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市井人家 >

第72章

市井人家-第72章

小说: 市井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樱鲂┱腠橐彩呛玫摹!
    常言道举拳难打笑脸人,三郎见那柳桃姐儿说的热络,只好还了半礼道:“多谢弟妹挂心,若是家里有甚要帮衬的地方,自然派了人去请的。”柳桃姐儿面上欢欢喜喜的,拉了四郎就走。
    两个鬼鬼祟祟到了街门儿拐角处,四郎拉了浑家道:“如今好容易寻了来,哥不答应,你就该撒泼打滚的闹一闹,他碍着弟妇面子,怎好不帮衬咱们,如今这般轻轻巧巧的出来了,再要进去时,只怕那土兵都未必肯通报了。”
    柳桃姐儿啐了一口道:“没卵用的杀才,如今凭着你我这点子薄面,你那心高气傲的好哥哥、亲嫂子理你才是奇了,这件事情说不得还得请你老家儿来走一趟才行。”
    四郎冷笑一声道:“前儿你出门子,把我老家儿都得罪光了,这会子倒会说嘴,也不中用。”桃姐儿自知理亏,娇笑了两声道:“呸,亲人肚里没恶气,一家子大伯子小姑子的住着,哪儿有马勺不碰锅沿儿的道理呢,再说如今有现成的把柄,也不必先提起咱们的事情来,把你老娘和妹子哄到他家去才是要紧的。”
    张四郎见桃姐儿说的有条理,连忙问她有甚把柄,桃姐儿白了他一眼道:“怨不得你哥哥说你是块扶不上墙的的烂泥,这也瞧不出来,如今他放着好端端的看街老爷不做,倒要辞了活往大镇甸上头去打拼,那元礼城是方圆几百里以内数一数二的大城池,光是一年的挑费就比这里高出高几倍,是那么好混的么?
    看街的虽说没甚品级,说出去也是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官!你们老娘又是个耗财买脸儿的主,往日里在乡下成日家说嘴,说不出几日就有人来封她诰命的,这会子听见辞了官,还能不蹦跶?你常说你哥哥是个孝子,自然肯听老家儿的劝,只要把他稳住了不走,再求求你那老不死的娘去说和说和,不怕他不给你做主。”
    四郎听见浑家计策,喜得眉开眼笑道:“好,好,贤妻当真是个女诸葛,这一回若是得了三哥襄助,竟是高中在上头,来日得了官,也给卿卿讨一个凤冠霞帔。”夫妻两个商议妥当,便要一溜烟儿往乡下报信去。
    依着张四郎的意思,雇两匹小驴儿往小张庄里去也就罢了,那柳桃姐儿大呼小叫的,只说看轻了她了,往日里在家时,出门都是一乘小轿,还要带两个丫头,如今没有丫头也罢了,倒叫自家骑在牲口上头给众人瞧了去。
    四郎心说在勾栏院里什么人不见,如今倒会避人了,面上却不敢分辨,只好雇了一辆小香车,夫妻两个坐了,往小张庄去。进了庄子会了车钱,四郎搀着柳桃姐儿,好死不死穿了一双高帮儿大红绸缎绣鞋,偏生刚刚下了一场春雨,深一脚浅一脚,险险把个张四郎也带摔了好几回。
    两个走在官道上,两旁乡亲们瞧见了,见那柳桃姐儿描眉打鬓,脸上胭脂擦的猴儿屁股一般,都强忍住笑意,倒是几个村童尚且不知避讳,见了桃姐儿这般妆束,缠住了家大人笑道:“娘快瞧瞧,那新媳妇子打扮得倒像媒婆子。”
    柳桃姐儿听见,气得柳眉倒竖凤眼圆翻,待要上去捉了那几个顽童打两下,早给家大人轰进场院里头,跑了几步没赶上,脚底下一滑,倒摔了个狗啃泥。骂骂咧咧的,只嗔着丈夫怎的不来搀扶自己。村中积年的老人家瞧见了,都叹这张家的福报竟是给了三郎一个,讨了个金娘子回来,四郎这一个便是上不得高台盘的了。
    四郎夫妻两个跌跌撞撞的好容易蹭到了张家,拍了门进来,倒把王氏唬了一跳,一面给桃姐儿找换洗的衣裳,一连声儿问是怎么了。
    四郎赶了这一日的路,叫浑家闹得脑仁儿疼,也没心思细说,只等桃姐儿料理完毕了她自去挑唆。王氏去五姐房里找衣裳,不一时又听见绣房里头传出吵闹之声来。
    张五姐高声道:“做什么要拿今年新作的衣裳给她,谁知道行院里出来的身子干净不干净,万一染上了什么说不出口的症候,姑娘我可是还要嫁人的呢!”
    王氏只怕桃姐儿听见了不依,上去捂了闺女的嘴道:“我的小祖宗,怎的不叫你老娘省一点儿心!”
    偏生外头柳桃姐儿又听见了,也顾不得四郎拦着,一打帘子就进了张五姐绣房之中,见了五姑娘冷笑一声道:“姑娘这话说谁!?”
    常言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那张五姐自从上回撕破了面皮,如今也不把这婆娘当做四嫂子,眼睛一翻哼了一声道:“谁来捡骂的就说谁!”

  ☆、第99章 小夫妻元礼安家

那柳桃姐儿听了这话如何肯依,也不把婆母娘放在眼里,上前来扒拉到一边,扯住了张五姐的前襟儿道:“我把你个有娘养没娘教的小蹄子,今儿不替你老家儿教训你,旁人倒要笑话我这个做嫂子的不会管教小姑子!”
    张五姐也不是个好惹的,反手拽住了桃姐儿的发髻叫道:“我一个清清白白的姑娘家,谁要你来教?教坏了也去做了窑姐儿不成?”两个话不投机,烧卷子似的滚在一处。
    王氏心中叫苦,又怕屋子浅窄,给老街旧邻听了去笑话自家,扇了自己一个嘴巴子哭道:“老不死的老银妇,如何养出这许多冤家来,要了我老身的老命哟!”一群婆娘闹着,四郎闯进来道:“怎么好端端的又要吵,不怕邻居听见了笑话?”
    那柳桃姐儿逮住了话头儿,冷笑一声道:“你家里放着大好前程不去做,反倒乐意去城里当个贩夫走卒,这都不怕笑话,我又怕的什么?”王氏听见话里有话,赶忙喝住了五姐,推到一边,拉了桃姐儿问道:“老四媳妇儿,你说我们家里谁要去做贩夫走卒了?”
    桃姐儿翻楞着眼睛一笑道:“哟,怎么三哥还没对娘说么,前儿已经辞了看街老爷的差事,如今与嫂子商议定了,正要搬到元礼城中去寻差事呢。”王氏听了这话,险些喷出一口老血来,拉住了四郎问道:“你媳妇儿这话真么?”
    四郎道:“怎么不真,哥亲口对我说的,还能有假?”那婆子听了,也顾不上家里,拉了五姐就要收拾包袱皮儿,往城里去寻三郎问个明白,四郎追出场院里头拦住了道:“哥如今退了赵家那半间土坯房,往何大郎家里住去了。”
    王氏听了个大概,答应一声,扯了五姐脚不沾地的走了。四郎见母亲前去问罪,自己也回屋里叫了浑家要上城看热闹,进了房但见桃姐儿正试穿五姐的衣裳,叫了一声苦道:“你家里又不是没有新衣裳,怎好穿了她的,回头瞧见了,又是一场好口舌,趁着这会子她们上城,咱们也快跟了去,趁热打铁,叫三哥帮衬着寻了几个秀才的书信也就罢了。”
    桃姐白他一眼道:“你忙的什么,自从过了门儿,一个大钱也不曾拿了你家的,如今老不死的和那小银妇不在,也叫咱们受用一会子,她们去了且闹呢,你何必蹚这一趟浑水。”
    说着开了五姐的首饰匣子,满破都是银的,只有一支算是黄澄澄,拿在手里一掂,份量又不对,原是个镀金,啐了一声道:“当初怎么给你穷小厮儿诳了身子去,满屋子找不出像样的首饰来。”依旧掷回匣子里头不要,又往厨房里踅摸吃的。
    见锅里还热着几块糕,也不顾烫手,捡了出来,寻着糖罐子沾了白霜吃,一面又往上房屋炕上坐着,挨个儿去开炕柜上的抽屉,俱都是上了锁了,骂了一声老不死,总算开了一个,里头只有百来个大钱,都掏出来揣在兜里。
    下了炕伸手在四郎额上狠命一戳道:“一家子都是一个德行,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小旋风也似的在场院里抓挠一回,见也没甚油水儿,方才叫丈夫收拾了包袱皮儿,夫妻两个也往高显城里头赶。
    却说三郎打发弟弟,来家与乔姐儿说了,乔姐儿倒劝丈夫还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好,如今贸贸然的打发了四郎,又怕他要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再惊动了乡下老家儿,只怕两个要走就没那么容易。
    果然到了晚间掌灯时候,外头那看门的土兵就进来回,说是三老爷的娘带着妹子进城来瞧他,三郎此时埋怨自己办事不牢,倒是乔姐儿劝他看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是先迎进来安排住下才是。
    接了母亲、妹子进房来,何大郎晚间有饭局不在家,二姑娘又坐月子,起不来炕,王氏和五姐进去问了好就出来,连个小金锁也不曾与了庆哥儿,三郎只怕乔姐儿脸上不好看,自己现拿了银子吩咐土兵去银楼里办了一套长命百岁的金三件儿,叫浑家送进内宅去方才罢了。
    王氏和五姐吃过夜饭,倒也未敢高声,先是搭讪着嘘寒问暖了一回,方才笑道:“恍惚听见你兄弟说,要辞了看街老爷的差事,往元礼去谋生计?”三郎知道定然是四郎家去挑唆的,蹙了眉不耐烦道:“书也不曾正经念了,如今连个保人都寻不着,成日里只会挑三唆四……”
    王氏也不大明白甚的书信,暂且不去问他,只唉声叹气的道:“我儿,如今你是当过老爷的人,我老身不敢说你,只是也别学那眼馋肚饱的轻狂人儿才是,你兄弟虽说浑些,好歹还知道家里出过一任小官儿,为圆了这个梦,才苦熬苦业的在学里打滚这么多年。
    如今你承蒙县丞老爷看顾,好容易选出来了,城里不显什么,到了我们屯里,吓!那还了得么?谁见了我不奉承我一句老封君,就是你妹子,这几日来说亲的人家儿也多了。怎么放着好好的老爷不做,倒要远远的去攀那个虚无缥缈的高枝儿……”
    三郎见母亲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自己总不好说出县尉唐家仗势欺人的事情来,一则只怕乔姐儿脸上不好看,二来家里原本也是没钱没势的,说出来徒惹母亲挂心,倒不如不说的好。
    只得笑道:“这看街老爷不过底下平头儿百姓叫着玩儿的,哪里当真是个官?别说是我,就是县丞、县尉两位老爷,我们市井小民见了何等尊贵体面,搁到稍微大一点儿的镇店上去,也跟没品级的差不多了。
    如今四郎娶亲那一注银子也伤了我们小公母两个的元气,想着做人又何必非要名利双收,咱们家原先就不是什么高门大户,还以实惠为要就是了,我们原先在老娘娘庙赶过几次庙会,倒是有些赚头儿,若是往大镇店上头奔一奔,没准儿倒好宽松些。”
    那王氏是个认钱的主儿,往日也曾听见些走街串巷的挑货郎说过,那元礼城好似京里一般的繁华,遍地都是银子,只是没人去捡。如今听见儿子这般说辞,心里又是一动。
    就是吃不准如今三郎分房单过了,成日家给那小狐狸吹着枕边风,就算来日阔了,也未必就肯看顾家里,到时候自己人才两失,又不划算……
    倒是张五姐还算机灵些,搭讪着要寻茅厕,拉了母亲出来,两个往背人地方,方说道:“娘怎的糊涂了,哥哥是家里长子,养老的事情是躲不掉的,他家里越是家趁人值,您老越是老来有靠。”
    王氏只怕隔墙有耳,赶忙朝她摆了摆手,领着往茅厕里走,一面低声道:“那也未必,你三嫂是个精细人儿,三郎要是没有甚便罢了,若是来日当真发了财,吓!咱们家里这一份儿家私不叫她都搬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五姐钻了茅厕,一面解裤子一面笑道:“您老这真是老糊涂了,她家里哪里还有什么娘家,爹妈死绝了,妹子又出阁,自是傍着咱们家过活的,我教您老一个法子,不过一年半载的,三哥家里自然也要养下个哥儿、姐儿的,你瞅准了空子,就说小夫妻家不会带孩子,谋了进去,住下不走,叫你金孙与你亲近,离不开,不怕他们不给你养老送终。”
    王氏听见五姐这话,因笑骂道:“好个精细的小蹄子,倒会算计,我看你也不全是为我老身着想,只怕是要叫我从家里诳了银子出来,养活你那小女婿吧?”
    五姐提了裤子起来,一面拾掇裙子一面笑道:“人家好心好意出谋划策,妈倒会编排人的!”
    两个嘁嘁喳喳商量一回,方定下主意,暂且允了三郎外出谋生,就看以后端的如何。晚间何大郎来家,拜见了亲家太太,安排在客房里头,又寻了三郎说话儿,叫他只管招待母亲妹子住下,莫要见外才是。
    一家子收拾妥当,也到了人定光景,乔姐儿先去客房里头伺候婆母小姑子梳洗已毕,安顿睡下,方才来家,打发三郎烫脚,有一搭没一搭的与他撩水,一面说道:“今儿听见婆母娘担忧,原本也是有理的,元礼地面儿比不得高显,虽说机会多些,只怕挑费也大。”
    三郎从浑家手中接过巾子来,自己揩抹干净了,换了鞋袜道:“这个你且莫要忧心,万事有我。”乔姐儿见他说得笃定,倒有些摸不着,笑问道:“哟,怎么蹲了一趟大狱,倒好似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