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民国投机者 >

第88章

民国投机者-第88章

小说: 民国投机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不但不能成为他的力量,还要调兵来防御他们,以免他们与大本营里应外合。

    “司令,冷静,冷静,他们全是青军会的成员。  总司令,我们上了人家的当。  ”当初青年军人联合会来滇军干部学校发展成员时,他们也不是不知道,不过他们都没在意,认为不就是一群娃娃在一起凑热闹而已,没想到…。。,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司令我们不调兵去他们还可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支持,最多也就是武装中立,再说我们能从那条线上调兵。  ”

    杨希闵无奈的叹口气,他知道参谋长说的对,别说一个团了,就是一个营一个连也不可能调下来。

    失败,下野,交替出现在他地脑海,下野吧没希望了,有个声音在他脑子里仿佛说到。  可一想到下野后地那种滋味,他又不甘心,从辛亥到现在,十多年的南征北战,一腔心血,现在要全部付之东流,他又深深地不甘心。

    沉默会杨希闵抬头对参谋长说:“不能就这样完了,我估计龙眼洞守不住了。  你组织力量增援瘦狗岭,一定要守住瘦狗岭和白云山。  我去西关找廖行超,看看他那里的情况,我就不信一群学生娃就能把我打倒。  ”

    “是。  ”参谋长答应道,可他地语气和神态都表示,他没有信心。

    杨希闵登上他的雪铁龙轿车,在卫队的护卫下向西关奔去。  沿途败兵越来越多,到西关廖行超的指挥部发现。  指挥部已经空无一人,文件地图扔满地都是,桌翻椅倒一遍狼藉。

    杨希闵见状长叹一声,树倒猢狲散,我这树还没倒,猢狲就已经散了。  恍然间他象老了十年,蹒跚的回到车上。  卫队长问他去哪里。  杨希闵一阵迷糊,还能去哪里呢?沙面,他喃喃的说。

    杨希闵走后不久龙眼洞即告失守,几乎同时登陆的突击总队也攻到石牌,石牌敌军立刻退往沙河。  蒋介石立刻兵进沙河,滇军在沙河没能组织起有效防线,半小时战斗后平叛军即全线突破沙河,滇军又退往瘦狗岭最后地防线。

    蒋介石分三路进攻瘦狗岭。  北路为粤军陈铭枢部,中路为警卫军吴铁城部,主力却是放在南路的党军和突击队。  可是蒋介石地一番心血白费了,滇军已经完全崩溃,瘦狗岭的抵抗只是象征性的,高级军官争先恐后的逃进沙面租界。  低级军官找不到高级军官的情况,也迅速自谋生路,士兵则丢下笨重的枪支弹药一窝蜂的逃进广州城,然后就在广州城内到处乱窜,党军跟踪追击,从惠爱东路杀进广州,直奔八旗会馆杨希闵总司令部。

    谁也没想到,曾经称雄广东地滇桂军开战仅三天就彻底完蛋,除了高级军官逃进沙面租界外,其余近三万人马全部被俘。  其中包括第三军军长胡思舜。  胡思舜的被俘就如同一场充满意外元素的喜剧。

    胡思舜确如杨希闵所想的那样贪恋惠州财税。  没有及时回军广州,不过应该说他不是故意的。  按照他的计算,如果党军回师他还是有充足的时间从惠州撤离的,因为惠州比潮州远很多,可他没想到,党军秘密回师,直到淡水才被发现,而后他地撤军又被罢工耽误,铁路不通,轮船不通,一路只能缓缓而行,等到广州之时广州的枪声已经平息一整天了,可他不知道,没人通知他。

    当胡思舜的部队没做任何战斗准备就从白云山下山时,广州城内的平叛军正在休整,除了俘虏营的管理者外,几乎全军放假,官兵们有在河里泡澡的,有上街闲逛地;可是有一个人没有出营门,他就是在棉湖战役中立过功的陈诚,陈诚养成了一个习惯,喜欢从营房向外张望,看看近处营门走过的人,远处的山,这让他很有满足感。

    可是这天他发现白云山上有旗帜在摇晃,好像有部队在行军,所以他就派个人去看看,要是大人物的话他就去迎一下,没想到派去的人很快回来报告说是叛军,正向广州开来,他倒吸一口冷气,报告已经来不及了,他只有命令自己的下属准备战斗,随后他亲自操炮,第一炮就击中了敌人军旗,随后各炮手发射的炮弹在敌人队列里爆炸。

    胡思舜有些懵了,怎么自己人也开炮呀,他命令联络兵向山下发旗语,告诉他们是自己人,可山下的回答是一颗颗炮弹。

    随后枪声大作,休整中的平叛军没有集结,而是自动地向胡思舜步发起进攻,人数或是两三人,或是五六十人,从四面八方向白云山冲来,胡思舜部迅速瓦解,全军被俘。

    平定刘杨叛乱后,军委会任命蒋介石为广州卫戍司令,蒋介石在广州成立卫戍司令部,任命张治中为参谋长,庄继华也就转为司令副官,随后蒋介石又把平叛中表现突出地陈赓调到身边担任司令部参谋。

    庄继华不知道的是刘杨叛乱比前世历史记载提前十多天平定,亚马逊河上蝴蝶煽起地风正越来越强。

第三章 风起广东 第三章 风起广东 第七十八节 大风起

    第三章 风起广东 第七十八节 大风起

    滇桂军三天即告烟消云散,让从北京到香港,从云南到福建的各方势力下巴掉了一地,收复广州让留在汕头的许崇智坐不住了,之前滇桂军把持广州最富有的地盘,现在滇桂军消失,留下来的收入让各方势力眼红,许崇智立刻电令粤军杨锦龙部、谭曙卿部、许济部一部相继开进广州,随后他匆忙与陈炯明余部达成协议,委任杨坤如为粤军第六军军长,将惠州化为其防地,熊略为第五军军长,指定梅县为其防地,最后干脆出个布告,宣布将潮汕交给林虎、洪兆麟、叶举所部粤军,同时释放所有东征时被俘的陈部军官,然后匆忙返回到广州。

    但他没想到,杨坤如回惠州却受到原杨坤如旧部骆凤翔的坚决反对,原惠州守军投降之后,大本营遵照投降时的条件将其整编为两个师:第八师,师长骆凤翔;第九师,师长钟子廷。  骆凤翔得知许崇智允许杨坤如回惠州之后立刻向胡汉民、廖仲恺和许崇智发电称坚决不与杨坤如共事,反对杨坤如回惠。

    许崇智接到骆凤翔的电报后不由大怒,他命令莫雄和梁士峰带部队护送杨坤如回惠州,骆凤翔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率领他的部队离开惠州,迁移到石龙,临走前他还在动员钟子廷与他一起走,可钟子廷认为自己虽然背叛国杨坤如,可那是没办法的事情,杨坤如应该可以原谅他们,而且全军迁移到石龙哪里有吃的。  骆凤翔走后。钟子廷通电欢迎杨坤如,表示愿意接受杨坤如地指挥。  护送杨坤如回到惠州之后,许崇智又命令莫雄部移驻东莞。

    在许崇智的强势面前,原本有意进广州分杯羹的李福林、朱培德、谭延恺纷纷退缩,撤军回到原防地,只有李济深不信邪,坚持把军队派进广州。  许崇智回到广州之后在军委会上对李济深此举大加指责,也就在这时。  广西传来范石生兵败的消息,许崇智立刻提议由李济深率军再度入桂,同时广西李宗仁也来电请求大本营派李济深增援,私下里李宗仁给李济深的电报却表示只相信李济深,其他各军均不时很信任,迫于内外压力李济深只好率军撤离广州进驻广西梧州。  许崇智为了表示“歉意”将李济深部的陈铭枢旅留在广州西郊。

    五月三十日,也就是许崇智回到广州的第三天。  北江连山县城,一支部队正在城外等候入城,很显然这支部队经过长途行军,官兵们身上挂满风尘,疲惫地身躯由褴褛的军装包裹,部分军官还带着女人和孩子,看他们地样子,就算不懂军事的连山百姓也知道这是一支陷入困境的部队。

    守候在城门口的是两个年青的军官。  一个挂少校军衔,一个挂上尉军衔,少校向站在他面前的挂上将军衔的中年人大声说:“卑职庄继华奉大本营地命令在此迎候熊上将军,并欢迎建国川军到达广东。  ”庄继华说完之后,上尉接着说:“卑职杨剑峰,奉建国滇军朱培德总司令的命令在此迎候熊上将军。  并欢迎建国川军入城。  ”

    熊克武看着眼前的两个年青人,心中不由涌起阵阵悲凉,自己堂堂上将曾几何时沦落到如此地步,迎接自己的居然只是两个年纪轻轻的军官,当年自己督军四川带甲数十万,所到之处无不前呼后拥,而如今的场面…。

    看看身后的部队,熊克武心情复杂的向庄继华和杨剑峰说:“多谢大本营诸公,也多谢朱司令。  ”然后向身边地副官说:“进城吧。  ”

    熊克武在接到孙中山的信后,在滇黔两省交界处犹豫了很久。  到广州就意味着寄人篱下。  需要看人脸色,可是不到广州。  云南唐继尧屯驻重兵于滇黔边界,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嘴馋就把自己这点人马给吞了。  再说就算他不吞,贵州贫瘠,根本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

    随着孙中山在北京病重,唐继尧通电宣称有意下广州接任大元帅,熊克武立刻敏锐的察觉到危险,唐继尧下广州肯定不会留下自己这支部队窥视他的老巢,所以走之前必定先拿自己开刀,他当机立断率领部队离开滇黔边界,沿黔桂边界经湖南南部进入广东。

    在进入广东前,熊克武再次犹豫,孙中山已经死了,现在的大本营是否还会接纳自己呢?他拿不定主意,所以他派喻培隶到广州,可时逢刘杨叛迹已露,廖仲恺本着多分力量胜利把握更大的打算,热情接待了喻培隶,请他回去告诉熊克武,请他立刻出兵,与朱培德合兵一处,参加平叛,喻培隶回去向熊克武报告后,熊克武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在他看来滇军地战斗力不弱,大本营要平定杨希闵代价肯定不小,如果等他们两败俱伤时,自己再择优加入,获得利益岂不是更大,可他没想到,仅仅三天杨希闵就完了,数万雄师灰飞烟灭,而他也落得鸡飞蛋打。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痛痛快快的加入平叛,也不至于落得今天这般冷清,熊克武不禁在心里埋怨自己。  可谁知道杨希闵会败得这么快,这还是自己知道的那个杨希闵吗?当初在四川和自己率领的川军打得难分难解,好不容易才把他们赶回云南,怎么才几年功夫就变成窝囊废了。  唉,人算不如天算,是天不助我呀;熊克武又在心里安慰自己道。

    熊克武就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下进入广东连山。  他没注意到,在城门迎接自己的那个年青的少校一直在观察他和他的幕僚、他的军队。

    庄继华来连山是奉蒋介石和廖仲恺的命令来地,目地就是观察熊克武。  同时与熊部官佐接洽,看看他们有什么反映,特别是思想动态。  之所以派庄继华来,是因为蒋介石对熊克武来广东的目地非常怀疑。

    东征攻克兴宁时,在林虎的司令部查获熊克武的副手但懋辛写给林虎的信,平定刘杨叛乱时,在杨希闵地司令部又查获熊克武写给杨希闵的信。  同时据埋在杨希闵司令部地内线的情报,杨希闵叛乱前。  熊克武的代表喻培隶曾经与他进行数次密谈,具体内容不知。

    掌握这些迹象的蒋介石本力主拒绝接纳熊克武,可廖仲恺认为当初总理已经同意接纳熊克武,熊克武才率部前来广东,查获的两封信虽然言语嗳昧,却难以以此作为罪证,还是应该接纳熊克武。  在他来了之后我们再查其言观其行。  蒋介石最后妥协了,不过他推荐庄继华为大本营代表,前去迎接,廖仲恺开始还感到有些轻慢,可是重要的军衔高的人物都不愿在这个时候离开广州,不重要地军衔低的人物,他们又不相信他的判断,想来想去。  廖仲恺最后还是选择了庄继华的能力。  由于连山是朱培德的防区,按照惯例他也应该派出代表,可他正努力争取能在广州分杯羹,没心思应付,干脆就命令驻连山的部队最高长官当他的代表。

    熊克武进入连山时,大本营行辕里。  孙夫人宋庆龄回到广州依然居住在这里,今天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们齐聚一堂。  宋庆龄还没从孙中山去世地打击中完全恢复过来,她平静的看着坐在前面的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宋子文等人。

    “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一个女人对国家大事也不是很明白,加上先生走后,我身体一直不好,我还是休息一段时间为好,你们都是先生的左膀右臂,先生走了,该怎么作他以前也说过。  列明了商量办吧。  ”

    “总理没有指定继承人。  本来展堂是代理大元帅,总理去世应该由他接任。  可党内同志有不同意见。  ” 伍朝枢为难的说道。

    屋里气氛凝重,宋庆龄也不敢轻易表达意见,轻轻地说:“有党章在,应该按照党章办。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