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秦·君临天下 >

第93章

秦·君临天下-第93章

小说: 秦·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白宣当然不能待在白家庄园享清福,他这个灭韩的统帅,也不得不停止了暗中的部署,如今也只有大秦冷锋根据白宣的命令收集有关韩国各方面的情报。

    朝堂上起了纷争,吕不韦不赞成在此时调兵北上和匈奴来一场决战。他的理由也很充分,匈奴劫掠成性,而且往来如风,秦军想要集中兵力来一次决战往往不能如愿。匈奴人的优势在于先多路骚扰让秦军犹如救火一般来回调动,时间一长将士疲惫不堪,且往往不能及时赶到。匈奴人还会用少数兵力吸引秦军,当秦军把主意力转到那个方向的时候,匈奴的主力就会从另一个方向全力猛攻秦地。所过之处无一不是尸山血海,匈奴人在秦国土地上可以毫不顾忌的烧杀抢掠,而且能抢则强,抢不到也绝不恋战,属于占了便宜就走的模式。

    如此战法颇似草原上的狼群抓捕羊群一样,匈奴人在长期的放牧过程中,一直是在和饿狼战斗,因此也学会了狼的战法。这种战法用在大秦身上很奏效。这倒不是说大秦的将领们不如赵国李牧和燕国的秦开,而是因为赵国的李牧打败了娄烦和林胡,燕国的秦开打败了东胡,这两位大将在对抗北方草原骑兵的时候都取得过决定性的胜利,他们的敌人被打怕了不敢大举进犯赵国和燕国。

    而秦国面对的主要是匈奴,头曼单于在历次的南下战斗中总结出了狼的战法,并把他用在劫掠大秦的战争中。这个战法充分发挥了匈奴骑兵的机动优势,并且不以攻城略地为目的,要的就是牛羊物资和人口,匈奴是在别国境内作战,可以毫不顾忌放开手脚任意施为。秦军面对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法,又有漫长的国境线需要守卫,从战术上处于被动,在长期和匈奴作战中,也有过胜利但都起不到决定作用,没把匈奴打得从心里害怕。最主要的是,大秦的主要战略目标是针对关东列国,而北风防线主要采取的是守势,从战略上来讲就丧失了主动权。

    若想彻底解决匈奴之患,大秦就必须集结足够的军队付出极大的代价在广袤的草原上寻找和匈奴决战的机会,如此一来大秦哪还有精力去逐鹿中原。

    吕不韦不同意此时和匈奴开战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说白了就是匈奴太穷了,也太能跑了。广阔的草原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匈奴人的家,即使一次把他们打跑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卷土重来,而且一次比一次凶狠。防,还是防。吕不韦的策略就是防守,增兵北方是肯定的,也要派一员大将镇守北方,只要阻止匈奴攻入关中腹地就行。等到大秦一统天下之后,再掉过头来灭匈奴。

    吕不韦的意见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因为长久以来中原和北放游牧民族之间就是这个样子,李牧、秦开厉不厉害,厉害。那不也没把东胡娄烦彻底灭绝吗,不也是常有边地遭受劫掠的情况发生吗?只不过规模要比大秦这边小一些罢了。从华夏有史料记载以来,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就没停过。

    周朝的那位穆天子牛不牛,都打到了昆仑山下,打的西戎逃到了最西边的大漠深处了,可过了几十年人家不还是卷土重来了。时间过去好几百年了,也没见谁有好办法彻底解决边患。因此,重臣的意见都比较倾向于吕不韦,那就是增兵防守,暂不与匈奴决战。

    白宣听着看着一句话也没说,他仔细的观察着子楚的脸色,他发现子楚的脸色很不好看,一方面是因为他病得不轻,另一方面估计是被气的。

    子楚不是在生大臣们的气,因为他知道吕不韦的建议很明智,草原之大即便是把大秦全体军民都放进去也只能占据一个小小的角落。在子楚看来,匈奴之患和六国相比只能算是疥癣之疾,暂时还能忍,若是不趁着这个时机攻灭六国一统天下,等到六国缓过手来大秦就危险了。

    子楚生气的是头曼单于真会挑时候捣乱,正赶上他身体不爽,正赶上大秦要开始征伐天下的时候。这就和新郎高高兴兴的去接新娘,结果还没到新娘家却发现堵车了一样难受。

    吕不韦终于说服了一些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他转过身问子楚:“大王,臣等已经议定,增兵十万驻守北地。此时正值冬季,我军若想在草原上歼敌的确不是最佳时机,先守住再作打算。大王以为如何?”

    子楚叹了口气说:“北地郡军民损失惨重,这口气寡人如何咽得下去!但是和一统天下相比,还是应当缓一缓。要知道,若是此时和匈奴开战,就会错失灭六国的最佳时机。寡人不想看到六国联军围攻函谷的场景,也不想看着大秦将士流血牺牲得来的国土在被他们抢回去。寡人暂时忍下这口气,等灭了六国寡人定要征调百万大军将匈奴杀个一干二净!咳咳咳咳!”

    吕不韦:“大王莫要动怒,臣等无能让一个戎狄首领惹怒大王。再等等,等我大秦一统天下之时,就是戎狄灭亡之时!”

    众臣齐呼:“请大王保重。”

    子楚摆了摆手,满脸疲倦的问王绾:“王卿,北地郡损失惨重,留下的百姓怕是连过冬吃食都没有,他们是大秦子民寡人不能不管。你速速命人巡视北地郡,再从关中各地征调粮食和日用之物发往北地郡,无论如何不要再让北地郡百姓再受苦了!”

    王绾:“臣遵命。”

    子楚又是一阵咳嗽,他无力的摆摆手黄皓立即站直了身子喊到:“退朝!”

    “大王且慢,臣有一言。”

    说话的是白宣,当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子楚的双眼亮了。

    子楚:“白宣,你有何话要说?”

    白宣:“臣请大王准许臣率师北上戍边!”

    嬴政站起身来喊了句:“大兄你。”

    “政儿,听白宣说完。”

    白宣:“大王,六国要灭,匈奴也不能任其为所欲为。臣自请戍边,定叫头曼再不敢肆意南下!”

    子楚笑了,问到:“卿欲何为?”

    白宣:“臣请大王准臣总揽上郡、北地郡、陇西郡军政大权。三军军民皆需服从白宣调遣,三郡税赋全部充作边军军费。军中将领副将以下,地方官吏郡守以下皆需服从白宣辖制。无论是将领还是地方官吏,任免之权皆由臣一人做主。十万援军不需从现有军中调派,请大王准许臣在十五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关陇子弟中挑选。除此之外,大王需给白宣一万工匠以及所需器具。大王若准,白宣即便不能灭匈奴,也定会让匈奴不敢越过阴山!”

    白宣说完之后,大殿内一片死寂。白宣的要求太多了,别的都好说,但是一个总揽三郡军政大权,军中将领地方郡守由他任免就不是任何一个君王能轻易答应的。北地三郡的确不如关中人口稠密,但是那里的百姓和子弟都是老秦人,秦军中的猛士大部分出自那里,就连朝中很多将领和大臣也都出自关陇世家。不客气的说,那是大秦的祖地是根啊,能随便交给一个臣子吗?这权利要是给了,白宣等同于大秦北疆之王。万一呢?凡是就怕万一,这权利放出去容易收回来可就难了。

    吕不韦冒汗了,他心中暗暗责怪白宣怎么会如此大胆,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嘛。要知道君王最怕的就是臣子权力过大,防权臣甚过防敌人,怎么就这么不知道轻重呢!

    子楚看着白宣,白宣昂首挺胸直视子楚。半晌之后,子楚笑了。

    “吕不韦、王绾、李斯、蒙骜、王翦留下,其他人退下吧。”

    这是要问策了,吕不韦暗暗擦了一把汗,他知道子楚没拒绝就说明他很满意白宣的这个态度。这事有一半的把握能成,最主要的是要看白宣的计谋能不能打动子楚。吕不韦暗中合计了一下,决定力挺白宣。此事若成,不管白宣能不能向他所说的那样不让匈奴过阴山,单凭节制三郡军政大权这一点,就等于让吕不韦这个利益集团平添了数倍的实力。

第122章白宣赌了() 
章台宫内殿,黄皓扶着子楚坐在了软榻上。子楚示意黄皓给他戴上了面巾。章台宫的正殿高大宽敞,子楚离群臣比较远因此没戴面巾,现在回到内殿空间相对狭小,于是子楚就戴上了面巾。与此同时子楚还示意嬴政也戴上。

    古人虽然不知道怎么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肺结核,但也知道这种病会传染。古人把传染叫做“过气”,意思就是有病的人呼出的气也是病气,是会传给没病的人的,应该加以防范。虽然这种认识比较原始和不完全,但对于肺痨这种病而言这种做法却恰好是正确的。

    子楚坐好之后说到:“叫他们进来吧。”

    “大王宣召各位大人觐见。”

    白宣看了一眼吕不韦和王绾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吕不韦摇摇头说:“你先,大王现在最想见的就是你。”

    白宣再次相请,吕不韦摇头,王绾说到:“太保不要客气了,快进吧。”

    白宣说了声失礼了随后走进殿内,当他来到子楚面前时,子楚抬手说到:“莫要靠近,后退。”

    白宣:“大王,臣不怕。”

    子楚:“你不怕寡人怕,坐吧。”

    白宣:“谢大王。”

    等到众人依次落座之后,子楚直接就问白宣:“白宣,在朝上你也听见吕卿所言,现在还不是和匈奴开战的时候。寡人只需把蒙武调回坐镇上郡(今陕西榆林一带)即可,匈奴贪婪只为财物不为土地城池,我们暂时隐忍一下,等你代寡人灭了六国之后再灭匈奴不迟。如今韩国唾手可得,寡人也暗中将兵符印信给了你,难道你不明白寡人的意思吗?灭国之功,武安君封号你不想要了吗?”

    白宣:“大王,臣知道北击匈奴并非一日之功,也知道大王的良苦用心,臣对大王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但越是如此臣就越是不能避重就轻。”

    子楚:“这么说你觉得匈奴比六国还要危险?”

    白宣:“正是。六国与大秦虽然互有征战,但其实我们是同族同宗,这就如同一家几兄弟总有不和吵闹的时候,而匈奴则是强盗是外敌。兄弟之间就算是刀枪相对那也是兄弟之间的事,可一旦强盗趁着兄弟之间打架的时候闯进门来那就是灭顶之灾,因为强盗可不管管谁跟谁有仇怨谁跟谁关系密切,强盗只知道杀了这家里的人剩下的就全是他的。大王刚才说等到灭了六国再灭匈奴臣不敢苟同。大王也知道想灭六国必趁着他们衰弱的时候,臣以为这个道理对匈奴也是一样。如今的头曼单于已经有了腾飞之势,只不过他还抵不过过东胡和月氏,只能躲在阴山附近积攒实力。臣也知道只凭借北疆边军灭匈奴的确不切实际,但臣可以最大限度的拖住匈奴南下的脚步,逐渐消耗匈奴的实力,用各种手段不断蚕食匈奴的地盘,从而达到压缩其回旋余地的目的。”

    “大王,匈奴的确残暴贪婪,但也并不是对土地没有欲望。河南地(河套平原)水草丰美,既能放牧也能耕种是一块天赐的膏腴之地,匈奴焉有不要之理。若被匈奴占据河南之地,我大秦就会失去一座粮仓和牧场,必将影响我大秦国力军力。因此,臣以为应该把北击匈奴和争霸中原放在同等高度全盘考虑。灭韩之战势在必行,大王随便派一位将军就可一战而下,那么灭韩之后呢?赵国可否一战而下,魏国可否一战而下,燕国呢、齐国呢、出国呢?灭六国之战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若是匈奴借此机会大肆南下,占据我大秦国土赖着不走,而此时灭六国之战也正如火如荼,大王可有富裕的兵马将闯进咱家后院的贼人赶走吗?”

    话不说不明,道理不讲不透。白宣的一番话子楚听明白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也都听明白了。白宣的意思很明白,六国要灭,匈奴也不能任他嚣张,至少要从现在开始逐渐削弱匈奴的实力,蚕食其土地。如此将来大秦北击匈奴之时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给匈奴以雷霆一击。

    吕不韦:“大王,听白宣之言不韦顿开茅塞。之前在朝上所言如今想来也多是迫于无奈之举。臣赞同白宣之策。”

    “臣等附议!”

    子楚:“可有具体韬略?”

    白宣:“大王,诸位大人。众所周知,匈奴先祖乃是犬戎,他们世代逐水草而居,放牧牛羊,居无定所。而草原辽阔平坦,适合骑兵进退,却不利于防守。草原广阔也为匈奴提供了极大的回旋余地,让他们可以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样看来似乎是匈奴占尽了优势,似乎是我们拿他们没办法,但真的是这样吗?我要告诉各位,绝对不是!天生万物,相生相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匈奴在游牧过程之中的确总结出了一套极其适合他们的战法,但并不是没有克制的方法,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