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周皇族 >

第650章

大周皇族-第650章

小说: 大周皇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伯言甚至在谍报里说明,他已经根据这些宗派出没的地方,做了一张图,在九洲地图上,将这些宗派出没的地方,标记了出来。

除了这些宗派的动向,赵伯言的谍报里,关于五荒的动向,有一条却是引起了方云注意。

“瀛荒大肆练兵?难道瀛皇也想趁着群虎噬龙的时候,利用瀛荒土著进攻中土?”

看到这条消息,方云吃了一惊。海外瀛荒向来偏安一隅,很少参与大陆地上的事情。但帝汤一脉,居然破例的利用异族,进攻中土。

“他到底想干什么?”

方云想起帝汤一脉,每代的太子都到中土选择皇室正妻,以保持血统纯正的事情,突然有些明白了:“难道帝汤一脉,想要选择在这个时候,返回中土,争夺皇权?”

对于瀛荒帝汤一脉,方云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只是因为祖上,帝禹和帝汤是师徒关系这一层。而且还因为孔雀和瀛皇来信关于联姻的那一层关系。瀛皇借用异族的力量,进攻中土,这对方云来说,绝对不是乐意见到的事。

帝汤一脉,一向对于血统极为看重。在他们骨子,流露着远比各帝后裔强烈的骄傲。瀛荒比不得中土繁华,让帝汤一脉这样骄傲到骨子里的上古大帝后裔,偏安一隅,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忍受的事情。

方云心知,瀛皇还真有可能,想要借助这次机会,入主中原。

“这可是大大的不妙了。五帝的后裔,似乎都有入主中原,重新恢复祖上,上古大帝风采的意志。而且都借用了异族的势力,真正的是四面楚歌啊!若有可能,我还是去趟瀛皇,看能不能劝阻瀛皇。”

方云目光闪烁,目中流过无数个念头。

一封长长的谍报看完,方云沉入了沉思。

“当初决定启用赵伯言,确实是一着妙棋。”

方云心中暗暗点了点头。就算是再强大的武者,也不可能眼观六路,耳听八荒,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收入耳目。这使得赵伯言的存在更为重要。

“伯言,你冲击地煞七十二层的事情怎么样了?有进展吗?”

方云抬起头来,看着赵伯言道。

赵伯言微怔,随即有些失落道:

“回大人,我实在不是那种意志非常坚定的人。地底七十二层世界,我也只是进展到了第七层。再往下,就不行了。”

方云默然。

地底七十二层世界,只去了其中七层,赵伯言距离达到地变级,还真是差的远。不过,方云也清楚,赵伯言一来事务繁忙,全心投到手下情报网络的扩张上去了。另一个方面,像他这种心思灵巧的人,意志也实在谈不上,有多坚定。

如果自己不想点办法,赵伯言恐怕今生都没有办法踏入地变级。

“表弟孙世堃那里,传承了上古大力神魔宗的道统。他好像有一个魔神台,能够轻易的让人渡过七十二层地煞世界。赵伯言渡过七十二层地煞世界的事,恐怕还要落在表弟身上了。”

方云想起表弟,这才发觉很久没有他的动静了。不过,方云早在他身上留了一道精神烙印,以天地万化钟的能力掩藏,很难发觉。

方云能够感觉得到,表弟那边暂时还没有什么事情,应该是在闭关修炼武功。对于他捡来的那个便宜师傅,方云始终有些不是很放心。

“找个时间,去找找他那个师傅。看看,此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方云这么想着,心里就有了注意。

“伯言,你突破地变级的事,我还一直记着。此事,你放心就是。不过,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就算你突破到了天冲境,也不见得有自保之力。我当初虽然派了一个天冲傀儡给你,但恐怕还是不够。这样,我在你体内留一道精神烙印,再留一道全力一击的招式。遇到危险的时候,你只需以意念沟通,便可保你一命。”

方云说着,双目微闭,体内真气聚荡,取后化为一枚真气珠,送入到了赵伯言的体内。方云现在对于身边的人极为看重,绝对不愿意他们出现什么事情。

“多谢大人。”

赵伯言大喜。他现在虽然掌握着庞大的情报网络,但弱点非常明显,就是实力太差。方云以神通境的实力,送他一招保命绝招,顿时打消了他的顾虑。

有这样的保命手段,除非是那种天下极其显赫,仿佛神一般的人物出手,才有可能杀了他。不过,要真是这样。赵伯言也觉得死得不怨了。

“嗯!你去吧!记得随时把消息向我汇报。”

方云道。

“是,大人。”

送走了赵伯言,方云来到了院中。

“来人,给我备马车。”

“是,少爷。”

天气渐冷,方云乘车驱驰在通往西南城区,外公刘正勋的刘氏祖宅的路上。自上次茅庐捉对的事情后,外公便从城外一人隐居式的独居生活,搬回了尘封了二十多年的刘氏老宅。

方云这次来,就是来看看他的。方云坐在马车内,望着车外有些冷清的场情,心中浮想连翩。自己这位外公,虽然是个极古板,又极放不下脸面的人。虽然原谅了母亲华阳夫人,但却始终不肯答应母亲,一起住过来的请求。

方家里,估计唯一能够说动他,又毫不给他面子的。也就只有方云来。方云这次前往刘氏老宅,也是应母亲的要求,希望自己能说服外公,一起搬过来住。

“聿……”

骏马人立,车夫的声音,在外面响起:“少爷,到了。”

方云从车内跳下,站在街上,望着眼前的屋宇。这是一幢很老的宅院,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房屋的木质里,透着一股黑色,流露着强烈的尘封历史气息。

在上京城里,这样的宅子,都是一些源远流长,家世可以追溯极深的书香大家,才能有的。

宅子很大,但却有些冷清。只有寥寥几个人在门前清扫。

“侯爷!”

看到方云,几个青衣仆人都前上来,躬身行李。这些人都是四方侯府的老仆,是华阳夫人派过来的。本来想多派点人,但是被外公拒绝了。

“嗯!我外公在吧?”

“在的,老太爷正在书房看书。”

方云立即踏步走了进去。这宅子打扫的很干净,只是铺着的石板缝里,透出一股青苔的颜色,显示出这栋宅子,很久没有人住进来了。

“这就是母亲长大的地方吗?”

方云沿着青苔色石板,慢慢地打量着这个地方。这里的气氛非常宁静,空气中,有股很浓的书香的味道,这是一个读书的地方。

如果没有选择武道的话,方云感觉自己会很喜欢这个地方。

在老旧的书房里,方云见到了外公刘正勋。他手里握着一卷书,坐在木椅中,腰杆挺得笔直。方云发现他眯着眼睛,显然眼睛也有些不太好了。看不大清书上的字,但是他却依旧不愿弯下腰,就那么直直的,一如他的为人。

“外公。”

方云踏进房门,大步走了过去,在刘正勋身前跪下:“孙儿见过外公。”

刘正勋先是一惊,接着听出是方云的声音,立即一脸笑容。从木椅上站起,走了过去:

“云儿,你过来了。”

老人家显得非常开心,连古板的脸庞都柔和了不少。虽然当初因为方林的事情,被方云顶拉过。但现在,刘正勋反倒对这个顶撞他的外孙,非常的喜爱。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刘正勋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做了商人,一个不顾他的反对,嫁给一个武将。这对于以诗礼之家,道德文章自居刘正勋来说,无疑是一种对家世的背叛和失望。

唯一能老人家一些慰藉的,恐怕就是方云了。方云出身学宫,诗词文章做的不输一些大儒。就连刘正勋自己出题,都没能难住他,甚至连三公都对他赏识。

刘正勋可谓老怀大慰,这是他晚年最大的慰藉。也是对整个刘氏,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儒家血脉的宽慰。尽管方云并不是纯正的儒生,他还挂了许多的儒家名头。但对于老人家来说,已经不太在乎这些了。

武将头衔都是虚的,内心中的儒家学问修养才是实的。方云无疑具备这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老人家双手扶起方云:

“来,让老公看看。很久没见你,看你长没长高,听说,你母亲要给你张罗一门媳妇。不通诗礼的,外公可不要啊!”

刘正勋笑得眼睛都眯起来,这个时候,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已经老朽的老人。

“外公,这件事情,你怎么也知道了!”

方云哭笑不得。

“呵呵!外孙挑孙媳妇,我这个做外公的怎么能不关心呢。你母亲前些日子跟我说了,你父亲好像给你订了一门亲事。算算,你也不小了。男大当家,女大当嫁。乃是人伦常理。你也该结婚了。”

刘正勋笑道。

“知道了。当将来有了小孩,就把他交给你,让他跟着外公你做学问吧!”

方云轻笑道。这种话,也只有他才能在刘正勋面前说出来,就算华阳夫人也是不敢的。老人家的威严已经深深植入了子女的灵魂中。

“哈哈!那就最好了。外公可是期待着这一天。”

老人家畅怀大笑,十分的开心。这件事情,他也只是说说:

“来,我们出去。今天外公很高兴,我们就一起喝点酒,说说话吧!”

刘正勋拉起方云的手,就往正厅走去。

不一会儿,就有人温好了酒,用瓶子盛着,放在一个热水罐里,又端上几样小菜。

儒家是并不忌酒的,儒家的名士向来讲究“赏竹赏雪、煮酒观梅”。虽然不忌喝酒,但儒家也有喝酒乱性的话法。凡事都有一个度,所有儒家的酒都很清。并且只有在很高兴,或者很多人一起,兴高采烈的时候,才会喝。而不是像普通人一样,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儒家的酒,只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才会饮用。只是助兴而已。平常的事情,很少会沾。几乎是不喝。

菜很平常,酒却很香。带着梅花的气味。儒家的酒,以冬天的雪水,清晨竹上的露珠,梅花和糯米酿造而成。味道很好,但是储量不会多,一年也就是一坛。

“来,让我来考考你,看你这几年征战,有没有放下学问。”

酒过三巡,刘正勋顿时兴致也来了。

方云笑了笑:“外公,你想考什么。”

“就从诗词开始吧!”

刘正勋笑道。

当下,爷孙俩一长一幼,借着酒兴,酒词捉对起来。老人家出得很刁钻,不过,方云却对的很绝。每次对出来,老人家总是会开怀大笑,引得周围的仆人都来观看。

一顿酒下来,爷孙俩其乐融融,完全没有隔阂。

方云曲意奉承,自然是把老人家逗得开心不已。不知不觉,时间就已经到了傍晚时分。方云看了看天色,终于道出来意:“老公,今年冬天可能会有些冷,母亲想让你过来,我们一起守岁。”

方云小心翼翼道。

刘正勋沉默不语。守岁是假,邀请一起住过去,才是真。他这样的人,怎么会看不出来。

方云摒着气,也不敢说话。只是静静的等着老人家的答复。这件事情,他也把握不大。很短的一刹那,这一刻却像漫长的世纪一样。就在方云久久等不到答复,以为外公要拒绝的时候,突然听到了极为意外的声音:

“嗯!你回去告诉你母亲,就说到时候,我会过来的。”

“真的!”

方云大喜,心中狠狠的振荡。怀疑地抬起头,却是迎上外公肯定的点头。

“太好了,我这就回去告诉母亲,让她高兴一把。”

方云站起身来。

“嗯!”

刘正勋点点头:“时间也不早了,你回去吧!”

等方云返回四方侯府的时候,果然,听到这个消息,华阳夫人一脸的惊喜,非常的激动。

“快,快让府里的人准备。父亲他很讲究礼数,一定要早早的布置,不能有任何的差错。一定要让他老人家,开心……开开心心的……”

华阳夫人有些语无伦次了。她的眼中都激动的流出泪来。这是一个做女儿的,夙愿得偿时的心情。

“母亲,我派去通知舅舅吧!”

方云提醒道。

“啊……对,还是云儿你想的周到,一定要通知你舅舅。”

华阳夫人猛然惊醒。

整个方府顿时忙碌起来。

时间慢慢过去,几天之后,方林从边荒赶了回来。两兄弟自然免不了一番彻底长谈。之后,天气越来越冷。

这样的冷的天气,铠甲贴在身上,很不舒服。所以那次“莽荒大战”,兵出奇招。其他时候,朝廷都是不动兵的。

而且,冬天来临之后,就是过年的时候了。大户的人家,要守岁。小户的人家,也要准备年货。不止是中土,都荒都是一样的。

所有,冬天基本上都是休战的时期。就算有,有小范围的磨擦。

经过儒劫之后,天下经历了一番动荡,百姓也需要这个时间,来缓冲一下。安稳一番人心。所以,武穆也破天荒的,各荒的兵力招回,撤回城池之中。

朝廷储备的物质,不断送往各方,冬衣和牲畜是必备的。这也是对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