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 >

第203章

顺明-第203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月上旬。山东的天气倒是比往年要温暖些,李孟领着亲兵营巡视完周围地防务之后,又在私港那边转了圈,回到庄园的时候,已经是天色黄昏。

进入庄园,管家罗西连忙跟上来,安排仆人拿走李孟的衣甲,一边跟李孟说些白日里事情。无非是山东巡抚衙门又有什么公务过来询问,已经是安排人放在书房那边,等老爷回来处置之类地。

走到内院那边,管家罗西就不再跟下去了,这里面没有李孟的允许,他也是无权进入的,在内院的外面有全副武装的亲兵护卫。这些亲兵出身必须是灵山卫所。而且需要三名胶州营最低为队副的军官担保,算是最放心的武装力量。

这些亲兵看见李孟之后。也不跪地,挺直身子立正不动,左手平胸轻轻锤击,就算是行过军礼。

李孟冲着他们挥挥手,径直的上了台阶,在内院地门房那里,有灯光闪亮,过去一看,却是苏安琪正在那里专心的写着字帖,苏安琪聪明伶俐,刘太监看到了也是喜欢,有个人教授学识也是老人的一种快乐。

不过从前孙家三子,周扬、宁乾贵还有他的启蒙老师费德勒神甫,教授的东西未免有些杂了,京师皇宫之中宦官的教育都是有内阁大学士来辅导教育的,这当然有高下地分别。

刘福来给苏安琪地要求是,先把字练好,然后再谈其他,所以这些日子李孟看见苏安琪,这个小孩子都是在练字。

“多放些***,莫要累坏了眼睛。”

李孟叮嘱了一句起来问好的苏安琪,苏安琪在门房处练字,也代表着有府内地女眷在老太监那边,他需要回避。

进到屋中,早就是得到通报的丫鬟和婆姨们正在厨房准备布置,老太监坐在书房中,笑着和颜若然、木云瑶几女说道:

“从前咱家在司礼监的时候,听得前辈秉笔说道,杨嗣昌无大才,却好大言欺人,现下楚、川一带形势虽好,可杨嗣昌统领几省兵马,短时尚可,日久必然生乱。”

木云瑶和身后的顾横波、柳如是两女手中都是按着文卷,此时正在专心致志的听讲,大着肚子的颜若然则是坐在一边,含笑看着。

看到这情景,李孟禁不住哑然失笑,按说老人家给小辈讲些故事倒也是平常,可眼前,刘福来却是在分析湖广、四川一带的局势,估计木云瑶几女又是拿内账房搜罗来的情报过来请教了。

李孟过来,老太监笑着努努嘴,木云瑶三女立刻是站了起来,袅袅婷婷的和李孟施礼,木云瑶肯定也听到过颜若然劝李孟纳她为妾的消息,总是有些不自然,见礼的时候带着几分羞涩。

“你们几个丫头,整日来烦扰伯父,也不让他老人家有个清静的时候……“

听到李孟的笑谈,刘福来挥挥手,笑着插话说道:

“莫要这么说,云瑶她们三个每日来,真是给咱家解闷不少,要是整天这么闲着,也是无趣的紧。”

李孟走到颜若然边上坐下,低声的聊了几句,无非是今天感觉如何之类的话语,颜若然状态倒是一切良好,不过李孟本来就是个武夫,对这些事情一窍不通,所以每日间都是相问,颜若然虽然对这些事情也是懵懂,不过毕竟比李孟要知道的多些,夫君这么关心,颜若然心中也是甜蜜。

李孟一回来,屋中的气氛又是热烈了些,木云瑶开始的羞涩过后,马上是凑到跟前来,叽叽喳喳的说着今天的事情,公事不少、私事也有,总归是有话可说,顾横波和柳如是则是见缝插针的说几句。

眼下内账房这边的情报整理并不复杂,大多是邸报、塘报之类的官方文件的分析和整理,督师杨嗣昌在湖广四川一带行动,还有北直隶与关外的兵马调动,又有一天下闻名的官员下狱,曾经担任过陕西巡抚、保定总督的孙传庭被削职为民,下狱待审。

这边聊了几句,那边刘太监却开口招呼道:

“李孟,过来这边,今日写了两张字帖,你回去挂在墙上,也算是个妆点,你自己挑选一幅。”

刘福来司礼监秉笔出身,书法造诣很是精深高超,平日的字画都被胶州营系统的文人当作珍宝,而且并不是因为奉承和讨好。

李孟笑着站起来,走到那的书案边上,看到桌面上放着两幅一样的字,李孟不懂书法,不过能认出这是篇策论之类的东西。

“这是嘉靖年间徐阁老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天下治平之道,咱家写了两幅,你选一个吧!”

工整的楷体,李孟倒是认得的这些字,他大概的看了看两幅字,写的都是一样的内容,“天下”一词出现的次数颇多,李孟选了左边那副,老太监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等下,让小苏给你送过去。”

这件事情也就放下,众人继续闲聊。

这两幅字并不是完全一样,“天下”两字出现的很多,不过一幅字上这个词是“天下”,另一幅上这个词的完整则是“大明天下”,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下意识的行为,李孟没有挑选带“大明”的那幅“天下治平策”。

  第二百九十三章 豆萁煮豆 乱世刀兵

虽说老太监刘福来判断杨嗣昌统领多路兵马,必然会出现混乱,可在崇祯十三年的四月和五月间,倒是一副形势大好的模样。

“献、曹俱在围中,而闯又在其间!”几省兵马的合围差不多已经是完成,眼见着就要大功告成,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部的末日将至了。

率兵急追张献忠部的明军大将左良玉虽说几胜几败,但这次却完全处于优势,张献忠眼看着就要被抓到手上,全歼陕西乱

不过张献忠派遣使者上门,一边是拿出重金贿赂,一边劝说总兵左良玉说道:

“将军能有今天的富贵,全靠剿贼功劳,若是我们被歼灭,那手握重兵的将军又将如何自处呢?”

这问话颇为的诛心,所谓鸟尽弓藏,历朝历代这事都是不少,像是左良玉这般大将更是深自警惕。

好死不死的是,陕西总兵贺人龙却主动找上门来,杨嗣昌为督师,各省总督、巡抚在其麾下,各处武将也有高下统属,眼下武将之首就是左良玉,杨嗣昌在武将之中威信远不如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郑崇俭几人,只能靠着高官厚爵悬赏来调动武将的积极性。

总兵左良玉为人跋扈,不停号令已经是常态,杨嗣昌在调派陕将贺人龙的时候,曾经许诺说是,若陕贼破,则让贺人龙取代左良玉的位置,谁想到眼看着大功告成,督师杨嗣昌不实现许诺。

这些武将可不是什么忠心为国的角色。贺人龙没有得到预想地许诺,当即大怒,对杨嗣昌深恨不已,索性是派使者把这个事情告诉左良玉。

真是巧合,不过这也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左良玉本就因为张献忠使者的劝说疑神疑鬼,结果还真是印证了对方的说辞。

左良玉心中提防,手下军兵行动顿时是懈怠下来,结果一直是窘迫不堪的张献忠部顿时是有了喘息的机会。立刻从包围追击中脱离出来。

此事发生前后不过一月,可局势已经是发生了颠倒变化,还真是应了老太监刘福来的预言,乱了。

四月二十五那天,李孟在逢猛镇接待了来自扬州府的客人,还有三天,李孟全家还有身边的部队就要一同迁往济南城了。

这位客人让李孟颇为地意外,按照那名客人的要求,他来这里的消息被严格保密,除却最核心的人物。其他人都以为这不过是个鲁南的士绅,来和李大人商谈新开设的屯田田庄之事。

扬州府方家的第二子…………方应仁,灵山商行和黄平的情报系统对两淮一带的盐商投入的精力不少,像是盐商方家这样地庞然大物自然是早有关注,方家属于淮上盐商的头领,而李孟的胶州营目前所作所为都是在盐商身上割肉,双方目前是势不两立的局面。

方家的长房二子,在方家地位很是重要的方老二上门拜访,实在是让人很惊愕的。

方应仁在扬州府上船,沿着漕运北上。在济宁州那边换乘车马,一路急赶来到胶州城,这一路上看到的东西,让这位见多识广的方家二子颇为的惊讶,方应仁去过许多地方,从南到北都是跑过。

当然。他去过地那些地方那时候还没有混乱。可方应仁在各地看到的却是混乱,大明的基层统治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崩溃了,知县的命令不出县城,县城之外,豪门大族就是王法,平民百姓只能是甘受欺压、盘剥、

铺设道路、兴修水利这些应该官府出面的事情,已经没有人去做,各处都是凋敝不堪。江南诸省的情况稍微好些。不过那是因为民间富庶。有工商之利在那里支撑,这才看着比其他地方整齐些。

几兄弟跑地地方不同。回来交流见闻,最常用地一句话就是“没有规矩王法”。老实说,陕贼蜂起,天下大乱,确实是突兀,但结合那些年的见闻,倒也有些意料之中的味道。

可在这山东却不同,虽说也是遭灾,可却很有规矩,沿途经常能看到修缮水利,维护道路的大批民众,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模样。

现下在南直隶和江南诸省,淮北和江西某些地方,单人已经不敢出门,盗贼多如牛毛,白日间公然行凶已经是常态。老实说,这还不算什么,若是出去江南地界,河南据说已经是路无行人,陕西也是百里无人烟,湖广和四川一带,平民百姓也都是四散躲进山中,同样是人烟稀少,都是凋敝异常的模样。

而北直隶被鞑子蹂躏过一次之后,已然是残破不堪,什么也说不上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山东又是个特例。

方应仁的车马队伍不止一次在路上见到单身赶路地行人,这些行人脸上虽然也是满面菜色,看着是贫苦人地模样,可看起来却没有其他处那种恐惧和绝望的神情,颇为地安定。

来自扬州府的这些人对这样的情景未免有些好奇,可下马询问的时候,被问到的行人却都是神色惊恐,连连摆手,急速离去。好像是不敢和外人应答,方应仁有些感慨,这山东管的的确是严了些。

官道上,定期有穿着厚布衣服的骑马队伍经过,这些穿着灰黑色厚布衣服的青壮都是带着武器,行动颇为的划一。路上的行人看见这些布衣骑士经过的时候,都是敬畏的让开闪避。

这些穿着布衣的骑士也曾经注意到方应仁这支与众不同的队伍,不过看见马车上那个三角旗帜之后,也就不理会。

两淮盐商放在山东的那些代表虽然早就被连根拔起,可眼线和熟人还是有的。就有人解释说道:

“这些布衣骑士都是胶州盐政巡检司地武装盐丁,这些武装盐丁在山东的路口到卡驻扎,每日间巡视,从前只是为了缉查其他家私盐,这些年渐渐的有些剿灭匪盗,维持治安的职能。”

听到这个解释,方应仁禁不住好笑,可也有些敬畏,胶州盐政巡检司这个小小的九品衙门。最多只是缉查莱州府南部这一块区域,可一路行来,看到的武装盐丁不下几千人,这才走了多大地方,武装盐丁,那模样架势寻常两淮的官兵都没有这般气质,有这么一支力量,地方上当真是控制的严密,其他家的盐货那里卖得进来,自然是独霸盐货市场。而且傻子也看得出来,这些武装盐丁不光是能用在缉查私盐,维持治安上。

他这边在那里惊叹,那带路地人指着插在车厢左侧的那个三角旗子,开口说道:

“要不是济宁州文如商行老掌柜帮忙求来的路旗,咱们这车马一路上根本没办法走的这么顺畅,怕是早被人拦下来盘问了。”

方应仁看看那黑边红底的三角旗子,上面用白漆着几个鬼画符一样的“269”,盯了几眼,倒是依稀记得是些番鬼用的符号。心想不过是个旗子,居然能有这样的威力。

还有沿途那些在田地里面耕种的农夫,开始方家上下看着这些农夫耕种还不觉得有什么在意的,可沿路行来,除却那些州县府城之外,凡是有田地地地方都是见到这般景象。渐渐的才感觉有些不对。

因为田地的规划。和田地里面这些农夫都是如此的相似,开始的时候,方家去往山东的众人不过是感慨个周围省份都是闹灾,这山东地倒是好运气,居然还能种地,但到后来相同到千篇一律的地步。

有些路段,晚上歇脚的地方间隔的地方长一些,方应仁看着路边没有什么变化的景致。差不多地农夫。差不多的田地,差不多的动作。唯一有些区别的就是背景,甚至有时候连背景都是相同的。

这样的路程确实是太枯燥了,方应仁从前来过山东,可那时候地旅程并没有这样,好像是自己已经来到了完全不同地地方,方应仁也算是经常在外面溜达的行商,可这样无趣的行程却也不多,路边不管是繁华或者是破败,总归是有个景象,但这样毫无变化的却还是第一次见。

差不多十天的路程,方应仁都是在昏昏欲睡中渡过,但这样的行程走了五天之后,莫名的,方应仁心中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