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凤鸣宫阙 >

第209章

凤鸣宫阙-第209章

小说: 凤鸣宫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玉莲趁着擦眼泪的动作,悄悄的撇了撇嘴,很是不屑陶君兰炫耀的行为。不就是有个儿子?还不知养的大养不大呢!
  李邺走了,陶君兰也没功夫去看其他人装腔作势,便是让各自都回去了。
  待到回了沉香院之后,她便是吩咐红螺将自己安排好的新规矩吩咐下去:从今日开始,便是紧闭二门,除非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不然女眷们一概都是不许出门的。就是各个院子里,也都各自设小厨房,每天采买的人会负责将各个院子里的份例都送过去。也就是说,以后除了逛园子,基本上其他人都是不用出门了。
  这样一来,自然也减少了不少生出事端的机会。就是八卦流言,也会少很多。毕竟,这样过日子的话,各个院子里除非是刻意见面,不然的话,几乎是没什么碰头的机会了。就是丫头们也是如此。
  安排好了府里的事情之后,陶君兰便是让人去将外院的管家也叫来吩咐了一番——李邺不在,王府大门自然也不必开着了,来人也好出去也罢,都走角门。这也是闭门谢客的意思。;
  第一卷 第298章 交锋

  陶君兰最后又叫来了刘恩——之前虽说也见过一面,却是也并未有过太多交集。到底比不上对王如和周意那样信任,可刘恩却是李邺出征不在京中这段时间里,她最为依靠的人了。
  刘恩个子中等,五官也并不出彩,看上去倒是很普通。不过那一身忠厚老实的气质,却是让人印象一下子就深了起来。或许是长得的确是太过老实的缘故,所以倒是很容易让人对刘恩生出一丝亲近信任的心思来。
  刘恩进来之后,便是恭恭敬敬的俯身行礼。
  陶君兰坐着受了,末了才道:“坐下说话罢。”又示意红蕖倒茶。
  刘恩多少有些受宠若惊——李邺的吩咐他至今还记得呢,所以很清楚他若是不能让这个陶侧妃满意,只怕以后李邺也不会再重用他了。所以,面对陶君兰的时候,虽然觉得不过是个妇人罢了,却还是颇为重视和尊敬的,甚至是带了几分小心翼翼。
  所以,陶君兰这样和气还这样客气,倒是让他一下子不仅受宠若惊,更有点儿糊涂了。
  “听说之前你是在外头办事的?”陶君兰笑着问了一句。虽说要想驾驭下人要有威严,可也不能太过了。该严该宽,自己拿捏好了就行。一味的严厉,效果反而不那么好。
  刘恩小心翼翼的恭敬答了:“回侧妃的话,小的以前是在外头管理铺子上的一些采买事宜及铺子上的那些伙计。”
  “我听王爷说了,你办事能力是极好的。”陶君兰见了刘恩那副小心翼翼的样子,笑容更甚几分,毫不吝啬的夸奖了一句。
  刘恩面上闪过一丝激动,受宠若惊的神色也更加明显了。当然,这是李邺起到的效果。
  “听说以前你在宫里时候就服侍王爷了?”陶君兰又问,又带了几分疑惑:“不过我怎的从未在宫中见过你?”
  刘恩便是腼腆的笑了笑,一五一十答道:“小的是和王如他们一起选到王爷跟前的。不过我的年岁比他们都大,当时还是先皇将我赐给王爷的。后头我年岁渐长,王爷便是将我送出了宫,替他经营一些铺面。所以侧妃没见过我。”
  陶君兰了然的点了点头,心里同时也明白了:这个刘恩倒是还真的挺能干。不然的话,李邺也不会一直将生意交给他打理。
  “我手里的那些账本,想必也是有些出自你手了?”陶君兰继续问,笑吟吟的倒像是在拉家常。
  这样的态度让刘恩自在了不少,他脸上的笑容也更自然了几分:“账本我却是不管的,我只管办事儿,账面上的是账房先生在管。”他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外头跑。不管是看货,还是买货,他都是要亲自去的。
  陶君兰点点头,露出几分了然:“也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是做账的话,随便一个账房先生就能胜任,倒也不是什么难的事儿。”生意要想做得好,还得看经营的人,而不是看账。
  这么一番谈下来,陶君兰觉得自己也对刘恩有了那么几分了解了。当下态度也就更和缓几分:“如今你可还管着外头的事儿?”
  刘恩笑了笑:“暂时先将那些事儿都移交出去了。王爷吩咐小的,只先服侍好侧妃才是最要紧的。”
  陶君兰微微一笑:“那倒是屈才了。”说这话的时候,眼睛却是一直落在刘恩的面上。她是故意这般说的,就是想看看刘恩会有什么反应。
  刘恩倒是神色如常,仍旧是那副宽厚老实的笑容,让人觉得他着实是个老实人:“比起生意来,侧妃自是更重要。我们做奴才的,替主子分忧才是最要紧的。不管是做什么,只要能帮上主子,那也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了。”
  换一个人来说,这番话绝对是明显一听就是在拍马屁。可换成刘恩来说,倒是奇异的让人觉得:那就是他的真实想法。
  陶君兰心里揣摩:到底是刘恩样子装得像,掩盖得深呢?还是这人真的是忠心耿耿?
  “哎,王爷若是什么时候能治好嗓子能开口说话就好了。”陶君兰轻叹了一声,这句话更是突兀异常。不过她却是丝毫不觉得,反而笑着继续看刘恩的表情。
  刘恩这一次的表情变化便是很明显了,他明显的露出了错愕和不可置信的的神色,张了张口更是险些说话。不过最后他却又生生的闭上嘴巴,定了定神,冲着陶君兰一笑:“王爷定会好的。”
  这话说得肯定,仿佛他已经预见了未来。
  陶君兰笑了,看向刘恩的目光较之之前便是多了几分真正的信任和亲和。就冲着这一句话,显然刘恩便是可以信任的。不然,他如何会知道李邺是能说话这个事情的?
  没错,为了彻底消除自己的疑心,陶君兰用这句话试探了一下刘恩。至于结果么,她自是很满意的。
  “今儿叫你来,是想问你一件事儿。”既是放了心,那么也就该说正事了。陶君兰坐直了身子,神色也是肃穆起来,一脸郑重的问道:“我想随时知道朝中的动向,你可能办到?”
  刘恩一呆,他还真没料到陶君兰会冷不丁的说出这么一句话来。他之前一直只以为陶君兰会让他办的不过是内宅的事情罢了。所以这会子陶君兰一开口却是问的朝政上的动向,着实是让他一时之间完全反应不过来。
  陶君兰将刘恩这一反应看在眼里,皱了皱眉:“怎么?办不到?”
  刘恩被这句话惊得回过神来,连忙摇头找回沉稳:“办是办得到,不过最多也只能是大面上的,朝中官员人人都知道的事情罢了。至于再细致的,却是不好办了。”
  陶君兰点点头,微微舒了一口气:“这倒是不打紧。只要能知道消息不至于抓瞎就行。打听消息你能做到,那散消息出去呢?又能不能做到?我要的是神不知鬼不觉,任何人都查不到我们头上!”
  刘恩的背上沁出了冷汗,他不由自主的在心里猜测起陶君兰到底要做什么来;。当然,他是猜不到的。可正因为猜不到,他才觉得更加紧张害怕。
  甚至,刘恩开始犹豫,犹豫他倒是是该说能办到呢,还是不能办到。的确,这事儿他是能办到的。可是他却担心陶君兰做出什么不太好的事情。若是因为这些导致王爷的事情被耽搁破坏了……
  陶君兰看出了刘恩的迟疑,却也不点破,只耐心等着刘恩回答。
  刘恩纠结半晌,终于是下定了决心,却也并不立刻揭晓自己的回答,反而反问了陶君兰一句:“侧妃想做什么,可否告知奴才一二?”
  陶君兰唇角微微一勾:“你不信我。”
  刘恩没辩驳。嘴唇动了动,却是默认了。
  陶君兰面色便是冷了下去:“你忘了王爷对你的吩咐了。”不过心里么,却还是很满意的。毕竟,刘恩这样也是忠于李邺的表现。李邺有这样忠心的人帮着办事儿,她自然是替他高兴的。同时也有些佩服李邺看人的眼光。
  刘恩被这么一质问,面色都涨红了。可却依旧没松口:“王爷放心交给奴才这些权力,可奴才却是不能滥用。”
  “什么时候主子的决定,需要你们来质疑了?!”陶君兰冷笑一声,声音严厉。
  刘恩起身冲着陶君兰跪下了,却依旧没松口。
  陶君兰定定的看着刘恩的背脊,半晌舒了一口气,语气重新缓和了下来:“其实,我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不过是觉得我一个内宅妇人什么都不懂罢了,可是这个缘故?”
  刘恩不敢承认,所以依旧不说话。虽然事实上他的确是因为这个才会如此担忧。
  陶君兰倒是有点儿喜欢刘恩了——办事能力也不错,还如此有原则的忠心,倒的确是不可多得了。她心里也明白,她不信任刘恩,可刘恩一样也对她不信任!之所以对她这般恭敬,也不过是因为李邺的缘故罢了。
  想要收服刘恩,还有得路要走。可陶君兰却是已经志在必得。
  “罢了,你起来说话罢。你先跟跟我说说如今朝中的局势。我问什么你答什么,你法也可提出。毕竟我的确是在内宅之中什么都不知,自然也比不得你们常年在外走动的。”陶君兰淡淡言道,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到底是带上了几分讥讽。
  刘恩松了一口气,不过脸色再度涨红了一回。最后他只能当做没听见主子最后那一句讥讽的话,讪讪的起了身。却也没敢再坐下,而是恭敬的垂手立在了一旁。
  陶君兰挑挑眉,“坐下说话罢。也不必这般小心翼翼的,倒像是我欺负你似的。”
  刘恩额上的汗顿时冒得更快了,坐在椅子上,只觉得好比坐在针毡上,怎么都不自在。他此时此刻唯一盼望的,便是陶君兰快些问完,他也好解脱了。
  其实刘恩此时也是对陶君兰有几分刮目相看了,至少是觉得陶君兰的确是有那份管家奶奶的威严。怪不得李邺会对她那般的放心,连句多余的交代都没有。;
  第一卷 第299章 惊讶

  刘恩其实已经觉出味了。从一开始,陶侧妃这就是一步步的早就算计好了。先是试探,再接着考验,如今再给他一个定心丸。这样的手段,着实是高明。
  而且,即便是觉察出了他心中的顾虑,陶侧妃虽说也有些恼,却还是能保持心平气和的,最多不过是讽刺一二。却没有对他弃之不用的心思。这份胸襟,在女人里也不可多得。
  刘恩其实一开始多少是有些不情愿的。若不是李邺郑重其事的吩咐了,他倒是真想辞去这个差使。如今,刘恩倒是有点儿好奇了:到底陶侧妃要做什么?
  所以,接下来刘恩对于陶君兰的问话,便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陶君兰的第一个问题是:“王爷出征,朝中怎么看?可有人觉得不赞同的?”
  这个刘恩是知道的,而且知道得很清楚,便是忙出声回答,只是声音多少有几分隐晦的意思:“朝中觉得名不正言不顺的人,其实也有不少。若非皇上坚持,只怕大臣们还要联名上奏,请皇上收回旨意。”
  陶君兰顿时皱了皱眉头——这个名不正言不顺虽说隐晦,可也直接。要知道,历来皇室成员领兵出征,要么就是直接挂帅,要么就是皇帝或是太子御驾亲征。而李邺却是不属于前一种。他虽出征,可是却并不领兵挂帅,反而只是起到一个稳定军心的作用罢了。这个就和后者极为相似了。
  若说李邺是个没有哑疾的,是有资格成为储君的存在,大约大臣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说不定还会有不少大臣会因此而支持李邺。
  可是,偏偏李邺却是没有那个资格的:至少现在在旁人的眼里看来是那么一回事儿。所以,这个就让大臣们诟病了。大臣们不满意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那可有支持康王出征的?”陶君兰又问,声音冷了不少。
  刘恩点点头:“是有几个人这么提了一嘴,不过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不了了之?”陶君兰微微眯了眯眼睛。
  刘恩道:“皇上没采纳,他们也就没再提起,自然就算是不了了之了。而且,后头康王不是又受伤了么?”自然也就更没有人提起了。
  “你觉得,他们是为什么突然就不提了呢?”陶君兰忽然问了刘恩的意见。
  刘恩倒是也没迟疑,直接便是断然道:“应是有人在其中做了手脚,不许他们再提这件事情了。”
  至于是谁在其中做了手脚,刘恩没明说,可陶君兰却是心知肚明。说实话,这些情况,都和她心中猜测的差不了多少。
  既然如此……陶君兰在心头冷笑了一声,她却是不能让皇后这么轻易就将这事儿压了下去;。她也不会让康王在京城里过舒心的小日子。当然,最重要的是,她要好好的利用这一次的机会,替李邺积累声望和支持。为将来做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