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

第17章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第17章

小说: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父,这个事必须是个人才能承担!”

    慈明禅师听后拂袖便行。

    慈明尊者不肯为杨岐说破,是希望杨岐养深积厚,等待更好的机缘。但杨岐禅师悟道心切,只有说出,希望能早一点觉悟,所以真是好一个杨岐禅师,先说至今一切便休,再说一切必须自己承担。慈明禅师拂袖而去,那意思是让他自己承担。杨岐禅师后来有一首偈语便说:“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慈明禅师说他这时才真正进入到禅的世界之中。

    什么是禅?“心有灵犀一点通”是禅,“柳暗花明又一村”是禅,其实所谓的“禅”,也不过是对命运的一种认识和从容豁达的心态。这样的心态,不经过千锤百炼,断然是难以拥有的。所以,受到些挫折算什么呢?天总会晴朗的,人生大道也总会顺畅的。

    skbshge

第二十八章 我也可以为你忙()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妙顺禅僧时,问道:“自打你来我这里学禅,已有十二个秋冬,你怎么从不向我问道呢?”

    妙顺回答道:“老禅师每日都很忙,学僧实在不敢打扰您啊。”

    一过又是三年。有一天,佛光禅师在路上又遇到妙顺,再问道:“你参禅修道上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你从来不向我提问呢?”

    妙顺就回答:“老禅师很忙,学僧不敢随便和您讲话。”

    又过了一年,妙顺禅僧经过佛光禅师禅房外面,禅师又再对妙顺禅僧说道:“今天有空,请你到我的禅室来谈谈禅道。”

    妙顺禅僧就赶快合掌作礼说道:“老禅师很忙,我怎敢随便浪费您老人家的时间呢?”

    佛光禅师知道妙顺禅僧过分的谦虚,不敢直下承担,再怎样参禅也是不能开悟,非采取主动的手段不可,所以又一次遇到妙顺禅僧的时候就问道:“学道参禅,要不断地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向我问道呢?”妙顺禅僧仍然恭敬地说道:“老禅师您很忙,学僧不便打扰。”佛光禅师当下大声喝道:“忙,忙,为谁在忙呢?我也可以为你忙呀!”

    佛光禅师的“我也可以为你忙”这一句话,打入妙顺禅僧心中,妙顺禅僧立刻有所悟入。

    有的人太顾念自己,从来不顾念别人,自己有一点小事就再三去麻烦人,搞得别人都不待见他;也有人过于顾念别人,而不肯为自己考虑,其实这样也不好,搞得自己最后失去很多机会,也很不值得。

    禅的本来面目,就是要我们直下承担。在修行中,我们要勇敢、要自信、要有所承担,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skbshge

第二十九章 身心自在() 
有一年临济禅师在结夏安居时,吩咐弟子们不要随便外出,要专心修行,但是他自己却在修行半途中溜了出去,跑到黄檗禅师这里来。

    临济到了山上,看到黄檗禅师正在佛前诵经,觉得很奇怪,便说道:“以前我一直以为您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想不到原来老师也只不过是一个专事念经的和尚而已。”

    黄檗禅师并不辩解什么,只留临济禅师住下来。但是临济禅师认为老师也像一般人一样,以音声求佛、以身相求佛,极为不满,因此住了几天便要告假下山。

    黄檗禅师则说:“你结夏安居的中途,就来到这儿,已经是违犯戒律了,现在结夏安居时期还没有结束,你又要离开了。”

    临济禅师就说道:“我来此的本意,只是想给老师请安,作一个短期的参访,现在已经做到了,我不走,还留下来做什么?”

    黄檗禅师听后举手便打,打后把临济禅师驱赶了出去。临济禅师走了好几里路,心中觉得这样匆忙离去确实不好,于是他又回到黄檗山请老师继续打他。但黄檗禅师立刻将双手缩进袖子里,就是不肯出手。

    结束安居,临济禅师要辞别时,黄檗禅师问道:“你准备往哪里去?”

    临济禅师回答道:“不是河南便是河北。”

    黄檗禅师听后举起手来就要打临济禅师,临济禅师立刻用左手接着,并以右手反打老师一掌。

    黄檗禅师被打了以后,哈哈大笑,随即给予临济印可,说道:“很好,很好,你有来处,也有去处,现在河南你可以去,河北也可以去。”

    临济义玄禅师在黄檗希运禅师座下参禅,三年的时间中被黄檗禅师打了三次,后来临济禅师向大愚禅师诉说被打之事,觉得很是懊恼,大愚禅师安慰他道:“黄檗禅师一片婆心,他像慈母一样呵护你,你还有什么不满呢?”

    临济禅师终于言下大悟,即至后来反打黄檗,黄檗哈哈大笑,这意思是说,临济已了解他的心意,所以告诉他东西南北都可以去了。有了禅,十方世界就能逍遥自在了。

    临济之前身心不自在,他看到黄檗禅师诵经便觉得是违背了禅道本意,殊不知,正是他自己身心不安宁,才觉得别人念经违背了禅道。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明明是自己内心不宁静,反而要嗔怪身边的人惹恼了他。有慧根的人,在经过明师的点拨或者经过一系列遭遇后,总会明白到身心自在方是禅道。可有慧根的人毕竟是少数,比如我那个不成器的小徒弟,就不在此范围内。

    skbshge

第三十章 被人借去的无缝塔() 
有两位学僧同住在一个寺院,彼此多日没有见面。有一天,这师兄弟两人相遇,师兄就问师弟:“哟,多日不见,这些日子你在忙些什么呢?”

    “我在忙着造一个无缝塔。”师弟神秘兮兮地说。

    师兄一听非常欢喜,开心地说:“我也想造一个无缝塔,能否借你的那个无缝塔的样子,给我做个参考啊?”

    “这可真不巧,你怎么不早说呢?我的无缝塔被人借去了。”这个师弟双手一摊,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师兄很有自信地说道:“没有关系,我就依照你所说的样子,来建造一座无缝塔好了。”

    故事中的无缝塔,其实是指我们的清净心性。师弟说在造无缝塔,其实是说在修自己的心性,而师兄说要借一下师弟的无缝塔,实际上是在追着别人的脚步走,在模仿中失去了自己的心性和个性。

    小朋友要记得,心性和个性是借不走的,只能靠自己去参悟、去修行,盲目模仿就像是鹦鹉学舌一般,最终自己什么也不会得到。

    skbshge

第三十一章 找禅心() 
南天寺的无德禅师每过一段时间就会举行一次小型的座谈会,主要是给学僧们一种更为直接、方便的开示。有一次,他对学僧们说道:“各位来到我这里参学,时间长的已有数年,时间短的也有数月了,不知各位找到禅心没有?”

    学僧甲说道:“我是个主观性很强的人,除了‘我’或‘我所’之外,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值得我关心。但自从我参禅以后,我才发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要靠因缘才能成就,所以我觉得很是惭愧,我之前太过自私了。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佛,我想我已经参到禅心了。”

    学僧乙说道:“以前我总以为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具体的事物才可信。但自从参禅以后,我不再短视而变得有远见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心胸狭小而是变得度量大如虚空,我想这就是我找到的禅心吧。”

    学僧丙说道:“从前如果说我一天能行三十里路,我决不会走五十里,但自从参禅以后,我才感受到生命不仅有限,而且无常,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印证永恒的法身,所以我不敢再浪费生命了。我想我现在已经证悟到禅心了。”

    学僧丁说:“我资质平庸,没有什么才华,平时也不喜欢做事情,因为我很自卑。但是,我觉得即便再普通的人,也能成为对他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所以我现在不那么自卑了,而且还经常去帮助师兄弟们。我想,我已经找到禅心了。”

    无德禅师点头说道:“你们所说的都是你们的进步,你们自受用的法喜,这只是一种参究的初心,而非禅心,真正的禅心在于‘明心见性’,你们大家继续好好地修持吧。”学僧们听后,个个敛目内省,继续去寻找禅心了。

    明心见性是参禅的最主要目的,但是我们在参禅的过程中改过自己的缺点毛病,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更有力量,充满自信地生活,这也是件好事情啊!参禅可以净化我们的身心、激发我们内在的活力,如果你能像故事里的那几个学僧一样,也未尝不是种幸福!

    skbshge

第三十二章 禅心与经语() 
日本的道元禅师三岁丧父,八岁丧母,是个苦命的孩子,他从小就由叔父收养,十四岁时,在京都建民寺出家。这一时期正值我国宋朝,道元禅师为了能学到更多佛教义理便来华留学。当船在庆元港停泊时,一位年约七十岁的老禅师上船来购买木耳。道元禅师就很开心地跟他打招呼,言谈中知道老禅师名叫有静,是浙江阿育王寺负责做饭的典座师父,于是就对他说道:“老禅师,今天天色已晚,您就不要急着赶回您的寺院,在我们的船上住一宿,明天再回去吧。”

    有静老禅师也非常有礼地回答道:“谢谢您的好意,明天阿育王寺里正好要举办法会,我要煮面、要供养大众,今天特地出来买木耳,晚上要赶回去,所以不方便在这里过夜啊。”

    道元禅师听了以后说道:“就算您不在寺里,难道就没有别人代理您的工作吗?现在天色已晚,您年岁又大了,我很担心您啊!”

    有静老禅师回答说:“不能让人代理的。我是到了现在这把年纪,才领到这份职务的,怎么能轻易放弃或请人代理呢?何况我未曾获得在外留宿的允许,不能破坏僧团的清规。”

    道元禅师听了以后说道:“您已是年高德劭的长者,为什么要负责煮饭的工作呢?您应该安心坐禅、静心读经呀!”

    有静禅师听后开怀大笑,说道:“你年龄还小,也许还不了解何谓修行,你是一个不懂禅心经语的人,我这样说,你不要见怪。”

    道元禅师听了以后,非常羞愧,就问道:“什么叫禅心经语?”

    有静老禅师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一二三四五。”

    道元禅师也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再问道:“什么叫修行?”

    有静老禅师答道:“六七八九十。”

    道元禅师后来就跟着有静老和尚回到寺院了,再后来在浙江天童寺如静禅师处得法,回到日本后,他努力弘扬禅道,成为曹洞宗的开山祖师。

    什么叫禅心经语?什么叫修行?在有静老禅师的回答里都已经体现出来了,禅心经语不在书本上,而是在生活中。所谓的修行,也不是打坐、念经、撞钟、敲木鱼这样简单。如果你的内心还是充满烦躁,你的言语还是很莽撞,那么你的修行是无效的,别灰心,继续努力哦!

    skbshge

第三十三章 有情与无情() 
宋代的晦堂祖心禅师法号宝觉,他平时与文人黄山谷私交甚笃,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诗论禅,十分开心。

    有一天,黄山谷心情抑郁,就来到老友晦堂祖心禅师这里讨要快乐生活的秘方。可祖心禅师并没有这个东西啊。于是黄山谷就生气了,以为禅师是在故意隐瞒。

    老禅师见黄山谷面有不快,就约他一起巡山。正值春天,看到山上百花开放,晦堂禅师就问黄山谷:“怎么样?你闻到花香了吗?”

    黄山谷回答道:“闻到了,花好香。”

    晦堂禅师另有所指地说道:“所以说嘛,我并没有对您隐瞒什么。”

    黄山谷听了以后,似懂非懂的。

    巡山以后,回到寺院用午餐,黄山谷问道:“禅师,经里有说:‘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此话当真?”这个意思就是说,一切树木花草都能成佛,黄山谷对这个问题有些小疑惑。

    晦堂禅师回答道:“这话本来是真的,但因为出自你的口中,所以并不真实了。”

    黄山谷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呢?”

    晦堂禅师不回答。此时刚好有一只狗趴在桌子底下,晦堂禅师随手用筷子打狗,狗“汪”地一声就跑掉了。禅师又用筷子打了桌子一下,这时候才以问代答说道:“狗属有情,遭打即跑;桌子无情,任是我怎么敲打也还在。情与无情,如何能相比呢?”

    黄山谷听后,茫然不知所对,禅师又随口更正道:“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花有花神、树有树神,大地山河无尽妙用。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所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黄山谷认为祖心禅师的话前后矛盾,最后祖心禅师不得已才总结说道:“才涉及思惟,就已经偏离了禅道的根本。万物何曾为你所有?万物所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