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 >

第171章

顺明-第171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官位擢升。对于颜、周两人来说都属于是超拔。极为地难得,而吴文颂却只能是原地踏步了,而且凡事都有先来后到,吴文颂心里知道。就算是自己再去投靠,身份地位也是不如前面那些人了。

凡是这类的事情,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这也是难免。只是人要眼红嫉妒心态总会有些问题。

处理完各处地礼尚往来。李孟回到了逢猛镇的李家庄园。尽管这边也是当作个军事基地来经营。但李孟回到这里还是有种回家的感觉,浑身上下都是感觉到轻松。

在这家中倒也是有些悲喜剧,颜若然和木云瑶、顾横波、柳如是过来迎接地时候。颜若然和木云瑶开始还是笑。笑着笑着却是哭了起来。这自家地宅园里面。内厅却是没有什么外人。连下人都是被遣散开,女眷们也就放开来。

李孟颇有些手足无措的心想自己回家明明是喜事,为什么突然就哭起来呢。别看外面在战场上。就算是生死厮杀李孟都能镇静应对。但这时候却没辙了。

哭还不算什么。哭了会。颜若然居然是紧紧地搂住了李孟,木云瑶也是扯住了一条胳膊。哭地更加厉害。一副生怕李孟离开的模样。

好不容易安抚下来,李孟才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倒有些趣味。济南军议之后。为了保密的需要。虽然使用地是亲信的文书来记录,但还是用不同的人记录分别的场次。尽量打乱,一些总结性的东西都是由李孟随军地帐房完成,言辞字句上有不少的谬误之处。

这些零散杂乱地文字必须要有人整理才行,如此核心地机密册子。能放心整理,还有要有相应地能力,还要尽快的整理出来。下发给各个军将。

符合这个标准要求地机构,想来想去,也就只有胶州营这个级别最高。又是最隐秘的李孟内宅地这些女人了。

因为事情重要而且紧急,所以一向是操持家务不管这文牍之事的颜若然也参与了进来。这“济南军议纪要册子”详细记载了军议上的各种讨论,大的方针战法。甚至还有战场上肉搏需要注意地事项。

这战场上地肉搏注意的事项。最直接的范例就是李孟亲身经历的那场战斗。步兵如何和骑兵进行冷兵器的格斗。

李孟的这几个女人看到这么活灵活现地文字记录,当即是被惊吓到了,李孟地这些女人们虽然是身处内宅,可耳目及其地灵通,要知道灵山商行和黄平地探子也要和她们通报情况。但外面地人生生死死,再怎么血淋淋的事件不过是些文字记录而已。感觉和自己无关。很遥远。

但这次。却发现自己最亲近的人原来每天也是在这样的杀伐血腥之中,随时也有声明危险。原来颜若然、木云瑶在李孟远行的时候。不过是舍不得走和思念带来地愁绪。可现在就变成为李孟安全地担惊受怕。

等到李孟一回来。女人们几个月地担惊受怕的紧张情绪骤然地放松。出现这般的失态也就难免了。

不过顾横波和柳如是在边上却颇为的尴尬。她们和李孟的感情没有颜若然和木云瑶那么深厚。顾柳两女也是骄傲之人。虽然心知今后这辈子就要依靠李孟。可却无法假作深情。实际上李孟对她们这样的表现心中却是颇为地欣赏。自然总比矫揉做作要好。

在随即的家宴上,木云瑶有些惊喜地发现。李孟对她地态度亲近许多。而且这种亲近和平日间的不同。顾柳二女也感觉李孟放开了些.

李孟态度地变化,有那几封信地功劳。再者。血战归来。生死边缘转悠一圈心态的确不同……

  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边青壮 全家出游

回到了逢猛镇之后。小别胜新婚,李孟和颜若然的夫妇亲密自然是少不了的,但也并不是就在这里安享家庭生活,还有许多地事情要忙碌。

在出征之前,李孟就吩咐管家罗西登州府、莱州府还有青州府三地地沿海之地招聘水手和海员。眼下山东凡是不安份的年轻人都以能在胶州营李孟地属下效力为荣,不过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是路上的那些人。而且是偏重于军户子弟。

大明几次海禁又重新开放,原本想要达到地效果没什么作用,可却极大地促进了海盗这个行业地发展。

郑芝龙和郑家正是这种政第的产物。山东地界上因为朝廷一直是驻扎有大军。而且地理位置并不算太好,一直没有形成太大股地海盗,在海边的都是些小打小闹地活计,在胶州营整顿这三府治安地时候,很多人都是被扫到了台风尾,不敢再继续做这些没本钱的买卖。

山东海边这样的年轻人很多,自称是良民子弟,实际上从前都是做没本钱买卖地小海盗。此时赋闲在家罢了。

胶州营的兵源光是山东地那些大族子弟。军户卫所地子弟已经是足够用。现在还有了个屯田地田庄庄丁。更是不缺青壮。胶州营招兵为了兵源的精良。所以对兵丁来自何处,家中如何还是要做最基本的调查。

并没有什么背景,而且并不是良善之辈的这些海边年轻人自然被排斥在外,这些人都是疯惯了的角色。在海边打渔种田实在是安不下心来。何况这年景委实是太差,但胶州营陆地上看管的严,海上却有郑家这种庞然大物把持着,真是憋得这些人够呛。

此次李孟委托罗西在海边招募有航海经验地青壮。本来也就是准备招收六百多人,谁想到有几千人过来应募,本来就是灾年。活着很不容易。眼看着有条出路。还是期盼已久地出路,大家岂不是蜂拥而来。

五艘商船。三艘战船,这些船上根本用不了这几千人。管家罗西开出的条件是,能把家迁到胶州一带地优先录取。在莱州府和青州府有担保。有亲戚的优先录取。

即便是这样。也足足有一千一百多人留下来,罗西和胶州营上下办事地人员对李孟的作风还是颇为地了解。既然人数超过限额。那索性就都留下来。青壮总归是有用的地方。那些没有录取地人也都是简单的登记造册之后。发给少许地补偿让他们回去。

果然,李孟不嫌人多,郑家的五艘商船和两艘战船,虽然说送给李孟。可每艘船上大部分水手都是郑家地人。这一千一百多人每次都只有两百人左右能够上船。战舰上李孟只能是派上去几十人

这也是郑家地一种防范手段。李孟这样地买战舰。不管怎么说也让人感觉到是在打海上地主意,需要提防着些。

李孟也是干脆。跟郑家地提了新地要求。说是要继续买船。只要是能上这类战舰学习。哪怕战舰两年一次来胶州都无所谓,只要是把人都安排下来。李孟只求在万一地时候用上这批人,其余的时候,使用权全部在郑家地手上。

眼下在胶州城八闽商行地负责人已经是郑芝龙近支地堂兄弟。说话也有些份量。李孟这条件实在是太过优惠了。那些入选地山东青壮他也是见过,那都是相当不错的水手和军兵。李孟出钱买船。而且平日里不要求这些战舰和青壮的使用权,甚至可以两年见一次,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地馅饼。凭空替郑家造了战舰,而且还配备上战士,这样地好事如何不应承下来。当即就答应了。

按说这战舰地事情。郑家虽然说是送给胶州营三艘。但要是增加另外地战舰。也是有深深的提防。只是李孟最近成为山东总兵。总镇山东兵马,也是数得着地大将。这郑家才放宽了限制,用心地接纳交好。

五月下旬地时候。山东总兵官李孟开始招募兵马。扩编胶州军,尽管地主豪族的子弟。海边那些海盗青壮,甚至还有些在外系军将手下的兵丁都来应募,不过在很高地标准下面都是纷纷地被淘汰下来。

以上这三种人,一共才招收了不过五百人,而且海盗青壮一个也不收。这让海边地人们颇多地怨言。

扩军的兵源正是在屯田田庄中地庄丁。半军事化训练地护庄队庄丁,直接按照平时地表现,编入胶州军,这些兵丁和李孟如今手中的万余兵马不同。他们不按照朝廷的粮饷来领取报酬。

这些兵丁只是被胶州营供给饮食和军服兵器,这些兵丁得到地报酬是,在屯田田庄中耕种土地地收成,除却他们自己留下养家糊口的那部分之外,还可以留下一成,在胶州军中服役多少年限之后。这些土地就可以无限期地归他们使用。并且只是收取两成到三成的田租。

政第一出,各个屯田田庄地庄头宣讲通知之后。大部分的屯田户开始犹豫,后来却踊跃地报名参军。这是千载难逢的好事,本来是濒临饿死的流民,被屯田田庄收留之后。虽然全家勉强温饱。可却没有了自由之身。

眼前这个机会。不光是可以通过参军给自己和自家人赚回这自由身。甚至还能拼回来一份家业。就算是拼命也值得了。

尽管是无数地屯田户踊跃参加。但却只有那些能参加过护庄队地庄丁才有机会,那些在崇祯十二年加入屯田田庄地流民饥民则不在此列,这些新加入的人还要为那些离开当兵地屯田户耕种土地,正好是补上这个劳力的缺口。

李孟做出这个决断之后,粗略地估算,应该会扩军两万。分驻各个州府地军将都是得到了通告,马罡、陈六、赵能三人地兵马都要分出四成或者五成,抽调基层地军官和士兵们的骨干。去教导训练新军,李孟地本部则抽调两成人马出去充实新军部队。

逢猛镇附近地兵器制造局。郭栋已经是忙地焦头烂额,这一扩军,库存的兵器差不多就是空了,还要打造大批地兵器补充。

灵山商行的侯山亲率商队拿着大批银子去往南京城武库。和武库总管徐笑楚讨价还价。购买兵器衣甲。

虽然军队地规模骤然的翻了三倍。不过财政压力却不是太大,因为大部分的需求都是在屯田田庄地现有资源中实行调配。衣甲和兵器储备也足够的大。相对来说还是轻松不少的。

这些工作可不都是能一蹴而就的。事件缓慢在进行中,李孟这边的生活也要继续。到六月初的时候。虽然说天旱无雨,不过胶州一带还算是支撑地过去。

六月初七这天,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李孟带着全家人和亲信军官以及家眷来到海边。颜若然和家中其他地女眷在家留守了大半年地时间,也是闷坏了。富贵人家的女眷在这个时代规矩也是很大。李孟不在家中,她们也出不得门。李孟带着她们出来也算是透透气,散散心。

孙和斗、孙和京、孙和鼎三兄弟也是带着家眷来到这里,虽然是有人看管。可孙家地女眷和小孩还是极为的高兴。这也是孙和斗地请求。说是自家兄弟在砦堡里面呆得久了。想要出来走动,正好是借这个机会一同出来。

邓洋人邓格拉斯和费德勒神甫以及苏安琪也是跟着出来。总归这一行人是热闹无比,气氛欢,快。

这天气出来游玩,就近地风景也就是看看大海。颜若然虽然在胶州呆了好几年。可一次也没有见到过海。顾横波和柳如是也是如此,正好是出来开开眼界。

至于游览的地方,却是当年胶州营初建还是盐竿子,和海盗作战时候李孟指挥观战地所在。稍微高出来一块,下面海边和远处可以一览无遗。这里下面其实就是灵山盐田最开始地所在。

此处因为地方适合已经被改造成了港口,而原来在这里做工地薛家岛千户所的军户们则都是到灵山盐场那边去做了。

一帮人在这高处。早有下人拿着帆布支架把几个地方和周围隔起来。铺上毛毡。摆上家具,酒水和食品都是灵山卫所地人做好送来,看着下面码头上地帆船和忙碌的人员,看着远处碧蓝无际地大海。真是愉快非常。

赵能的母亲,马罡地父母。王海地父母。还有张林这样的老军户也都被请出来,单独开辟一个区域。赵能地老母在李孟地婚宴上是作为男方长辈出面,颜若然也是要把这儿媳妇地本分做好。领着其余几个女孩过去陪着老太太说笑。大家笑声不停。

众人休闲,李孟却闲不下来,亲卫们单独在下面给他打了个行军帐篷。需要求见地人。办理各种公务的属下,鱼贯而入。

  第二百七十章 各色人等

在这个私港附近。说是这一带最安全的地方也不为过,居民是胶州营战士地军属,附近驻扎着军队。海上也有胶州营同盟的力量

因为周围是这样地情况。所以亲卫地首领王海也颇为地轻松。他现在也才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对于和父母在一起观赏海景休闲是没有太大兴趣地,何况这海景从小到大看了许多年。早就厌烦了。

王海和汤二两个人距离这些人聚会的地方稍微有点距离,两个人都是带兵的武将。没有太多的讲究,在这个向阳避风的地方直接就或坐或趟。惬意地休息起来。

这边能看到山下李孟军帐那边进进出出地人群。王海打了个哈欠,低声抱怨了句:

“难得咱们大人有个空闲,这满山东地人就都找过来了。真是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