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地仙演义 >

第213章

地仙演义-第213章

小说: 地仙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清与玉帝听了,仍不出声。

准提道人又说道:“老师合天道之前,一道传三友,立下玄门正宗;后来又亲立天庭,传下天书,封周天神位,布泽万物,济度群生。因此匡扶天道,实乃是四位道友本分。当此天道陵替之时,他人可不作为,四位道友却不能不作为,否则,日后何以面对鸿钧老师?”

四圣被准提道人拿言语将住,顿时便不好再保持沉默。太清圣人为三清之首,不得不言,缓缓说道:“准提道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乃是常理。况镇元子行事,虽然有些出格,尚不算乖张。先前诸事,都有因果,不可不问!如今天道在上,监察万物,若地仙真有大悖逆,老师早已出手教训!既未出手,可见地仙行事,仍有可取之处。却不可假天道之名,冒然加罪!”

第300章 诸仙论道动根基,秦王发兵平六国

通天道人闻言,笑而抚掌道:“正是如此!”

元始天尊驳道:“道兄所言,大谬不然。还记得吾等在幽冥大战之时,老师曾言道:幽冥乃关键之地,非一教一派有福掌之;若镇元子定要行事,则天道运数,从此不在其门,不在其身。言之凿凿,不可或忘!”

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皆言道:“正是如此!老师有言在先,可为定论!”玉帝亦颔首称是。

太清圣人淡然一笑,说道:“诸位道友,贫道之道,乃是无为自在,众所咸知。是故天书封神,吾虽受师命掌其事,不得不与两位贤弟周旋几回,门下实无半分参与。今地仙封神,吾身吾教,亦不参与其事。因此若是有门人弟子,自愿下山,卷入其中,虽死无怨。但若是有哪位道友前来蛊惑,却休怪老道不留情面!”

准提道人一怔,说道:“太清圣人为三清之首,亦是首徒,身系老师厚望,岂可不仗义执言,匡扶人间正道?”

太清圣人寿眉一簇,说道:“正道!旁道!吾自有吾道!改教之事,尘埃未落;老子升仙,如在目前。道友算无遗策,早有领教!今日莫非又在胸中算定了老道我不成?”

饶是准提道人脸皮厚,一时也不由呐呐无言。

通天道人见状,哈哈大笑,说道:“匹夫尚不可夺其志,吾等心中,皆各有至道,何必相强?大师兄之言是也!”

元始天尊斥道:“吾等之道,都在天道之下,虽是各不相同,却殊途同归,有迹可循。三千大道,源流一同。贤弟且不可妄发乱语!”

太清圣人只一旁静听,并不出言反驳。

通天道人微怒道:“吾秉公而论,如何反成乱语?你略其本而究其末,岂不是有意寻衅。存心不良?”

元始天尊却又不语,准提道人因而问道:“道友之道,不知是何道?”

通天道人不防有他,答道:“吾之道,乃截道,亦破立、杀伐之道也!此众所周知,道友何故明知故问?”

准提道人躬身一礼,请教道:“愿闻破、立之道如何!”

通天道人答曰:“是者立之,非者破之,有是而非者。则截之!无物不可破。无道不可破!”

准提道人左右看看。乃问道:“阐道可破否?”

通天道人答道:“老师紫霄宫传道时便有言:道可道,非常道。一言尽述阐道之弊。此是其道自破,吾又何须破之?”

此言非同小可,乃是直欲毁掉阐教根基。还胜诛仙剑阵百倍。只听得话音刚落,半空突兀一声霹雳响起,隆隆不绝,元始天尊乌云罩顶,须发皆张,显然是首次被勾出了圣人心头真火,戟指通天道人,喝道:“狂妄之徒,尔敢胡言乱吾教义?”

通天道人毫无畏惧。喝道:“吾今只不过如实转述老师之语,尔身为弟子,本当恭听教训才是。如何反而发怒,指责于吾?须知抱残守缺,其罪尚小;不敬老师。却为大逆!”

元始天尊怒气更胜,一时竟不知如何反驳。

准提道人连忙说道:“今日本是为着地仙犯逆,共商大计,二位切勿自乱阵脚,节外生枝。”又数目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同他早有共识,只得强自按捺下来。

准提道人又朝通天道人问道:“道友刚才炎炎大言,贫道倒又要问:三千大道,道友破了几许,又截了几许?”

通天道人刚压服元始天尊,正心中得意,闻言脸色一变,喝道:“三千大道,皆天道所掌。吾道自天道出,秉承老师之意,截以补天,何须破之?”

准提道人说道:“如此说来,道友一条大道也未曾破得。大道以下,破之不足显能,截之无益,想来道友也不屑为。道友既不能破,又不能截,不破不截,于天道何益?岂不也是妄托截教之名?”

通天道人正要答话,这时接引道人缓缓说道:“两位皆谬矣!贫道记得老师有言“天尚不全”,可见万物有缺,乃是常理。截补之事,殊不易为,非天之道!”

接引道人此语,也是借鸿钧道祖之言,正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明言天衍四九之理,暗讽截教立教之基,攻势不弱于通天道人说元始天尊。

这两位一虚一实,词锋犀利,一时间通天道人也是不知如何应对。元始天尊见了,始平复怒容。

唯有太清圣人冷眼旁观,见二圣竟然皆有道心动摇之相,恐其教祚不永,不由暗暗叹息。

准提道人见状,微微一笑,对通天道人说道:“贫道看来,大道三千,自成一体,截之难以自补,故老师亦有此感慨。好在天道之外,还有大道。道友若能截之以补天道,那才是天大功德,从此截教与天共老,永世长存,可谓万世不易,岂不妙哉?”

通天道人不由有些心动,问道:“不知道友何指?”

就见准提道人问道:“自然之道可破否?可截否?”紧接着再问:“造化之道可破否?可截否?”又问:“生养之道又如何?”

一连三问,竟问得通天道人心神动摇,万念纷起!

准提道人尤恐不足,又喝道:“此等千载难逢之机,若坐视不理,不破不截,怎称截道?怎称破灭之道?”

通天道人沉思片刻,突然哈哈大笑,说道:“不过是想拖贫道下水,要对付万寿山,偏生狡词妄语。便叫你舌绽莲花,吾回碧游宫,总可落个耳根清净!几位道友好生商议,吾自去也!”说罢,骑奎牛回禹余天去了

太清圣人见状,也说道:“老道近来身乏体虚,不耐久坐,就此告辞!”也回大赤天去了。

他是堂堂圣人,此体本同天地老,须弥山倒性还存,哪里会有什么“身乏体虚”,不过是隐射准提道人和玉帝联手将他转世之体强留九天之事罢了。

元始天尊心头也有些不乐,告辞而去。待回了清微天,有广成子迎上,元始天尊入了七宝宫,在云床坐下,突然自语:“好个“道可道,非常道”!西方教心思之大,连吾也始料未及!”

转头对广成子说道:“函谷关之战,凶险莫测,吩咐吾教下弟子,见机行事,万不可妄自出头!”广成子领命去了。

灵山之上,玉帝最后与准提道人说道:“道友,共伐地仙之事,关系天地气运,还请多多费心。”说罢朝二圣一礼,也回九天去了。

只剩下接引准提二位,准提道人悠然说道:“漫江撒下丝和线,不知网里是何鱼?”

接引道人笑道:“但得金鳌一条足矣!余者皆意外之喜!”

不说众仙算计,却说秦王政冲龄践位,九年而冠剑亲政,又得尉缭辅佐,内治宫廷,外勤军事,八载之后,国中猛将如云,兵精粮足。于是举国上下,皆有东进之意。

这一日,尉缭上朝,进东征之表,曰:“自平王迁都洛邑,周室衰微,诸侯征伐,四百余年,死难无数,白骨盈野。天下生民,苦于兵祸,望平乱之师久矣!”“今秦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而山东疲敝,此天赐之机也!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因此请秦王发兵东征。

群臣闻言,纷纷响应,皆附尉缭之议。于是秦王慨然应允,金台拜将,以尉缭总督兵事,平定六国;即日三军东进,兵发函谷关。

这一日,尉缭率大军驻兵函谷关,见南北二山,隐有紫气;东西绝壑,一夫可据,不由叹道:“果然是兵家要地,圣人传道之所!”又见东边崤山之上灵云笼罩,自语道:“此必吾师驾临,礼当前去拜见!”便将大军安顿已毕,独自上崤山而来。

待到了山巅,只见其上一台,台上一座庐蓬已然起好。尉缭稳步上前,至庐蓬前,躬身行礼道:“不肖弟子黄石,拜见师尊!”

只听庐蓬之中,哈哈大笑,就见玄松道人走出,说道:“汝今掌一国之兵,平定天下,功德不小,连吾也要敬你几分,何谓不肖?以后休要妄自菲薄!今日诸位同门,已尽皆到此,要为你一壮行色!”

便见地仙门下八位二代弟子拍手大笑而来,后面精卫、杨昭、哪吒,都来见礼,说道:“将相威仪,自壮行色。师兄人仙两便,福缘不可小视!”

尉缭躬身道:“黄石何能?都是师门栽培,列位抬举!”

玄松道人说道:“吾等且先宽坐,待老师降临,听了训示,再为黄石公践行!”

尉缭惊道:“连师祖也要来么?”玄松道人笑道:“此事重大,老师一直垂注,怎能不来?”

于是众仙静坐芦蓬之中,只待镇元子前来。



〃√

〃√

 ̄网〃√

 ̄小〃√

 ̄说〃√

 ̄下〃√

 ̄载〃√

 ̄网〃√

第301章 截大道再出诛仙阵,伐崤山共聚曼荼罗

却说众仙静坐庐蓬,等待镇元子驾临。

不觉红日高升,已至午时一刻,忽见万寿山方向,一片祥云升起,冉冉而来。祥云四周,山川河岳、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若隐若现,演化不休,更有金莲簇簇,异彩暄暄。遥遥一看,仿佛至道之景,虽距离尚远,崤山之上,已有异香扑鼻。

玄松道人见而喜道:“此老师来矣!吾等快快迎驾!”于是众仙随着玄松道人出了庐蓬,在台上分班辈、按次序,站立已定,等待恭迎圣人。

又见一道红光,自下方山间升起,在空中一展,化作漫天红气,截住祥云。不过顷刻,红气祥云,裹在一起。一片混沌,难以目视。

玄素道人惊道:“此是何物?如此凶戾!为何挡住老师?”

玄穹道人缓缓说道:“当年天书封神,截教曾在界牌关下设一阵,名曰“诛仙”。观其样貌,颇为相似!”

玄松道人亦颔首道:“正是此阵!只是吾地仙一派,向来与截教为友,却不知今日通天圣人为何要设大阵于此,阻碍老师?”

尉缭说道:“师尊,既是截教挡了师祖法驾,吾等是否前去相助?”

玄松道人笑道:“此圣人之事,哪容得晚辈插手?尔等放心,老师自应付得来!吾等前去,有害无益,但在此静候便是!”

于是众仙皆从玄松道人之言,又在原地静候!

却说镇元子骑白泽,正前往崤山,见通天道人用诛仙阵挡路。镇元子奇道:“道友今日为何至此?”

通天道人稽首道:“贫道特为证道而来!道友,汝本为吾友,今日虽事发突然,却也只有得罪了!”

镇元子道:“道友已证混元,寄托虚空,长乐无极。何须再行证道?”

通天道人说道:“非为道果,却是为证心中之道!”

镇元子微微颔首道:“道友,你要证道,明日亦可,后日亦可,为何恰在今日?又设此恶阵,不告而发。咄咄逼人!须知函谷关之事,关联地仙气运,非同小可,道友不会不知。还请让开道路,待贫道事了,自与道友印证一番!”

通天道人却纹丝不动。说道:“正因紧急,才显真功。若闲暇时,怎有机会见得地仙真正大道?道友,今日吾非为他事,但凭本心,还望恕罪!况吾此阵虽恶,不过一人一阵。对道友而言不为凶险。函谷关绝非善地,只怕比此阵还险恶万分。为道友计,若过不得此阵,去函谷关亦是自取其辱,智者不为也!”

镇元子闻言,不由沉下脸色,喝道:“道友,你好糊涂!今日之事。非私人恩怨,乃是气运之争。胜可全胜,败则完败。如今地仙门下,皆在函谷关,支撑大局,危如累卵。吾为一派之尊,纵有险恶。岂能不去?道友,将心比心,汝在天书封神时,眼见得门人罹难。一怒一下,竟要打碎世界、再立乾坤,如今地仙有事,汝怎忍心如此?”

通天道人闻言,也不由默然。片刻,又朝镇元子一拜道:“道友之言,虽然有理,怎奈此心向道,难以左右,还望恕罪!”

镇元子见状,微微叹一口气,说道:“你纵拜我千次,怎赎得今日之嫌?道友,且听吾言:汝之道,是非难定;吾之道,却已成竹在胸!今日吾去,亦是要证吾心中之道。道友今日若先让开道路,助吾证道,日后汝证道时,吾自当助一臂之力。若是今日不行方便,受人蛊惑,定要横加阻拦,日后贵我两派,是敌非友,道友且三思而行!”

通天道人喝道:“道友,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