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清穿之杯具时代 >

第72章

清穿之杯具时代-第72章

小说: 清穿之杯具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年后,在使团还未传来任何信息的情况下,小十和安德烈在京城大婚。
  
  又是半年过去,远在莫斯科的使团用猎鹰传讯,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要访问大清。为保证路程通常,将会自即日起开始修筑自莫斯科到北京的道路,他们就询问小康是否要修路。
  
  小康微笑的在传讯的纸上写下一个字:修!


第九十二章 
    现代有句话说的好:想要富,先修路!

    为了修路这件事儿,小康和福临专门找出地图来,然后根据大清的需要划了个之字形,绕蒙古不说也通过尼布楚然后又拐到回疆之后才修到沙俄与大清交界的边境处,与沙俄那边的道路衔接上。

    大清和沙俄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唯二可以并称的庞然大物,这条路修好都不知道到猴年马月去了。所以,小康对这位干掉自己丈夫上台的女皇的来访并不抱有什么期待,不过,这路是肯定要修的。

    这样一来,大清就能够通过俄罗斯找到一条通往欧洲的道路。要知道,因为那盘踞于西亚傲慢霸道的奥斯曼帝国的存在,原本的丝绸之路根本就走不通了。而海上风险又太大,相比于那神秘莫测的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贯求稳的东方人还是比较习惯在陆地上找出一条通道来联接欧洲。

    可是若是要修一条符合小康要求的道路,光是那石料供应都让人发愁。因为这条道路按着小康和福临的设想可是要左右十六排马共骑的宽度,且能够负载百吨重物的,若是按着这样的标准,那就算是把泰山给炸了,石料也不够用啊,且这条道路横穿草原沙漠高原盆地,绿化也好,维护也好,都是个大问题。

    就在小康和福临对着地图一筹莫展的时候,一脸憔悴的小十进宫贡献出了自己默记的水泥配料和现代道路的简单规划方案,就是中间两边绿化带铁丝网什么的。得到如此强大外挂的小康和福临一脸阴森的看着颓靡的小十说“你怎么不早点把东西给我们说?!“

    小十一翻白眼,“爷忘了!”

    小康和福临对视一眼,然后好奇的看着走路都是飘着的小十说:“那你怎么现在记起来了?还有,你为何这幅作态?”见小十百年难见的如此忧伤颓废的状态,两人纷纷好奇起来,要知道,自从胤俄与安德烈成婚后,那安德烈大公可是将小十捧在手心里哄着啊,每天早上做早饭不说,还陪着自家娇妻逛青楼楚馆,还要兼职沙包按摩师等等角色,完全的二十四孝丈夫不解释啊。

    胤俄抹了把脸,叹口气说:“我都快被逼得神经衰弱了,什么该记得的不该记的统统都记起来了。三哥,八哥,我回宫住几天成不?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啊啊!!”

    小康和福临瞪大了眼睛,胤俄竟然没有自称“爷”,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怎么了?怎么了?有什么事儿哥哥给你撑腰!”福临一拍胸脯豪迈道。

    于是,小十开始泪流满面的讲起自己成婚来这苦逼的一年。

    自成婚以来,安德烈就是住在公主府的,他完全无视了那些个磨磨唧唧的教养嬷嬷们,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每晚都跟小十挤一个床不说,连早上的饭,安德烈都负责了。当然,鉴于小十的地位和彪悍以及安德烈那能在和孝公主的鞭子下全身而退的功力,教养嬷嬷们也都不约而同的闭了嘴息了声当起了闷嘴葫芦来。

    两个人的生活,就夜晚来说是十分美好的,但是……

    当第一缕阳光撒播人间开始,公主府中就会迎来各种咆哮掀桌。原因,就在于安德烈的爱心早餐。

    什么生牛肉凉拌生鸡蛋什么白面包抹生蛋黄什么生蔬菜扮牛乳还有那油乎乎的白菜汤,最重要的是,这些玩意都没有盐!!和孝自从吃了一口白面包抹生蛋黄吐了之后,安德烈无论再做什么食物小十绝对不会再碰一口。而安德烈也是个性子倔强执拗的,简而言之,就是一根肠子通到底,非要小十领略到他们国家的美味不可。于是,自此之后,公主府的每顿早餐都成为了战场,小十各种掀桌咆哮拿鞭子抽人,安德烈一脸微笑锲而不舍端着自己精心烹制的早餐在如雨点而下鞭子中游刃有余的继续向小十推荐自己的早餐。

    当安德烈上朝后,公主府这才会恢复到以往的平静。小十用完自己的中式早餐,一肚子气的胤俄就会摔门而去,到八大胡同寻找自己心灵上的安慰。而小十前脚走,下朝后的安德烈后脚就带着人捧着银子鲜花什么的跟上了,接下来就是小康他们所知的夫唱妇随的逛青楼。到了晚上,在安德烈周到殷勤的服侍和甜言蜜语中,小十抖着小脚丫迈着八字步再得意洋洋的跟自家额驸回到公主府,然后……就被和谐了。

    第二天,以上情景再重复一遍,第三天、第四天…三个月、半年…一年。

    在小十的血泪哭诉下,小康和福临先是反省了一下自己情报侦查做的不到位,竟然连这么大的事儿都不知道。小康看着瞪着大眼怒气冲冲吃瘪的胤俄扼腕想,若是早知道,咱就能早看戏,这么好的生活乐趣啊,怎么就没察觉呢?!

    不过……小康一转眼珠子想到安德烈,顿时从内心深处泛起一股浓浓的无力来。要知道,安德烈身为和硕额驸可是有资格站在朝堂上议事的,而大清朝堂中自从来了这么个愣头青一根筋什么事都要搞清楚问明白追根究底的金发额驸后,每次的有他的朝会都成为了百官和小康的折磨。

    虽说在安德烈上了两次朝后小康就吩咐他可以不用来了,可这个不在朝中任职却严格履行自己责任的额驸还是尽职尽责的出现在早朝上,任凭风吹雨打毫不间断,让朝中的大员们个个食不下咽胃部抽筋。

    其实,小康还是很愿意看着安德烈用一口别别扭扭的河南话问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刨根问底的追着吏部户部工部兵部等官员询问有关道路大坝的造价官员的收入支出粮储的数量与出纳以及在打发了阿里和卓后的平回纥战争中粮草嚼用兵员伤亡等问题,看着那一个个官员们被问的吱吱呜呜说不出来,一头冷汗的跪下请罪的时候,小康就会微笑着十分阴险的问罪或是处罚。

    不过……当追问的对象变成自己的时候,康熙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胃疼,在被安德烈死咬不放冲到御前追问为何对贪官高举轻放或是放任八旗圈地逼死良民等事儿,看着龙椅下慷慨激昂一脸愤青状的安德烈挥舞着手臂一口一个‘俺’一个一个‘不中’的时候,康熙绝望的放任自己在群臣同情的目光中泪流满面,然后让吴书来火速去通知在慈宁宫含饴弄孙的羽瑶前来救驾,没办法,谁让这个愣头青就听羽瑶的话!

    而为了不让自己面子里子全部丢完,小康十分光棍在安德烈的咆哮声中派出了三个御吏去巡查漕运巨额贪污一案并且宣布即日起清查八旗,对旗务正式开刀。然后,在众臣惶恐不安的眼光中,小康挥挥手让众臣退了,只剩下安德烈还在捞着小康要与他讨论一番公民,也就是大清的良民们应有的权利,啊,还有一旁看戏的福临。

    在福临幸灾乐祸的偷笑中,在小康对着正大光明牌匾出神中,在安德烈发表有关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言论中,羽瑶带着一串小包子们从天而降。

    乾清宫内的三人看着羽瑶像是老母鸡张着翅膀护着一群挤在一起的毛茸茸黄嫩嫩的小鸡仔并且帮助他们一个个爬过乾清宫那高的出气的门槛的时候,安德烈终于意犹未尽的闭嘴,然后十分自然的上前扶住了羽瑶,随即奉上一堆肉麻的话来。

    而跟过来的那一群小鸡仔们十分自觉的分开两拨各找各自的鸡爸爸去了。福临面前三个三头身的小包子奶声奶气的请了安后便开始拽着福临的袍子嘟着嘴开始汇报今天吃了什么干了什么看见什么想要什么等等等,福临含笑点点这个的脑袋敲敲那个的头。而小康的六个小包子们则是在他们彪悍的嫡长姐的带领下给小康请了安,接着小康就一个个开始问起了功课吃食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一应一答井然有序。

    随后羽瑶笑容满面的在安德烈的奉承下带着自家金发女婿逛起了御花园,啊,你问乾隆?这丫还高卧在床休养生息呢。

    总之一句话,大清京城自从有了安德烈后,一片生机盎然鸡飞狗跳猫撵鼠窜。

    而此次小十躲在皇宫以求避难的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其他人更不想招惹那根本就摆不平的安德烈。而掌管宫闱的胤禛更是对安德烈抱有深深的怨念,对于招惹了小十就等于招惹了安德烈这件事一清二楚的胤禛压根就没让胤俄见到羽瑶,就让人通知了热情的大公同志。于是,从烟花柳巷中转出来没找到老婆的安德烈幸福的接回了自家不幸踏上了迷途找不到回家的路德小猫(大误!)。

    结果,第二天当安德烈来上朝的时候,朝中重臣亲王都有幸的参观到了安德烈的最新造型,青眼圈红抓痕紫嘴唇来大红包。

    嘉瑞四年就在这样美妙的气氛中渡过了,过完年,虚岁十岁的胤禛开始怂恿羽瑶开始自己的第二次江南行。

    羽瑶兴高采烈的同意了,可当胤禛看到随行人员的名单时,四爷当即身边寒风四起,乾隆也就算了,为毛胤俄安德烈也要跟着?!还有那一串包子是怎么回事儿?!爷可不是什么带孩子的保姆,没空伺候这些个连奶味都还没退的孩子!

    在胤禛雷厉风行的手段下,孩子们被摆平了,胤俄和安德烈却是死皮赖脸的跟上了,加上乾隆,五个人高高兴兴的抛弃了京城苦逼二人组,游江南去了。
 

第九十三章
    留下顶着黑眼圈的福临和小康两人气的吐血,可面对越积越高的折子和越来越诡异的大清局面,两人不得不按下羡慕嫉妒恨的心思,全身心的投入到变革中去。

    要说大清从康熙到乾隆,这三朝皇帝都还不错,政治还算是清明,民生也是尚可。人们吃饱了,加上古代实在是没什么娱乐以及对子孙的重视,于是,人口开始激增。人多了,土地就不够了,粮食也就不够了,实在活不下去的人只有背井离乡的进入城市,再加上由于种种原因失去土地的人,大清大大小小的城市人口激增,随即,在廉价劳动力的刺激下小型的工房开始出现。但是工房招工的人数有限且数量极少,城市的闲杂人员还是渐渐的多了起来。加上这几年来大清开了海禁,出洋一趟一夜暴富的人不在少数,于是,市井民间皆为此沸腾起来。

    富贵险中博,这是谁都知道的,可中国人自古传承的思想是中庸,是以民间和士林之间对开海禁保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而对于这些有时被逼的活不下去的闲杂人员来说,出海就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了。

    于是,这四年来,大清出海的人员翻了十几番,大大小小的船队穿梭于海洋之上,带出了丝绸瓷器带回巨额的财富。利益,这自古就是人们斗争的起因,在士林酸书生们叹息着人心不古教化不在的声音中,一场由利益分配不均的战争爆发了。

    起因很简单,就是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

    这个扼守着印度洋与中国南海通行的咽喉要道的海峡如今被西班牙海军牢牢控制着,这一点显然大大的侵犯了大清在海洋上的利益,如同一双手牢牢的掐住了大清海洋的命脉,只这一点,战争顺理成章。

    而这场战争引起的不仅仅是海洋利益的变更,还巨大的冲击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于这场为钱财利益而起的战争,一场纷纷扬扬的论战就此展开了,南北士林之间的掀起了惊涛骇浪,加上小康福临等人有意引进的西方思想和科学理论,整个大清顿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文化大气象来。

    面对这如此变化迅速形势诡秘难以掌握和预计的朝局,康熙和福临两人都拿出了十二万分心思来,将王爷大臣们支使的团团转,那些御吏们更是被派到了各地,每日汇报着地方上的动向,以备各种突发情况。

而马六甲海峡之战大清虽然胜了,可却是惨胜。大清海军在登上世界舞台的之初就遇上了在海上驰骋几十年的老牌西班牙海军,菜鸟对老手,若不是仗着人多与地利,大清海军估计就要全灭于南海之中了。

    但是,战争的回报是巨大的。

    看着折子中所记载的物品与巨大的财富,小康嘴都笑歪了,这些钱财,再建一个北京城都够了。

    而在江南游玩的羽瑶等人则是亲眼目睹了民间的巨大变化,不说别的,光说杭州都变得让羽瑶差点认不出来,城市急速扩大了一倍不说,一些店铺明显就是西式风格的,还有街上匆匆忙忙人来人往的盛况和无处不在的辩论会,都让羽瑶感到惊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