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

第33章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第33章

小说: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四十三节 雷公、岐伯的医术() 
雷公和岐伯,是黄帝时代齐名的“御医”。黄帝每当身体不适之时,总是请来他俩,岐伯切脉,雷公开药。他们不仅为人们尊敬的黄帝服务,更有献身医学、献身自然的美好情操。一次,雷公派自己的最得意的一个门徒进深山采药。这位年轻人深受雷公的熏陶,医术也相当高明。当他钻过无数道棘网,攀着野藤条上山下崖,踩着欢跳的溪流进了大山,一种平时最容易采到的草药今天却怎么也找不到。为了寻找这种草药,他从太阳当顶不知不觉忙到了日压西山。四山都沉静了下来,他也筋疲力尽地靠着一棵疮疮癍癍的老树坐下来。怎么办呢?天色暗下来了,微风吹来冷湿的森林气息和远近各种声调的鸟鸣,他想到药没采到,很懊丧。这时候,背后一棵大树对他说话了:“年轻人呵,不要沮丧。你为人们服务,已经尽了你的职责。”“是啊,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你要想开些啊!”一棵年轻的树点着头说。年轻人奇怪地站起,问到:“是谁在跟我讲话?”然而除了鸟儿们的歌声,四周静悄悄的,他又无望地走着,静静地瞅着四周的树木。这时,一大片秃了头顶的枯树的剪影拦住了他,对他说:“年轻人呀,你如果能把我们的病治好,同样不负医生的美名。”他还想往前走,可到处都是这些剪影,他也就头枕一根躺着的古木睡了下来。他睡着了,还笑着,脸上映着微弱的星光。他做了一个梦:他怎么长了一对翅膀,像一只花蝴蝶,在森林里飞飞停停,停停飞飞,从这棵树到那棵树,又到另一棵树,认真地给他们检查,发现了患病的树木,就千方百计啄开树皮,吃掉那些致病的害虫。“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嘴啄破了,它把头一抡继续啄,鲜血竟然把全身都洒得花花点点,可那“梆梆梆”的声音还在响,越传越远……

    其实,这个青年人,就是雷公的影子。雷公还经常与岐伯互访,在一块儿讨论有关经脉和顺时修身养性的学问。他俩的关系非常亲密,黄帝命岐伯品尝百草,辨别药性。他俩相携出入于大山深谷,逐一品尝各种草木,细心地辨别药性、药理,又逐条地用炭条记录在橡树皮“纸”上。他们的学术风气很好,相互切磋,各抒己见,扬长补短,还与黄帝在一起,对医学所有重要的问题,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探讨,终于写出了祖国医药学奠基性的杰作——《本草》和《黄帝内经·素问》,成为中医学的开山鼻祖。

    人们为了缅怀他们的功绩,传说岐伯披着青云纱,乘着绛云车,驾了12头银鹿,遨游在东海的蓬莱仙山了(那是仙人居住的地方,生长着各色各样珍奇的长生不老药)。

    整 理:李延军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四十四节 马师皇为龙治病() 
皇,是黄帝时的马医,人称马师皇。他一生专心地研究马病的治疗,所以,凡经过他手的马病都治好了,一时天下传为神医。

    这一天,马师皇吃过早饭,正收拾着准备去交换市场看马,忽然一只巨龙从天而降,落在马师皇的泥屋门口。马师皇一看这龙,两耳耷拉着,大口大口地喘气,眼睛也没神,只是直愣愣地看着他,露出一副乞求的样子。他凭着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走到龙跟前,翻开龙眼看看,拉出龙舌瞧瞧,又把龙耳朵摸一摸,对正准备用尖底瓶提水的老婆说:“这龙有病了,他知道我能治好它,就落在咱门口了!”说完,他急忙跑进屋,从陶葫芦里取出石针,在龙的嘴唇下和口中各扎下一针。又跑回屋里,在火塘上用小陶罐煎甘草汤,他一边剪药,一边还来回跑着给龙捻一捻石针,等药煎好了,又一口一口地用陶勺喂给龙喝。

    石针扎上后,龙的眼睛就有了神,又喝了甘草汤,病一下就好了。他抬起头,浑身金鳞闪烁,扇动几下翅膀(古人以为龙也有翅),吹过来温柔的风。它又摆动着大尾,四爪轻盈地舞蹈着,向马师皇致过谢,就腾云驾雾而去。

    以后,又有几只得了病的龙来请求治病,马师皇都一一给治好了。

    这天早晨,彩霞铺满了东方的天空,马师皇刚起床,就有一只龙卧在门外。他对马师皇说:“皇先生,您早。您多次为我们治好了病,天帝知道了,派我带你上天去。”马师皇说:“在人间不也一样吗?我尽我的一点本领为人们做点事情,大家都很看得起我,尊我为马师皇。”龙又说:“天帝命令我驮你为更多的人去服务哩!”马师皇想了想,就走进屋,背上自己的陶葫芦,拉着老婆要一同去。老婆笑着骂道:“你老疯了?现在拉我到哪里去?”马师皇诡秘地笑着,就是不说,到了门口,才说:“请你上天!”老婆本来不想去,看老汉背着陶葫芦,得意洋洋,只好跟他乘上龙背。黄龙巨大的身子一跃,就腾上了彩云,驮着马师皇和老婆去见天帝。听说,黄帝乘龙白日升天,还是效仿马师皇的呢!

    马师皇升天去了。可是至今,兽医们还尊他为鼻祖,以能有这样的先师而自豪。

    整 理:李延军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四十五节 马师皇养六畜() 
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之野进行连年大战时,黄帝及其所率熊、罴、貔、貅、□、虎、豹七个部落人马,全部驻扎在涿鹿山下阪泉河岸的丘陵地带。在你杀我砍中,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那时候,还没时兴养猪养羊,只在军营中养些马匹以供打仗骑坐。如果想改善改善伙食或是摆庆功宴席想吃点肉食,都是临时派人上山狩猎,捕获一些獐、狍、麋鹿、鹰、鸡、狐、兔等野生动物,来整一顿美餐。可是,这样的捕获少了不够餐用,多了剩下过一天半日东西就腐烂变质了。对这种情况,大家束手无策,一时还想不出个好办法来。

    一天,黄帝巡视到养马的地方。他一眼看见水草丰盛的山湾湾里,数千匹战马牧养得一色*,顿时高兴得大笑起来。他急忙叫人把养马驯马的官员马师皇唤来,笑着问道:“师皇,你能把马牧养得这么好,繁生得这么快,如果捕些猪呀羊呀什么的,你能不能同样繁养起来?”

    马师皇一听黄帝的话,心里完全明白他的意思。当即回答说:“能啊,能啊。如果弄些猪羊什么繁养起来,啥时想吃啥时杀,吃多少杀多少,这可是个好办法!”

    黄帝一听,激动地说:“好,好,师皇,这件事儿就交给你办吧。现在,我就任命你为‘牧正’,专管饲养各种野物!”

    马师皇顶礼受命。马上带人从涿鹿山上密密的竹林里捕获一批牛、马、羊、鸡、狗、猪野生动物,俗称“六畜”,精心繁养起来。

    从此,才开始有了畜牧业。

    讲 述:董占珍

    整 理:顾胜勇

    流传地区:河北涿鹿

    skbshge

第一节 凤岭的传说() 
“桥山月夜聚风光,凤岭春烟绕八方”。凤岭位于黄帝陵东侧,是黄陵县八景之一。

    传说凤岭是落凤凰的地方。当年黄帝命伶伦作乐律,伶伦聚懈谷之竹,先用其中厚薄均匀的竹子做成竹管。开始,吹出来的音调没有阴阳之分,根本不成音律。人们讽刺伶伦吹竹管发出的怪叫声。黄帝的马听到这种怪音,吓得四蹄腾空,仰头嘶叫,把黄帝从马背上摔下来。伶伦赶快跑过去把黄帝扶起来,黄帝对伶伦说:“你制的这个小竹管能把我的马吓惊,可见很不简单,将来一定能吹出好听的音律来。”伶伦听到黄帝的鼓励,惭愧地对黄帝说:“我三年没有制成音律,这已是很大的罪过,黄帝还这样鼓励我。”黄帝说:“话不能这么讲,一根普通的竹管,上面钻了几个小孔,就能吹响,这就是你的发明和功劳,怎能说是‘罪过’呢?”说完,便牵马走了。

    在黄帝的鼓励下,伶伦更加信心百倍,整天苦练,但仍然吹不出和谐的音调来。有一天,伶伦独自一人来到凤岭,躺在一块石头上冥思苦想,不知不觉睡着了。当他睡得正香时,忽然被树上一阵美妙的鸟声唤醒。伶伦马上坐起来揉了揉眼睛,仰头一看,只见树上落着两只羽毛美丽、体形优美的鸟在鸣叫,声音婉转悠扬,十分动听。伶伦睁大双眼,细心倾听,而且情不自禁地拿起自制的竹管,模仿鸟的叫声吹了起来。正在吹得起劲时,两只鸟突然停止了鸣叫,展翅飞走了。伶伦急得又是跺脚,又是招手。可是,鸟已经飞得无踪无影了。伶伦回去后把此事报告黄帝,又把他学来的半生不熟的鸟叫声,断断续续地给黄帝吹了一遍。黄帝听后高兴地说:“这种鸟叫凤凰,是鸟中之王。桥国能招来凤凰,这正是吉祥之兆。”从此,便把凤凰停息的地方叫做“凤岭”。伶伦每天来到凤岭,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专等凤凰来鸣叫。果然,凤岭树林里不断有凤凰栖落。不过,落在这里的凤凰,不一定都鸣叫。伶伦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在鸣叫的凤凰中,凤的鸣叫声音激情昂扬,凰的鸣叫声音柔和悠长。每对凤凰栖落后,一次各鸣6声,然后,连声合叫一遍,就飞走了。伶伦根据凤凰鸣叫的两个6声,经过长时间的揣摩、推敲,终于创制出音乐上12音律,受到了黄帝的赞扬。在此之后,伶伦又对各种飞禽走兽的叫声都一一记录下来,不断丰富他所创制的音律,比如用擂鼓可以表现马奔跑的蹄声;用口哨可以表现各种鸟啼声。有人说,现代音乐上用的简谱符号“1234567”,源于伶伦制定的音律,不过那时的简谱不这样写罢了。

    整 理:兰 草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二节 凤岭传奇() 
说到黄陵县城东两里处的凤岭山,这里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呢!

    远古时,东海龙王的护宫大臣海鳖,犯乱作恶,竟和天宫里的一只凤凰勾搭成奸,双双私奔到群峰秀丽、香花吐艳的西部山中,他们凶残地征服和统治着这儿的走兽鱼虾、飞鸟彩蝶,稍不如意就兴风作浪,把个鸟语花香、芳草如茵的西部山搅得天昏地暗、一片荒凉。他俩的所作所为被玉皇大帝发觉后,忙派天兵天将把凤凰抓回,准备惩罚。

    这时,处在洪荒时期的桥国人们抵抗自然的能力很差,不会耕种、纺线和织布,只能靠钻木取火、围捕打猎维持简单的生活。部族之间经常为争夺生存空间发生战争,把对方身体强壮的当成奴隶,老弱病残者杀了吃掉。这种“人相食”的惨状惊动了玉皇大帝,于是他决定派一位天上大神来人间治理整顿。这位大神就是轩辕黄帝,协同大神的还有那只祸害作乱的凤凰,当然她是被贬下来到人间的。

    这只凤凰因受玉皇大帝惩罚被贬到人间,整日哀鸣啼叫,凄凄惨惨。玉皇大帝本来是叫凤凰随轩辕降临人间带来吉祥喜庆的,没想到事与愿违,不得已“请”来海鳖陪伴凤凰,但是不准他们为非作歹、祸害人类。凤凰这才转忧为喜,翩翩起舞,引颈高歌,直唱得南谷黄花漫山遍野盛开,天下一片太平盛世景象。

    凤凰的欢快鸣叫,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就是黄帝身边的大臣伶伦。黄帝令他发明音律。伶伦是个聪明细心人,他从凤凰先前的哀鸣声和后来的欢快鸣叫声中受到启发,于是发明创作了音律,给人间带来了丝竹之乐。

    为了表彰凤凰和海鳖的改邪归正和对人类的突出贡献,玉皇大帝一道圣旨从天而降,准许凤凰和海鳖结为百年之好,永不分离。于是他们把家安在凤岭,为了桥国父老乡亲的欢乐,在伶伦的伴奏下,演出了一曲曲动听优美的歌舞。

    整 理:何炳武 刘 杰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三节 黄帝手植柏() 
走进轩辕庙大门,迎面便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柏,这便是著名的“黄帝手植柏”。据说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棵柏树,距今大约已有5000多年了。外国人称赞它是“世界柏树之父”。黄帝手植柏下围10米有余,7人合抱不住,所以当地民谚说它是“七搂八扎半,二十四个疙瘩不上算”。

    传说黄帝战败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定居在桥山。黄帝发现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黄帝便和大臣力牧、大鸿、共鼓等商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教化桥山群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离开树杈和洞穴搬进新屋;又把桥山改名为桥国。桥山群民住进房屋后,不但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怕野兽来伤害他们了。可是,那时候人们并不懂得毁坏森林将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他们经常乱砍滥伐树木,没有几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