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歌 >

第392章

明歌-第392章

小说: 明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耷,22岁,娶了贺赞的远房侄女。现供职工科,是活得最潇洒,最惬意的一位大哥,整天除了画几幅工笔花鸟送皇上御览外,就是混同言官一起谩骂朝政(连小朱带慈?,他全骂过),因为是皇族远支,又是太子伴读,所以没人敢招惹他。

顾祖禹,20岁,同样娶了自幼指婚的家乡娘子。目前正在帮助父亲重修《洪武考纪》。别轻视了这个工作,修史历来是中国政坛的要务,借着修史,也可以同士子人文界广泛接触,很多讯息、联盟都需要这个渠道。

除了上述五人,就是陪同太子今天来盘大通营库存的夏完淳和蒲松龄他们哥俩了。而且这次过来,充分显示出这群小伙子的手段,太子原本的东宫护卫,全留在开封。按太子的话说:

“大通营名将无数,本殿过去,有他们在呢。”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太子接收慈炯“遗产”的工作,正式开始。

“三弟选在此地被难,真是难为他了。”

“…”

蒲松龄、夏完淳,包括陪同视察的孙传庭等人都没有说话。太子跟皇上不同,皇上喜欢顺口胡说,嘴里根本没个把门的,奉国殿下可不同,每一句话都要揣摩。

“松生,”(在)“你说说,选在这里可有什么好处?”

“是,”

蒲松龄立刻左侧一步,微微转身,大通仓库修建的非常高大,高墙上方修有气孔,用来照明和通风,里面用一排排的木架来分装货品,他们现在处于靠近大门的唯一空场,太子站在最里面,身后是夏完淳。再后是孙传统等人。数十道气孔的光柱,配合上大门的光亮,显得蒲松龄意气风发,形象潇洒。

“金声桓精骑偷袭,如若空手而返,势必会连累百姓,戚姬陵这边,一直是当地人眼中的凶险之地,鬼怪精灵的传说一直不绝。因此这附近早已经荒芜,就连太祖定鼎时,重新选定的守陵人家,如今都已经迁移他处。故,在此地迎战,扰民最轻。”

“?,”太子轻轻颔首,“回头儿,你把这些鬼怪精灵的传说整理一下,子不语怪力乱神,父皇一生致力开启民智,将来寻人一一考究,总要让百姓们安心居住才好。”

“臣等,谢殿下体民之心。”

众人各怀心腹事的躬身答谢。这番话是两层意思:

慈炯借用鬼怪传说来做事儿,太子却要打破这些迷信(开启民智),一来一往,高下已分;

第二,选择戚姬陵来故意输给金声桓,本是孙传庭的主意,但现在被甩给了慈炯。也就是说,太子在巧妙分割孙传庭和慈炯之间的联系。

“淳生,”(在)“越其杰终究为国捐躯,他墓葬何处?”

“哦,”孙传庭连忙上前,夏完淳一到定陶就问了越其杰的墓葬所在,但因为越其杰生前是开封的干部,所以运回开封安葬了,而太子自开封来,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儿,所以孙传庭知道,这话表面上问小夏,实际上是在给自己机会发言呢。

“回禀殿下,自古落叶归根,越其杰家乡无锡,但因叛党断路,不得已,暂在开封入葬。下官已经指派两户人家,常年守望拜祭了。”

“如此,多谢大人。”

“下官谢殿下。”

太子微微看了孙传庭一眼,按照常规礼仪,太子道谢,大臣应该推却,但老孙却笑纳,这番格局,可谓壮哉。

“唉,想赵王如意,其生母戚姬,同为天下可怜之人。千载之下,犹生悲怆之唏。不过好在,我华夏五千年,倒也只此一例。”

说完,慈?信步行走,认真盘查起库存来。身后一众文武,连忙跟进。反倒孙传统,悄悄一带董祖常,两个人落在了最后面。

“孙老先生,”董祖常大胖脸上居然挂着汗珠,要知道现在是早春二月,仓库修建的又高又深,不冻得掉肥膘就不错了,他能热成这样,完全是吓得。

“孙老先生,定藩一上香山不复回,如今张彝宪的钱庄又是太子清查的最后一站,现在他小人家说话又这么怪,您老可要为我想个法子出来啊!”

“哼,你能不能小点儿声。”

孙传庭先提醒了一下董祖常,随后再拉着胖子往大门外走去,他耳朵不好使,一直用铜警哨来当助听器,董大也习惯对着铜警哨乱喊了,虽说仓库够大,但为了安全起见,老孙还是把这个笨蛋胖子给拉出仓库了。

“现在我有一个法子,能让你跟阮大铖等人挣下泼天富贵,但前面需有个承诺,看你能应不能应了。”

“啊呦,我的孙大人哦!”董祖常急的抱着肚子直蹦高,“别说什么泼天富贵喽,阿拉现在能保命就不错了呀,您老莫说一个许诺,就是百个、千个、万…”

“行了,别?嗦了。”孙传庭不耐烦的一挥手,“老夫跟你说,力保太子储君之位,乃是老夫生平所愿,之前以后,都不会变更。但炯哥儿年少,又是一时才俊,我绝不会弃之不理。”

“嗯,”董祖常眨巴眨巴眼睛,那表情很明显,说的是俺董大性命,您老提炯哥儿干嘛?好在这个胖子有点儿良心,这话敢想没敢说。孙传庭眼见如此,知道自己的选择没错。

“哪,我跟你明说了吧。刚才太子谈及戚姬母子,乃是在警示吾等,若要定藩不会成为第二个如意王,就看你我如何做了。”

“您老啥意思?”

“唉,”孙传庭气得心口直疼,“尔等蠢材,居然能有富贵之身,真是老天没有开眼。老夫再说明白一些,你我在朝中人眼里,都是炯哥儿部属,老夫文臣,你为商贾,平安他们为军卒,这乃是历朝历代的大忌。莫说太子,就是老夫如若是旁人,也会生侧目之心。”

“啊,那倒是,但是”董祖常点点头,浑身的胖肉也跟着颤了颤,但随即,胖脸上忽然生出几丝英雄气概,

“但是,三哥儿一直待我如知己,若是因此而亡,我董大也认下了。”

“好。老夫没有看错,你比阮大铖他们就强在这里。”

“嘿嘿,多谢孙老夸赞。”董祖常刚笑了两声,随即又苦着脸说道:

“可是我怎么能得到泼天富贵呢?”

“呵呵,”孙传庭笑了笑,“老夫当初选择戚姬陵,真是幸运。只要吾等从此与炯哥儿一刀两断,尽心辅佐太子,则非但定藩可以早日下山,安享他的富贵王爷之命。你也可以保住现有身家。”

“喔,我有点儿明白您老的意思了。”董祖常这才算想明白过来,立刻气儿也顺了,身子也安稳了,并且马上劣根性也出来了,

“嘿嘿嘿,孙老先生识时务,认大体,这番安排后,你也可以官运亨通啊!”

“胡说,”孙传庭瞪眼却没动怒,因为他很了解董祖常这些人的脾气秉性,早就不会为了他们而生气了,

“皇上一心为公,我做文臣的,自然也要为大道而生。能守住正朔,保住本心也就是了。董大,老夫现在就知会你,一旦叛乱平定,老夫立刻辞官归狱。一来,为国、为君,人臣本分已尽。二来,为民、为己,士子之心已了。三来嘛,我终究是对不起炯哥儿,总要有所交待。”

说完这句话,孙传庭放下耳中的铜警哨,一旁董祖常嘴巴动着,说着一些拍马屁或者感谢的话语,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孙传庭负手回望不远处的戚姬陵,早春淡绿色的山坡上,似乎追逐飞舞着十几只长尾喜鹊,在蓝天之下,显得好美。

……

注:孙传庭的想法倒也简单:

首先,在太子、三皇子之间,孙传庭是一定要选择支持太子的,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现在的局势太复杂,东林的叛乱,更多是因为意识形态、政治理论、治国方式不统一而造成的,如果由这种理论之争转变成争储内讧,那这个国家就真的崩盘了。

其次,太子继承皇位定了之后,老孙就要考虑个人情感了。做戏败给金声桓是他妙计第一步;借此败,慈炯回北京,正式脱离大通营以消弭将来争储的可能。是他计策的第二步。可以说,慈炯待老孙是半师半友,老孙却如此干事儿,有点儿不太像话。因此老孙是一定要维护慈炯安危的。

第三,要想太子将来不杀慈炯,就必须全面打消太子的顾虑。一方面,太子游历戚姬陵之后,也担心自己真要下手除掉三弟之后,将来会不会出现个礼妃陵,这个时代的人是很注重自己名声的,因为他们的名声,是由相对中立的史家,来相对客观的评价。

另一方面,大通营的这些人,有文、有武、有商贾,各方面的天才都有,而且还拥有广泛的民间声望,如果这些人能为所用,那太子也就不必要杀三弟了。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帮手的三弟,想当个太平王爷的要求,一丁点儿也不过分。

最后的最后,为了避免阮大铖、张缙彦这些人,将来以“杀死慈炯”为晋身之阶。孙传庭必须提前先跟董祖常把话给说透了,董大为人还算江湖,一定不会令人失望。

第五十六章:天开一眼

庄家掷色后“首次”抓齐十四张即可自动和牌,麻坛素有“天开眼”之叹!

……

“……凡太平无事,多存于百里之国。概兵逾千乘,沃野漫泛之帝王邦,事荡昼夜,无日不休止矣。是圣人兴叹大同,黯首翘盼盛世故也。明主现世,当无惧繁务滋扰,恰如庖丁解决之道哉。……”

“他妈的”

骂了一句粗口,小朱放下手中的折子,挠了挠鼻子,顺势按摩一下酸涨的颈椎反射区,脖子、肩胛、后脑,随后懒洋洋的斜依着榻上的靠枕,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初夏无雨,风却很大,以至于关门关窗户之后,上书房非但沉闷异常,还因为光线的原因,只有阳关照到的地方才显得透亮,其他则昏暗凝滞,压抑非常。

在这个时代(西历1648年,大明崇祯二十一年)的口语,其实非常接近小朱的习惯,好比文臣在天启七年呈报御览的一份书折中,就清晰记载如下字句:

……贼执刀做登高问:“谁敢跟我杀张县令?”。下有事前安置之人,引众应之“我敢,我敢!”

甚至可以远溯到成祖时期的一道御笔圣旨:“都说市肆之税难征,现朕问他要,给是不给?”

呵呵,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都是这个规律,几百年的时间,对于语言环境的缔造,不足以造成太大影响。

但民间草根的口语,总归难登大雅之堂,文臣在落笔书写正式公文时,仍在坚持用雅语。这就给小朱增加了些许障碍。

黄宗羲前些天给他写了一份明水,属于半公开发表的论文性质。本来就非常理论化,再加上满天满地的蝇头小楷,和乱七八糟的之乎者也,小朱越看越头疼,可又不得不看,因为黄宗羲是他们变法的理论家,如果黄宗羲在理论上被侯方域辩倒,或者黄宗羲虽然获胜但小朱却没明白他们赢在哪里,岂不是很糟糕。

所以无论如何,小朱都要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抓紧一切时间来阅读黄宗羲的大作《承制新法论要》。

“皇上,”春熙蹑手蹑脚的从画着梅、兰、竹、菊四条屏后面探出半个脑袋,“吴三桂到了。”

“好,这就出去。”

说着,小朱从大炕上支起身子,春熙连忙绕过屏风上来,一边帮他整理服饰,一边试探着问:

“皇上,薰衣作的师傅们说,前儿个送过去的龙袍,没能洗好,确实不能再用了。所以想请一句旨意,要不要过来给您重新做一身。”

“嗯,让他再等等。”小朱心疼的咧了一下嘴,“绸缎沾水,怎么掉色掉的这么厉害?”

“谁说不是,薰衣作也太不小心了。”

一边说着,君臣二人快步绕过屏风,从八宝格中间的竹帘下走出去,宫女小香端着一杯蜜水已经等在那里,小朱端起来一饮而尽,顺便用手一指,春熙连忙从右边小床的床头几上,取过一个小小的白纸卷轴。这个过间儿是晚上侍寝嫔妃的卧室。按“正常”模式,低品级的嫔妃在“事后”不得与天子共寝,只能回到外间休息。尽管小朱从没让它真正发挥作用,但类似的设施,依旧出现在各个角落。

因为这是礼仪。

走出过间,是一个小小的两步间,一边一个小圆凳,圆凳后面都有一个储物用的通天壁柜,一个又一个抽屉里面装满了日常需要的用具,这是太监宫女休息和工作的区域。上书房的工作人员很少,只有宫女、太监各六名,配对分时值班。春熙和刚才的宫女小香,因为人机灵,入宫时间也久,所以白天,基本是他们两个盯长班。

走出两步间儿,就来到了上书房的核心区域,屋子中间有一张装饰华美的长条书案,书案靠北一边摆着御座,是天子座席。东、西两边各有一个踏脚凳,是秉笔、掌印太监的座位,案头也相应摆放着小山一样的文件、印盒。书案南面一侧,顺水摆着十几张小小的靠背椅,不带扶手,这是大臣们的位置。根据议事的人数,会事先进行安顿。

秉笔太监方正化,掌印王坤,此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