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我跟大爷去抓鬼 >

第109章

我跟大爷去抓鬼-第109章

小说: 我跟大爷去抓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而有一种白衣白棺材的娶亲的则另当别论,那一般都是不能投胎转世的恶鬼强行娶妻,剥夺你转世投胎的机会,让你永永远远的伺候他,即便你不坐轿,他们也会抬着你的棺材把你硬娶进家门,这也导致鬼妻怨念四起,成为怨鬼,加以时日,势必危害四方生灵。而同样的,也有女鬼硬嫁男鬼,如男鬼不愿意娶,则抬着男鬼的棺材倒插门。
  校花听完若有所思,又问我要是遇上白衣白棺材的该怎么办?
  我说:“这不必担心,咱们这次出来,我多长了个心眼,带着法器,这都是天底下最辟邪之物,而且这里还有我这个行里人,所以你不必担心。”
  校花接着说:“既然这个村子里并不太平,我看电视上演,都得守夜,那今晚咱们最好轮流守夜,别让火灭了,另外除了这些孤魂野鬼外,这附近搞不好还有晚上出来觅食的动物,所以咱们还是要多加小心。”
  我笑着说:“你想得倒是周到,不过你看这几位这新鲜劲儿,我估计抓完蝎子也基本上天快亮了,还守什么夜啊ゴ”
  今天劳累了一天,我也确实累了,不过好多年没抓蝎子,心里也很兴奋,这片山坡上石头很多,蝎子更是不少,在紫外光灯下无处遁逃,因此搞得我们大家也很兴奋,短短几个小时就抓了不少,不过白天的疲乏也渐渐显露出来。
  等我们回到放羊人的屋子里,大家伙夸我的幸运符功能强大,果然抓了许多,但是说了几句,就已经困得快睁不开眼睛了,我看看表才4点多,虽然自己困得厉害,但是想着之前看见阴婚的事,心中还是不能平静,怕出现问题,就打算熬到5点多天亮了再睡,于是我就自己走出屋外,重新点起了篝火,想了想明天的计划,而校花则累得够呛,不一会儿居然打起了微鼾,我心疼地亲了亲她给她掖了掖睡袋。
  我把柴火烧得旺了些,看着天上的星星,看来明儿也是个好天气,但愿一切顺利,明天最要紧的是好好休息休息,在进这村里看看情况,别回头闹出点事。
  想到这里肚子有点饿,就拿出几根香肠,在火头上加热,大晚上在荒郊吃着烤肠,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啊,只可惜没带点孜然,味儿淡点。
  突然我听见远处的沟里有动静,好像是什么东西在摩擦树干的声音,八成是野猪之类的野物,估计是闻见我的火腿肠味有点按耐不住,在那磨獠牙呢,我三两口把香肠解决掉,又去抱了些柴火把火烧得更旺,这样一来,这只野猪也就不敢接近了。
  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就听不见摩擦的声音了,野猪大概是去别的地方觅食去了,我心想,这村子荒废了这么久,离公路又这么远,有点野生动物也很正常,等杨鹏和玲子醒了,还是要问问他们这里的具体情况……



第一百五十八章 回民祠堂?

  ?又苦熬了一会儿,天边总算是蒙蒙亮了,四周围也渐渐有了鸟叫声。。我实在是扛不住了,就进了屋钻进睡袋呼呼大睡起来,反正大白天的,相信鬼也不会出来折腾人。
  等我再醒来的时候,已经临近中午了,大概是困的厉害,睡得很实,睡眠质量自然也很高,所以短短几个小时就觉得睡醒了。
  醒来一看,大家伙基本也都起床了,老张已经在外面忙活着捡柴火了,卷毛也在一边看着我们昨晚的收成。这城里娃第一次在乡下抓蝎子,兴奋的厉害。
  我揉了揉眼睛,就看见校花正和玲子有说有笑。在外面收拾我们带来的饭盒,约摸着是打算简简单单做点饭,只有杨鹏还躺在睡袋里抽烟,我伸了个懒腰,就从睡袋里钻了出来。
  边搓搓脸边对杨鹏说:“我说,咱是不是也得借着这个抓蝎子的机会改善改善生活,昨晚上我可听见这附近有觅食的动物来着。”
  杨鹏看我起来了,就也从睡袋里爬出来说:“这附近确实又不少从林子里出来的动物,以前小时候这里家家户户都养狗,就是防野猪什么的,后来这里不是荒废了吗?估计动物就更多了。等会要是时间够。咱们可以出去走走,看看能不能设几个套。套个兔子什么的。”
  我一听杨鹏说林子,就有点纳闷,难不成这附近还有森林?
  这时屋外的玲子听到了我们的讨论,就走进屋对我们说:“我哥说的是子午岭,离这有个2公里,在山后面,所以咱们这里看不见,很小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去玩,那里面动物不少,大人嫌危险,都不让我们进去。”
  原来,玲子所说的子午岭离这里不过2公里之遥,所以我昨晚听到的声音极有可能就是林子里出来的动物,早知道这附近有森林,那时候就想办法弄个小猎枪来了。
  陕西一带最有名的森林当属秦岭,其次应该就是子午岭了,子午岭横跨甘も陕两省,位于著名的董志原和洛川原之间的抬升山地,东北部与白于山も崂山相望,南部与渭北高原相连,其北部从甘肃华池以“北北西一南南东”方向延展至黄陵境内的蛐蜒岭以南,分成近乎东西两支,伸入洛河和径河源地,并构成径洛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
  南端西支伸至陕西旬邑县境内以石门山为最高点,海拔为1885米,东支伸至宜君も铜川も耀县,构成宜君梁。纵尽医技。
  据说,至今还可以依稀看到有一条沿主峰走向的车马大道遗迹,这一段遗迹隐没在林海之中,大道两侧还有不少的秦砖汉瓦残片。
  而此前这里的野生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但是早年间由于保护不力,附近的居民靠山吃山,把树砍得七零八落,野物也打得七七八八,后来这里被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才渐渐恢复元气。
  这片森林里不仅生长着松树も柏树も桦树等200多种林木,还栖息着豹も狍鹿も灵猫も野猪も黑鹳等150多种野生动物,所以在这周围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丝毫不能马虎大意。
  我点了根烟拿出带着的地图打算研究研究地形,但是一看之下才发现,原来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陕甘的交界处,玲子看我对她的家乡很感兴趣,就又给我讲了讲这老马家堡的历史。
  马家堡的历史悠久,从汉朝起就有人居住,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形成村落,巅峰时期这里的居民超过了万人,也算是附近小有名气的镇子。
  但是马家堡名字的由来却是在清末民初年间,当时由于清廷东南地区战事不断,对于西北地区的控制逐渐松弛,终于在同治年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虽然后来左宗棠采取收降的方法镇压了这次起义,但也给后来西北马家群雄争霸埋下了伏笔,马家军在取得地方军政大权后,采取各种手段向当时的掌权势力示好,以确保自身的利益,同时谋求机会扩充实力。
  前后历经晚清政府も北洋国民政府も南京国民政府等多个时代,采用此韬光养晦之法,终于在蒋介石统治期间势力发展到顶峰。
  而马家军集团内部则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几同封建世袭,各个集团之间,也是互相姻亲,千丝万缕,缠结坚牢,根深蒂固,本固难拔,所以过去的当政者只能予以利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诞生了三代“西北五马”。
  “老五马”——马安良も马福禄も马福祥も马海晏も马海渊?
  “中五马”——马麒も马麟も马廷勷も马璘も马福祥?
  “新五马”——马步芳も马步青も马鸿逵も马鸿宾も马仲英。
  而这个马家堡,正是当年马福祥侄子马斌的根据地,此地也因此得名。解放之后,由于很多因素,当地的回族居民开始和山外联系,很多回民逐渐被汉化,所以几乎很少人知道这里曾是回民部队的根据地,我一听就不禁猜想,或许这个村子里还残留着一些民国的痕迹。
  我看玲子对历史居然这么熟悉,就问她是学什么的,她笑着说和我们一样,都是文科生,不过她是学历史的,自然对家乡的历史多有了解。
  几个人草草解决了午饭,我想起昨天鬼送亲的事,怕这老马家堡里不太平,就提议大家到村里去转转,从目前的位置来看,我们处在整个村子的正北面,子午岭则在村子的东南方向,我们的路线规划是从西向东横穿整个村子,最好是找几个保存相对完好的房子,进去看看情况,当然我的借口是看看附近哪里还有抓蝎子的好地方,最好还能顺手打点野味什么的。
  村子的入口正在昨晚打水的水井旁,大概是之前居民把这条路踩瓷实了,所以并没长出多少草来,这样一来视野还算开阔。玲子和杨鹏走在最前面带路,我も校花も老张和卷毛则是跟在他们身后,道路两旁的房屋倒塌的很严重,从建筑材料就可以看出,大多还是解放前的房子,有新砖的屋子寥寥无几,窗户也都是纸糊的,小风一吹就噼里啪啦的响。
  卷毛很快就没有之前的兴奋,一个劲儿地对老张说,这里真他妈渗人。
  走了大概有二百米,我们发现路的南侧多出来一个黄土断层,在断层面上有稀稀拉拉十来个窑洞,院墙早已经不复存在,全部坍塌到地上,但每个窑洞仿佛还有人居住似的,每扇门都紧紧的扣着,阳光似乎也照不进窗户,里面黑压压的,什么也看不清,我看这里似乎有些古怪,大家也觉得这里有异,就想进去看看,玲子好多年没有回来过,村子里的人家她也记不全。
  老张跨步上前,一把推开其中一间窑洞的门,只见里面的窑顶已经塌落下来,遍地的土疙瘩堆成一堆,而靠窗的火炕也被砸出一个大窟窿,低头仔细观瞧,里面无非是些草灰も纸灰之物,并无异常,窑洞的墙壁上贴满了糊墙的报纸,老张踱步站在报纸前想辨认出那些报纸的年代。
  “嘴上无毛的人在顺昌农村掌大权,县委认为农村要实现伟大变革就必须破除旧框框大胆启用新人,本报讯,最近,笔者在闽北地区……”老张边看边念,“1985年10月18日,星期五,乙丑年九月初五。嚯!这报纸可有年头了。”
  我们几个把所有的报纸都看了个遍,发现离现在最近的报纸也在93年左右,我大概算了下时间,这里已经荒废了二十年,看来确实不错,我们又在窑洞里搜寻了一番,并没有发现什么有蝎子安家的痕迹,于是就鱼贯而出。
  刚一出来,杨鹏甩了甩自己的中分头,像个带路汉奸似的,指着最气派最大的一间窑洞说:“咱上那里去看看吧,保不齐那里面还有什么好东西呢。”
  我看这个窑洞果然和其他几个窑洞不太一样,单是门和窗户的颜色就明显鲜艳许多,有点寺庙的感觉,仔细辨认,还能看清门上刻着一对福字。杨鹏用手推了推,里面似乎被反锁了,于是便叫上老张一起用脚把门踹开,门刚一开,就看见里面的灰尘被我们震得四下飞扬,阳光也一下子洒了进去,虽然模糊,但也能看个大概,等到尘埃落定,我们才终于看清了里面的情形。
  这个窑洞比刚才那个大了三倍有余,最末的顶端处放着一张长长的大供桌,上面歪歪扭扭放了五层灵位,其中不少已经倒在了供桌上,供桌下方放了一个祭奠用的香炉,个头并不大,似乎是什么人刻意留在这里的,窑洞的墙上并没有报纸糊墙,而是用石灰刷过,虽然有些蛛丝,但也还算干净,墙上还歪歪斜斜的挂上了几幅画像,再往下就是些落满灰尘的蒲垫,而在供桌的左侧和右侧,则停了两口棺木……
  我一看怎么这里还有棺材,就看了看玲子,玲子说:“这是我们回民的埋体匣子,我也记不大清了,搬迁的时候我还小,看样子这里好像是谁家的祠堂……”
  我心下不禁奇怪,回民怎么会有祠堂?



第一百五十九章 宣德炉

  ?站在一旁的玲子告诉我们,马家堡虽然是回民聚集地,但是很多家庭都不是纯粹的穆斯林了。拿他们家来说,很多穆斯林的规矩都已经不再遵守,虽然这是对真主的亵渎,但是也是时事使然。
  清末民初的时候,马家堡就有很多人回汉通婚,发展到今天,村子里的回民和汉民数量基本都快持平了,只有一些穆斯林家庭扔在坚持老规矩,而大部分家庭都已经被逐渐或者彻底汉化。
  这祠堂应该也就是汉化后的产物,虽然这里放的是回民的埋体匣子,但是形式上很棺材也差不了多少,玲子很小的时候村子就搬迁了。因此也只能大概估计出这里可能是以前是某个家族的祠堂,毕竟全村现如今虽然叫马家堡,但是并不全都姓马,还有别的姓,即便是马姓。也分了好几个家族。
  那埋体匣子说是停,但摆放的形式却极其古怪,我虽然对风水之道不很了解,但是这个摆放埋体匣子的方式肯定也是经过高人指点,而且这位高人也是按照汉人的规矩来的。
  只见埋体匣子的两头分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