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 >

第292章

顺明-第292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山东这几年的顾横波和柳如是,按照现代的话说,她们就是李孟地机要秘书,要是比照大明朝廷,顾横波和柳如是的地位就等于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

在这样的工作中,这两个从前的秦淮名女子觉得自己的人生更加的有价值,不再是靠这自己的相貌身段、各色技艺,或真或假的风骨脾气来取悦男人,而是靠着自己的头脑,对文牍地处理。在这府中应得了自己地地位。

和灵山商行、山东盐帮那些人隔着屏风交流,收集情报,尽管看不见对方的相貌,但以顾横波和柳如是那广博的见识,自然是知道跟他们毕恭毕敬汇报的这些人,在外面都是一方的大豪。

若自己还在秦淮之地,见到这样的豪客。只能是曲意逢迎。小心客气,但今日间又是如何。内帐房若是对外面的行动稍有不满,顾横波和柳如是说一句话,外面的那些人都是战战兢兢。

这样身份态度的对比,两女自然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子的生活,当年在秦淮河上,听得前辈女子说,最好地出路就是寻找一殷实厚道的人家从良,终老一生,今日间正式称为李孟的妾侍,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在李府之中,管家罗西擦了把汗,跑前跑后的忙活着,总算是有个结果,纳妾这仪式来的人不多,山东巡抚官署、布政使司衙门、知府衙门这几个地方的大小官员肯定是要请地,周扬地幕僚班子、宁乾贵的巡检衙门、灵山商行这些人也是要请地,还有八闽商行、以及在济宁的孔三德。

济南大营的军官,李孟选定的人也要过来,莱芜距离济南很近,孙和斗和郭栋也能赶回来,还有这济南城内的灵山、鳌山两卫的老军户,这些人可都是胶州营中高级军官的家眷,更别说那些李孟的长辈了。

罗西心里暗叫了声乖乖,好在是李孟不愿意把这第二次纳妾的事情操办的太大,几名分镇各处的大将,屯田田庄系统、漕运税丁系统和山东各处的豪强大族都没有通知。

即便是这样,这院子里面还是坐满了客人,忙得罗西前脚不打后脚,这些日子觉都没有睡太多。

可罗西忙得高兴啊,来的贵客这么多,这是镇东将军府、总兵衙门也是胶州营的风光,这么多贵客,见到他罗西也都是客客气气,满面笑容。

自己当年是干什么的,不过是个贩私盐的无赖,谁想到今日间有这样的身份地位,大帅的管家,亲随之人,那巡抚何等的地位,见他还要给个笑脸点点头,啧啧,祖坟上都冒青烟啊!

山东各位,不管是不是李孟这个系统的人,都很难在李孟的脸上看到笑脸,今天他们可是看到了。

李府的这个宅院当时是某大户人家产业,现在这个大户人家全家都被掳掠到关外去了,这宅院颇为的广大,各路的宾客按照身份贵贱落座,大家笑着寒暄闲聊,众人平素里都是各忙一摊子,能这么聚起来可是难得。

但众人交流归交流,视线的中心却都是集中在站在堂前的李孟李大帅身上,李大帅不穿盔甲。身上穿着新郎官的衣服。

娶妾不能大办,妾不能白日迎娶,不能从正门进入。进门要拜正妻,妾地身份和奴仆相差不多,在某些情况下等同于私人财产而没有人身权利。

但在李孟这边就有所变通,也算是给这两位女子足够的体面光彩。

站在堂前的李孟双颊都有些发酸,,今天他作为主人对每个来祝贺参加喜宴地客人都要笑脸相迎。

这些客套礼节对李孟来说,可比参加一场大战要累的多,但也推脱不了。现在站在堂前,就等着顾横波和柳如是两个女孩进来了。

纳妾虽然是合法的行为,而且还经常有人夸赞此事风雅,可世人也有这样一种看法,真正的英雄豪杰,若是在事业不成就的时候,就琢磨着收纳妾室,耽于美色,这被人认为是胸无大志的行为。

以李孟目前的发展,给世人这么一个观感。那可是灾难性的。何况李孟身边手下可都是敢说话直言地角色。

事实上,这次纳妾却是几位心腹和身边的顾问力劝的结果,李孟还记得是老太监刘福来先提出来的。

而且颜若然和木云瑶也是赞成,理由说的很简单,颜若然和木云瑶每日里都是和顾横波、柳如是朝夕相对,一同料理内宅的事务,一同在内账房处理各地汇总的情报,每日这么相处,协理的又是内宅之事和机要的情报。

做这些事情的二女,也早就应该给个实在地名份。收入内宅之中,这么无名无份地总归不是长久之事。

李孟也是颇为的无奈,每个人劝自己纳妾的理由都不是从私人的角度,而是从公务来讲,顾横波和柳如是的确是绝色,又是伶俐可人的性格,李孟对这两个女孩子当然没有恶感。只是被人用大义的名份来推动。总觉得非常古怪。

不光是古怪,等确定纳妾之后。端方著称的孙传庭居然是作揖为礼,恭贺说道:

“时人言,攘外必先安内,李大人如今内事已定,可图外矣。”

当真是哭笑不得。

但顾横波和柳如是两人被李孟纳入房中,代表着李孟的内宅团体最后一块拼图的完成,在婚姻这种关系地维系下,内账房控制的情报分析调配系统,将会完全的忠于李孟,不会有什么不安定的因素。

还是那句老话,李孟到如今这个地位上,并且在做这样的大事,他没有什么私事可言,一切都是胶州营的公事。

院内的一阵喧闹打断了李孟地思绪,看着从院子地另一边,几名丫鬟扶着盖着红盖头的顾横波和柳如是两女走了过来。

尽管院子中坐着地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之人,平素里讲究个矜持气度。不过在这个场合都是完全的放开,也有人拍手,也有人鼓噪叫好,一时间气氛热烈无比。

李孟扭头看了看在身边的颜若然和木云瑶,再看看那边被搀扶着走来的两个女孩,尽管隔着红盖头,看不见两个女孩的表情。

但李孟觉得不管是身边的两个女人还是对面走来的两个女孩,每个人的心境都颇为的平静,就算是顾横波和柳如是,也是很平淡的对待这件事。

因为自从她们两个进入李府之后,有今天这场典礼,本就是应有之义,水到渠成的事情。

到了李孟跟前,娶妾可没有什么夫妻交拜之类的说法,特别是李孟这种身份贵重的人,按照规矩,顾横波和柳如是两女是全礼跪拜李孟,而李孟只需要回半礼。

唱礼的官员是一名把总,发号施令练出来的好嗓子,在那里大声的喊着……

李孟的半礼就是微微躬身而已,看着面前的两个女孩,李孟用温和但又坚定无比的声音说道:

“今生今世,李某必不负你等。”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李孟微微直起身,冲着身边的颜若然和木云瑶微笑了下。

顾横波和柳如是听到了,颜若然和木云瑶也听到了,这是李孟对他妻妾的保证,话虽简单,却坚定不容置疑。

肖太监在参加完这次纳妾之礼侯,带着护卫他的锦衣卫们回到了京师,李孟接下了调防的圣旨,却以自己生病和士兵疲惫延迟调防。

这个回复和结果给足了朝廷的面子,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的变化,那些对这次的旨意抱有很大希望的文官们无奈的发现一个事实,他们对有实力的地方军头已经是没有任何办法。

对于需要在运河上运输货物的商人们来说,目前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不在运河上运输货物,另一个选择是缴纳漕运厘金。

这其中的得失,相信很多人都会知道选择那一种,所有的商人都是选择乖乖的交钱。

尽管朝野之间仍然是充斥着对镇东将军李孟的攻讦和侮蔑,但却显得有气无力。首辅周延儒倒好像是知道会是如此,私下里还写了封信给李孟,说的倒也是清楚,抽取厘金可以,只要按照百中抽一的规矩就行。

大部分的京师官员私底下都是这样做了,甚至还有人写信恭贺李孟纳妾的喜事。

首辅周延儒缩头,众人本来还指望着挑起这些事情的兵部尚书陈新甲继续做些什么,或者是在崇祯皇帝面前进言。

但兵部尚书陈新甲却也是沉默了下来,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崇祯十五年的三月底,从关外又有消息传来,辽东总兵祖大寿降清,山海关外的孤城…………锦州,陷落……

  第三百四十一章 胸无大志 厘金局督办

崇祯十五年是个好年景,河南、山东、北直隶等地,总算没有闹什么灾荒,田地里面的收成可以有个好的预期,对于农民来说,十几年的苦难,总算是有了个盼头,全家老小盼星星盼月亮,苦苦挣扎着,千万不要倒在收获的前夜。

但老百姓们能安心耕种,不被官兵匪反复践踏的地方却不是太多,比如说在这河南地,也仅仅是归德府一地而已。

李自成和罗汝才的联军已经开始出动,小股的前锋试探着朝开封府进攻,与此同时,这支流民大军的探子都已经安排在四面八方,特别是深入到河南山东交界处,沿着黄河运河严密监视,只要一有山东官军的动向,马上是火速回报,那一次死伤将近十万的大败,彻底是打疼他们。

现在的李、罗联军号称百万,可对李孟和他们的“约定”还是有几分忌惮,可如今实力不光是恢复,而且比涡水之战的时候还要膨胀,忌惮归忌惮,天下大势如此,有事情总归还是要去做的,如果你不顺着大势去走,大势反而会把你压碎。

督师丁启睿、平贼将军左良玉、保定总督杨文岳以及纠集的各路兵马,渐渐的在开封城以南的地区开始汇集。

眼见着大明在中原一带的军队都慢慢的集中在这里,李罗二人也不可能置之不顾,而且不管怎么估计,李、罗联军都是占据优势。现在,就是一战定中原的时候了,如果一举击溃开封以南的这些大明官军。那么朝廷官军在中原之地。将无兵可用,完全的空虚下来,从海河到淮河,这广阔地空间就任我纵横了,这样地前景实在是太过诱人,这倒是和洪承畴率领十三万大军出关,皇太极带倾国之兵前来,一定要围歼这支部队,这个是差不多的意思。

打进北京城。称王称帝的日子,仿佛已经在向大家招手。至于是谁称王称帝,那就是将来的事情了。

但李自成和罗汝才一直是有些迟疑,和左良玉、丁启睿这些人打生打死这么多年了,倒还没什么,打胜打败,心里总是有底,就算败了,也可以回去收拾起来再打。

可不知道山东兵马何时会出现,会不会出现。毕竟当时是划定了开封府和归德府这个范围。触碰这个范围,李自成可已经是遭受到很惨痛的教训,部下的兵马一时间对官军甚至有些畏惧。

后来在河南府、南阳府几地连打几个胜仗。这才是恢复了信心和战斗力,但在三月四月间,李、罗联军还是有分寸的出击,开始进入开封府,扫平密县、禹州、襄城、临颍、长葛、新郑诸州县。

这些都是开封城南,临近河南府和南阳府的州县,明白战场形势的人都能看出来,李、罗联军是在为和官军地决战做准备。

之所以会这样做,是二月间李自成和牛金星的一次密谈,那时候。整个中原的官兵都有朝着开封城南朱仙镇一带靠拢的动作,李自成和罗汝才商议之后,得出结论,如果这些官兵抱团聚集成力量,沿着黄河前进,那这么一只强大的队伍,配合上足够的后勤。跟积储有限的联军对抗。还是有优势的。

这样流民军队在已经完全控制的河南府估计也无法立足,搞不好还要从潼关回陕西。才能有比较稳固的落脚点,才能积蓄力量反击。

陕西残破之极,比河南差地太多,李、罗联军之中,不管是骨干的士卒还是那些景从的流民,都不愿意回到陕西去。而且这样地话,这段时间对河南的经营,大半都要毁掉,大家刚有了个根据地,自然不愿意放弃。**

面前这些官兵和李、罗联军的战斗从来都是败多胜少,对和她们的大战,李自成和罗汝才还是颇有信心,但这官兵不算什么,若是山东兵马趁着这个机会再杀出来,即便是流民大军实力增长,可还是没有战胜的把握。

进兵作战,还是退出中原,李自成实在是发愁之极,主帅如此,整个大军也都是跟着有些惶惶然。作为谋主的牛金星再和宋献策商议之后,却主动的要找李自成,说是对这件事有自己的判断。

牛金星自从进入闯军以来,所提出的各项策略都起到了很大的效果,李自成对这位第一名加入闯营地有功名文士也是颇为的倚重。

不过见面的时候,牛金星却建议让李自成屏退左右,要单独的密谈。

“闯王,现在联军上下都是对山东兵马忌惮非常,恐怕去往开封府决战的时候,山东兵马给我军迎头一击,到时候猝不及防,恐怕是损失惨重,可是如此?”

李自成在军帐的时候,也是带着他那顶毡帽,听到牛金星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