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

第7章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第7章

小说: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在夜半时分,他轻轻潜入七里禅师的茅屋,然而,他翻遍屋里的每个角落,一件值钱的物件都没有。他恼恨极了,正准备开门出去,躺在禅床上的禅师却说:“喂,麻烦你顺便将我的房门关好,谢谢了。”

    小偷说:“你这和尚这么懒,难怪连一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呢!”

    七里禅师说:“难道我辛辛苦苦化来的钱是用来让你偷走的吗?”

    还有一天深夜,七里禅师正在诵经,一个强盗闯了进来,他用尖刀抵住七里的胸膛说:“把所有的钱财统统交出来!否则我就让你这老家伙上西天见佛祖!”

    七里禅师平静地说:“钱都在破筐子里,你自己去拿,别打扰我念经就好。”强盗果然在破箩筐里找到了一些铜钱,他急忙将所有的钱都塞进自己腰包。这时,一直全神贯注念经的七里禅师说话了,“你一定要把所有的钱都拿走吗?也不给我留下明天的饭钱?你要记住,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

    强盗见七里禅师未曾抬头就能猜透自己的行为,心里有些顾忌,就留下几文铜钱,悄悄走向门口。

    “回来!”七里禅师忽然喊道,“难道,你就这么走啦?”七里禅师的一声高喝,让强盗心惊胆战。七里禅师说:“你这家伙,收了我的礼物,怎么连个谢字都没有?”

    强盗啼笑皆非,愣在当场。他何曾遇到过如此镇静而风趣的人呢?七里禅师神态坦然,面色安详,强盗对着禅师鞠了一躬,道声“谢谢”,就走掉了。

    过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是谁在七里禅师的门口放了一个包裹,里面有一封信和一些碎银子。这些正是之前那个强盗留下的。

    禅师的境界就是高,这是为啥子呢?就因为他们看破红尘了?应该不是吧。还是因为他们把钱财看作身外之物?其实,禅师们真正难能可贵的境界是在于他们丢失钱物时还不忘记度人。真正的大慈大悲、大智慧就是当你有所损失时还不忘记济助别人,当然,这也需要一个磨炼的过程。

    skbshge

第一章 懂得分享,才是智慧() 
人生的恰当境界,就是容易幸福,容易宽恕,人生应该是幸福的,不应该身心疲惫,更不应该成为得失的牺牲品。

    古时候,所罗门王最为珍爱的宝物之一是装有长寿药水的瓶子。这种药非常灵验,任何人只要喝一点儿,就能长生不老。所罗门王将这药水视作宝物,从不轻易拿来示人。

    当所罗门王有这种神奇药水的事被大家知道后,他的朋友和亲戚就都来了,他们乞求国王赐给他们几滴长寿药水,甚至让他们舔一下也行。但是,所罗门王都一一回绝了,他说:“如果把药水赐给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其余的人也会跟着来索取,那我自己就所剩无几了。”

    许多年之后,所罗门王垂死病榻,就叫人把那瓶尚未启用的药水拿来,心想只要喝了这药水,就能长生不老。但出乎意料的是,瓶子打开却已经一滴不剩了。因为这药水长年搁置不用,已经完全挥发掉了,后悔不已的所罗门王在绝望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所以呢,我们有了好东西不要着急独占,而要适时地分享。只有那些懂得分享的人,才会得到更多的回馈,当然也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比如我就是!

    skbshge

第二章 真正的善心()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寺院,寺里住着两个和尚。一个和尚逢人便称赞,从不与人口角,人称善口和尚;另一个和尚则逢人就挑毛病,因此常与人发生争执,人称恶口和尚。这两个和尚在同一天圆寂,他们见到了佛。

    佛说:“将恶口和尚封为罗汉,让他继续修行;将善口和尚送到地狱,让他忏悔去吧。”

    善口和尚争辩道:“我一生与人为善,从未骂过人,为何将我送到地狱?我不知道我要忏悔什么。”

    佛说:“你只知行善,殊不知你所行之善并非真善,实为恶善。被你称赞之人大都进入迷惘,自以为是,不思进取,甚至误入歧途。这难道不是你造成的吗?”

    善口和尚就说:“那为何我的师兄——恶口和尚却能修成罗汉的果位呢?”

    佛说:“被恶口和尚骂过的人,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自己的缺点,进而改过自新,走上善道。所以说,恶口和尚看起来说话难听,处处与人结怨,可他却是真真正正在做善事啊!”

    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写道:“谄曲贪嗔坠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我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好药能医病,但却苦得难以下咽,劝人从善的好话大多不那么动听,但对人的启示意义却很大。

    不过,我的小徒弟倒是很有智慧,他说可以在嬉笑之间也劝人为善。我想也是呢,于是我就在微博上发一些有启示性的小段子,希望让朋友们在收获智慧的时候容易接受些,在此我先谢过我的小徒弟。

    skbshge

第三章 向哪边走() 
有一天,黄龙慧南禅师对他身旁的学僧说:“百千三昧,无量法门。作成一句话说给你,你还相信吗?”

    学僧说:“师父真诚的言语,弟子如何敢不信呢?”

    黄龙指着左边说:“走到这边来!”

    学僧正要走过去,黄龙忽然斥责:“随声逐色,你如何能有所开悟?出去出去。”

    另一位学僧知道了这事,立即走进去。黄龙也用前面的话问他,他也回答:“师父真诚的言语,弟子怎敢不信?”

    黄龙禅师又指着右边说:“走到这边来!”

    这位学僧坚持站在原来的位置,不向右边走。黄龙又斥责:“你来亲近我,反而不听我的话,出去!”

    大家也许会有疑问,这也不是,那也不对,这老禅师打的是什么哑谜?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悟道,所做的一切都并非是禅心的显现,在黄龙禅师看来自然处处是错。

    其实我的一个小徒弟也曾问我:“师父,我遇到了某件事,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回复他:“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你的事不在我负责的范围内啊。我只能把自己的经验提供给你,供你参考,但具体如何做,全靠你自己了,师父总不能跟着你一生吧。所以说啊,学会自立还不够,还要有智慧,超越别人的经验,这样就不会被凡尘琐事捆缚住了。”

    skbshge

第四章 直截了当的智慧() 
下面说的故事还是和黄龙禅师有关的。

    黄龙禅师有段时间借住在净戒寺。有一天呢,他与洞山良价禅师相见,两人只是焚香对坐,默然无语。从下午一直坐到深夜,洞山良价禅师起来说:“夜深了,妨碍了你休息。”说完,就走出去了。

    第二天两人各自回去,黄龙禅师一回到自住的禅院时,就迫不及待地向永首座问:“你当初住在庐山的时候,认识洞山良价长老吗?”

    “不认识,我只是听过他的名字。”永首座回答完又问道,“您这次见到他,看他是什么样的人呢?”

    黄龙禅师回答:“真是奇人啊!”

    首座离去前,特意去询问黄龙禅师的侍者:“你跟禅师见到洞山时,他们夜间都谈些什么呢?”

    侍者把实际情形都告诉了首座。首座喟然大叫一声:“真是疑煞天下人!”

    在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都要用语言文字交换思想,可是,有时语言文字也会形成一种障碍。在禅宗中,提倡不立语言文字,就是要打破语言文字的障碍。禅师们传道,有时用各种看似很古怪的方式,其实这都是直截了当的教育方式,没有禅心的人,是无法了悟到的。

    一个小徒弟问我:“师父啊,有觉悟的人是什么样的呢?”我告诉他:“有觉悟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修行。修什么?修他们的禅心。”

    然后这个小徒弟又问:“师父,那你对修行是怎么理解的呢?”我回复他:“修行不是礼花弹,修行也不能让天空绚烂多彩。修行就是在生活中观察,先学会死掉那些曲折的心,先死,才能后活。”

    skbshge

第五章 有容忍的力量,也要有谋事的智慧() 
接下来,我们说个历史故事吧,省得总讲佛教故事会有朋友觉得累。

    说在金朝,海陵王篡夺皇位。这个海陵王是谁我不知道,但绝对不可以跟海贼王相混淆。这个海陵王要谋朝篡位,就召张浩做户部尚书。张浩为人正直坚贞,大家都说,张浩绝对会保守住自己政治上的清誉。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竟欣然奉命。面对他人的非难,张浩若无其事,私下却对家人说:“皇上残暴无道,稍有反抗者一律格杀,我之所以忍受耻辱,为的就是来日能救国救难啊。我一人死去容易,可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张浩整日操心国事,海陵王见他忠心为主,自然十分满意。不久,张浩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尚书右丞。张浩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更加小心地侍奉海陵王,不时向他劝谏。每逢海陵王大怒时,他又保持沉默,不进一言。有时,他甚至向海陵王说谄媚的好话,这些都让张浩以往的朋友十分难以接受。

    一些人认为张浩可耻,内心很鄙视他,还有些朋友与他绝交,可张浩都不放在心上。家人知道他心中抑郁,就劝他辞官回乡,可张浩却觉得这样逃避不是君子所为。

    不久,海陵王开始把张浩视为心腹,还封他为蜀王,晋升他为左丞相。海陵王想要讨伐宋朝,张浩劝阻说:“天不灭宋,陛下又如何能灭呢?还不如先养兵将,以备不时之需。”海陵王当然听不进去,他觉得不能失去好机会,因此贸然伐宋,结果在兵变中被杀。

    在海陵王死后,张浩坚决主张清理叛党,将逆党一网打尽,至此,人们才醒悟过来,改变了对张浩的看法。

    诚然,张浩有着容忍一切的胸怀,但他更有着谋事的智慧。当忍之时必须要忍,毕竟忍一时之气,可保一世平安,但在忍耐的同时也要做好谋事的准备,不要让自己的忍耐换来满心的憋屈,而要换来一生的平安。

    skbshge

第六章 千手观音的由来() 
我们走进寺院时,总能看到很多人在观音菩萨的像前跪拜,那么你知道这千手观音的由来吗?

    话说古时候,有个妙庄国,国王叫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大公主爱打扮,天天浓妆艳抹,穿金戴银;二公主喜欢轻歌曼舞,吃喝玩乐;三公主却生性节俭,不喜热闹,只是在自己的房中读书作诗。

    妙庄王渐渐老迈,他想:这王位传给谁呢?大公主、二公主整天吃喝玩乐,什么都不懂,而小公主人品端正,人又聪明,所以妙庄王有意把王位传给小公主,他拿定主意,要给三公主招个好女婿,尽早成家立业。

    这一天,妙庄王对三公主说:“宰相的大公子才学过人,仪表堂堂,我想叫老太师去做媒,女儿你看如何?”三公主听了眼中含泪,只是摇头。过了数日,妙庄王又说:“当今的新科状元才学出众,品性端方,这桩婚事你愿意吗?”三公主听了又摇摇头。不几天,妙庄王又说:“女儿啊,这回你一定满意了,为父给你找的这个驸马郎是当朝首富,他家财宝无数,而且高大威武,你一定喜欢。”

    三公主摇头说:“父王,我不愿意嫁人,我只想在您膝下尽孝。”

    妙庄王听三公主说终身不嫁,气得脸发青,可终究舍不得强迫女儿,就说:“你既然不想嫁人,那么你到寺院里做工好了。”他以为寺院的清苦日子绝对会让三公主回心转意,可三公主不仅不恼,反而欢喜。三公主出家后法名妙善,她白天做粗活,晚上读经文,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三公主修行多年后,得到一个消息:妙庄王浑身长出无头脓疮,访遍名医,用尽良药,也没有效果。这可真是急坏了三公主。

    妙庄王躺在床上等着死神降临,忽然他听到一个声音说:“要想活命,快去南海普陀求你女儿吧!”妙庄王听清了,赶快命人准备车船去请三公主。三公主来到王宫后得知父亲已病入膏肓,心中十分焦急,她听说用自己的手臂做药引就能医治这种怪病,就抽刀砍去自己的一只手臂,妙庄王知道后,心中愧悔不已。可他分明又见女儿身上生长出无数只手臂,便十分欣喜地说:“我女儿修成正果,得道成佛了!”

    此时,三公主已位登三宝,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因她断臂后生出手臂无数,故又称作千手观音。

    我的小徒弟很奇怪,为什么观音菩萨砍掉手臂都不觉得痛,而他看书的时间稍微多了些就觉得头痛。

    我回复他:“因为观音菩萨在生活中秉持正道,豁达仁慈,不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