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凡人修仙传 >

第383章

凡人修仙传-第383章

小说: 凡人修仙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厉害的。不要忘了当初二师兄和七师弟办事不利,所受的处罚。”乌衣汉子似乎有些不放心,双目盯着锦衣书生冷冷道。

“怎么会呢,我和六师弟虽然不和,但他如今已经身死了,而且又是师傅交待下的事情,我怎么也会尽心尽力的,三师兄放心就是了。”姓阙的书生闻言,脸色大变,强笑的打了个哈哈。

“师弟知道利害就好,我们分头行事吧。”乌衣汉子稍缓的说道。

于是二男一女也离开了大厅,各自行事去了。

数日后,鬼灵门的修士还真沿着那几人消失的踪迹找到了韩立灭杀几人之处,经过一番的查探,韩立原先的洞府暴露出来。

那三名碎魂门人闻信,亲自带了一批弟子赶到了太岳山脉,他们三人出现在了韩立的旧日洞府内,站在韩立迁移走灵眼之泉所遗留的大坑跟前,三人一阵的面面相觑。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另一处地方,菡云芝和那柳姓女子也带着那几名御灵宗弟子,出现在了一段崇山峻岭之上,匆匆的穿过这片区域,进入了越国境内。

第五卷 名震一方 第六百六十章 昔日小镇

镜州位于越国西北部,因为地处偏僻之地,大型城市寥寥无几,乡镇小城却屡见不鲜。境内多为小山丘陵,荒凉不见人烟之地更是大有存在。也就因此,镜州盗匪毛贼远比其余各州多出甚多,也是江湖武林人物最混杂之地,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江湖势力,可以一统此区域。不过这也造成了此地民风彪悍,镖局马帮之类的涌现不止,和镜州的盗匪数量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日,在一处荒郊野外的土路边上,一场在镜州各地经常见到的一幕又在上演了。

足足上百名身穿粗布衣衫的彪悍男子,个个头扎黑巾,挥舞着五花八门的兵器,正围攻着三十多名青衣人。而在青衣人的簇拥之下,数辆高蓬马车被团团护在其中。正是一副盗匪大战镖局的激烈场面。

这些盗匪的后面,另有三名面目相似的黑衣人,冷冷望着这一幕,脸上不时现狠辣之色。

而在马车附近,有几名身着家丁服饰模样的青年壮汉也各持棍棒的守在那里,面色微微有些紧张。后面三四辆车内,坐着几名身着华美服饰的妇孺,最前面最大的一辆马车上,则一位面色不惊的中年儒生端坐其内。此人三缕长髯乌黑发亮,虽然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却另有一种久居上位的莫名气势,让人不敢等闲视之。

中年儒生对面,有一位蓝色锦衣的虬须大汉背靠车壁的盘坐在那,此人两手粗大,目射精光,竟是一位罕见江湖绝顶高手。

这二人身份显然非同一般,神情都镇定自如,而如此大的一辆马车,只有这二人而已,没有第三人和他们同车。

这两人此刻默不做声,但是通过马车上半掩地窗户,仍能将外面的情形看的真真切切,外面的杀声、惨叫声不时的传入车内。

头扎黑巾的盗匪人多势众,而青色劲衣的镖局镖师伙计则身手较高,一时间双方僵持了起来,难以分出胜负。

见此情形,儒生微然一笑,忽然冲对面的虬须大汉说道:“看来不用辛苦厉兄出手,天武镖局也可足以应付过去了!”

“嘿嘿!若是这些黑巾盗的那三位当家人不出手,天武镖局自然可以对付这些杂鱼,若三人出手的话,这些镖师、伙计可就抵挡不了了。毕竟黑巾盗的三位首领,也是镜州道上赫赫有名的狠角色。听说三人是同胞兄弟,非常擅长联手之术,普通好手遇到远非敌手。”大汉说着,脸上竟隐隐露出兴奋之色,同时伸出粗厚手指微微一屈,发出了“嘎嘣”“嘎嘣”地爆响声,分明是外门武功登峰造极所致。

“厉兄啊!一说起和人动手之事,就是这般心痒难耐的样子,简直和以前的厉伯父一般无二。”儒生见了大汉这般模样,哑然失笑起来。一副拿大汉没有办法的样子。

“韩贤弟,这个是自然之事,我们厉家可是以武传家,遇到一些感兴趣的对手,自然想要伸量一下了,这就和你们韩家世代书香门第,总会有一两人入朝为官是一样道理。不过让我纳闷的是,我们韩、厉两家如此南辕北辙,当初怎么会成了世交的?而且延续如此多年,代代都能如此交好如初!”大汉两手一抱,有点纳闷的说道。

“呵呵!前些日子,我无意中翻过一些手札,倒也知道一些昔年的往事。厉兄若想知道的话,我倒可以给你说一二,不过其中有几分真的,我就不知道了。”儒生轻笑的说道。

“真的!惜我们厉家可没有记录先祖之事的习惯,除了留下了几套精绝的武学外,对我们韩、厉两家当年如何交往的,可一点都没有提到。”厉姓大汉闻言,露出好奇之色,看来颇感兴趣的样子。

“不好,那三个家伙果然出手了。贤弟稍候,我将那三人打发了,回来和我说下此事。”虬须大汉目光朝外面一扫之下,脸色微变的说道,然后“嗖”的一声,人已如同强弩一般的劲射出了马车。

随后外面传来大汉的狂笑之声,打斗惨叫声大起。

儒生叹了一口气,轻摇头的将车帘放下,不再向外看去,似乎对大汉信心十足的样子。

一盏茶的功夫后,外面的声音终于渐止。

篷车门帘一动,大汉风尘仆仆的闪进了车内,肩头上略有些殷红,似乎负了点轻伤的样子,但其却冲着儒生哈哈大笑说道:“这三个家伙,还真有些手段,让我还多花了些手脚。不过这三人也被我击毙了,从此黑巾盗在镜州算是消失了。”虬须大汉一副尽兴的样子。

儒生见此,却面露歉然之色:“这一次若不是厉兄跟来,恐怕返乡的祭祖之路,早成了我韩瑞送死之途,看来那几位对头真的对我恨之入骨啊!不过,因此倒连累了厉兄。”

“什么连累不连累的?厉家能在江湖上安然立足至今,不也是你们韩家数次出手相助吗!你我两家互相扶持,本就是份内之事。”厉姓大汉不在意的说道。

“说的也是,倒是韩某矫情了。”儒生一笑,神色回复了正常,倒也是一位拿得起放得下之人。

“不过,韩贤弟!不要忘了给我说下两家的往事,我可对此好奇的很啊!”大汉一边掏出一瓶金疮药抹在肩上,一边忽然想起此事的追问道。

“这个自然。说起来,你我两家结成世交的过程,还真有些不可思议。你还记得,数十年前一时雄霸镜州城的七玄门吗?我们两家先人,竟曾经在此江湖帮派门内做过师兄弟。据那手札上说,我们韩家的一位叔祖和你们厉家的先祖,在七玄门内就亲如兄弟,互相扶持,从那开始,我们两家才开始结交的。而我们这位叔祖更是了不得之人,据说当年……”

在中年儒生淡淡的说话声中,青衣人将双方的尸体就地掩埋之后,几辆马车重新行驶前进,渐渐远去,从这荒凉之地不见了踪影。

“青牛镇?”

韩立浑身青光的浮在高空数百丈之处,看着足下的小城,脸上流露出一丝疑惑之意。

这小城虽然小的可怜,只有数里大小的样子,但是和他印象中的只有区区一条街道的小镇相比,却找不出一丝相似之处。可是按他记忆中的位置,这里的确是当年的青牛镇没有错。

看来一百多年没有回来过,当年的小镇已经繁华成了一个真正的城镇。韩立在空中怔怔的望了一会儿,踌躇了一下后,忽然施展了隐匿法术,身形一沉的出现在一个无人注意到的小巷中,然后才大摇大摆的走出巷口,沿着不宽的街道慢慢向前。

“真的不同了!”韩立看着街道两旁一个个陌生之极的房网、阁楼,心里喃喃的自语道。

不知为何,明知道只要再向西边飞行一点路程,就可见到生养自己的小山村和那座黝黑的大青山,但他却迟疑起来,不由自主的就在这已大变样的青牛镇落了下来。

此刻,韩立表面从容不迫,但心里却极希望从两侧找到一丝记忆中的熟悉影子。但到目前为止,他都处于失望之中。

突然韩立的脚步一缓,在一三叉路口处停了下来,他凝望着路口边的一座破旧的小酒楼,在原地一动不动。

此酒楼又矮又旧,只有两层大小,在酒楼门上悬挂着“春香”二字的深黄牌匾,正是韩立曾经住过两日的旧地,韩立三叔,那位“韩胖子”执掌过的春香酒楼。

望着此酒楼,韩立往昔模糊的记忆一下打开了闸门。

圆脸胖乎乎的三叔,酒楼后狭小无比的院子,光线灰暗的厢房,喷香可口的饭菜,插着七玄门小旗的乌黑马车……这等等的一切,清晰无比的浮现在了韩立眼前。

韩立望着酒楼,满脸的复杂之色,目光中流露出一丝黯然之色。

他再看了酒楼一会儿,忽然发现一旁的路人用古怪的神情望向他。这也难怪,一个青年动也不动的紧盯着一个破旧酒楼,的确是有些古怪了点。

韩立略一思量,神色恢复了常色,双手一背后,慢慢向酒楼踱步而去。

第五卷 名震一方 第六百六十一章 韩家祠

一进小酒楼大门,一位打扮利索的小二将韩立让到了里面。

韩立也没有往二楼去,就在一楼随便找了一处偏僻些的角落坐下,点了几个小菜,在那里不言不语的打量着酒楼内的一切。

一楼的客人三教九流众多,和韩立以前见过的其他酒楼差不了多少,无论是脚夫苦力,还是进城做小生意的商贩,应有尽有。唯一有些惹眼的,是在一桌一身劲装的彪形大汉。

这些人有五六人多,个个带着数尺长的条形布囊,放在身侧顺手之处。韩立不用神识扫视,也立刻猜的出,里面都是些刀剑之类的兵刃,看这些人统一的服饰,多半是哪个帮会中人。不过,这也让韩立大生一丝亲切之感,想起了当日在七玄门的种种情形。

神识往这几人身上一转,这些人的淡话声清楚的入耳,果然淡的都是一些帮会的打杀之事,韩立听了一会儿就没有兴趣了,目光一转,打算将注意力移到了其他人身上。

就在这时,从酒楼外面走进来两名年轻儒生,两人一边眉飞色舞的说着话,一边缓步向前。

“听说这一次韩侍郎回乡祭祖,不但州令大人会亲自前来拜会,就是范、李两家也会派人前来。看来韩家这一次真要大大操办一回,无法低调了。”

“可不是!听说为了此次祭祖,韩家广发信函,将各地无论远近的分支族人纷纷召回,就是镜州稍有些名气的乡绅,也都纷纷派人前来观礼。我看韩家很快就和范、李两家并列镜州三大世家了。”

“啧啧!据说韩家崛起才不过百余年的时间,竟然就有这般声势了,真是不可思议啊!”

“这有什么奇怪的。韩家从不知哪一代出了个解元的外戚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辈子孙连连有人考取了功名,如此一来数代积累下来,有此风光倒也不是奇怪之事。不如,我们到时也去……”

两名儒生随意的在韩立附近地一张桌旁坐下。

“韩家!”韩立一听此话一怔,急忙想继续听下去,但是那两人却话锋一转,谈论起一些诗经之类的东西来,让韩立大感郁闷。不过,他心思转了一圈后,忽然起身向那两名儒生走去。

“两位兄台,在下韩立,不知刚才所说的韩家,是哪家韩家。在下此次前来,也是接信回本家祭祖的,只是在下从小早外地长大,对本家陌生之极,尚不知祭祖所在,请两位兄台指点一二。”韩立走到儒生面前,含笑的问道。

“原来兄台是韩家弟子,我等失敬了。不过本地的韩家还能有哪一家,自然是五里沟韩家了。”这两名儒生先是一怔,但随后看对方也是儒生打扮,说话斯文之极的模样,丝毫疑心没有的回道。

“五里沟!”这个地方,正是韩家当年居住的山边小村,因为整个村子都处于一个五六里大小的山沟内,才取的这般土里土气的名称。看来儒生刚才谈论的韩家,十有八九和他大有关系了。

“若是五里沟的话,这韩家真是小弟的本家。两位能否详细讲下大概情况,小弟从未参加过本家祭祖,可别闹什么笑话来。”韩立脸上神色如常,温和地说道。

“这……只是说下大概情况,自然没什么关系,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两位儒生互望了一眼,其中一位重新打量下韩立,觉得实在不像歹人,也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多谢两位了!”韩立微笑着再次称谢。

而那位儒生开口说道了:“兄台若是参加祭祖的话,还是先不要去五里沟的好,因为韩家早在数十年前,就将本家迁至了数十里远的韩家堡,只有到祭祖那日,才会所有族人回到五里沟旧居。而韩家……”

韩立静静听着儒生的言语,脸上表情没变,但心里翻滚不已。

两个时辰后,韩立出现在了昔日的青山之上,只是这次并没有落下来,而是静静的望着下面,默默无语。

这还是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9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