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秦·君临天下 >

第265章

秦·君临天下-第265章

小说: 秦·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可。代侯,寡人把东地三边交给你了!”

    这是秦王嬴政的王诏,意思是说授予李牧代侯爵位,封太尉。跟当年的白宣一样,执掌三边军政事。如果说当年的白宣实际上是北地之王的话,那么李牧只要接了这道王诏,那他就是名副其实的东地之王。最主要的是,嬴政的王诏从一开始就把李牧当自己人看,王诏上没有一句提到降将这个词。而且通篇对李牧赞叹有加,最后还加了一句非常口语化的嘱咐,说实话即便是满篇的华丽辞藻都比不上最后那一句话贴心。听到最后那句话,李牧也不由得心中发暖眼圈发红。

    戍边大将看似权力很大风光无限,但是也最容易受到君王猜忌,而嬴政的那句话,绝对可以让任何一个戍边大将为其抛头颅洒热血,死而无憾。这就是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是这个时代的人的特点也是他们崇尚的做派。

    李牧收回长剑,红绵心里一阵激动,她心中说到:“要归秦了吗?这可是李牧哇,赵国的头号大将,他若归秦不仅可以直接摧垮赵国,甚至还可以摧垮楚、齐、燕、魏,使其不能生出任何抵抗之心。这,这,这功绩太大了呀!”

    红绵试探着问道:“将军,归否?”

    李牧把长剑放在桌上之后坐在桌边问到:“可有美酒?”

    红绵:“有赵国的酒,也有君侯托我带给将军的酒,还有秦王赐给将军的酒。”

    李牧:“白宣的给本将的酒。”

    红绵:“喏。”

    一个大秦奸细立刻跑了出去,没多久扛着一坛酒跑回来放在桌案边,随后退回原地。

    红绵刚把封口打开,李牧就吸着鼻子说到:“绿醉,上好的绿醉。这味道,即便是静竹居内博雅轩的十年绿醉也比不了,想必这是白宣自家府藏的珍品吧?”

    红绵:“正是。君侯知道将军好饮,故此命我为将军带来这坛陈酿。君侯说,待将军归来,君侯定要把将军接到白家别院内痛饮。君侯说要和将军携手,游遍九嵕山,醉卧咸阳桥。”

    李牧:“我与白起神交已久,没想到最懂我的却是他的孙子。你陪我喝一杯,只当是白宣陪我可好?”

    “遵命。”

第342章 将军归去() 
李牧连喝三倍,红绵只是饮了三口,毕竟王命在身不敢多饮,况且这是绿醉陈酿劲头很足,红绵在女子中算是酒量不错的,但是要像李牧那般豪饮恐怕用不了几杯就会醉倒。

    李牧并没有挑红绵的不是,他边喝边吃显得很是开心。而且李牧一边喝一杯就会说一大段话,说的是当年白宣领着十万新组建的镇北军打败匈奴单于头曼的事情。同样一段往事,从李牧这样的军事家嘴里说出来那就相当于一场精彩绝伦的战役讲堂。李牧把白宣北击头曼单于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分段实施、战术运用、时机把控等等因素讲解的是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同时又糅合进了自己的观点、主张和自己的思考。

    三个大秦奸细听的津津有味连手中弓弩都不自觉的放了下去,另外三个盘膝坐在地上,掏出怀里的帛奋笔记录。每当李牧停下来喝酒的时候,这仨大秦奸细也停下笔热切地看着李牧,就好像是最勤奋聪慧的学生在聆听恩师教诲一样的认真诚恳。这样的态度会让任何讲述着越来越兴奋的,李牧越讲越快越讲越精彩,他现在已经不看红绵而是非常专注的看着那三个奋笔记录的大秦奸细,有时候李牧还会停下来问他们仨:“记清楚了吗?若是不清楚本将再说一遍?”

    那仨奸细就会提出问题请李牧解答,往往这时候李牧总会特别开心,他甚至对红绵说:“本将一直想找几个得意弟子,没想到本将的得意弟子竟然是眼前这三个,竟然在大秦。呵呵呵,造物弄人啊。”

    红绵没答话,因为她觉得李牧的情绪很不对,这不应该是一个准备背叛本国投靠他国,而且是一项自负自傲的将军应有的表现。尽管白宣和嬴政都把李牧当自己人看,可是一但李牧归秦这对于赵国而言就是叛国。对于李牧而言,他的名声也是会有很大损害的,至少赵国百姓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崇敬他爱戴他。

    这个原因很好理解,你会爱戴一个叛国者吗?不管这个叛国者过去为这个国家做了多大的贡献付出了多大心血,但只要他叛国了,过往的一切功绩全会被抹杀,而从此以后,在民间深知在以后的历史上他的名字后面都会缀上三个字,卖国贼。

    这样的称谓李牧能接受吗?红绵的心提了起来。

    李牧终于说完了,他又挨个问了那三个奸细记得全不全,直到三人确定在无任何问题之后,李牧才满意地点点头对红绵说:“把这些交给白宣,貌似是本将对他北击头曼哪一仗评鉴,其实更多的是我多年戍边的心得,有没有用他一看就明白,务必转交给他。”

    红绵叩首说了声:“谨遵将军之命。”

    李牧又指着那仨奸细说:“这三人很是聪慧,对本将所言各有不同领悟。当奸细糟蹋了,告诉白宣这是我的弟子,叫他替我好好的教。”

    仨奸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想拜李牧为师,奈何仨人身份尴尬,按照大秦黑冰台的规矩,这仨敢这样做简直就是自寻死路,所以哥仨只能低头不语。

    红绵:“将军难道不能自己教吗?君侯在九嵕书院开了分院,专门为大秦培育将才,君侯已经把咸阳养老的大秦老将们全请到了九嵕书院,等到将军年迈时也可以去那里教书育人。将军试想,当您看着自己桃李满天下,看着自己的弟子争奇斗艳,您不觉得心驰神往吗?”

    李牧:“当年本将就觉得你不是个久居人下的女子,那个赵庞简直是有眼无珠,先王若是娶你为后,本将绝不会说一个不字!”

    红绵笑道:“将军过奖,红绵没那个命。”

    李牧:“你有,只是生不逢时而已。还有酒吗?”

    红绵:“这,绿醉只此一坛。君侯说将军若想再喝。”

    “那就去他家中喝,可对?”

    红绵笑着说到:“是的,君侯就是这样说的。将军和君侯虽然不是一辈人但却颇为神似,应该算是最好的知己。”

    李牧:“他对我是真心的,他是真的盼着我去大秦真心盼着我和他一起打异族。白宣,李牧记住你这份情谊了。拿酒来。”

    红绵:“只有赵国的酒了。”

    李牧:“喝了快一辈子赵国的酒了,不想再喝了,换换吧。不是还有秦王赐的酒吗?”

    红绵:“这,将军若想喝秦王赐的酒有两种喝法。”

    李牧:“一是到章台宫内秦王座前,喝他亲手给本将倒得酒。另一个就是,喝你带来的秦王赐酒,可对?”

    红绵尽管不愿承认,但还是狠着心点了点头。

    李牧:“拿出来吧,这才是秦王的做派。大秦昭襄王在位时赐死白起,秦王政在位文信侯吕不韦饮乐死。呵呵呵,我不能用,他人亦不可用。历代秦王都是如此,嬴政若不如此他就不配做秦王。呵呵,何止是秦王,天下的君主又有哪一个不是这样的。拿来!”

    红绵从怀中掏出一个玉瓶,透过洁白晶莹的玉瓶隐隐可以看见瓶中红色的酒浆。

    红绵:“将军何苦,那名声难道比命还重要吗?将军为赵国戎马半生,到头来赵王迁竟然要杀将军,那郭开为了要挟将军竟然将您的父母妻儿挟持,如此行径值得将军为其尽忠吗?”

    李牧:“为了赵迁自然不值,但为了大赵男儿之热血就值!李牧可以死,大赵男儿热血之心不能死!李牧愿以一死让大赵男儿热血永存!”

    噗通,那三个一直站着的奸细跪倒在地,三个记录的奸细已经泣不成声。

    红绵流着泪打开瓶塞将殷红的酒液倒入杯中。

    红绵:“将军,红绵如何跟君侯交待呀。”

    李牧:“求你看在相识一场的情分上,将我父老妻儿交给白宣,李牧虽死,心也安了,多谢。”

    红绵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李牧呵呵一笑端起酒杯说到:“赵迁、郭开恨我不死,秦王、白宣盼我归秦。换作他人,何去何从?李牧不管他人,但求无愧于心。死于秦王之手,总比死于赵迁郭开之手好得多,至少百姓们会说,本将是为赵国而死,是死于敌手的!哈哈哈哈哈,白宣,若有来生你我定为生死之交。嬴政,李牧谢你全了李牧的节烈之名,多谢!”

    鸩酒一饮而尽,酒杯掉落在地,伟岸的身躯轰然栽倒。一代名将就这样去了,他离去的时候,身边陪着他的,为他惋惜流泪的,为他痛哭失声的,竟然是他的敌人。

第343章 赵之挽歌(上)() 
红绵擦干眼泪大礼参拜之后说到:“将军好走,红绵职责所在需取走将军首级,得罪之处还请将军海涵。”

    仓,红绵拔出腰间利刃正要上前,却被那三个负责记录的奸细拦住。三人拦住红绵之后转身跪在李牧的尸体前行了拜师之礼,三人齐声说到:“师尊,身后之事就交给弟子吧。”

    红绵:“怎么,你们想把将军带回去交给他的家人吗?”

    三人:“正是。”

    红绵:“不可以,君侯有命,将军尸身必须留在大营内。”

    三人问到:“为何?”

    红绵:“乱其军心!将军宁死不归秦,他的魂魄已经留在这片土地上,等到我等回去复命之后再找机会把将军首级与尸身合葬吧。现在,你们不是将军弟子,你们首先是大秦黑冰台的死士。黑冰台源于大秦冷锋,为了大秦强盛,多少冷锋烈士死无葬身之地,你等莫要丢了先辈们的脸面!”

    “喏!”

    红绵仔细收好李牧首级,随后右手一摆,奸细们立刻把所有能够引起赵军怀疑的物品、痕迹消除干净。

    等到奸细们退出大帐之后,红绵退至大帐口右手一扬一卷竹简掉落在地,那竹简落地之后翻卷开来露出了上面的几个字。

    “王有诏:罪臣李牧,勾结秦人,泄露军机………………”

    王诏右下端盖着赵王印,印前面的一根竹简上最后两个字是“赐死”。

    昨晚潜入赵军大营的黑冰卫显然不只有红绵和那六个人,围着中军大帐的那一圈儿侍卫住的帐篷里,李牧所有的侍卫都全身铠甲倒在自己的铺位上,一个个的口鼻眼角以及耳朵上带着紫黑的血迹,很显然都是被毒死的。

    侍卫长是后来被人在马厩的食槽地下发现的,发现他的时候已经身首异处,全身上下只有那一个伤口,可见是一剑封喉而且是砍飞了脑袋。

    除了李牧的侍卫,军营内还有一些重要部位的将士被斩杀一空,存放大量粮草的仓房内粮草倒是不少,只是不能吃了,因为都被洒了毒药。看看满地四腿伸的笔直的死耗子就知道,人若吃了这些粮食,只怕也会跟这些耗子一样。尽管发现的及时,但是一些需要提前吃早饭的卫兵和斥候倒了霉,一下子死了将近三千人。

    颜聚是下午才赶到中军大营的,此时李牧的尸身已经装进了棺材里,颜聚看着摆在棺材前面供桌上的那道王诏心里一片冰凉。当他看到中军大营内的一片惨状之后,都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好了。众将士看着颜聚的样子,什么都没说就各自散开了。

    赵王此事李牧,还把首级砍去,最后竟然下毒这是要毒死中军大营内所有的人吗?没等颜聚反应过来,一万跟随李牧来的边军精锐收拾行装默默离开了大营。等到颜聚领人去追的时候,一万边军将士竟然严阵以待,一个个等着恶狠狠的眼睛盯着颜聚和他的部下。颜聚没敢下命令进攻,最后眼睁睁看着一万边军精锐排着整齐的方阵离去。

    颜聚回到中军大营之后立刻写了奏疏派人快马送往邯郸,当第二天他起来巡营之后才知道,整座大营里除了他的亲卫之外,那些曾经的王宫禁卫也跑了。还好给颜聚留了一封信,说是去了代地投靠代王嘉去了。

    中军大营本事用来囤积兵力随时准备支援各处战场的,如今是人去营空,让颜聚大伤脑筋。赵军本来兵力就少,如今经此巨变兵力更加空虚。颜聚左思右想之后,觉得这件事比较大,应该立刻禀报赵王定夺,于是他领着卫队回了邯郸,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大营还有停放着李牧棺椁的中军大营。

    邯郸、沙丘宫。

    赵王迁好奇的问郭开:“李牧死了,还被摘了脑袋?居然还是寡人下的王诏赐死?这事是寡人干的吗?”

    郭开:“绝对是啊大王,大王亲口对臣说要李牧自裁否则杀他全族。那李牧为了保全全族人性命就只好自裁谢罪了呗。”

    赵王迁:“那是谁摘了他的脑袋?”

    郭开:“这可不是臣干的,可能是李牧的仇人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