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道仙凡 >

第6章

道仙凡-第6章

小说: 道仙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玄左手抚着胡须,淡淡地道:“你不过只是贪狼下界,勉强算个杀星。就算借助了旱魃身上的千年道行,便以为可以无法无天了么?你的星宿金身已被贫道雷法所破,竟然还妄图舍命一搏,当真可笑。”

    “老牛鼻子,多说什么废话,手底下见真章吧!”鬼脸话说一半,气势突然一阵飙涨。鬼脸附近浓浓的黑雾不住地翻滚,刚才隐匿的yīn森的诡笑、魅影又全都现了出来。而最让人不安的是,鬼脸附近的空间处隐隐地竟然可以看到有细微的波动,好像是空间有些不稳定。昌明这个外行人当然看不出门道,可是在清玄眼里,这分明是他所布的天地大同即将崩溃的征兆。

    可是即便如此,清玄脸sè依旧平平淡淡,看不出丝毫紧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语调是一如既往的淡然,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四句话,却带有无尽的深邃。

    清玄脚下生出了一个巨大的黑白sè八卦,四周的一切全都静了下来,并非是指声音的安静,而是整个空间,整个世界全都静了下来,是时间上的静止。鬼脸再怎么汹涌的气势,一旦静止下来,就如同月照大江,钱塘江再澎湃可是对于天上的月sè却没有半分影响。

    刚才还波动频繁的空间,在这样“静”的境遇下,恢复到了原先平息的状态。而鬼脸也静静地悬浮着,不知道是呆住了还是清玄施法的结果。

    可是虽然如此,对于鬼脸而言至多算是封印而已。就像一把可以焚尽世界的邪恶之火,现在不过是让它关在了某一个山洞里,和让它熄灭时两码事。清玄很显然也知道这一点,而这也是最为关键和最为困难的所在。

    “己午未,亥子丑,三昧聚,鬼神惊。”就在昌明觉得一切都停息,惊魂未定刚准备喘口气的时候。却听到前面清玄手捏法诀,低头在念诵。这四句话平平淡淡,好像不藏丝毫锋芒。…;

    可是在昌明眼中,那张邪恶的鬼脸听得这四句话之后竟然颤抖起来。整个鬼脸的表情全是惊诧,或许准确的说,那也许是恐惧。

    “己午未,亥子丑……”昌明内心疑惑,慢慢捉摸刚才清玄这两句咒语。这些是十二地支,既可以表示时刻,其实在风水中也可以表示方位。昌明在随天身边呆了几年,所以有所了解,这六个地支分别表示南方三火与北方三火,整个成南北六火。“三昧聚,鬼神惊……”昌明心里又念叨一遍,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猛地抬起头来。

    此刻的鬼脸早没有了刚才的气魄,有些卷缩起来。而在它的周围成均匀地分散着三个微微泛着光芒的火苗,火苗只有一丁点大,可是好像那个鬼脸对它极为地惧怕,拼命地想躲闪。这时,一个完全改变了的嘶吼声传来“竟然是三昧真火!三昧真火!”

    三昧真火,这只在传说中出现。在道家子弟的信仰中,三清之首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万年不熄的便是三昧真火。典籍中记载,三昧真火可焚尽一切事物,几乎没有例外,更是所有yīn邪之物的克星。同样的,正因为其无物不燃的xìng质,所以道家弟子中有严格规定,此火只能凭空而燃,不能落于地上,不然就真成了灭世之火了。因为其对道行的苛刻要求,使得能召出三昧真火的高道极为的稀少。

    清玄朗笑一声,手上捏了个法诀,三朵火焰之花合于一处。瞬间便将卷成一团的黑气点燃,火光熊熊,三昧真火名头虽大,可是昌明却并没有感受到想象中的热浪翻滚,愈发觉得仙术的奥妙。

    这短短一两天,昌明实在是经历的太多了。他呆呆地盯着半空中的火焰,听着不时传出的火星四溅的爆裂声,静静地出神。许久,火苗越来越小,最后化成了一阵青烟散了。贪狼星宿,千年道行便这么消失在了世上。

    “无量天尊”,清玄手捻兰花,低声宣了个道号。他周身外清sè的玄光便也褪去了,整个随府内又恢复了祥和的感觉,没了一丝不适或是yīn森的感觉。

    “令兄的尸骨不小心被贫道的掌力击散了,实在是抱歉。不过此间的事情已了,还是择一吉rì给他们早rì入土为安吧。叨扰了这么久,贫道也该告辞了。”清玄向昌明作了一揖,微微躬身说道。

    “这是哪里的话,道长为了随家的事费心费神,这大半夜的往哪里走?道长不如休息一夜,明早再上路也不迟嘛。”昌明当然不可能放他走,难道有如此高人,如此良机可遇不可求,昌明怎么可能会随意放过?忙拉住了清玄。

    “呵呵”清玄笑着轻轻地摇了摇头,掰开了昌明的手腕,拍了拍,转身就走了出去。昌明只觉得手上一滑,不知怎么地就被清玄挣脱了出去。忙追了出去,就看到厅堂外边一轮圆月高悬,清冷的月光洒了一地。晚间的冷风习习,吹拂着院子里的竹叶阵阵地摇摆,像是人在手舞足蹈一般。昌明打量了下四周,除了这些景sè,哪里还有清玄的影子?

引子

    ()    神仙之说,由来已久。

    只是鸿蒙不记年,所谓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之说不知距今几时,皆不可考。

    正史中自上古黄帝始,便有广成子布道,容成公成仙之说。史料中所载黄帝蚩尤各部逐鹿大战,亦有风伯雨师、应龙等神仙之属。

    后又有夸父逐rì,大禹治水种种故事,广为流传。百姓虽不知其真假,却也半信半疑,至此,神仙之映像算是深入人心。直至商周分邦建国,商末纣王无道,武王伐纣,改朝换代,民间又有封神之说,野史传说混淆不清。。。

    大周八百年,周末,chūn秋战国,百家争鸣。有老子出世,生来脚踩莲花,担周守藏室之官,传有道家学说。眼见大周气运将尽,老子辞官归隐,仅余一青牛,携之西出函谷。函谷关尹喜好天文,眼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知有圣人而过。故而夹道焚香,以迎老子。

    老子见其心诚,便谱下道德五千言。后骑青牛不知所踪,人言其教化众生,功德无量,登仙而去。至此,神仙方士之说,更成系统。

    又过数百年。

    此中先有秦皇座下方士徐福,三千童男女东海求仙,后又伴汉武未央宫中玉人捧金盘接仙露之举。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眼见周遭雷鸣电闪,生死轮回,更有非凡之人降生时伴有仙音白鹤,更对神仙之说深信不疑。。。

    然自上古始,求仙访道之人多如过江之鲫,不可尽数,又历经茫茫上千年,岂能一无所得?便有福缘深厚之人遍访名山大川,效仿黄老之法,竟真能于天地之中觅一分灵气。虽不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却也可延年益寿自在逍遥数百年。据传,道法jīng湛者甚至已可神知九天,与神话中不老不死之真仙也仅一步之遥。即所谓半仙之躯。修道之法得来不易,岂可半途而失?便有人于世间显化神迹,是以愈来愈多之人热衷于此。

    此些人循上古之法,谓己曰“道”。道之一教,由此而来。

    早先老子教化之胡夷番邦,竟也有悟道之王子,世号释迦牟尼。自号曰“佛”,立大教,分封诸天菩萨,各路罗汉。时至两汉,西佛东传,与道之一教,分邦而据。

    惜乎,道教势大,佛道相差悬殊。佛家不愿与道家相争遂约道家同出世俗,不于凡人中传道。道教人数驳杂,良莠不齐,而道之一法在体悟自然,悟彻诸天,虽可成半仙,却进境较缓。佛之一法,在体悟自身,讲求人之一身为三千世界,藏有无上妙法神通,三千大道,尽在己身。然如此修炼,进境虽快,却不可成半仙。道教中一派不安祖训慢法,暗通佛教,改为体悟己身,不再感悟自然诸天。加之,他们行事随意妄为,不尊教条,最终竟然联合佛教,反出了道门。于传说中不周山脚立一大派,自号为魔。

    经此一役,道门元气大伤,遂与佛、魔两派相约,再不在红尘传教,同隐于各大山川。各自碍于门户之见,也不再探寻是否有仙。

    至此,修真炼道之士遂在世俗中绝迹。虽然如此,先前佛道两门传道之时却也各自有零星法诀传下,各自演变,成了诸路武功,流传于世。凡人习之虽不像修道之人可飞天遁地,却也能飞檐走壁,强身健体。

    数百年,到了大唐盛世,世间几度分分合合。各路武功散于世间,极少再能听闻神仙之说了。

    我们的故事便是从大唐的玄宗年间开始的。

第一章 前尘如梦

    ()    白雪就这般无声无息地下着,这样的景象持续了已经一整天了。世间染上一抹晶莹,寒意虽浓,可是街市上隔不了多远就有热气蒸腾,空中飘散着浓浓的年的味道。繁华的扬州城,依旧巍峨地矗立在长江之畔。俯观大浪淘尽千古风流,仰视巡天北斗。隋末,炀帝招募三十万劳力将运河贯通至此。天子泛舟,江畔赐姓杨柳的故事已经百余年,世间又是几度沧桑。

    “咳咳”,雪中走出一个高瘦的少年。猫着腰,不住地咳嗽,像是染了风寒。此处临近运河,码头棋布。商船来往频频。少年一眼就瞧准了路边上的一个老汉。 。。

    老汉年逾花甲,同少年一样,也是一身的褴褛。一看便知是个落魄潦倒之人。老人推着个铁质的烤炉,其间不时有热气喷涌出来。在这大雪纷飞的天气里,老远就能看得见那蒸腾的雾气。

    老汉此时也看到了他,打趣地笑道:“小风,怎么样?今天可有什么活?没关系,我今天生意不错,你的大餐老哥我请了。”

    被唤作小风的少年尴尬地笑笑。他如今无依无靠,便如同孤魂野鬼一般。平rì里,勉强在码头上干几分零工维持生计。多数时候,船主往往嫌他体弱力小,不愿给他活干。混到落魄时,甚至需要沿街乞讨别人援手。好在当时风气开化,又处盛世,心地善良的人比比皆是,方不至于饿死。这个烧饼翁与他同病相怜,时常会赠与他烧饼吃,一来二去,他俩竟成了忘年交。 。。

    少年脸上的尴尬神sè逐渐褪去,有了几分神采,道:“我随风是什么人,怎能每次都让老哥做东?这次我可是带足了银子。”说着,便从胸口掏了起来。可是,掏了许多遍之后,只拿出了一个铜板。随风本就衣裳单薄,寒风一刮,雪水一浸,当即打了一个大喷嚏。

    随风满脸的不信,还想再掏点“银子”。老汉一把拉住他的手,从炉壁上熟练地摘下两个烧饼,麻利地用皮纸包好,往他怀里一塞。道:“咱们什么关系,找不到就算了,这次本来就说是我请的。哎,可惜,哥哥我无能,也只能请贤弟你吃吃烧饼了。“

    火热的烧饼摆在胸口,又是温暖又是感动。三九的寒冬,漫天的飞雪,也不能讲这份温暖降温。随风鼻子一酸,竟带了哭腔。

    从小到大,自从双亲亡故了之后,再无一人对他这样好。那种久违的感觉一直包裹着他,他也不知该说什么,只能道一声谢,转身又投入了风雪之中。

    随风的背影逐渐没入鹅毛大雪里,一点一点,消失不见。老汉三下两下收拾好了细碎之物。口中隐隐念叨:“收摊咯,买卖做完了……”

    “清玄掌教如此闲心,到凡尘之中卖烧饼?昆仑的事物都不管了么?”

    老汉抬头,动作轻缓。在那短短一刻,竟然好似有一道莫名的青光在老汉沧桑的脸上一扫而过。老汉双目淡然无波,如星空一般地深邃。哪里像个平凡的老人?

    老人面前站着一个青年道人。他面貌虽嫩,却满是厚重感,一股气度内敛,如chūn风般缓和。若仔细留心,便可发现,雪花好似都长了眼睛,一临近他周身就斜斜地避开三寸。看起来又没有不和谐之处,当真奇怪。

    老汉却不觉得奇怪,两眼的深邃中,突然有神采如电般放出。莞尔一笑道:“世间万物莫不在道之内。亦云老弟,到了我们这般境界,世间事可还有看不开的?”…;

    亦云也是一笑,四周的气韵为之一暖。道:“道兄所言甚是,只是三百年期将至,同一论道在即,不知道兄可有所准备?空心老僧据传已堪破半仙之障。虽未必属实,但也不可小觑。况且,他们还有魔宗助阵。这天书,不知还保不保得住?”

    清玄双目微阖,几分飘然之气不自觉地散出来。接而猛地睁开,亦云只觉得四周光彩一闪,这一方天地已被清玄用道法隔开。“无妨,贫道遮天掌已略有小成。”清玄说着,语气平平淡淡。脸上却蓦然多了几分生气。看起来颇有鹤发童颜,返老还童之感。

    亦云心里一惊,对这个昆仑掌教愈发琢磨不透。只是当他听闻他已练成遮天掌时,心里轻叹一声,这次的同一论道怕是没有悬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