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豪门重生手记 >

第221章

豪门重生手记-第221章

小说: 豪门重生手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门庭冷落……再过几年,没准就要看着他家的堂号牌往下掉呢!”

别人混得再惨,那也有个姓氏传承在这里,门上牌匾是改不了的,只有那等断子绝孙无人承嗣,才会把门楼上的牌匾都给荒废了,也不用对号入座了,这句话,摆明了就是在说蕙娘。除了蕙娘,厅里又还有谁的娘家,是起过那一等高楼,如今又门庭冷落,再过几年万一子乔没能长大,那就货真价实,真的断子绝孙的?

许家毕竟是武将,自古文武殊途,除非是文官亲眷,不然不会轻易相邀,一厅的诰命里,还以武将太太居多。这位说话的太太,便似乎是个粗人,对于一屋子或明或暗的关注,主人家投来那隐隐不快的眼色,竟是丝毫没有感应,说完这句话,便自顾自地嗑起了瓜子,好像自己刚才只是捧了吴兴嘉一句,根本就没有别的意思一般。

蕙娘瞅吴兴嘉一眼,见她虽然眉头微蹙,做吃惊状,但眼底却是一片清冷,迎视自己时意态夷然,心中也是雪亮:这个吴兴嘉,哪里是历练得宠辱不惊,将前事放开。她这是精心安排,要对自己当年的那一招还以颜色啊……怪不得,她今日忽然来了许家的寿筵,原来却是应在了这里。这句话说出来,那就真是在揪着她的面皮往下扯了,自己要不说几句话,这个场子,还真算是被吴兴嘉找回来了。

找回来,那便找回来也好,她如今倒不大在乎这个,欣然一笑,正要附和吴兴嘉几句时,前头又来了人给许夫人拜寿,这一堂女眷倒多半都是出嫁了的,无须避嫌,许夫人亦借机揭过了这一张,对着进来拜寿的年轻俊彦,就是一顿好夸。

许家虽然今日也扯进了风波之中,许凤佳被短暂地夺走了广州权柄,但一旦风平浪静,他还是回广州去主持他的开海大业,一回去就又立了功,还有许家四少爷、七少爷,也都渐渐在军中打开了局面。仍然是根深叶茂、一派繁荣,许夫人的生日宴,办得很是风光,甚至连牛德宝之子,也就是吴兴嘉的夫婿都过来拜寿,等于是阖家光临。这在当时,是很给面子的态度,许夫人何等城府?就算心里对吴嘉娘有些不满,面上也压根看不出来,只是安坐受礼,笑盈盈地夸了牛大少爷几句,道,“如今的天下,说起来也就是要看你们这一代了,真是一个个都风神玉树的,一看就知道,绝不是庸才。”

如此便把前事含糊带过,便要开席,这时忽然有人来报,“权神医来给夫人拜寿!”

这一声不得了,许夫人顿时就站了起来,连声道,“怎么竟如此客气——还不快请进来!”

说着,又扭头责怪权夫人,“仲白平时,何等忙碌,平时抽空给我把脉,已是足感盛情,我这一个小生日而已,倒是劳动他了!”

蕙娘和权夫人对视了一眼,都有几分诧异,权夫人微笑道,“他哪有那么忙,老姐姐你是太疼他啦。”

不论如何,权仲白亲自过来,都是很给脸面的一件事,许夫人投桃报李,还要亲自下座去迎,到底是被权夫人给拦住了,只由许家两个少爷前导,将权仲白引进了花厅内来。

这一次许家办喜事,为图热闹,席开在大花厅内,人口倒是多的,怎么都有数十女客。权仲白随随便便,只是这一走进来,便能隐约听见一片轻轻地叹息、抽气之声。这叹息声,不必说了,是见过他的人,抽气声么,多半倒是没见过他的诰命们了。

他虽未盛装打扮,和许家大少爷、四少爷一样,穿着见客的大衣裳,但只是一身青衣,便已足够镇住场子。任何一句话也不必说了,厅内所有人,怕都在想:之前进来拜寿的那些‘青年英才’,在他跟前,又哪里还配得上‘风神玉树’这四个字?

权仲白走进来,目不斜视,给许夫人行了礼,拜了寿。许夫人只受半礼,还要儿子媳妇代为还礼,道,“这几年来,全赖神医为我施针开药,缓解我的痛楚。要不是辈分之差,我连这半礼都受不得,还要倒过来给你行礼。没有神医,我哪里能坐在这里!”

也算是给足了权仲白的面子,权仲白犹豫一下,便微微一笑,道,“世婶客气了。”

此时他方才回过头来,在人群中搜寻着母亲和妻子的面庞,不片晌便寻到了权夫人,冲她微微一鞠躬,叫道,“娘。”

又移过眼神,多少带些征询意思地递给蕙娘一个眼色,那星辰也似的眼睛,忽然越发明亮深邃,唇边的笑容,也更自然了一点——这个风度翩翩、仪态怡然的魏晋佳公子,在目注自己妻子的那一瞬间,仿佛忽然又更‘生动’了一点。虽说厅中莺燕无数,但他眼里,似乎也只能看得到蕙娘。

蕙娘也冲他微微一笑,用自己的神态,回答了权仲白那无声的问题。权仲白便不再说话,又和许夫人客套了几句,便在许家两个少爷的指引下,退出了花厅。

他这一走出去,一时竟无人说话,那些打量着吴兴嘉和蕙娘的眼神,又全都换了涵义——

还是杨太太先打破了沉默,她满意地冲姐姐一笑,欣然道,“亲家母,我方才说你好眼光,这回,我没话说了,你这哪里是眼光好?这对小夫妻,分明就是天作之合!不是焦家蕙娘,谁配得上你权家的仲白?”

她又隔远伸出手来,拍了拍蕙娘的肩膀,“伯母和你说句心里话,要不是权家的仲白,也真没人能配得上你。你亦是命好!女人这辈子如何,看娘家、看夫家,看——娘舅——”

杨太太倚老卖老,哪惧牛家声势?她扫了吴兴嘉一眼,莞尔一笑,又斩钉截铁地道,“那都是空的!真正要看的,还是自己的夫郎!”

而要比夫君,牛家大少爷和权仲白,有得比么?

吴兴嘉面上闪过一丝不自然的潮红,她咬着牙微微一笑,正要说话时,屋外忽然又来了几人,对许夫人附耳一阵低语,许夫人一边听,面上一边就闪过了一丝惊容——却又有几分喜意,待那人说完了退出屋子,她略作踌躇,便又举杯对蕙娘笑道,“今日是我的好日子,我也做一回报喜鸟,叫大家同我一道高兴高兴……想必小蕙娘你还不知道,就在刚才,宫中传下旨意,赏封了几个主持开海的有功之臣。我们家凤佳,也得了些彩头,却比不过你家老太爷,以开海有功,获封宣乐侯,文臣封爵,在我们大秦可是天大的殊荣。老太爷业已进宫谢恩去了,想必已打发人给你报喜,没想到你人却在我这里,我也算是贪了个报喜的好儿吧!”

说着,便握着嘴呵呵地笑——四周却早已经是一片哗然。

文臣封爵,那是多大的荣耀,大秦开国以来,以文官获封爵位的不会超过三人,不论这爵位是否世袭,那都是天大的恩宠,天大的脸面。蕙娘眼睛看出去,顿时又是一片笑脸了,耳朵里听到的,又再是那动听的恭维,“今日真是喜事连连,许夫人非得要多喝几杯——权二少夫人也得陪着喝——”

在这一片热闹之中,吴兴嘉有意无意,便被忽略到了一边,不论是她的得意还是屈辱,似乎都已无人在意。在蕙娘来看,这也是对她的一种优待了:若非她是牛家媳妇,此时怕不已经受尽了风言风语?京里这些太太,哪个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儿……

可吴嘉娘却似乎并不做此想,蕙娘瞥向她时,她也正白着一张脸望向蕙娘,眼神中波光盈盈,似乎有无限遐思,可那咬得极紧,甚至连腮帮子都鼓出形状来的牙关,却到底还是透露出了她对蕙娘那刻骨的恨意……蕙娘看在眼底,于百忙之中,亦不免轻轻一叹,颇有几分可惜:虽说是冤家宜解不宜结,但如今看来,她和吴兴嘉之间的梁子,恐怕是再也不易揭开了。

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恨她,她本也不大在意,只是将来若要同牛家合作,捧二皇子上位……她虽然不大看得上吴兴嘉,却也并不很想要了她的性命。

作者有话要说:小吴再度装逼被雷劈……被蕙娘反踩,OTL

这一章主要是因为爆了字数所以迟了,真的对不起大家!我这几天还很忙的,要一直出门。等我下周看看能不能安排几个双更!

另外大家也不必着急,感情上的进展是会来的,而且,还是个大进展……

186沉浮

焦清蕙在未出嫁之前,因她特殊的身份;特殊的家世;也算是京城交际圈内一等一的人物。即使在大秦最上层的交际圈中,她也是个名人了。——可实在未出嫁的女儿家;讲的是贞顺柔婉;名声决不能轻易外露。“养在深闺人未识”,才是最好的状态。就是一般刚过门的少妇,也没有常常外出,抛头露面的道理。天下是男人的天下,女人的那点天地,也就只在后院,本就不该有什么名气;能把后院那点事做好;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可话虽如此,人性又哪里是规矩能够束缚住的?再讲低调,京城里也从来不缺话题人物,只是清蕙出嫁以后,并不经常出门应酬,老太爷又渐渐从位置上退了下来,京里那些好事者,也就挪开了眼睛,把注意力给转到了别人那里罢了。可如今么,在许夫人的生日宴上,权仲白这么一现身,看了她这么一眼,当时厅中所有见着的官太太们,又有哪个不是兴奋不已?女人嘛,不论年纪多大,看到这郎才女貌的一双璧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眉目传情,有谁能不动情绪?虽说两人无甚越礼之处,可这一番传扬,那是免不了的。

再说了,皇上封赏重臣,其中彩头最多的就是焦老太爷,竟在耄耋之年还得了封爵,文官封爵,也就只有开国时的宰相能有此殊荣了,往后一百多年内,竟只出过一、二例而已……世家看焦家,看到的是他们家后续乏力,焦子乔年纪幼小,老太爷却已经垂垂老矣。可官员们看焦家,看到的是皇家的尊崇和信重,人都退下去一两年了,还给了封爵,可见皇上心里,对这个四朝老臣,还是有说不出的看重和依赖。不管老太爷后继有人还是无人,只要他继续保持了这份影响力,那便意味着……权力!

焦家重又热闹了起来不说,连清蕙也因着娘家的喜事,重新走进了大家的视野之内,不少人恍然大悟:这几年来,她虽不声不响,可夫家根基深厚,地位稳固,丈夫一往情深、惊才绝艳,一双儿子身体康健,甚至就连宜春票号的股权,都有些消息灵通人士,晓得是已经转到了蕙娘手上。再加上她娘家如今的风光热闹,焦清蕙自己的花容月貌……人比人,气死人,焦清蕙从家世到家产到夫君到子息甚至到自己的长相和能力,任何一个可以拿出来比较的点,要寻到能把她压下的人都难,若说有谁想把她全面压制,那么除非是宫中的贵妃娘娘——可平心而论,就是贵妃娘娘,在长相上来说,也确确实实是不如她多了。

人就是这个样子,当焦清蕙还有个承嗣女的身份,供人说嘴时,众人对她倒颇有些敌意,总想证明她也不是事事都强。可现在她事事都强,再挑不出毛病的时候,这些人又反过来热烈地羡慕、赞扬起了她的好命。一时间,京里由上到下,倒是再度掀起了一股自发地‘学清蕙’热浪,她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又一次开始为人狂热模仿,就连焦家布庄的生意,都要比从前再好了那么几分。

但,这也是闲着无聊,只想找些事做打发时间的女人们所操心的事了,供养着她们这份闲情的男人们,却没什么心思掺和进这样儿戏的小事里,他们要操办的事实在并不少,其中一件,就是从皇上的态度里,琢磨出他现在的心思来。

这一次封赏诸臣,主要得到彩头的,还是南边广州一派的人马,也算是题中应有之义——前一阵子,皇上龙体不安,对两位将军流露出了猜忌,如今他恢复了健康,自然要对忠心耿耿的臣子们略做表示。正好,广州一带战事连连,也有一阵子没给将士们议功了,乘着现在的契机,该升的动动位置,东南派的怨望,也就稍微平息了。

可这些刚够塞牙缝的‘表示’,比起老太爷所得殊荣来说,又全都不够看了。皇上当时费力巴哈,和老爷子你来我往过了这么久的招,终于把权臣给打发出了朝廷中枢,回家养老去了,怎么现在又恭恭敬敬地用一个封爵,把老爷子给重新笼络进了这个圈子里来?这一次,别说通常都只能看戏的那些底层官员摸不着头脑,就是朝中大佬们,也多半都是满头雾水,大感天意难测了。

老爷子却是宠辱不惊,焦家虽然再度门庭若市,可他除了退休以后时常往来的那几户人家之外,新客是一概不见。只推说自己身体不好,得封爵位以后,也很少入宫陪皇上说话。这未免就令一腔热血,想要借机再成一党,把杨阁老搞下来的保守派官员们,大失所望了。

“皇上这一出戏,是唱得急了一点。”老太爷穿着一身粗布道袍,看着就像个城外的野道士,裤脚还往上扎了起来,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