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最佳导演 >

第298章

最佳导演-第298章

小说: 最佳导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热情的影迷粉丝让人感动喜爱,但是王扬并不算喜欢闹哄哄的接机,那样在机场非常混乱,又打扰到正常秩序;再加上娜塔丽、瑞秋都说不希望有铺张的接机,同时十几小时的飞行旅程后已经很疲劳了,所以王扬谢绝了大规模接机的建议,11号这一天也不安排任何媒体活动。

    只有火焰电影在北京的几个负责人和专车到来,载着娜塔丽、瑞秋等人前往下榻的酒店休息;而王扬和助理保镖等几个人还停留在航站楼的贵宾室,因为并不是没有一家媒体准许来接机,他同意了BTV(北京卫视)的日播娱乐资讯节目《娱乐现场》的接机专访,这个节目平均收视率4,是全中国同类节目最高者。

    “王先生你好,你好我叫沈星,很荣幸能够采访你用中文可以吧?”

    录制还没有开始,沙发的前方架设着一台广播摄像机,工作人员都在准备着。看着就在身前、充满迷人魅力的神奇扬,负责这次采访的沈星难抑心中的激动,这个比她要年轻两岁的大导演正是她最大的偶像,打从心里喜爱,他的电影、性格、口才、帅气……他是一个传奇

    “可以啊沈小姐你好。”王扬微笑地和她握了握手,这个高大美丽的黑发记者让人有一股亲切的好感,他笑道:“我的中文没问题的,当然英文也是,你看着办。”

    沈星轻轻笑了声,做了个请他往沙发坐下的手势,有点激动地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王先生,我太喜欢你的电影了,五年前我读大三的时候第一次听说你,我就觉得太厉害了……”王扬和她往沙发坐下,高兴笑道:“谢谢那不要错过《MIT…21…TEAM》了。可以先做节目吗?我等不及给大家打招呼了。”

    “好的”沈星自然点头应是,望着摄像镜头那边,对摄影师笑道:“开始吧”当摄像机开始运作,沈星就一脸笑容地介绍道:“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看看坐在我旁边的是谁?王扬,神奇扬他来了中国啦”

    王扬对着镜头抬了抬手,心情很是开心兴奋,笑道:“大家好,我是王扬很高兴可以和大家见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三章 我是你的粉丝!

    第二百三十三章 我是你的粉丝!

    “哇,谢谢”

    航站楼里装修时尚豪华的贵宾室,《娱乐现场》的接机专访刚刚做完,中年男摄影师关停了摄像机,便有工作人员拿着一份礼物递给王扬,一同从沙发起身的沈星笑道:“王先生,这是我们栏目组送给您的,欢迎来到中国”

    “谢谢,我很喜欢这份礼物。”王扬道谢笑着接过了礼物,这是一只造型可爱的猴子大布娃娃,手里拿着一根两头红色、中间黄色的棒,头上戴着一个黄箍,他认出这是《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果然,这时候旁边的沈星解释笑道:“您是80年2月5号出生的,按传统立春计算生肖是猴;这个是孙悟空,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一个人物,非常的厉害非常神奇,所以我们把它送给您。”虽然王扬说了很喜欢,但她还是一脸笑容地道:“希望您能喜欢。”

    “嗯谢谢我知道孙悟空。”王扬摆弄着布玩偶的如意金刚棒,这个可不会随意伸缩,他自夸笑道:“我看过《西游记》的,小时候最早看连环画,后来又看了书。中国四大名著里,《三国演义》、《水浒传》我都有读过,《红楼梦》没有,我不喜欢贾……贾宝贝,NO贾宝石……贾宝玉像个娘们儿。”

    听着他故意加重的北京话口音,沈星有点惊讶的样子,心里也的确感到有趣的吃惊,她作为中文系毕业生,通读四大名著不出奇;神奇扬,还真是一个“中国通”。其他摄影师等人也呵呵而笑,而助理苏珊…麦卡锡懂中文不懂名著,两个魁梧高大的以色列保镖一脸微笑。

    “噢。”王扬却意识到口误了,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对女性不屑,但不是。他解释本意道:“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个玩笑。我觉得在那种时代,男人和女人受环境影响,性格和能力、可扮演的社会角色是有分别的,一个男人应该有他的责任……”

    他说着耸肩一笑,翻眼睛道:“呱呱呱我在胡说,我没有读过《红楼梦》,都是道听途说。也许人和当时社会的抗争就是它要说的一部分?我不知道,我就是不喜欢印象中的贾宝玉。”他正经的微笑道:“其实我以前看《西游记》那些书,都是用白话文版对比读的,理解得不全;我会再精读一遍原版古文。”

    神奇扬果然很健谈啊沈星笑着点了点头,不过无论他说的什么,她同样不欣赏贾宝玉,她喜欢强势的男人。听着他说罢,沈星称赞道:“那已经很了不起了。”

    “哈,还是这个好,我是大师兄”王扬说笑着摇了摇手中的布偶,又指着金刚箍,皱眉道:“但我不喜欢它,太可怕了”

    看到他要把孙悟空布偶交给助理,沈星请求笑道:“王先生,可以合个照吗?”她想要合照不止是满足心中的影**绪,以后说不定对她的知名度也有好处,和神奇大导演合照,这是个非常难得的宝贵机会。

    “OK,可以啊”王扬没什么所谓,便继续拿着布玩偶正经地站着,微笑地望着负责拍照的摄影师方向,沈星满脸高兴地站在旁边。卡嚓卡嚓了几张照片之后,王扬才把布偶交给苏珊…麦卡锡,又和沈星握了握手,笑道:“很高兴能上这个节目,沈小姐,再见。”沈星摆手笑道:“再见,祝你这次行程愉快”

    “各位再见Good…Luck”也跟摄影人员道过别,王扬一行人便往贵宾室外面走去。

    一直望着他们远远离去,沈星才收回目光望了望几个同事,摄影师老陈说着:“哎,那王扬没什么架子啊?比张艺谋那些人还要和气。”收拾着麦克风的老李应着:“你还真别说,出节目这么多次,就3个人跟着啊,一小明星都比他牛”沈星低声感慨道:“哇塞,太帅了”

    由于没有安排影迷粉丝接机,不用戴墨镜,王扬几人都顺顺利利地离开航站楼上了轿车。在飞机上睡得就很好,王扬不怎么感到累,便没有直接回去下榻的王府饭店,而是就在王府井大街游逛,看看能否买到他想好的那个求婚计划所需的东西。

    “那帅哥好像是王扬哎?”、“是王扬啊他最近不是来北京吗?还有仨老外跟着”、“王扬,王扬”……

    “王扬抵达中国,开启中国行活动。”这条消息成了新浪首页的热点新闻,同时还是娱乐版块的大大头条,报道了王扬一行人上午到京,但没有准许媒体接机。同样的新闻出现在其它中文门户网、娱乐网站,还有各种论坛,所有网站都在奔走相告,仿佛是外星人降临一样。

    网易:“神奇扬带队来华宣传新作”、搜狐:“王扬展开中国宣传,娜塔丽、瑞秋随行。”雅虎中国、天涯、西祠胡同……

    “欢迎收看《娱乐现场》,我是索妮”无数影迷粉丝守候的电视机屏幕上,主持人常索妮很开心地笑道:“今天有一个人来到了北京,来到了中国。他每部电影都深受全球观众喜爱,他是奥斯卡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导演,他就是神奇扬,王扬马上带大家去看看他的风采,请看沈星上午在机场做的专访”

    在王井府逛了一天街下来,王扬发现,原来在买一些无比重要的东西的时候,男人会变成和女人一样挑剔。不过幸运的是,总算是买到了称心满意的求婚所需品。

    他也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影迷粉丝那股无可阻挡的热情,尽管没有香港那么夸张,但同样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因为太拥挤了从几个人到迅速一圈,连那几份中文英文都有的签名都没有搞定,假如带有相机的影迷当然还会要求合影。王扬很想全部满足他们的请求,只是似乎永没有尽头。

    几次三番之后,他发现“三个老外”才是惹人注目的真正原因,所以就让两个保镖离远一些跟着,他自己戴上墨镜,这样一来马上就没什么人认出来了,毕竟他没有穿着“我是王扬”的T恤。

    坐了十几小时飞机紧接着逛了一天街,王扬自然颇感疲惫,助理苏珊…麦卡锡却从火焰电影在京公关负责人那里收到了很多宴会邀请,包括导演明星、名流富豪、经纪人……“久仰大名可以一起吃顿饭吗?”、“我是你的粉丝,很希望能认识你”、“我女儿是你影迷,咱们借这个机会认识一下?”……

    王扬都谢绝了,他喜欢私宴更喜欢家宴,家人,一个、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杰西卡下厨,他也可以下厨;问题是他不认识那些人,现在也没有兴趣认识。不过他接受了和中影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韩三平会面,韩三平亲自打电话前,已经来到酒店了。

    两人在古韵古香的会客厅见面,客气寒暄了一番后,王扬便和这个戴着眼镜、穿着黑西装的圆脸中年人相谈起来。韩三平本身也是一个导演,但两人并非讨论怎么拍摄电影,而是谈了一些火焰、中影合作和这次《MIT…21…TEAM》的商业事情,然后又谈到了中国电影市场这个话题。

    “王先生。”韩三平看着茶几另一边红木椅子的年轻人,年纪比他要小27岁,几乎都他儿子还要小,他问道:“你觉得中国这个市场,应该怎么搞,才能搞大呢?”

    虽然他觉得没人比他更懂中国市场,特别是一个才来中国两次的美国佬,而且年纪小小的;可对方又是最年轻的亿万富翁,那火焰电影一年比一年厉害,他记得资料说美国哪家杂志评价这年轻人叫“硅谷失去一个开拓者,华尔街失去一个大亨,好莱坞多了一个魔法师”,他觉得有些言过其实,小娃娃懂什么?

    但是人家的成就摆在那里,论电影商业,他没有什么不屑的资本,他更觉得好莱坞那一套制片经验非常好,所以他的话也不是全无诚意。

    “唔。”王扬却没有管那么多,想着这个问题,抬起茶杯喝了一口普洱茶,说道:“首先需要时间,市场的增长扩大需要两个方面互相配合……呃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影院银幕数,普及到一定程度,市场才具备票房井喷的可能性。但为什么要开影院?对投资者来说,那肯定是因为有利可图,所以这就需要软件,电影和潜在观众消费群。”

    韩三平点了点头,这都是最清晰基本的思路,又听他笑道:“其实中国的影院也不算少了,《泰坦尼克号》、《英雄》都证明了有很大的消费人群,只是不稳定,看一部算一部,没有经常去看电影的习惯。这和影院里有没有吸引人的新电影、票价和消费力又有关系。”

    “最主要是形成消费观念,和消费力的上升,更多人走进电影院里去看电影。所以宣传上需要多花工夫,不只是关注度,影院有着更好的视觉音响享受,看了大银幕才算是看了这部电影,这也是真的。”

    他说着微微耸了耸肩,喝口茶,继续道:“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再过几年之后,当现在的年轻人有了经济能力、有了消费能力,那么中国票房就会呈现爆炸式增长。因为他们懂得这些,追求更好的享受,追求第一时间观影;票房增长,影院和银幕数也会增长的,但是这急不来,需要时间。”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电影。好电影+出色的宣传营销,多一些轰动去刺激市场,让更多人更快完成自己的第一次走进电影院,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慢慢形成这个习惯。”

    说罢这些,王扬笑道:“也许《攻陷拉斯维加斯》能推进一步?哈哈,OK,我很荣幸”

    “王先生,你说的这些都有道理,我就是想问怎么刺激这个市场。”韩三平看起来一脸谦虚,心里也不是不认同,但觉得这个年轻人缩头耸肩的没个正形,他问道:“我想借鉴好莱坞的经验,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用高投入去制造大片,大制作,大阵容,然后做大宣传,用这种方式来做商业片,做中国的红色电影。”

    王扬顿时沉默了下来,理着思路地喝着茶,过了几秒才看向韩三平,微笑说道:“大片的确特别吸引人,会刺激到市场。可是有一个前提,你要保证那部影片的质量,被刺激到的观众看了满意,这是一定要的,而且每部都是。因为对于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来说,观众不满意的感受不会只针对那部电影,而会是整个市场,整个中国国产电影市场。”

    “因为当那部大片刺激轰动、占据了全部眼球的同时,观众的概念就会发生转换,那部大片就是‘中国国产电影’,无限扩大,如果那部电影烂,他就会说中国电影真烂。这是一种伤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