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复仇罂粟之重返人间 >

第2章

复仇罂粟之重返人间-第2章

小说: 复仇罂粟之重返人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迷迷糊糊中她听到有人进屋了,又听到有嚓嚓的响声。但她实是累坏了,没有睁开眼睛看一看。


☆、24年前的往事

  “松园他娘,你快醒醒。”她被人摇晃着醒来。“三奶奶,你来了,出什么事了。”李大妈揉揉眼睛问。
  “你问问你家松园吧。”三奶奶把松园拉了过来。
  “妈,你看我把那条小蛇给打死了,我就说嘛家里有蛇你偏不信还训我。看吧,这回你该信了吧。”松园用两枝树枝夹着小蛇象个得用的将军一样的在她面前显摆。小蛇软软的垂在树枝上,两只眼睛怨恨的睁着。
  “要不是我回来的及时,这畜生会咬着弟弟的。”松园继续说,一副洋洋得意的神色。
  “松园,你是怎么打死它的?”三奶奶摸摸他的头。
  “三奶奶,那天我就发现弟弟身边有条蛇,我告诉我妈,可她不信。今天我回家又看到他了,我就稍稍的拿来一把镰刀照着它就砍下去。你看,你这里只连着一点儿皮了。”松园指着小蛇的伤口说。
  从白蛇的伤口处可以看到,里面白色的骨头,白色的肌肉,还有一些白色的液体流了出来。
  白骨、白肉、白血、白蛇。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再加上那双带着怨恨眼睛让人觉得恐怖而诡异。
  “松园,带你妹妹去吃饭,我和你三奶奶说会话。”李大妈看到两个孩子出去了。“扑通”地声跪在三奶奶的身边:“三婶,救救我们呀。”
  “快起来,它可能不是蛇。只是它还小,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它既然能来你们家也说明它不会害你们。“三奶奶把李大妈扶起来。
  当夜,三奶奶就住在了李大妈家。李大妈一边喂着刚刚出生的二儿子,一边流泪。而三奶奶只是默默的躺着,下午做的那个梦让她无法入睡。
  原来,三奶奶从李大妈家回家后就在床上躺了一会,人上了年纪受不了热闹,一会的工夫就睡了过去。在梦中她看到一条巨大的白蛇在村子的上空盘旋飞舞,突然地有人拿一把镰刀砍向了白蛇,白蛇吃痛,张着大嘴向村子扑了下来。四处飞沙走石,村子里的人一个个被大风刮起飞向半空。当时三奶奶抱着身边的一棵大树,可风实在太大了,树被连根拨起。三奶奶“啊!”的地声从床上坐了起来。想想刚才的梦她下地点燃了香在佛前敬上,可是明明燃得好好的香只要放到香炉就会自己熄灭。一连几次之后,三奶奶心中一痛香掉到地上摔成的几段。她爬起来就往李大妈家跑,进了她家门就看到松园拿着一把镰刀从屋里出来······
  “孩子发烧了!”正这时三奶奶听到旁边李大妈惊恐的声音。


☆、24年前的往事

  “谁?”三奶奶一轱辘爬起来。伸手向睡在旁边的松园摸去,孩子稳稳的睡着。“是小的!”李大妈的声音里有些哭腔。
  三奶奶伸手在窗台上摸到火柴,点着了煤油灯。灯光亮起,李大妈怀里的孩子全身发紫。口吐白沫。“呀,怎么这么烫呀?”三奶奶摸了摸孩子的头吃惊的说。“怎么办呀”李大妈已经六神无主。“那条白蛇蛇你埋哪了?”“就在屋后,我是放在一个瓦罐中埋下的。”“快去把它探出来上上香,求求它看看行不行吧。”
  李大婶匆匆把白蛇挖出拿到里屋的时候,孩子已经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更为奇'。kanshuba。org:看书吧'怪的是,香怎么也点不着。忙了大半天,晨鸡报晓时孩子的嘴里象是抽风一样的“哗哗”乱响“杀、杀····”孩子的喉咙里发出这两声很清晰的“杀”声之后。终于脖子一歪断了气。李大婶抱着小小的尸体绝望的流下了泪。
  “别难过了,既然是他俩一起来的就让俩个一起走吧。”三奶奶打开瓦罐。奇'。kanshuba。org:看书吧'怪里面空空如也。“你昨天是放到这里面了吧?”三奶奶急急的问。“放上了,临埋的时候我还又打开看了一眼呢。”李大妈全身发抖。
  “作孽呀”三奶奶叹了口气,把孩子抱了过来。
  等把孩子埋到了后院,天还没有大亮。李大妈幽幽的说:“他还没等他爹回来给起名字呢。”“等孩子他爹回来之后就说是抽风死了吧。”三奶奶拍拍李大妈的手。“还有两孩子等饭吃呢,你也太伤心了。”
  三奶奶没等天大亮就回家了,走出李大妈的家门。她回头又看了看那气派的四合院摇摇头。在她的心里还有一个秘密,她没有告诉李大妈,永远不想再告诉她了。
  就在孩子出生之后,三奶奶去埋胎盘,(当时农村的风俗是男孩的胎盘埋在房檐下女孩的胎盘埋在大门外)在胎盘里有个亮白白的象只小虫子样的东西,三奶奶觉得奇'。kanshuba。org:看书吧'怪就用树枝把胎盘挑开看到是只只有手指甲长的小虫,那只小虫见风就长一眨眼的工夫就长到了两三寸,没等三奶奶回过神来它就一下子钻到了墙缝里不见了。想来那大概就是那条白蛇吧,也许那根本不是一条蛇。
  “老房老屋,故事多。”三奶奶喃喃的说了一句。


☆、老宅 1不是故事

  这座气派的四合院不是李大叔家的祖屋,应该说是李大叔东家的祖屋。李大叔的东家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李元曾。
  说起李元曾的发家史那还得从他的太爷爷李存善开始。这李存善本是个落第的秀才,那时候大清也算是处于乾隆爷的后期。虽然还是在盛世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已经显现。李存善落第回到乡里,开了个小小的私塾教本村的孩子读书。那时候能读得起书的本也没几个,只是这李存善家有十几亩地虽然不富裕但也不缺那几个小钱。所以他的学生能拿得起学费的就收几个,拿不起的就让家长在农忙时去地里帮忙。而且这李存善还有个奇特之处,别家的私塾不收女学生,而他没有这些禁忌只要你读书他就好好的教,到了年底还会给学业好的孩子发点粮食布帛。这样一来全村的孩子也都有幸认得几个字,村民都叫他“李大善人”。
  一天近晚,李大善人坐在自家房外喝茶。从村东头来了个骑毛驴的老汉,这老汉白须白发骑一头黑不溜湫的小毛驴,小毛驴的身上驮着三个大布袋。走到李大善人跟前的时候老汉从驴上下来,对李大善人说:“老弟,舍杯水喝吧。”李大善人赶紧让人搬来一把椅子,重泡了一壶茶让老人喝。正喝着他听到老人肚子咕咕做响。他不动声色的让家人给老人做了几个菜饼,等老人吃饱喝足了他又把剩下的菜饼给老人包上让老人在路上吃。老人说:“我着急起路,这几个口袋就麻烦老弟先给存放一下。”“这······”“没事,我是个贩麻的。装的就是些麻绳,少则一个月多则三个月我就会回来取的。只要不淋了雨就行。”老大善人提了一把轻飘飘的倒也没什么,就让人把三只口袋放到厢房的边上。
  一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转眼两年过去了,老汉一直没有出现。开始李大善人还总是念叨可后来想,三口袋麻绳也值不了多少钱,也许是老汉忘了呢。那个时候的人比现在的人讲诚信多了,李大善人让人把口袋放在墙角等什么时候老汉想起来了,就什么时候给人家。
  可到了第三年,遇上了天灾。上半年闹旱灾庄稼颗粒无收,下半年又闹起了蝗灾。满处一片荒凉,官府虽然放了几次粮无耐粮少人多还是不停的有人饿死。这李大善人虽然小积蓄可他不是那种为富不仁之人,看到村民不停的饿死,不但把家里的粮食拿出来舍了粥,而且把所有值钱的东西托人卖了买成粮食。这样一来十里八乡的村民就聚到了这里,买来的那点粮食用不了三五天就用完了。李大善人对妻子说:〃我家四世单传,到了我年过半百身下无子。你我相敬如宾,现在家中已无食物咱俩不如共赴黄泉,也算得上是神仙眷侣。”李夫人说:“官人对我情深意重,我随官人而去死而无憾。只是官人,咱家不是还有当年那老汉存放的麻绳,如果人家找来可该如何是好。不如妾身先行一步等官人。”李大善人知道这是妻子不忍自己死而找的借口,心中无限感叹。“那等我写封信放在口袋中,就是他人找来也无防。”
  提笔写了一封信,拉着妻子的手来到厢房,等打开口袋俩人都傻了眼。


☆、老宅2不是故事

  俩人打开口袋,里面光芒四射。只见满满一口袋的金银珠宝,俩人又打开另外的两只口袋也全是金银珠宝。“这,这、这”李大善人惊的嘴巴都合不拢。“老天显灵了,有救了。”老夫人双手合十对着门外跪了下去。
  “这是那老汉存在咱家的,咱总不能动用吧。”老大善人还在犹豫。“现在是救人要紧,等那老人家来时我自会跟他说明,再说了,当年你说你一只手就能轻轻拽起一只口袋那你现在再试试,别说是你一只手就是有十只手你也拽不动吧。这是老天爷有心救人呀。”老大善人想想也是。
  李大善人用那老汉的金银珠宝救了十里八乡的村民,而李家庄也成的周围最大的村子。
  几年之后李夫人老蚌结珠,生下了一个粉嫩嫩的儿子,那就是李元曾的爷爷李代民。李大善人家教极严,这李代民也是个乐善好施的主后来当地的人称他“小善人”。只是这李代民从小体弱娶妻生子之后就一命呜呼了。据说当时全村出动为其送殡。一些老人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说起来还是唏嘘不已。
  年逾古稀的他大善人把孙子养到十一岁也就故去了。在他故去之前的一个月他家来了一个姓白的书生说是他爹爹曾在此存了三只口袋。李大善人也不规避就把自己如何救人如何买田置地的事全讲了,还把自己的所有财产全部拿了出来。谁知那书生不动声色的听完就对他说:我不是来讨债的,我是爷爷让我来给你管家的。李大善人惊奇。书生又说:“你可记得当年你上京赶考,在庙中所遇之事。我就是那条小蛇。”说着就地一滚化成一条尺把长的小白蛇,而白蛇的头部还依稀有些伤痕。
  李大善人年经上京赶考遇上大雨,躲进庙中避雨,有一只黄鼠狼紧追一条小白蛇也进到庙中,白蛇已经受伤李大善人见它可怜就跺脚吓跑了黄鼠狼。而此事他也早就忘到了脑后。不想自己所经之事竟是白蛇报恩。当下就让孙子李延嗣拜其为义父,并把所在大权都交给了书生。
  自从这白官家到了李家,李家再也不是一个只会买地收租的地主,专而成的一个买卖遍地的大财主。他家的银楼、当铺、绣庄、酒楼饭馆开在了全国的各大城市。家中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只是这李延嗣从不外出只在家中吟诗作画一切的事务都交由白官家掌管。
  后来李延嗣娶妻生下了李元曾,说来也怪,自从李元曾出生后白官家对他刻意栽培。从小就带他四处走动,十几年下来各地的地理风俗及各行的经营之道了然于胸。


☆、老宅4不是故事

  话说这李家到了李元曾时已经是八代单传,家中财富不计其数。李家庄的村民几乎都是李家的佃户,但这李元曾传承了祖辈的乐善好施特别是对村里人,把周边的土地按人口多少分给佃农租种风调雨顺之年便收些租子,如果遇上灾年不但不收租子还分给村民不少粮食。更兼开办私塾请来先生免费交村里孩子读书识字,李家庄的村民个个对他感恩戴德,说他是李大善人再世。
  李元曾12岁那年去河里游泳,谁知道那天陪他的家人闹肚子。水性不错的李元曾突然腿转了筋正在河边玩耍的李大叔看到水中人有挣扎就从岸边拿起地根枯树枝把他给拉上了岸,等到那家人回到河边时李元曾已经带着李大叔回家了。
  白官家看到一个只有六七岁的孩子救起了主人,心中惊喜。从那以后李大叔就成了李元曾的学童。李大叔从小聪明漂亮李元曾特别喜(。。…提供下载)欢他也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就和他拜了兄弟并给他改名叫李元之。
  李大叔对人和气做事认真在他成年之后成了李家的二管家。
  李元曾成亲的第二天,白管家前来辞行。说是自己离家多年对家中十分挂念,再且自己已经上了些年龄也不适于再在外面闯荡,而李元之做事牢靠完全可以支撑门面。李元曾见他去意已决,便不再挽留送了他万两银票让其回家养老。之后李大叔就成了李家的大管家。
  当时大清已经倒台,军阀混战动荡不安。李家的生意也受到影响,关了不少门面。更有不少土匪流寇四处劫掠李家着实受损不少。好在李家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倒也可安然度日。
  白管家走后家中的长工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在村里李家有个牲口坊,里面有七十七匹骡马八十八头牛,光负责喂养牲口的就有十八人。牲口坊里有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