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

第14章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第14章

小说: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径山禅师说:“那么一喝,上通天堂,下达地府,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你们五百学人,大多放逸散漫,犹如聋哑,怎么能懂得狮子的吼声?”

    五百学僧若有所悟,从此各自分散,安心参学,再不敢生起散漫心了。

    有时候想想,我倒真是感到自己活得很是憋屈,为什么呢?我始终做不到像径山禅师那样去教训自己的小徒弟,我始终认为自己还是用一颗宽厚慈悲的心去教育小徒弟比较好,结果呢,啧啧,我反倒被小徒弟欺负得很无奈。看来我也应该适时地对小徒弟们喝上一喝,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去修行、去学习。

    skbshge

第六章 万法归宗() 
杭州净土院的药山惟俨禅师,禅学素养很高,持律也很谨严。曾接引太守李翱皈依佛法,也曾入朝为唐文宗解释“蛤蜊观音”之事。

    药山禅师生性淡泊,不喜应酬。所以,尽管当朝大臣争相供养,禅师也经常借故推辞。但是,禅师与当朝蒋侍郎却颇有深交。

    有一天,蒋侍郎对禅师道:“明日寒舍文人雅集,多是当代学者名士,希望禅师前来寒舍,普洒甘露,演说妙法。”

    药山惟俨禅师推辞再三,无奈侍郎坚请,不得已勉强承诺前往。

    第二天,蒋侍郎派人前来迎接,药山惟俨禅师已不在寺中,留下一首偈语:

    “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维,为僧只合居岩穴,国士筵中甚不宜。”

    迎者将此偈语呈交侍郎,侍郎非但不怪禅师失信之过,反而对他更加尊敬,认为药山惟俨禅师才是他真正的方外之交。

    修行人,总要有修行人的样子。深入世间为大家说佛法这是好事情,换成其他方式开示禅道,也是智慧的做法。大家看那历史上,那么多出家人他们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发心在世间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被称为“人间比丘”,有的偏偏就喜欢居住在深山丛林,被人们称为“兰若比丘”。其实,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是真正地让别人受到启发便是好的。

    修行不是装样子,所以,我也不想在微博里说什么高深的佛法,佛法就在生活之中。我们先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到时候自然会找到生活中的禅道。

    skbshge

第七章 打车打牛() 
南岳怀让禅师在般若寺任住持时,发现一位青年信者每天下午都在大雄宝殿里参禅打坐。看样子,这位青年很有慧根,也很精进。怀让禅师有心接引,就在某天问道:“年轻人,你每天坐在这儿做什么?”

    青年人不喜欢被人打扰,因为他要“打坐”、“静坐”,便勉强答道:“打坐。”

    “为什么要打坐呢?”怀让禅师又问。

    “是为成佛啊!”青年人很不耐烦。

    “打坐怎么能成佛呢?”

    这位青年嫌怀让禅师太过啰唆,于是就不再回答了。怀让禅师倒不生气,反而拿了块砖头,坐在这个青年身边,开始每天定时磨砖头。

    “请问大师,你每天在此做什么?”这个青年很好奇地问。

    “磨砖头啊。”怀让笑嘻嘻地说。

    “为什么要磨砖头?”青年更加疑惑了。

    “为了做一面镜子。”怀让头也不抬地说道。

    “砖头怎可磨成镜子呢?”青年十分怀疑。

    怀让禅师当即说道:“砖头既然不能磨成镜子,打坐又怎可成佛呢?”

    青年大惊,傲气全消,立刻恭敬起身,顶礼问道:“那么怎样做才对呢?”

    怀让禅师不答反问:“假如牛车不进,是该打牛呢?还是打车呢?”

    青年回答:“当然打牛!”

    怀让禅师这才说:“参禅要用心才能达到三昧的境界。‘心地法门’就像播种,我现在为你讲解法要,就像天降甘露,只等因缘和合,就能见道。”青年终于言下大悟。这个青年就是禅门*马祖道一,也就是和弟子们讨论“平常心是道”的那位。

    禅,不是你打坐就能获得的,开悟也绝对不是念念经文就可以做到的。念经也好,打坐也罢,都不过是开悟的方法而不是目的。所以,我们做事情也不能颠倒主次。赶着牛车行路,牛车不前进,我们打牛即行,不关车事;参禅悟道,用心即是,这和你如何参悟、用什么方法参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skbshge

第八章 拂尘说法() 
洞山良价禅师在跟随沩山灵佑禅师参学时,有一次请示沩山禅师:“师父,南阳慧忠国师常说‘无情说法’,我不明白。有情说法,这是公认的。无情怎么会说法呢?”

    沩山禅师竖起拂尘说:“这个你明白吗?”

    洞山禅师回答:“我不明白,请您慈悲开示!”

    沩山禅师告诉他:“我这张父母所生的嘴,断然不会告诉你这其中的秘密。”

    洞山禅师疑惑地问:“佛法也有秘密吗?”

    沩山禅师再把拂尘竖起,说道:“这就是秘密!”

    洞山说道:“您若不肯告诉我其中的秘密,我可以去请教老师的同参道友吗?”

    沩山禅师对他说:“丰陵有位云岩道人,他曾在我这里参禅,你可以向他请教,或许他会告诉你。”

    洞山禅师再问:“他过去在这里向您参学些什么?”

    “他问我,要如何断除烦恼才有效。”

    “您怎样回答他呢?”洞山好奇地问。

    “我告诉他,你要能顺应禅师的心意才行!”沩山说。

    “他有没有顺从您的心意呢?”

    “他非常顺从我的心意,他懂得无情怎样说法。你看,拂尘在说法了!”

    洞山听完后觉得自己有了些体悟。看那拂尘竖起,他悟出的是人格之尊严;看到拂尘垂下,便明白一切要从基础做起。“无情说法,有情点头”,正好比我们看到花开,心中会生起人生繁荣之畅想;看到花谢,便生起人生无常之感。

    生活是道场,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在向我们讲着一个道理。只不过,有心的人总能在平常之中有所收获,而无心之人,任凭你对他讲什么道理,他也不会在意。人啊,年岁越大未必懂得越多,反而是那些善于思考的有心人才能获得更多智慧。

    skbshge

第九章 雪霁便行() 
宋朝有位德普禅师,他天性豪放,颇有才华,年轻时随富乐山的静禅师出家,十八岁受具足戒,然后就大开讲席,弘法度生,因其为人慈悲爱物、急公好义,所以被当时的人们所赞誉。

    在哲宗元佑五年的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们说:“诸方大德逝世后,才有门徒弟子为他祭祀,实在是没什么作用。人死后,能否吃到世人的祭奉,有谁知道?所以对我来说,最好在死之前你们就先来祭我。看来我住世的时限不多,你们从现在就开始祭拜我吧!”

    这些弟子还以为他在开玩笑,便戏问道:“禅师准备几时坐化呢?”

    “等你们依序祭完,我就决定去了。”德普禅师不慌不忙地说。

    从这一天起,德普禅师就煞有介事地假戏真作起来,他把灵堂布置好,自己坐在当中。弟子们致祭如仪,上香、上食、诵读祭文,禅师也一一领受。弟子们祭拜后,各方信徒也依次来悼祭、上供、诵经。直到元佑六年正月初一,经过四十多天,大家才祭完。德普禅师于是对大家说:“明日雪霁,我便可以出行了。”

    此时,天上正飘着鹅毛般的雪花。次日清晨,雪花不飘了,德普禅师焚香端坐,怡然而去。时人啧啧称奇,都说德普禅师能知晓自己何时圆寂,是有造化的大菩萨。

    不过,大家也很奇怪,既然他知道自己何时西去,为什么没有一点悲伤、难过的表现呢?真正的禅者,生是一件喜事,而死亡也不必悲伤。有了这样的心态,他们便能生死一如,坦然自在。

    想起以前某位网友说,人生说平常也真平常,可自己就是摆不平心态,遇事总是急赤白脸的,这可如何是好。

    我回复他:“你要知道光阴迅速,人生过得很快,如此去想,还会为眼前的一点儿小事就想不开吗?人啊,何必要把大好时光浪费在不开心的事情上呢!”

    skbshge

第十章 卖油翁() 
有一天,赵州禅师到桐城县,与安徽舒州投子山的大同禅师在途中相遇。赵州禅师便问道:“你是投子山的大同禅师吗?”

    大同禅师将手摊开说道:“盐、茶、油请随意买一些。”

    赵州禅师不睬他,快步走到了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随后也提着一个油瓶,回到寺院中。

    赵州禅师一见大同禅师就指斥道:“久闻投子山的大同禅师颇有道风,原来只是一个卖油翁啊。”意思是说你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禅师,不在弘扬禅道,怎么到外面卖油。

    大同禅师也不甘示弱地回答:“我也久闻赵州禅师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禅师,原来你也只是一个俗人;你只认识卖油翁,却不认识投子山主。”

    赵州禅师问道:“我怎么就是个俗人了?”

    大同禅师答道:“因为你不认识投子山主,所以我说你是一个俗人。”

    赵州禅师再问道:“如何是投子山主?”

    大同禅师提起油瓶,说道:“油,油。”

    后来,大同禅师在圆寂前说:“我坐化后,奉安的塔变成红颜色时,你们就知道我会再来的。”过了一百多年,信徒修塔,果然发现玛瑙色的舍利塔变成红色了,在这一天,恰巧有一位义青禅师到投子山胜因禅院来挂单。大家于是就称呼这位义青禅师为“开山再来”,义青并作有开山塔颂:“白云锁不住,青峰以何收;月色笼寒塔,松声半夜秋。”

    柴米油盐,看起来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东西,感觉和禅道相去甚远,可是禅道佛心哪一点不是在生活中得以体现的呢?禅不能离开生活,可还是有朋友问我,如何使禅与生活相结合。我回复大家:失望的时候,记得要抬头;流泪的时候,记得人很忙,没工夫去哀伤;心窄的时候,记得要包容、要理解;嫉妒的时候,记得咱信佛。哈哈,那么你说,你的生活与禅道还有什么不同呢?

    skbshge

第十一章 老僧何似驴() 
有一天,传承仰山禅师禅风的光涌禅师,在其他的县镇弘法以后,回到仰山禅师住处。仰山禅师一见到他就问道:“回来做什么?”

    光涌先合十,再顶礼,说道:“礼拜和尚。”

    仰山禅师用手指指自己问道:“你见到老僧了吗?”

    光涌肯定地答道:“我已经见到了。”

    仰山禅师再问道:“老僧与驴子是不是很相似?”

    光涌这个时候毫不犹豫地说道:“和尚也不像佛。”

    仰山禅师再用手指一指自己说:“那么我像什么?”

    光涌说道:“如果有所像,那么跟驴有什么分别呢?”

    仰山禅师听了弟子这种回答,哈哈大笑,赞叹道:“这句话我已经用了二十年,用它来考验人,没有一个人能说得出来的;今天你回答我的,真是凡圣尽情,不从分别上去认识世间,乃从无分别上去体悟世间,真是太好了。”

    也许有些朋友要犯嘀咕了:这光涌和尚作为弟子,怎么能说师父仰山禅师与驴子相似呢?其实,这也正是禅的妙处!我们不可以从事物的表相上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我们也不应该被事物的名相所困扰,而深陷进一种对外境的执着之中。仰山禅师之所以赞叹光涌,就是因为他跳出了名相差别,不做执着分别。

    我的小徒弟听后哈哈一笑,说道:“那我以后也可以拿师父不当师父了吧?”

    我告诉他:“人家光涌和仰山虽然是在打禅语,可到底还是尊重师父的,而你呢,只是看到人家师徒打禅语,却看不到这背后的禅理,真是让为师很失望啊!”

    skbshge

第十二章 半肯半不肯() 
洞山良价禅师是在南泉普愿禅师座下悟道的。但是,在某一天适逢剃度恩师云岩昙晟禅师的忌日,于是他设斋上供。

    有一位学僧见到后问道:“你在剃度恩师云岩那里曾得到过什么开示吗?”

    “我虽然在云岩恩师座下,可是并没有获得过什么开示。”洞山禅师说。

    “既然如此,为何要设斋供奉他呢?”这个学僧想不明白。

    “我并不是尊重先师的道德佛法,只是尊重我剃度的恩师,他没有为我说破,单凭这一点,他的恩德就山高海深。”

    学僧越发听不明白了,他问:“既然为先师设斋,那么就是肯定你剃度恩师的禅风了?”

    洞山良价答说:“半肯半不肯!”

    学僧又问:“为什么不全部肯定呢?”

    洞山良价答:“如果全部肯定,就辜负先师了。”

    洞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