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 >

第216章

顺明-第216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不多七月底,这闹闹哄哄的满月礼才算是结束,山东有身份实力,或者是自以为有身份实力的都是过来表达了祝贺。送上了重礼。

相对来说,山东巡抚颜继祖也是礼尚往来的送了些常例的东西。尽管李孟要请他却没有去参加这个宴会。

但山东布政使司地两名参政,按察衙门和济南府以及各个府县的衙门,也或多或少地表示出了自己的敬意和礼物。

按照常规,巡抚的不出席已经是表明了某种态度。山东的文官们理应站到一条线上去,不过山东地各个府县衙门却根本不理会巡抚的态度,纷纷对山东总兵表示敬意。这种事情本身就很令人玩味。

其他省,就算是一名知府也可以对总兵不假辞色,但在山东,文官们纷纷向总兵大将表示亲近友好,这很有意思了。

济南的七月燥热异常,颜继祖在自己地宅邸之中纳凉,从前德王的冰窖被灵山商行偷偷的应用起来,济南城内的贵官高门都是习惯在夏天去买点冰在屋中放上。解解难耐的酷暑炎热。

巡抚颜继祖当日间曾经私下里抱怨。这真是逾越之举,藩王的东西。哪能这么简单就拿出来用,不过灵山商行已经是把冰送上门来,自然也不便推辞。

深夜,暑气将将的消下去,颜继祖整理下精神,准备给京师写封信说说山东的情况,本来在鞑子入山东,亲藩失陷,杨嗣昌定功罪,大杀文臣武将,李孟慨然地出让军功,让他保全性命。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颜继祖已经没什么功业之心,只求在山东巡抚这一任上做完,然后回家养老。

不过山东总兵李孟得子,山东上下表现地这种态度让他感觉到颇为的胆寒,现在地山东地,真是不知有明天子,只知有李总兵,这种局面,这种局面如果形成,恐怕自己将来就算是回家养老,事情犯了也要被抓出来砍头。

唯一推卸责任的方式,就是预先把自己的判断上奏朝廷,或者是在某位重臣手中留档,万一事发,可以把自己摘出去。

“李孟此人,起于微末,操持贱业,全无忠义,有如虎狼,眼下齐鲁地……”

这颜继祖下笔如飞,写了些字之后,迟疑了半响,却把这张纸揉了揉丢进边上的纸篓之中,坐在那里叹了口气,崇祯年之后,从未听说朝廷斩杀过手握兵权的大将,杨嗣昌定赏罚,被杀的那几名总兵大将,全是因为和鞑子的打的没有兵了。

可李孟手中拥众五万,都是精兵强将,朝廷根本动不得,若是动了,当年鞑子把北直隶的大明兵马打的落花流水,而鞑子大军还在李孟这边吃了亏,被斩首近千。这么算起来,山东总兵李孟的兵马面对大明在北直隶的兵马……

想到这里,颜继祖突然打了个寒战,虽说眼下无权,可日子过得比从前要舒服很多,城外的田庄,城内的商号,都是有自己的一份红利,而且有总兵大人事事操心,自己也是清闲的很,最起码老婆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只不过自己的二儿子每天和莱党那些文人聚会唱和,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想了半天,原本一脸凝重的颜继祖居然脸上挂上了些笑容,外面打更的声音响起,颜继祖猛然想起一件事情,连忙从纸篓里面掏出那张纸,放在***上彻底烧成了灰烬。

这边颜继祖思前想后,在总兵府邸那边却是热热闹闹,不过也全是李孟的自家人聚在一堆,正琢磨着给孩子起名。

东昌府的颜知府夫妇昨天已经是回去了,按照正常的运作,颜知府要成为山东布政使司的右参政差不多还有半年,那时候全家人在一起,总归方便些。

屋内李孟、颜若然,还有木云瑶和顾柳两女。刘福来这样的长辈自然也是在旁边,孩子刚刚满月,早早的就由保姆抱进了屋中休息。

李孟发现自己对儿子的喜爱之情,远远不如其他地几个人。特别是刘福来,老太监一说起这孩子脸上就笑开了花,喜欢的了不得,所谓隔代亲,应该就是说这个了。老太监和孩子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却还这样的高兴。说明他也确实是把自己当成李家的长辈。

“夫君,今晚可要把小龙地名字定下来,满月了孩子还没有姓名,说出去让人笑话。”

颜若然低声的叮嘱道。屋中的人听到颜若然这句话都是会心一笑,小龙是李孟儿子的小名,也不知道为什么。颜若然给自己的孩子起了这么个大俗套地名字,好歹她们内宅几个女性可都是受到良好教育的。

只是小龙这个名字,在其他人耳中就不是那个意思了,颜知府劝了几次,却抵挡不住女儿地坚持,索性是不管,只是叮嘱不要在大庭广众的时候这么叫。

颜若然很是莫名其妙,因为她真没有觉得自己起这个名字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是叫着顺口罢了。

知道这名字的人范围本就是不广。也没人当回事,只是有人想得很多。

还真是难为了李孟。这起名字和打仗、做生意完全不是一回事,琢磨这件事实在是不知道从何叹气。

“那就叫李宏吧,宏图大业的宏。”

这个字地繁体写法他倒是知道,当然,屋中的那些人比他的文化那是高太多了,木云瑶心直口快,先是开口说道:

“这名字倒没有什么不好地,只是不够响亮。”

现在的木云瑶比前段时间可要开朗许多,一来是开封之围被李孟解开,二来是周王派人给他捎了一封信,还有些精巧的玩意,当日来到李孟身边,本以为这辈子再也无法和父母联系上,谁想到现在又是重新的挂上。

灵山商行又在开封城开了分号,经常的书信往来还是可以保证,这也算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对于木云瑶的意见,顾横波、柳如是还有颜若然都是颇为的赞同,老太监坐在一边则是含笑不语,对他来说,看着眼前这种其乐融融的局面,心中就感觉到无比地愉悦。在家中,李孟倒不像是外面那般谨言慎行,听到几个女孩想出地名字,不是有些文气就是偏于阴柔,不太合适,禁不住站起来说道:

“人生在世,要看本事大小,这名字再响亮能有什么用处,老子给他打下来的富贵荣华,他好好守住就行,现在不是看他名字好坏,是看他老子我给他挣下多少。”

这番话说地市侩些,可也充满了豪气,颜若然听李孟所说,眼中全是温柔,而木云瑶更露出了迷醉的神色。

李宏,这个并不响亮的名字,也就被这么定了下来。

夜更深些的时候,女孩们都是散去,可书房的灯光还是在亮着,贴身的护卫们得到了命令,都是散在院子的周围。

听着老太监的介绍,李孟的脸上逐渐露出凝重的神色,尽管所谓将帅气度,泰山崩于前也不变色,但这刘福来说的这些事情还是超出了他的预计,等老太监说完,李孟才沉声开口说道:

“伯父,此事未免是太行险了,万一有个闪失,胶州营的大好基业怕是要损伤不少。“

李孟说完,看了看老太监的神色,没什么异样,从刘福来被接到府中之后,确实是在很多事情上有帮助,胶州营以屯田田庄为主的民政系统渐渐的梳理清楚,开始提高效率,制度方面也是完备许多。而且老太监是内宫出来的,自己一直不怎么操心的内府,也在刘福来的指点下,开始井井有条,木云瑶三女的内帐房更是变得作用极大。

外面众人都是赞叹李大帅识人善用,把老太监接入府中之后,等于凭空增添了个宰辅之人,帮助极大。

李孟也感慨,莫非这好人当真是有好报,自己把老太监接进府中的时候,可真是没有什么公务上的想法。谁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帮助。

不过,刘福来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却做出这样的大事,李孟心中地确是有些捉摸不透,安静一会。李孟又是开口说道:

“小侄不过是个一省的总兵,所做的无非是守土练兵的事情,要朝廷地钦犯有何用,那孙传庭可是咱们大明最顶尖的人物,就算是到我这山东穷地方。又能让他做什么呢!”

李孟一句句分说,与其说是质问倒不如说是给自己解释。刘福来听到之后,呵呵的笑了几声,慢慢的开口说道:

“咱家前世积德,不知道修来了何种的福气。居然遇见你,当日,你我叔侄相称。本以为不过是中枢地方上互相有个倚靠,现下看来,是咱家想地小了,进这院子,看这全家其乐融融,死在这里,也甘心了。”

话说到别处去了,李孟不愿意让老人伤心。连忙说道:

“伯父哪里话。虽然咱们两人萍水相逢,但能有今日。比起那嫡亲的叔伯亲戚,又差到那里去了,伯父也莫要多想,只是这事未免太过骇人听闻了些,侄儿一向是本份……”

当初接进府中,确实是出于一片怜悯孝心,而今,这刘太监等于是胶州营地最高顾问,李孟能有这样的姿态也不为怪,况且,老太监毕竟有那样的经验阅历,这番举动或许有他自己的用意。

只是李孟有些心慌,老太监到底是出于什么理由帮着这么做,从刘福来方才地那些话里也能听出些味道,老太监说要死在这府中,就说明自己不会有异心,也是全心为胶州营的事业谋划。

但把这当年的陕西巡抚,前日地保定总督,兵部侍郎,大明最顶尖的带兵文臣之一,孙传庭弄来山东是为什么。

而且还是在诏狱之中弄出来,这行为本身就是胆大包天,可以随时扣上造反的罪名了。

“咱家在内宫中从最下面的职司做起,机缘巧合的成为司礼监的秉笔太监,然后又去南京做那镇守,见多识广这几个字还是当得的,李孟,你这胶州营,在天下间已然是一等一的力量。”

李孟呵呵地笑了几声,沉声地回答说道:

“侄儿练兵比别人尽心些,手下军马倒是有几份自信。”

在刘福来面前他倒是没有必要谦虚,老太监是第一次跟他谈这个,李孟也是来了兴趣,刘福来又是继续说道:

“你这兵马不错,可手上使唤的人委实是一般了些,要做大事,可远远不够啊,孙传庭在那诏狱里面,不是瘐毙在其中,就是被拉出来砍了脑袋,这样地人材这个下场,实在是糟践了。”

老太监说这句话就好像是家中闲谈一样,李孟听到之后却颤了颤,不过他也没什么心慌,神色依旧是正常,笑着问道:

“侄儿而今这番事业已经不小,麾下也有文武各类的人材忙碌,若是缺人,去各处招募就可以了。”

对李孟的话,刘福来压根不接下去,依旧是开口说道:

“咱家看你田庄、盐政,还有那些有功名的文人,咱家见过不少,不过最出色的也就是个知府的才干,咱家虽然能帮上些忙,但这身份着实敏感些,出不得内宅,你的下属掌管一方面勉强能行,总领大局实在是……,缺个能主事的人啊!”

李孟干笑两声,还真是不知道如何接口了,现在他的确是劳心劳力,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自己操心,李孟定下的规矩,李孟制定的法子,下面的人的确会一丝不苟的照办,但指望手下们有所突破和进取却是千难万难。胶州营的局面,李孟好像是大脑,而文武官员则是他的四肢腿脚,四肢腿脚一举一动都是按照头脑的指令行事。

他的确需要一个能在他不在的时候代为统属,或者是能够掌控一个方向攻略的人材,目前李孟的手下们的确是在成长,但要到达这个高度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眼下胶州营地体系之中,李孟和文武诸人都是在同一个基点成长起来的,在这个系统内人脉和关系深厚,那种类似副手的职位。根本不可能用这些人来担任,如果真是这样采用的话,或许祸起萧墙。

李孟相信自己地手下是忠心耿耿,但如果这些在胶州营内同样有影响和声望的人坐在差不多的位置上。等于给他们滋生野心的条件,或许会有祸患。

这样,一个从不属于胶州营系统,并且有足够才干的人,就是这个角色地最佳人选了。

这样的人选。若是在中枢就是内阁首辅、六部尚书之类地人物,若是在乱军之中。则是第二位的大将或者是带兵的军师。

现在胶州营的系统,武将是几名大将各镇一方,文职则是周扬、宁乾贵、侯山等人各自地忙碌,内卫和情报系统也都是彼此监视。这些人和李孟的关系或许有远近亲疏,但彼此的位置却都是平等地。李孟则是在这些人之上,在李孟和这些胶州营的文武大员之中。没有中间的层级,现时的李孟是绝对的独夫。

老太监刘福来虽然能起到辅佐的地位,但身份和年纪却有许多的不方便,而其他人则因为上面的那些原因,不可能呆在这个位置上。

这种事情说起来虽然有些诛心,但却实实在在地现实,这就是政治,这也是为自己地手下考虑。让他们少些陷入祸患的机会。平安一世。

刘福来说地倒是句句有理,孙传庭更是天下间有数的人才。在陕西担任巡抚的时候,率领陕西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