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民国投机者 >

第704章

民国投机者-第704章

小说: 民国投机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B武的态度十分坚决,周EN来担忧华北形势恶化,部队遭受损失。也坚持要北上,博古凯丰支持董B武,叶J英支持周EN来,认为李宗仁若出兵,可以吸引至少十万日军,可以大大缓解华北局势,至少可以缓解冀南和冀鲁豫的困境。

    “我认为应该向中央报告,请中央裁决。”董BW坚持不让步,博古凯丰的态度也很坚决,周EN来只好同意向中央报告,请中央裁决。

    在等待中央回电的时候,董B武再度提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周EN来想想后说:“这个条约对苏联是有利的,但对中国的影响也同样很大,如果估计不错的话,希特勒将在欧洲发动战争,如此英法就很可能在远东对日本实行让步政策,我国局势在一段时间内将变得艰难。”

    周EN来心中感慨,在李K农转来的刀锋提供的情报中就有庄继华关于苏德条约的估计,在庄继华的预测中苏德条约一旦签订,就意味着欧洲战争,为了应付欧洲局势变化,苏英法会相继向日本妥协,国际局势在一定时期内变得对日本有利。

    “新华日报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警惕欧美出卖中国利益上,对苏德条约的宣传要降低。”周EN来定下新华日报的宣传调子,凯丰点头表示接受。

    中央回电很快到了,在电报中。中央不但否决了周EN来的建议,还提出严厉的批评,“此举在政治上带来无穷后患,对国民党不应该存在幻想,在反共的本质上他们是一样的,即便在口头答应,也不会真正采取行动,对华北局势没有丝毫帮助,对方反会利用此事获取宣传上的好处。退一万步说,即使李宗仁渡河,日军在黄河北岸还有四个师团,李宗仁能否突破还未可知,故去是得不偿失,不如不去。”

    紧接着中央又来了第二封电报,询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武汉的反应,以及欧美的反应,提醒他们这时苏联采取的打破英美祸水东引的手法,反对**,反对法西斯主义是我党始终坚持的原则,绝不会有任何让步。

    就在南方局讨论华北局势和苏德条约时,蒋介石官邸也灯火通明。苏德条约虽然发生遥远的欧洲,但对蒋介石的鼓励却非同寻常,他立刻将外交部长王宠惠和林蔚、何应钦、陈布雷等人在官邸商议。

    王宠惠对苏德条约对欧洲局势的影响判断与周EN来如出一辙,认为苏德条约签订后,希特勒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向西,在波兰问题上将不再让步,战争最迟在三个月到半年内爆发,欧战一起,日本势必加快对我国的进攻,而英法由于德国的牵制,在中日战争中将采取坐视日本侵略中国的方针,日本在国际上的压力将大为减轻,相反英法由于担心日本趁机南下,很可能会牺牲我国利益,换取与日本的妥协。

    “如果是这样,日本人会不会提前结束对华北八路军的进剿,抢先发起对武汉的攻击?”蒋介石忽然问。

    何应钦和白崇禧面面相窥,陈诚也有些猝不及防,他忍不住看看白崇禧,沉默一会,白崇禧才说:“这种情况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军事行动如同一部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旦运行很难将停下,如果要强行停下,反倒会伤到他们自己。日军在华北已经深入八路军的三个根据地,现在想停下来已经晚了,不过作战持续时间会不会是两个月。这恐怕就有变化了。”

    蒋介石微微点头,光秃秃的脑袋上冒出一层细汗,他的军装依旧一丝不苟,连风景扣都丝毫没松,他站起来看看走到窗前,推开紧闭的窗户,一股江风带着热气扑面而来,沉闷的天气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到来。

    “辞修,九战区什么时候能准备好?”

    陈诚站起来答道:“委员长,至少还需要一个月,马当、田家镇要塞的工事已经完成,但还缺三十二门重炮,杨森部已经进驻安庆,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兵力不足,弹药不足。”

    “弹药,又是弹药。”蒋介石在心里叹口气,这个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庄继华在四川宣布一系列工业发展规划,打算在三…四年内将弹药生产扩充一倍,可欧洲一旦开战,英法真的关闭滇缅公路,滇越铁路,就无法再进口设备。工程速度恐怕会大打折扣。

    “苏俄援助的弹药到了多少?”蒋介石问何应钦,何应钦皱眉想想,苏俄武器的制式与国军差距比较大,特别是轻武器,中国军队武器弹药主要采取欧美制式,苏制武器的弹药补充就是个**烦,如今的第五军就是苏制武器装备。

    “大部分到了,物资局那里有统计,另外庄文革最关心的坦克工厂也进入安装阶段,大部分设备都到了,但其中的发动机设备还没到。他已经催了几次了。”

    “第五军继续扩编,这是我们战略预备队,以后要扩编为一个集团军,全部苏制装备。”蒋介石沉思下说,苏联提供的武器足够编组一个集团军。

    “委员长,五战区的准备也需要一个多月,”白崇禧提醒道:“特别是大别山地区,二十一集团军兵力和武器装备都不足,急需补充。”

    “弹药只有这么多,电告宋子文,抓紧时间从美国进口,动作要快,争取在欧战爆发前送到国内。”蒋介石神色断然,甚至有些急迫。

    狼眼成功的将日军引到华北,为国军争取到三个多月的时间,虽然作战会议决定保卫武汉不战于武汉,但他却非常希望能守住武汉,进一步振奋国民信心。

    “委员长,我们应该加强与英法的联系,尽量说服他们,不要对日妥协。”林蔚思索着说:“我记得庄文革曾经提到过,如果欧战爆发,日本很可能南下,这不是英法退让就可以的,而是日本要继续战争的经济需要,因此英法有可能增加对我们的援助。”

    王宠惠立刻接口道:“这个分析可以作,但由外交部去恐怕有些不合适,这会给人祸水东引的感觉,反倒不好,不如让中央日报对苏德条约对世界的影响做个分析,我们则提出加强双方军事和经济合作。”

    “好,就这样,”蒋介石想想后说:“给文革去电,这篇文章让他写。”

    众人一愣,没想到蒋介石居然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庄继华,而且还把文章交给他写,不过白崇禧和林蔚却丝毫不感到奇怪。庄继华早就对欧洲局势做过预测,连川藏公路都是为这个准备的。

    庄继华没让蒋介石失望,第二天就把文章发来,标题十分醒目《苏德条约将世界抛进战火,我国未来艰难》

    “上次欧战后,德国将领们总结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教训,德国无法在;两线作战中获胜,苏德条约解除了希特勒元首对东方的担忧,斯大林也通过这个条约让苏俄暂时躲在战争之外,但这个条约对世界而言,是场灾难。

    希特勒元首绝不会在波兰领土让步,张伯伦首相也不会在波兰问题让步,因此战争会以比我们想象快的速度爆发,欧洲将陷入战火。

    ……。

    英法虽然兵力众多,装备精良,但战法老旧,军队内部暮气沉沉;相反德军将领自上次战败后就在励精图治,研究战略战术,笔者曾经在柏林军事学校学习,对德军将领的治军和战略战术均有研究,故我相信德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击败法国,但由于德国海军实力薄弱,因此他们的步伐将入拿破仑般在英吉利海峡停下。

    …。

    欧洲局势的变化,势必影响亚洲局势,特别是远东局势,特别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抗战。

    首先产生变化的将在苏俄,苏德条约并不能让斯大林完全放心,除了希特勒上台后以反苏反犹带来的不安,他也不会放过利用战争谋求利益的机会,但在此之前他必须解决东线问题,也就是日本问题,因此他会以中国的利益与日本交换,比如承认满洲国,关闭新疆通道等等。

    其次是英法,英法为了避免日军南下南洋,也同样会以中国利益作为交换,最大的可能是关闭西南边界通道,断绝我们外贸通路。

    不过英法的算盘肯定打错了,日军注定要南下,这不是英法采取退让所能改变的。战争已经打了两年,日本的经济潜力几乎耗尽,到目前为止日本国内已经无力向内地的侵略军提供充足的粮食布匹,他们已经加大了对占领区的掠夺。

    两年的战争耗尽了日本的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日本已经无力从海外购进铁矿,石油,橡胶,特别是后两者,日本即使占领中国也得不到,对这两者的追求,将迫使日本向南洋进军。

    ……。。”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五章 主政西南 第六节 波澜起(八)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五章 主政西南 第六节 波澜起(八)

    中央日报发表的评论没有在武汉的老百姓中产生多大的涟漪。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欧洲距离这里还很遥远,但在外交人士和新闻记者中却引起轩然大*,特别是法国外交官,他们对文中宣称的一旦战争爆发,法国将很快战败,感到非常难以接受,英法大使连裾求见蒋介石,希望蒋介石能作出解释。

    蒋介石没有见他们,而是让王宠惠出面应付,王宠惠郑重其事的约见他们,告诉他们这不是中国政府的判断,中国不会相信上次战争中英勇作战四年,有世界上最强大陆军的法军会很快战败,不过,王宠惠很关心的询问英法大使,波兰问题有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另外如果欧洲战争爆发,两国的远东政策会不会发生改变?

    英法大使的回答如出一辙,两国政府将保卫波兰的独立,任何对波兰的侵犯都是向英法挑战。至于远东政策,两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支持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队的侵略,两国不会承认满洲国。蒋介石将军代表的国民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官面上的回答彬彬有礼,但私底下,英法大使明白,中国政府的外交肯定沿着这个思路进行,他们向伦敦和巴黎提交的报告称中国政府非常担心欧战爆发后,会导致英法牺牲中国利益,因此他们的目的是提出警告。但让人担忧的是中国政府对欧战爆发持肯定态度,而且非常不看好西方,他们最出色的指挥官庄继华对德国军队充满信心。

    与英法相反,苏俄却保持了庄严的沉默,不管苏联大使馆还是苏俄军事顾问团度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就象没发生过一样,对记者采访,也以不干预新闻自由为词予以拒绝。当然私下里却把这个评论当作中国政府的一个担忧上报莫斯科。

    在西方新闻记者中,韦伯是最先察觉其中缘故的记者,他在华盛顿观察家报上发表评论称苏德条约让中国政府感到非常不安,“中国官员告诉我,他们非常担心出现远东慕尼黑,”这对他们正在进行的抗战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但部分将领却告诉我,他们不会屈从于任何人的压力,不管西方如何,战争不会停止,直到将日本人彻底赶出中国。

    为了应对即将来临的国际局势变化,蒋介石连续召见王宠惠和何应钦,最后决定联美制英法俄,同时为了更好应对国际局势的变化。改西南绥靖公署为西南行营,西南行营主任由四川省主席庄继华兼任,严重和张群出任副主任,陈铭枢担任高级参议,外交部人事作出调整,免去白斯同苏俄科科长,派往四川,出任西南行营秘书长。

    在蒋介石而言,这是一种预防,防止汪精卫一旦叛逃,在外交上引起波动;而对白斯同而言,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他原来应该算是汪精卫阵营,但对汪精卫暗中求和的举动不以为然,但他却无法劝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事情发生,他不是没想过脱离汪精卫团体,可离开汪精卫后呢,去那里呢?现在蒋介石给了他一个机会。

    存了与汪精卫分道扬镳的心思,可白斯同还是感到应该把事情与汪精卫谈清楚,他在朝天门下船后。没有立刻去汪精卫那里,而是在饭店租了个房间,然后静静的思索该如何劝说汪精卫。

    台风扇咕咕转动,阵阵热风扑面而来,白斯同心里有些烦躁,他一路思索都没想好该怎么劝说,他了解汪精卫,这个人圆滑,软弱,但内心里却有股文人般的壮怀激烈,更主要的是陈璧君,这个女人权欲和占有欲极强,就算能说服汪精卫,也很难说服陈璧君。

    门外传来敲门声,白斯同打开门,看见曾仲鸣站在门外,白斯同心里略感诧异,脸上却掠出惊讶之色:“仲鸣兄,你的消息真灵呀,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

    曾仲鸣神情爽朗的大笑着向里走,边走边说:“老兄,汪先生等了你半天,却没见到你来,以为出什么事了,特意让我来看看。”

    “今天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