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地仙演义 >

第146章

地仙演义-第146章

小说: 地仙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

兔死走狗烹,

鸟尽良弓藏。

从来帝王术,

制衡不制强。

却说九凤得了幽冥旗,回到娲皇宫,告知女娲娘娘。女娲娘娘笑道:“此旗既以幽冥为名,除去冥河之外,多半便与镇元圣人之徒玄昊有缘。便是一时为你所得,你也无福享用!”

九凤不信,乃将幽冥旗祭起,欲要展示其中神妙。不想那旗刚到半空,果然无功,一个筋斗掉落地下。

九凤甚怪之,捡起幽冥旗,仔细观看。却原来那旗面之上,有了一个米粒大破口,已经泄了元气。

九凤向女娲娘娘询问究竟,娘娘说道:“此旗虽不能与先天五行旗相比,但也是幽冥世界生出的先天灵宝。等闲兵器,万万不可破之。依当时情形,只怕是地仙玄敖手中之枪,才有刺破它的可能。”

九凤不由有些沮丧,问娘娘道:“弟子既得此物,如何处置,还请师尊指示!”

娘娘道:“你便前去五庄观,将此物送还镇元圣人罢。”

九凤问道:“师尊刚才说这宝物该为玄昊道友所有,却为何不去与他,反要惊动镇元圣人 ?'…'弟子愚昧,却是难解,还请师尊明示。”

娘娘微微一笑,说道:“镇元圣人有大恩于你巫族,你去拜望,酬谢圣人,也是理所应当!再者他高风亮节,既收了你的宝物,必定也不会让你吃亏就是!”

九凤遵了师命,乃出了娲皇宫,驾云往万寿山而来。

一路飘飘荡荡,不过片刻,就到了万寿山前。九凤不敢腾云,便降下云脚,秉足而行,以示对圣人恭敬。

她这厢才到山前,忽见路边有一男子,也不知为了何事,孤身跪在地上,朝万寿山叩首不已,额头已破,血流满地。

那男子见到九凤,连忙喊道:“这位仙姑慢走!”

九凤拿眼一看,见他是个凡夫俗子,便问道:“你在此作甚?却因何事唤我?”

那男子说道:“小子听说此山有大仙居住,想要拜师学道,求得长生。但山高路陡,小子肉体凡胎,无力攀登。无奈之下,只能一人在此叩拜,期望感动仙人,赐见一面。如今一番诚心,终得上天怜悯,果然有缘遇上仙姑!”

九凤皱了皱眉,说道:“此山所居大仙,皆神通广大至不可思议,我虽也有道行,却是高山仰止,万万不能比拟。你一凡夫俗子,若无天大福缘,便是将此山石阶尽数叩平,只怕也难如愿。洪荒之上,修行之士不知千万,皆可学长生之道。我劝你还是另投别处去吧!”

那男子却异常执拗,说道:“我四处走访高人隐士,便是知道此山之仙,神通最为广大,因此千里迢迢,前来求师。我虽是凡夫俗子,也不想学平庸之道,只想学无上至道。若不能感动仙人,我便叩死在这里,也不作他求!”

第203章 十世才知诚意,一丹便见枯荣

九凤闻言,训斥他道:“你如此好高骛远。想要一步登天,实非明智之举!”说罢不再理他,转身欲行。

那男子急忙喊道:“请仙姑留步!”

九凤问道:“你既然定要固执己见,便看自己福缘如何,我也不能帮你,还要喊我作甚?”

那男子说道:“仙姑虽不是此山之仙,但定然与此山大仙相识,否则也不会来此。小子别无他求,只求仙姑在会仙友之时,为小子提上一句,感激不尽!”

九凤说道:“我是晚辈,又是外人,怎好为尊长门户之事,为你置喙?实无此等道理!”

那男子伏在地上,朝九凤叩首哀求不已!

九凤见他血流一地,甚是凄惨,只怕再叩下去,真有性命之危,终不由有些心软,叹道:“你我既是在此遇见,总是有缘。我便答应你。去为你说上一句。若是被大仙拒绝,说明你无此福缘,却是再不可强求!”

那男子见九凤终于应下,心中感激不已,连忙答应了。

九凤乃上万寿山五庄观,求见镇元子。镇元子闻九凤到来,也亲自出来接见。

九凤上前施以弟子之礼,拜见圣人。镇元子说道:“上次见你之时,还是弱质女流。如今再见,却是有道仙真,果然已脱胎换骨。想必在女娲娘娘座下学道,收获不小!”

九凤见镇元子温语问候,慈祥亲近,毫无圣人架子,不由生孺慕之心,答道:“师尊待弟子至厚,弟子感激不尽!”

镇元子说道:“我亦早知娘娘仁慈公正,心底无私,才将你荐到她门下。我与娘娘,在大事上多有共识。尔等为门下弟子,也要多多走动才是!”

九凤答道:“此亦弟子所愿尔!”

镇元子问道:“你今日来此,有何要事,尽管说来!”

九凤答道:“弟子此来,乃为二事。其一为妖巫大战之中,地仙屡屡相助巫族,救我族于危难之中,实有再造之恩。弟子自身。亦蒙圣人大恩,这才逃脱劫难。此恩此德,至高至厚,不敢言谢。日后巫族上下,愿为地仙门下驱策,绝不迟疑!”

镇元子说道:“你言重了!护洪荒,存百族,乃是盘古遗志。他在鸿蒙与我相交,待我如兄如父。如今我证得混元,承其遗志,护佑百族,正是责无旁贷。何况巫族乃是盘古正宗血脉,又岂能灭绝?地仙所为,乃是份内之事,但求心安,非有他想,尔等不必记挂!”

九凤听了,便也不再说此事,只说道:“圣人恩泽,感激不尽!”

镇元子又问道:“方才你说还有一事,不知却是为何?”

九凤便拿出幽冥旗。说道:“前次天庭与幽冥教大战,弟子也有份参与,混战之中,有幸偶得此旗。但师尊言道:此物弟子无福享用,该是地仙之宝。弟子不敢私藏,因此特来送还!”

镇元子接过幽冥旗一看,已知端的,说道:“此旗号令幽冥,倒确实与小徒玄昊有缘。”

九凤说道:“只是此旗已然破损,还请圣人明察!”

镇元子将那破口看看,说道:“无妨!此亦小徒所为,幸而缺损不大,自有修复之方!”又朝九凤说道:“你既送来此宝,我身为长辈,却不能白要。你有何所求,尽管说来!”

九凤慌忙施礼道:“弟子举族受圣人大恩,区区小事,岂敢求报?”

镇元子微笑道:“一事归一事。你若无所求,我亦难收此宝!否则,你虽情愿,日后娘娘问起此事,我也无言以对!”

九凤听了,心念电转,最后只得说道:“圣人既然此说,弟子不敢不遵,便求一事。弟子来时,在山门之外,见一男子伏地叩拜,欲寻仙学道。但因肉体凡胎,而山极高峻,难以面见仙颜,故求我转告一声。这本是地仙门中之事,弟子不好多口,但见他状况堪怜,反复哀求于我,如今便斗胆为他问上一声,恳求圣人慧眼明察。若是此人无缘,弟子下山之时,自将他驱走,不敢有劳圣人。”

镇元子闻言,乃运慧眼,发神光,往下方一查,便已明白究竟,笑道:“倒也是有缘之人!”因唤入玄松道人,将有人在山下叩头拜师的事与他讲了,吩咐他去处置此事。

玄松道人领命,乃下山去了。

原来那个男子,并非无名之士,在洪荒人族之中,大大有名。叫做许由的便是。许由高洁清节,极为贤德,声名广播于洪荒。是时尧帝在位,因为洪荒屡生天灾,便以为自己失德,不能配人主之位,因此四处寻访贤人,欲禅其位。他听了许由贤德之名,曾经亲自拜访,三让许由以大位,许由皆不受。反洗耳于颖水,以示不听浊世之言。

许由农耕而食,隐于田园,一次偶识彭祖,得知其已活数百岁,乃有寻仙访道,求得长生之意,遂问于彭祖,看何处居有高仙大圣。哪知彭祖不答,拔腿而走,以数百高龄之身,竟绝尘而去,莫能追之。许由赞叹其体态康健之余,求仙之心更切,对彭祖纠缠不休。彭祖无奈,只得告知他地仙山门所在,于是才有如今许由叩首万寿山下之举。

许由生平之事,玄松道人自然也有所耳闻。他心有定计,乃下得山来,与许由说道:“你若真有诚心拜师,贫道便在此立一石碑,吸取你叩首所流之血。此后你世世转生,皆要记得前来叩拜,九世之后,待鲜血将碑身全部染红之时,自有高仙前来,收你为徒!若是少了一世不曾前来,都将功亏一篑,拜师之言,到时也休要提起!”

说罢用手一指,果然在许由叩拜之地,立起一座土黄色石碑,下窄上宽,顶部削尖。碑身底部,已经泛红,似为许由鲜血染就。

许由本想此世求得长生,不料玄松道人却将其许到九世之后。不由面露苦色,说道:“大仙,转世之后,命不由己,却不知道是否记得前世之事,又不知投了何胎,作何生灵,只怕无能前来叩拜!而且九次转世,未免为时太久,便是小子记得,也不知大仙到时是否还记得此事!”

玄松道人说道:“有碑为证,贫道断不会忘!”见许由有忐忑之色,复笑道:“你以为证道乃是坦途,能一蹴而就乎?须知其间波折不断,屡有大劫相磨,若是道心不坚,一身功业,迟早成为画饼,岂能遂你长生之意?想当初火龙真人欲拜太清圣人为师,太清圣人考查其三百六十劫,这才收入门下。天庭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曾是鸿钧道祖座下金童欲女,亦早早便在人间转世历劫,不知辗转多少岁月,才证得大罗金仙!”

许由听了这些秘闻,不由为之咋舌,始知证道之艰!

玄松道人问道:“贫道已将关节与你言明,你如今可还愿意拜师,受这一番磨练?”

许由到底心志坚定,遂拜道:“弟子愿意!”

玄松道人点头说道:“既是如此,贫道便在你真灵之中,种下一道灵气,助你世世皆得人身,可以前来叩拜!”遂将一道清气,种入许由识海之中。

许由叩首拜谢,问道:“请问大仙名讳!”

玄松道人说道:“缘分未到,无须多问,若你真能有缘入到贫道门下,到时自然知晓。此世之中,你无须再在此叩拜,可以自行归去。不过临别之前,贫道还有一言赠你!”

许由说道:“还请大仙赐教,小子铭记在心!”

玄松道人说道:“避世易,任事难。你独善其身,固然无错,但若勇于任事,亦能磨炼道心,于日后修行,大有裨益。”

许由乃行礼道:“小子受教了!”回去之后,果然不再隐居,乃出山助尧帝治理人族,后竟成尧、舜、禹三皇之师,人称三代宗师。

五庄观中,镇元子处置了许由之事,乃朝九凤说道:“此事为我门中之事,却难酬你送宝之功,你还是再说一件为好!”

九凤说道:“弟子受人之托,对圣人已有所祈求,怎敢再言其他!”坚决不肯再行开口。

镇元子乃道:“既如此,我便赐你三粒灵丹可也!”说罢拿出三粒仙丹,皆青黄相间,也无豪光照耀,也无异香逼人,看似普普通通,与九凤说道:“此丹名曰枯荣丹,能活死人、肉白骨,修行之士吃得一颗,犹如经历一次枯荣变化,不仅沉疴痊愈,重得新生,还增一个元会之功。此物乃我赠你,你自行收好,妥善使用,日后不仅要护佑巫族,更要兼济西南一地生灵!”

九凤一听此丹之功,知道轻重,本待不受,无奈镇元子坚持,不好违背,只得收了,再谢圣人之恩!

镇元子又命清风明月,拿出三枚人参果并一盘蟠桃,与九凤说道:“娘娘久未尝我观中仙果,想必心有所念。这人参果且不必再说,那一盘蟠桃,也算是先天之物,虽然去了桃核,却弥足珍贵,与天庭王母的蟠桃有所不同,更增妙处。你将此二物带了回去给娘娘尝鲜,便算我赠与之礼!”

第204章 五方五老成虚位,前生今世有姻缘

镇元子这么一说。九凤自然不能拒绝,于是代娘娘收了,乃辞别而去。

镇元子便吩咐明月童子,将幽冥旗先送到九疑山朝真洞玄玉道人之处,让他用通灵玉盆修补完善,再传于玄昊道人。

却说九天之上,天庭之中,自从战罢幽冥教,妖巫四将辞去要职,玉帝深感天庭实力衰弱,真正是兵微将寡,羸弱不堪。于是与王母一同商议,如何壮大天庭实力。

王母说道:“依我之见,不如广开天门,遍邀洪荒修士,进入天庭任职。如此一来,定然群仙济济,雄才汇聚,天庭旺盛可期。”

玉帝略一思量,断然说道:“不可!真正高仙,皆愿隐居山林。不为名利所累。所能招到的洪荒修士,大半良莠不齐,各怀心思。真若将他们招入天庭之中,只不过是一盘散沙,不但难以驾驭,反增无穷变数!岂不见前番大战,各方首领都是以一敌万之仙?冥河老祖一人,更是可挡千万人。可见天庭若要充实实力,还须神通广大之仙,并非能用数量取胜!”

王母问道:“既然如此,不知陛下之意如何?”

玉帝缓缓说道:“朕经过反复思量,想出一策,便是再封五方五老之尊位,与朕同掌天庭!”

王母闻言一惊,问道:“不知是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