕吃亏。”

    “有什么好的办法把它弄过来?”

    易文忠面有难色,回道:“我想尽了一切办法要看看东西,他打死不承认有这回事,这是国家文物,拿出去盗卖是要判刑的。”

    “就没办法了?”

    “办法有一个,就是有点阴损。”

    “你说说看。”我哪管他阴损不阴损,能搞过来才是正道。

    他如此这般说了一通,我想了一遍觉得办法不错,我吩咐道:“这件事不要说出去,你要权当没这么回事。”

    他答应着,“陆书记,我听你吩咐。”

    “走,我们一起给张书记汇报。”

    进了张泽民办公室,他见我和易文忠一起进来,疑惑的看着我。

    “张书记,有个紧急情况给你汇报,对方急需一件古懂,我找易局长了解到洛水镇有位村民叫李奎,盗墓弄了点东西,现在要想办法弄过来。”我对易文忠道,“易局长,你给张书记汇报一下。”

    张泽民转头对易文忠道:“你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