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公主之道 >

第35章

公主之道-第35章

小说: 公主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宁跪在皇帝灵柩之前,心中悲戚。
人皆有一死,但这事并不容易让人接受。
她只盼来生自己不要做老来子,这样可以多陪伴父母数十年。

☆、第47章

第二十五章
大周除了边军和地方军;京畿还有皇帝的七支军队,这七支军队是禁卫六军和侍卫亲军,这些都是由皇帝直接控制。
因之前的天下大乱乃是由地方军过于强大造成;之后的皇帝;便开始逐渐削弱地方军的力量;加强皇帝直接控制的禁卫军和侍卫亲军的力量。
但随着国家逐渐稳定,但是边关战事不断;边军的力量便也逐渐强大起来。
这些边军,最初都是皇帝最信任的部队;不然不会让他们去扼守关要,但随着时间变长,皇帝和边军的将领,总会生出一些隔阂来。
边军的将领便也经常被皇帝调任。
新皇登基之后;皇帝还未葬入皇陵,他便已经忙了起来。
其一是赏罚将领,肃清军纪。
在和北齐的战争中,不少部将立功,但是也有些部将犯事,虽然先皇驾崩了,却不能不将之前的战功不当回事。
所以在他登基后第十天,便对有功的将领进行了一系列论功加官进赏,这也正好是一个收拢军心的时候,此事自然是皆大欢喜的。
而且对于这些赏赐,他也做得非常公正,因有长宁随驾,所以对前线战况很了解,她在之前也替皇帝整理了此次大战的赏罚簿册,该如何赏罚,太子便也心中有数。
对这些有功军将加官进赏之后,对没有听命令的将领、纵容部将军队扰民的将领等进行了处罚,有的被降了职,有的被除名去爵贬回老家,情节严重的甚至被赐死……
如此一番作为,让兵将们便也知道新登基的皇帝是有励精图治的心的,而且不是懦弱昏庸之辈,赏罚分明,值得卖命。
一下子,本来对他有所质疑的将领,也渐渐有所归心。
因没有理由一下子就撤换掉本来亲简王派的将领,他便听从了长宁的建议,在对禁军和侍卫亲军进行阅兵之后,提出要重组一支亲军,编为京都御林军,由皇帝直接指挥。
这支亲军,从另外几支部队里挑选武艺超群的精锐,如此,将那些本来亲简王派的将领下面的精兵给挑了出来。
这些兵士,对于直接效力皇帝,自是非常欢喜的,御林军很快就组建了起来。
而皇帝再慢慢地调换了亲简王一派的将领。
除此,新皇定下在皇帝下葬之后便会去巡视边军。
而且还让恢复科举。
在此之前,科举虽然还在举行,但并不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因战乱元婴,朝廷选拔人才主要是靠举荐,重启和规范科举,这对选拔人才来说至关重要。
在农业和商业上,则保持之前的轻徭役重农桑,而且对和海外诸国的交流,也加以鼓励,并且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管理。
除此之外,皇帝生活勤俭,皇后陈氏也十分贤德,母仪天下,只是皇帝没有亲子,但这个问题也在三月时候解决,之前就抱到太子东宫里教养的三岁的宗室子——信王幺子,被新皇赐名顾沅,被过继给了新皇,且立为太子,巩固了新皇的位置。
而简王则在四月被遣到藩地,并被看守起来,贵妃杨氏,以及宫中的不少宫妃,都前往帝陵为太宗皇帝守陵去了。
长宁公主则被皇帝加封为长宁长公主,地位等同诸侯王,并赏赐食邑一万户,食邑就在京畿不远,而京中的长宁公主府也已经修好,便又让精加修饰,改为长宁长公主府。
皇帝自己省吃俭用,赏赐长宁长公主府不少东西,恩宠至极。
京中人人知道新皇恩宠长宁长公主,大家都认为谁能尚长宁长公主,便是最幸运的事,从此定然平步青云,受皇帝重用。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这个驸马做些什么事惹长宁长公主不喜,估计不仅是他,他的家族都要糟糕了。
所以这个驸马是好当,也不好当。
长宁已经十四岁,再过一年便可及笄嫁人了。
新皇自是知道妹妹看上了慕家的慕昭,再说慕家在支持他登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慕家这次被加了不少赏赐,几位从军子弟都有加官,慕昭年仅十七八岁,已经升为正四品忠武将军,带领兵将五千多人,又有不少其他赏赐。
对他加官进赏,却并没有什么人有疑议,皆因在对北齐的战场上,他的确立下了不少功劳,更可贵的是用兵灵活勇武,军中难得。
于是不少老将无不是感概,慕家后继有人。
北齐本想趁着大周老皇帝驾崩新皇登基,朝中必乱,再次出兵南下,没想到新皇登基,很快就站稳了脚跟,他反而反应不及,只好再做打算。
五月,京中稳定之后,新皇便北上查看边军情况,不少大臣反对他这种出行,而且认为不一定安全,因先皇太宗皇帝便是驾崩在路上,新皇要是路上出事,于国不利,特别是这些站队正确,才刚受了新皇封赏的臣子,更不想皇帝去冒这个险。
不过一向性情温厚慈和的皇帝,这次却并不听从大臣的劝告,要亲自查看边境。
没有办法,大臣们只好同意了。
长宁并没有随着太子离京,而是住在宫中。
皇帝这次巡边是很有作用的,其一是稳定边军将领,让他们知道新皇登基之后,依然信任他们,其二是皇帝自己也对这些镇边的将领有所了解,有利于君臣相合。
七月,正是西都最热的时候,皇帝巡边结束回了西都。
新皇不是个马上天子,好在是做了三十多年太子,对于治国之道和治军之道都很熟稔,国家得以顺利过渡。
太子顾沅只有三岁多,长得白白嫩嫩大圆眼睛,十分灵动。
他被过继给皇帝之后,就由皇后亲自抚养。
天气炎热,在上清湖畔的清凉殿里纳凉,是很好的消遣。
于是长宁不在慈宁宫中午睡,被皇后邀到了清凉殿里来纳凉。
清凉殿里有上清湖中吹来的湖风,十分清凉。
宁宁穿着素衣坐在细竹垫席上,对顾沅伸手:“阿圆,到姑姑这里来。”
阿圆是顾沅的小名。
顾沅于是就迈了小短腿往长宁跟前跑来,嘴里含糊叫她:“姑姑!”
皇后坐在一边的美人榻上,笑着说:“阿圆很喜欢你呀。”
长宁笑道:“是呀。”
一把搂住阿圆,问他:“喜欢姑姑吗?”
阿圆笑哈哈地点头。
才闹了一会儿,皇帝就乘了遮阳的藤轿来了,在殿外下了轿子。
守在殿外的宫人已经行礼唱道:“皇上驾到。”
皇后听到已经起身,长宁也从垫席上起了身,将阿圆抱着。
皇帝已经从殿外进来了,皇后行礼道:“臣妾拜见皇上。”
长宁也行了礼:“皇兄!”
皇帝神色柔和,说:“不必多礼。”
没有扶皇后起身,却绕过她将长宁扶了起来,长宁往皇后嫂嫂那边看了一眼,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皇后起身时的眼神里带着一些黯淡和不快。
长宁于是顺势将阿圆递给了皇帝,并且说道:“阿圆,看看你父皇一进来就要抱你,还不乖乖地叫人。”
阿圆其实和皇帝不是很熟,皇帝事务繁忙,哪里有什么时间和孩子相处,再说他又亲自去巡边了数月,几个月不见,以小孩子的记性,是很难将皇帝记住的。
所以刚才皇后和长宁对太子行礼,阿圆只是愣愣看着皇帝,没有表示。
此时被长宁提醒,他才笑了笑,蹑嚅道:“父皇。”
皇帝于是顺势将阿圆抱过去了,但只是和他说了两句话,就将孩子递给了皇后,说:“来,皇后抱。”
新皇登基之后,就会册封太子妃为皇后,那么新皇后自然该住皇后的宫殿慈元宫。
于是长宁就准备赶紧搬出慈元宫,将这个宫殿腾给嫂嫂住。
不过皇帝却让皇后住到了慈元宫不远处的景元宫去,让长宁不用搬了。
长宁当然觉得这不好,当时孝慈文皇后薨逝后,她就该搬出慈元宫的,但她当时第一是思念先皇后不愿意搬,第二是知道自己搬了杨贵妃就有办法住进慈元宫,所以她不会给她这个机会,于是当然就不搬。
现在哥哥嫂嫂住进了宫里,她还占着慈元宫不放,那就太不会处事了,当然是想第一时间就搬了。
没想到皇帝却不要她搬。
长宁去和皇帝说此事,皇帝便道:“你已经住惯了慈元宫,现下往别的宫殿搬,又怎么会习惯。”
长宁说:“这本就是皇后寝宫,怎么能让嫂嫂去住景元宫,我鸠占鹊巢呢。”
皇帝被她这话逗笑了,说:“怎么就是鸠占鹊巢。她之前住东宫,现下搬进皇宫里来,住慈元宫和住景元宫,并无什么不同。”
长宁摇头撒娇道:“我的好哥哥,你这样做,让我以后如何和嫂嫂相处呢。”
皇帝顾世旻说:“就如此吧。你嫁人了,她再搬来,也是一样的。她不是这般心胸狭隘之人,再者,她心中爱你,也是如我一般的。”
长宁无奈地看着他,心想即使嫂嫂宠爱她,但和哥哥也并不一样。
不过看皇帝坚持,而且她再说的话,反倒显得她要挑拨皇后和她关系不好一般,只得不说了。
皇帝宠爱妹妹比自己正妻更甚,长宁不觉得皇后一点醋不吃,所以已经尽量避免让皇后看到皇帝宠她。
皇帝将太子递给皇后之后,便对长宁道:“宁宁,你随朕来,朕有话同你讲。”
长宁应了之后,就和皇帝到了清凉殿的里间去了。
皇后看了一眼里间,眼神更黯下去。


☆、第48章

第二十六章
里间是面相岸边的房间;窗口处便是两株高大柳树;柳枝如碧绿烟云,将窗户笼罩住。
长宁过去将窗户推开,站在窗口往外看了看,外面很远处才有值守的侍卫。
宫里并没有将鸣蝉驱逐;故而蝉声伴随着不时响起的蛙声;别有一番意趣。
皇帝顾世旻看妹妹穿着一身只绣有暗纹的素衣,乌发如云;肌肤胜雪,眼若点漆,唇色粉嫩,身姿挺拔中带着一股妖娆;宛若从诗中走出的仕女。
长宁发现哥哥一直盯着自己;就转过头来问道:“哥哥,是什么事?”
她即使不叫皇帝“皇兄”,顾世旻也并不会生气,反而很喜欢她叫他“哥哥”,亲切又温柔。
他走到了一边的圈椅上去坐下,才说道:“慕老将军给朕上了折子,说希望让朕召回慕昭,让他回京中任职。”
长宁略微奇怪,因为前年慕昭去寿州城从军,慕老将军也把慕昭遣了回来,说的是慕昭鲁莽,需要再磨砺性情,当时长宁倒没多想,因她也觉得慕昭有时候行事的确有些莽撞,但之后她随驾去北边军中,慕昭屡立战功,可见他其实并不是个鲁莽的人,反而是足智多谋,心中有成算,才出击的。
既然这样,慕老将军为何一味要将慕昭遣回京城来呢。
是不想让他在边疆涉险?
但长宁不觉得是这样,慕家满门武将,连继承人世孙都要去边关战场,更何况是慕昭这样的私生子外孙。
长宁想到这里便思维一顿,私生子?
难道是与他的身世有关?
长宁只是胡思乱想,又问皇帝道:“哥哥是什么意思呢?”
皇帝笑了笑,对长宁招手,长宁只得从窗户边走到了皇帝的身边去。
顾世旻伸手拉住了长宁的手,盯着她看,笑着叹道:“朕尚且记得第一次见你,你还是个要被抱在怀里的婴孩,还没有阿圆大,现下就要嫁人了。”
这不是顾世旻第一次感叹此事,以前也感叹过。
长宁知道他虽然也能做到杀伐决断,但在很多时候,也有些多愁善感,这种从骨子里带出来的性格,是没有办法的。
长宁朝皇帝撒娇道:“无论宁宁长多大,都是哥哥的妹妹,都会陪您在京中,不会远去的。除非哥哥什么时候不喜欢我了。”
顾世旻赶紧说道:“这是说什么话,朕怎么会不喜欢你了呢,真是孩子话!以后别这样讲。”
长宁便点头:“知道了。”
顾世旻又说:“朕知你心系慕家此子,只是,他的出身并不顶好。你若是是因所见人少,故而看上他,那朕可以再安排几场宫宴,你多看看其他家的儿郎,看是否会有意。”
长宁知道皇帝的意思,其实皇帝并不是觉得她嫁给慕昭不好,而是为了其他。他定然会以为,当初自己住到静安长公主府,之后又表示要和慕昭定亲,也许喜欢占一部分原因,但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当时还是太子的顾世旻作为太子地位不稳,也许皇帝会临时再换人,所以必得要慕家这种大周数一数二的军将世家为后盾,她和慕昭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她为他做出的牺牲。
所以现在顾世旻做了皇帝了,自然不会让妹妹随意嫁一个人,有着浪漫主义情怀的顾世旻,是希望妹妹同她所爱的人成婚的,而不是一种利益结合。
长宁故作生气地说道:“再看其他家的男儿做什么,我已经是公主,又有哥哥你的宠爱,慕昭他的出身不好又有什么关系,难道他的出身再好,能够好得过我吗。只要我和他情投意合,以后又有哥哥您的看护,他定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的。”
说到这里,她还轻轻摇了摇皇帝的手,“哥哥,你说是不是?”
皇帝看妹妹的确是真和那慕昭情投意合,便也就放心了,笑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