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六宫无妃 >

第664章

六宫无妃-第664章

小说: 六宫无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或者兄弟的道理。陛下若是执意如此,岂不是开了一个很坏的头?日后,北国江山,如何继续?”

  让位2

  任城王也吓住了,急忙道:“小太子聪明伶俐,岂能无辜被废?”

  李冲等汉臣,也完全被弘文帝打蒙了。

  难道是因为他和冯太后这些年的斗争,滋生了萌退的意图?

  两个人,都是为了北国,但是,一个人愿意维护祖宗的家规,一个人肆无忌惮锐意改革,两个党派之间的利益纷争,越来越严重,真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政治竞争对手。而且,这一次冯太后中毒之前,弘文帝先杀了李奕又加封睿亲王牵制小太子。冯太后方面,却节节败退,几乎没有任何的反抗之举。帝后两人的矛盾,几乎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下毒也是弘文帝的太监下的毒。

  本以为,一切到此,已经是再明显不过了:帝后之争,弘文帝已经彻底赢了!

  谁料,冯太后不死!不是她不死,而是弘文帝救了她。为此,弘文帝甚至亲自终日守在慈宁宫,寸步不移,也不管群臣猜忌声四起。

  要知道,彼时已经改革了六七年,汉人的儒家学说,已经在北国有了很大的立场。弘文帝冯太后名义上是母子,但是,事实上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且年岁相当——一对年岁相当的男女,而弘文帝又丝毫不避忌男女之嫌,几乎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都守在慈宁宫。

  孤男寡女,一个是儿子,一个是继母,这样下去,成何体统?

  甚至小太子的相貌——有心思的大臣们,隐隐地已经察觉,他越来越像冯太后!

  孙子酷肖祖母也说得过去,但是,这可不是她的亲孙子啊!就算是日日抚养,日日接近,也没道理,像到这样的地步吧?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再如何的戒备森严,也不可能丝毫也不让一些时常在宫里出入的大臣们知道。

  陆泰等人心里早就打起了小九九:难道陛下和太后,反而有什么猫腻??

  让位3

  甚至一些汉臣也在担心:是不是大家根本会错了意?若是弘文帝真的想杀了冯太后,岂会做出这般的姿态?其实,冯太后真的一命呜呼,弘文帝就算一时要承担一些名声,但是,此后岂不是一劳永逸?就算是为了照顾,也不用日日驻留慈宁宫吧?

  而且,按照其他的相关传闻,弘文帝把北武当侍奉的一切女眷,妃嫔,全部遣送回了平城——也就是说,再也没有任何妃子侍寝了。

  一个君王,没有在大丧其间,却无故多达一个多月,从来不近女色,这难道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而且,他还当朝下令,将睿亲王该封为融亲王。

  甚至明里暗里,告诫大家不许和米贵妃互相结党,为此,陆泰本人最是清楚。

  如此种种,猜忌之声当然此起彼伏。

  可是,这些猜忌,到了今日,忽然变得更是诡异。

  一切都在峰回路转,重重迷雾之下,仿佛永远也看不清楚。

  如果两个人之间真有什么暧昧,弘文帝岂会如此?

  他可是宁愿把皇位给自己的叔叔!

  难道弘文帝是为了怕冯太后利用小太子这张王牌,重新掌握权力,所以,宁愿把王位让给皇叔,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儿子?

  这些年,他自己受够了冯太后的牵制,是不是就再也不想自己的儿子,一辈子被操控在一个女人的手里?

  拓跋家族的男子,向来性烈如火,此举难道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但是,此时他们也听出了陛下的弦外之音,他说让位给京兆王,但是,并未说废黜太子。而且,小太子这些天,还不时随他上朝,岂有随意废黜的道理?

  不废黜小太子,又传位给京兆王,这算什么呢?

  日后,北国的祸端,岂能有消停之一日?

  弘文帝,岂能糊涂到这样的地步?

  让位4

  李冲急忙道:“东阳王言之有理。太子大位是国家根本。自来,都是父子相传。若是扰乱了这个规矩,必将后患无穷。望陛下三思而行……”

  高闾也道:“老臣辅佐三代君王,虽不敢说有什么大功,但是,也见识了不少。传位太子,是我北国根本。从太祖皇帝开始,皆是如此。先帝便是一个典型,先帝年少之时,高帝就因病不幸驾崩。随后,有权臣见少主年幼,年少可欺,便趁机作乱,妄图独揽大权,甚至要把先帝斩杀,自己登基。后来,就是前尚书陆丽和众臣一起评判内乱,迎接先帝登基。当时先帝身为太子,虽然年幼,但是很快显露了雄才大略,百战百胜,终于成为一代战神,奠定了我北国今日的广大疆域。现在陛下龙体安康,年富力强,正在人生最好的顶点,本来不该滋生灰心之气。而且,小太子也早已身份确立。如果陛下一意孤行,岂不是会招致无穷的后患?陛下此举,万万不妥……”

  就连陆泰都忍不住了:“陛下,臣虽然愚昧,但是也知道,自古以来,都是老子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哪有传位给自己的叔叔的道理?臣实在是不明白!”

  ……

  眼看所有人都反对,京兆王更是急得满头大汗。他自从帮着替弘文帝出面主持大计开始,到后来弘文帝复出,小太子确立,就一直非常谨慎,从不敢以此为把柄,有任何的倨傲。毕竟,伴君如伴虎,自己那次的替身行为,又实在是有僭越之意,所以,早就害怕弘文帝以此为借口,找自己麻烦。

  幸好弘文帝宽宏大量,而且,并不是滥杀功臣的主儿,所以,这些年,他得以平安无忧,富贵更胜以往,而且得到弘文帝的高度信任。

  就他自己的内心深处,虽然对弘文帝的提议感到惊奇,但是,当然不敢领受,而且,他自己也拿不准弘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让位5

  京兆王再次伏地跪请:“老臣万万不敢僭越,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如果陛下执意不从,老臣只好立即辞去现有的全部官职,带领全家离开京城,寻一个地方,过闲云野鹤的日子。”

  京兆王的态度超级坚决。

  此时,怎敢不表明自己本来毫无野心?

  在弘文帝的态度明朗之前,如果有丝毫的野心暴露,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日后,皇帝没做成,反而招致无穷的祸患。

  京兆王再一次叩头:“老臣年岁已高,精力体力比陛下更加不支。还望陛下多多体谅,让老臣享几年清福。这是老臣的自私之语,还请陛下宽恕……”

  ……

  弘文帝这才一一看过众人。

  他的目光还是不紧不慢的。仿佛这一切,都深思熟虑了许久:“既然大家意见如此,朕也无法一意孤行。今日之议,就暂告一段落。”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陛下英明。”

  弘文帝和颜悦色的:“各位都是国家基石,忠心耿耿之臣,还望在座诸位,日后,好好辅佐小太子,好好教导小太子。他还小,但是非常聪明,孝顺。”

  众人一起跪下:“臣等必将竭尽所能,辅佐太子。”

  “你们下去吧。朕再考虑考虑。”

  众人陆续离去。

  弘文帝才缓缓地从龙椅上站起来。

  他如释重负,笑了起来。

  笑声那么得意,又那么酸涩。

  仅仅只是这一日,他仿佛忽然苍老了十岁。鬓边发髻,都隐隐地呈现出一种灰色。仿佛他整个人都彻底灰掉了。

  随侍旁边的老太监魏启元见他神情疲倦,又满面笑容,仿佛非常诡异。他很是不安,低声道:“陛下是否太过操劳?这些日子又要照顾太后,又要兼顾国家大事,龙体怎么受得了?”

  让位6

  弘文帝哈哈一笑:“朕今日非常开心。哈哈,从未有过的开心。”

  群臣们的反应,几乎和他所想如出一辙。这么多年了,他几乎已经把他们彻彻底底地看穿了,看透了。这一切,都在按照自己的预想,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陛下……”

  魏启元和两名太监去搀扶他,才发现他身子微微踉跄,几乎瘫坐在龙椅上。

  “陛下,您怎么了?来人,快传御医。”

  御医诊断,弘文帝这些日子以来,心力交瘁,伤肝火旺,手臂上也起了一个很大的痈。

  御医开了药退下,魏启元悄声道:“陛下,要不要告诉太后?她医术高明,也许会处理得更好。”

  “不用了。她自己身体尚未痊愈,再操心朕,如何顾得过来?千万别告诉她,让她再担心。”

  魏启元只好作罢。

  这一日,弘文帝在书房里停留了很久。他一个人关在屋子里,连灯都没开。在黑夜里呆久了,才想起自己的这一生。

  这一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从六岁?还是七岁?

  是二十岁还是三十岁?

  许久,听到叩门声:咚咚咚,咚咚咚。

  三下三下的敲门。

  这是宏儿的习惯。只有他才会这么敲门。

  弘文帝微微振作了精神,坐起身子:“宏儿,进来吧。”

  太监们拿了灯笼。宏儿进来,有点担心:“父皇,您怎么没用晚膳?”

  灯光照亮了弘文帝的脸色,孩子惊奇地看他:“父皇,你的脸色好差。您是不是生病啦?”

  弘文帝强笑一下,淡淡道:“宏儿,不碍事。父皇只是手臂上生了一个痈……”

  “呀,父皇,我看看。”

  弘文帝宽大的袖子被孩子拂开,解开布条,看到那个可怕的痈。

  让位7

  弘文帝宽大的袖子被孩子拂开,解开布条,看到那个可怕的痈。

  “父皇,这是什么呀?”

  “是痈。”

  他的小手伸出,轻轻地按了一下:“父皇,疼么?”

  弘文帝皱起了眉头,“很疼。”

  “是不是又疼又痒?”

  “宏儿,你怎么知道?”

  孩子也不说什么,立即抱住父亲的手臂,低下头去,含住了那个痈就吸起来。

  弘文帝大吃一惊:“宏儿,你干嘛?”

  孩子含糊不清地,并不回答,将脓血吐在地上,又开始吸。

  “宏儿……宏儿,你干嘛?快停下来……”弘文帝懵了,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要知道,那地方可是又脏又腥,就连一般大人,也根本不愿意这样做。甚至御医都是下药,根本没人说,可以替自己吸允。

  “宏儿,快别这样……停下来……放手,宏儿放手,父皇会叫御医……”

  “父皇,别挣扎……挣扎会疼的……”

  孩子连吸了几口,将里面的红血都吐出去,弘文帝那只又疼又痒的手臂果然好了许多,那种火辣辣的刺疼已经消失,很快,便感觉到一股清凉之意。

  弘文帝大声道:“快送清水。”

  早有太监们送来的清水,孩子漱口,又喝了茶水洗漱,一切都弄得干干静静的。

  但是,他也不说话,先拿了旁边干净的布条,小大人一般,给父皇彻彻底底地把伤口擦得干干净净,又拿起旁边的白药,轻轻涂抹在上面。

  等一切弄得妥妥帖帖,他才重新拿一条干净的白布给父皇包扎好。

  弘文帝惊讶得不能自语,半晌,才问:“宏儿,谁教你的?”

  宏儿这时才松一口气,小小的孩子,累得额头上都有微微的一层薄汗了。他笑嘻嘻的,先抚摸父亲的手臂,“父皇,现在还疼不疼?”

  让位8

  手臂传来一股凉意,又舒适又温暖,弘文帝点点头,“一点也不疼了。”

  但是,他还是不敢置信,自己这痈,还没出门,也没人告诉冯太后,不可能是她告诉孩子该怎么做的。

  而且,孩子才刚刚来呢。

  “宏儿,你怎么知道这么做?”

  “嘻嘻,父皇,今年我也生过呢,对拉,就是六月的时候,我出去玩儿,回来的时候不知道碰到了什么脏东西,也长了大包,还是两个,怎么都好不了,每天又痒又疼。太后说,这是痈,要等彻底溃烂了才能好。御医们开了很多药,但是,都不顶用。我每天难受死了,连写字吃饭都很困难。后来,太后就这样给我弄,父皇,我的比你的严重,太后给我弄了三天……果然,很快就好啦……”

  弘文帝微微仰起头,眼眶湿润。

  六七月

  正是自己和冯太后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候,儿子生了这病,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也从没去过问,甚至要三五天才召见一次儿子。记忆里,是有几次,每次儿子来了都愁眉苦脸,他当时还以为是冯太后教唆儿子,不让儿子跟自己好好相处。现在,方知道孩子当时是生了病。

  而且,孩子根本就不敢告诉自己。

  告诉自己了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