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时空走私从2000年开始 >

第9章

时空走私从2000年开始-第9章

小说: 时空走私从2000年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罢了,他又看了一眼黄宣身后的蒋益升,对身后的伙计吩咐了一声,就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伸出一只手引路道:“您这边请,我们里间说话。”

“你是二掌柜?”

见这伙计很有眼色,黄宣多问了一句,随着他走进了偏房,倒是蒋益升晃头晃脑,就差发出惊叹。

“二掌柜去嘉兴府了。”

伙计笑笑否认了,给黄宣上了茶,道:“您是从北京来的?”

“南京。”

黄宣知道是自己的普通话让对方有了误会,纠正了一下,正色道:“我想向贵号出售一批麦子,不知道要是不要?”

伙计职业的笑了一下,按捺住心里的好奇道:“敝号虽然是米铺,麦子也是收的,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呢?”

黄宣笑笑不言,伸出一根手指,这是从老妈那里学来的,小时候老妈说要奖励他,总是伸出几根手指,然后黄宣自己就高兴的同意了,但等到真的数目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伙计也被黄宣唬住了,不知道这位到浙江米铺卖麦子的仁兄到底什么来路,再看看对方的面目衣着,自觉处理不了,低头道:“那请这位先生等上片刻,我家掌柜的马上就来。”

说罢又道:“敢问您是?”

“黄宣。”

斜桥米铺的掌柜是位五十余岁的本地人,姓朱,也是当地大姓之一,他从窗户外看了黄宣与蒋益升两番,还是猜不透二人的来路,要说是主仆,却没有仆人也随着主人喝茶的道理,要说是亲属,二人的相貌气质又差了太多,如此考量着,他笑呵呵的走进屋子,拱手道:“不好意思,让二位久等了。”

黄宣也未站起,坐在那里受了他一礼,作势起了起身子,微微挪起又坐了下来,就道:“掌柜的请坐。”

“好。”

朱掌柜也不生气,聊起袍子坐了下来,又给黄宣的茶杯里续了水,开门见山道:“不知道黄先生想要出售多少麦子呢。”

蒋益升愣愣的坐在那里,他的脑子还没转过筋来,就见黄宣微微一笑,抿了口茶道:“这就要看掌柜的能收得了多少麦子了。”

“哦?”

朱掌柜也是一笑,低头看起了茶杯,今时不同往日,做粮食生意,赚的就是丰年与灾年的差价,做的大的,肯能还有其他办法,但像是他们这般大小的商铺,大多是在丰年低价大量收购,灾年囤积放量,但话虽如此,可资金规模放在那里,一年下来,大半还是在做低买高卖的生意,现下的行情,糙米一石都可以卖到十五六元,本地不产麦子,那么对方不远千里运来一批麦子,自然是想要大赚一笔,这般想着,他试探着道:“这位小哥一看就是做大生意的,敝店虽小,但东家还是有些实力,几百石的不是问题,若是贵方有兴趣,我们可以做的更大一些。”

“那就先一百石吧。”

黄宣一口定了下来,一百石也不过10吨的样子,对一个小镇的铺子算的上大生意,但也不至于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人在异乡,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朱掌柜的不知想些什么,脸色微变,答应了下来,倒是蒋益升傻傻的方才反应过来,小声的问黄宣:“黄宣哪,你有那么多粮?”

绕是浙江水土富饶,100石粮也足够一个小地主倾家荡产了,见黄宣分钟钟就决定了足够全族人食用数年的粮食归属,他心里免不了有些惴惴。

黄宣微微一笑,安抚的拍拍他的手掌,还是对朱掌柜的道:“若是朱掌柜没什么其他的问题,就请吩咐伙计,准备好码头和仓库,我们明天一早交割。”

“没问题。”

朱掌柜痛快的答应了下来,招手叫来一个伙计耳语两句,然后道:“不知道黄先生的船什么时候到,我叫人打点一番。”

澉浦是小镇,但如今的年份,水陆都免不了有些人想分一杯羹,朱掌柜有些担心黄宣初来乍到不懂规矩,更担心自己的生意因为这些事情给黄了。

黄宣自然不懂得他想些什么,但粮食还在位面通道里,只要打点好洛林,一切OK,他心里轻笑两声,摆手道:“这些就不用朱掌柜操心了,只要麻烦你给我们找好仓库,我的人自然会处理好的。”

莫须有的手下让朱掌柜肃然起敬,连连拱手说麻烦,黄宣只回了一礼,就抽身准备离开,这时蒋益升还处于震惊当中。

施施然的在镇里闲逛后,黄宣方才去了镇外的码头,斜桥米铺的两名伙计早早的等在那里,恭恭敬敬的叫了“黄老板”然后就带着他去看仓库。

仓库距离码头后不足一里,比黄宣在家见到的仓储用房小了许多,基本上还是木质结构,但已经有一些现代材料的使用,一次大战是中国民族资本的鼎盛时期,井喷式的爆发直至二战方才停歇,繁荣的码头生意更是伴随着这种爆发始终,米铺的发展似乎也与之相适应。

说到真正的做生意,黄宣根本说不上知道,他只是从家里听到看见一些皮毛,倒是可以糊弄一二,此刻也说不上仓库的好坏,含糊的“唔”了一声,就从仓库中走了出来,道:“仓库有房没有?今晚我就住在这里了。”

“有。”

一个伙计奇怪的看了一眼黄宣,他还穿着蒋世光老头送的长衫,有些不伦不类,但伙计不敢多说,领着黄宣去了看护仓库的门房,就算将他安顿了下来。

“坐吧。”

伙计一走,黄宣就累的坐在了床上,也顾不得那有味的被褥,蒋益升更是毫不在乎的坐了下来,在他看来,这房间做的比自己家糊的要好多了。

“今天多亏你了。”

黄宣谢着蒋益升,一边用手随意的扫了扫床,道:“等明天我把粮卖了,一定好好的谢谢你。”

“不用。”

蒋益升没有中年人的成熟,却带着些成熟后的畏缩,他看了看顶棚,道:“粮食也是你家里的,我又没帮你什么,不用谢我。”

黄宣笑了笑,没再说话,钱还没到手,不需要紧张的分赃,又说了两句话,二人迷迷糊糊的睡了起来,今天实在是走的乏了,只来得及告诉洛林将粮食放些在仓库里,人就睡着了。

第十五章

天尚未亮,码头上的号子声就喊了起来,齐整的声音带着浓厚的嘉兴味,带着精神上的振奋和肉体上的疲劳,一遍遍的重复着,黄宣也睡不着了,摸摸脸爬了起来。

蒋益升早就睡醒了,此刻正在门外和店伙计聊天,黄宣无所谓的看了一眼,就洗漱了起来。

朱掌柜很早就坐着马车赶了过来,虽然已经是民国十六年了,但汽车却完全没有要普及到普通生活中的味道,更勿论朱掌柜这样的小商铺。当然对他而言,还没有精力去考虑这种不切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他八竿子打不着的本家,蒋介石先生也没有怎么考虑过。

今天一早的粮价又涨了一成,这才是朱掌柜心焦的生活,各大粮铺都面临着粮食告罄的危 3ǔωω。cōm险,传言政府也要推出限价的措施,为了争取最大利润,朱掌柜一早就赶了过来。

黄宣喝饱了水,伸着懒腰从门房里走了出来,对着刚刚下马车的朱掌柜的道:“掌柜的赶的早啊,麦子我家里已经运过来一些,我们现在就过去看看?”

“不知道黄老板家里是?”

朱掌柜立刻拱手表示恭敬,倒是他身后的两个伙计一副瞠目结舌的样子,天没亮他们就守在仓库门口,等着可能的船队到达,现在可好,上百石的粮食悄无声息的运进了仓库,没有脚夫,没有舢板,连仓库门前也没有一粒撒下的麦子。二人你看我,我看你,缩着脑袋跟在自家掌柜的身后,此刻轮不到他们说话,只好把一肚子的疑惑憋在心里。

黄宣在前甩着手走着,整脸的满不在乎,仿佛出门游历的富家公子某样,在现代电影术语中,这个貌似叫本色演出。

朱掌柜谦恭的落后半步,搂着长褂,走了两步忽然道:“不知道有多少麦子运来呢?”

这位掌柜的似乎颇喜欢“不知道”三字的样子,黄宣却不回答他的问话,这有多少麦子完全看洛林,他指了指仓库,道:“先看看吧。”

掌柜的将黄宣随意的答话看在心里,暗自估量着,似乎又是一个锦衣玉食,准备来掏学费的贵公子。这般考虑着,他也有了计较。

现代的种子粮,都是大棚甚至温室培养的优良品种,颗粒饱满,外表光鲜,比起他们的子子孙孙来,这些种子的价格足足要翻上5倍,几个伙计看的眼都直了,心里暗暗估摸着,这些麦子比仓库里的米还要好。

朱掌柜却是见多识广,虽然嘉兴不种小麦,但他还是一眼看出来这些都是种子粮,而这样好的种子粮,价格又要比普通粮食高上许多,至于来路,他看了一眼捏着麦粒把玩的黄宣,他才没兴趣探究呢,那是东家的事情。

“不知道价格上呢?”

朱掌柜眼巴巴的看着黄宣,有些急不可耐,但表面上还是一脸平静。

“市价的七成。”

黄宣竖起一根手指道:“给你一天的时间去准备银钱,我只收银元,其他的不要。”

这个时候,蒋介石蒋大官人还未来得及进行法币改革,不过,商人们出于各种目的,确实更喜欢收取银元等硬通货,但一天筹集上千元,对斜桥米铺似乎困难了些,朱掌柜诺诺的未应声,三成的利润太诱人,何况以后粮价只会暴涨,可要说答应,他却没有足够的现金。

黄宣没看出朱掌柜的想法,他只想快点把粮食出手了,不等朱掌柜说话,他又道:“掌柜的麻烦你先借两间仓库给我,租金一起计算可否?”

“这个没问题。”

对方一口答应了下来,这两个月粮食卖的多,收的少,仓库大多空着,他看了看黄宣,又看了看仓库里的粮食,咬咬牙,道:“仓库您找小六子就行,我晚上送钱过来可成?”

“那我等你。”

黄宣耸耸肩,随意的道。朱掌柜留下三个伙计就像是黄宣所在的时代一样,上游控制下游,下游挟持上游,一切都取决于谁占有市场的优势,当市场上粮食紧缺的时候,朱掌柜得到一大批粮食的消息像长了四只翅膀的鸭子一样飞出了码头,没过中午,就有不少商铺派人来码头区转悠,黄宣装作没有看见,只是和蒋益升两人留在仓库里看伙计们盘点称重麦子。

洛林大概放了15吨左右的麦子,通通去掉了包装袋,在掩饰时代信息上,他的手段要比黄宣简单干净的多。按照目下的计算方法,这些差不多就有250石的样子,若算小石还会更多。其实上海等地已经开始使用英制计量方式,但在澉浦,伙计们还是习惯老式的方法。

黄宣自己心里有笔账,并不太担心有人耍滑,只是请蒋益升帮忙看着,自己就信步走了出去,他不耐烦这些繁琐而具体的工作,想要认真的看看这个转折中的时代,顺便看看有没有天外飞财砸在身前身后。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洛林提供的资料完全可以带来成百上千倍的利润,但不知是因为黄宣的权限问题,还是洛林所掌握的基地能力问题,洛林只答应让他在这里留3天时间,而且不能保证他回到家中可以节省多少时间,也许是一天以后,也许是三天以后,如此一来,黄宣也不敢多留。

看着洛林交给自己的资料,黄宣多少有些感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灵感爆发的时代,刚刚经过了科技进步、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的人们有着无数的情感想要抒发,而抒发所带来的成果则被后世无数的收藏家所迷恋。

但幸与不幸的是,或许正是因为爆发的缘故,太多的信息令当代的人们应接不暇,他们中的更多并未在有生之年得到重视。凡高生前唯一卖掉的一副画是《红色葡萄园》据说还是别人看在他弟弟提奥的情份上,所以当他得知自己的作品被卖了400法郎以后,高兴的对提奥说:“您相信吗?我的画在我死后,至少可以卖到500法郎。”

然而,令所有人预想不到的是,在他去世100周年后,他的画作《插着14朵向日葵的花瓶》竟被拍卖到4800万美元,是当时有史以来西方油画的价格之最。

1890年,凡高饮弹自尽,37年后的1927年,1万美元也几乎足以买下凡高的所有作品,再过上70年,这些作品的总值足以让任何人的名字进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可惜的是,黄宣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搜罗他们。

不仅仅是凡高,这个时代的画家们——也许是整个时代的画家——生前很少得意,其艺术品的价格自然也变化万千,毕加索、马列维奇、亨利•;卢梭,区区百年,仅仅就金钱而言,其价格增长不啻百倍,很少有什么投资能够有更高的收益了。

不过,黄宣感慨的原因与艺术家们的生活毫无干系,他只是遗憾自己没有时间去巴黎看上一看,买上几卷回家,依现在的交通条件,即便去一趟上海北京也是麻烦的紧,若非如此,原本也可以去找找齐白石,徐悲鸿,说起来,后者似乎四月份的时候方才回国,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