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

第31章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第31章

小说: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天玄女一看这阵势,赶紧叫黄帝摆杂色旗。杂色旗是干嘛的?这是九天玄女的绝招,她把各种阵法都传给黄帝了,就留下这一招没教,这就是武林中说的看家招。黄帝不知道杂色旗是干啥用的,拿起杂色旗,不敢摆,为啥呢?他看着自己的兵将死得太多了,心痛啊!怕再一摆,死的人马更多。九天玄女急了,冲他发火说:“快摆呀!”黄帝实在不愿意摆旗,可九天玄女是他的老师,老师有令不能抗,心想:“豁上了!”闭上眼把手中的杂色旗摆了两摆。这一摆不要紧,奇迹出现了,蚩尤占领的山堡攻破了,为啥呢?因为杂色旗是指挥穿山甲的,穿山甲看见摆杂色旗,就从四面八方向山堡拱,这种东西,连山都能拱破,还能拱不破山堡吗?

    山堡破了,蚩尤和一帮弟兄全部被黄帝的兵将活捉了。后来,人们就把这处地方叫“破堡”,直到今天还这样叫。黄帝怕蚩尤手下的弟兄们再造反逃跑,把他们押到现在涿鹿县张家堡村东的山坡上杀了,暴尸三天,才下令埋。后来,人们就把那块地方叫“晒尸坡”。

    黄帝最怕的是蚩尤,杀害了他那帮兄弟,是斩了他的帮手,对蚩尤当然更不能放过了。他叫人把蚩尤押到黄帝城,在一个夜里杀了,然后叫人拉着死尸示众,那意思是,你们都看看,谁要再反我,就是这个样子。黄帝怕蚩尤再转世反他,叫人将尸、头分家,在矾山挖了两土坟分开埋,这就是蚩尤坟。

    九天玄女战蚩尤,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等她从那石头垒的指挥台上走下来,回来一看,脚站的石条上踩出了许多脚印,那脚印挺怪,看上去下凹,用手一摸,感觉却是脚印比石板凸出了许多,因为是神仙站过的东西,人们就把那块石板叫“趾石”。

    讲 述:杨晓兰

    整 理:欣 然

    流传地区:河北涿鹿

    skbshge

第三十八节 力牧救黄帝() 
蚩尤行凶作乱,祸害天下,打了这个打那个,从南方一直打到北方。他来到涿鹿以后,在现在的矾山龙王塘附近修筑了一座土城和南、北、中三个连营兵寨,并向黄帝和炎帝发动了连年战争。但是,打了好几年也没把黄帝打败,便心生一计,备办了些礼品,派人到黄帝当时居住的地方,面见黄帝谎言诓君,说他早就知道黄帝仁德,不想打仗祸害黎民百姓,只要黄帝能够劝阻炎帝不再打他,他就愿意息兵罢战,归服黄帝。如果黄帝有这个诚意,就请到蚩尤城中来,接受九黎族全部落的顶礼朝拜。另外还说他居住的地方山清水秀、花繁树茂、风光优美、道路通畅,可以在这里建城定都,安抚天下。

    轩辕黄帝明知这是蚩尤的诡计,但为了表示他止息战争,让人们过太平日子的愿望和决心,还是欣然答应了他的要求,临行前暗暗指令风后率军随后赶去以防不测,之后黄帝便只带着大将力牧和几十名兵卒跟随来人向蚩尤城奔驰而去。

    果然不出所料,当黄帝带人刚刚来到距蚩尤城还有10多里的“青丘”,一下子就被蚩尤埋伏在这里的人马团团包围起来。蚩尤高举金斧哈哈大笑着直奔黄帝,黄帝急忙抽出七星龙泉宝剑,一面沉着迎战,一面指挥所带兵卒勇猛突围。可是,蚩尤人马漫山遍野密密层层,围得水泄不通;蚩尤又做起妖法,弄得天昏地暗,云雾腾腾,飞沙走石,不辨南北。黄帝左冲右冲怎么也冲不出去,身边的兵卒死伤了好几个。

    在这种情势危急的时刻,只见大将力牧纵身跳下马背,双手摘下坠在马肚两边的一双金镫,高高举在空中当地一碰,登时飞出万道金光,风沙息灭,云散天开,照得蚩尤人马连眼睛都睁不开了。黄帝兵卒乘势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重围。

    此时,正好风后带领大队人马也已赶到,风扫落叶般地一阵掩杀,只杀得蚩尤人仰马翻,死尸遍地,留下一半活命的兵卒,哇哇乱叫着抱头鼠窜回蚩尤城中去了。青丘之战获胜后,黄帝为了彻底打败蚩尤,下令全部人马就地驻扎下来,并亲自指挥兵卒日夜挖土运石,夯层筑墙,修建了一座坚固宏大的城池,这就是统一华夏后定都的涿鹿,后世人称的“黄帝城”。

    讲 述:马洪科

    整 理:杨 云

    流传地区:河北涿鹿

    skbshge

第三十九节 常伯杀身祭天原篇名《杀身祭天的传说》() 
黄帝十分重视对农业的开发,经过多年的垦荒耕耘,开出的田地越来越多,谷物桑麻,应有尽有。不料,有一年夏季,天不作美,百日干旱,田裂苗枯,鸟兽隐迹,河水断流,人们连饮水也难以找到。仰望苍天,仍烈日高悬,不见一丝云彩。百姓们呼天叫地焦急万分。

    黄帝更是心急如焚。他让祭司重登祭台,祭天求雨。

    祭司说:遵照天意,需10只牛头,10只马头,10只猪头,10只虎头奉献天神,缺一不可,并限5日之内,天黑之前备齐,不得有误。

    黄帝听祭司说完,即刻召集就近盟员商议捕野物之事。太乙氏、大隗氏、有鸢氏等,各自带领着青壮男子分头而去。

    黄帝自己也参与了捕虎的事。最后一只虎头尚未分妥,余下这1只交给谁呢?

    黄帝的辅臣常伯自告奋勇说:“这只虎头就包给我吧!”

    黄帝望着常伯,感慨万端。心想,多年来,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常伯处处身先士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次因事关紧要,就只好让他去了。黄帝亲自为他挑选出7名精干的青壮男子。常伯领着7个年轻汉子,带上箭囊弹丸、棍棒竹矛和1匹马就出发了。

    一路上,常伯交代大家,如何寻找虎的踪迹,如何进洞穴擒虎。特别是当他讲到如何用棍棒戳进老虎咽喉,或插进老虎屁股眼,搅得老虎在地上直打滚时,后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常伯带领众人边走边四处寻找,不知不觉两日已过,仍不见虎的踪迹。年轻人心中焦急,哪知常伯更是心急如焚。

    转眼间,四天四夜已去。常伯毕竟经验丰富,在山坡上终于发现了虎的足迹。他令后生们暂且隐身等候,自己寻迹追去。百步之外,他果然发现一个洞穴,虎的足迹就在此消逝。常伯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向洞口移去,并扶着洞壁向里窥视,果见1只卧虎,双目眈眈,如若灯盏,便急忙抽身后退。

    他把众人叫到一块,进行严格分工。他令每人持一木棒,教他们撒绊绳、捣虎口、戳肛门、棒击头等,便和大家一齐猫腰蹑脚,向洞口悄悄移去。

    不料,事有万变,当常伯带领后生刚到洞口时,那虎从洞口突然跃出,猛一下把1个后生扑倒在地。众人还未弄清该如何对付时,那后生便被虎咬破了头颅,*溢了一地。那老虎得势更加猖狂,又跃身向常伯扑来。常伯毕竟老练机敏,只将身子一闪,使那老虎扑了空。常伯跃步上前,以棍棒直捣虎口。不料,年轻人复仇心切,一拥而上,都想一下子打死老虎,以解仇恨,有的打头,有的击腰,乱了手脚。常伯一看,大喝一声:“小心!”话音未落又1个后生被咬伤。常伯示意捣虎口、戳肛门,后生们手忙脚乱,又有两个倒在血泊之中。剩下的3位后生咬牙切齿,眼冒金星,使尽平生力气,1个死抓后边双爪,1个死拽虎尾,1个把棍棒*进老虎肛门。几乎同时,常伯也把木棍捣入虎口,直捅咽喉。常伯、后生们使尽力气猛搅木棒,直疼得那庞然大物在地上打起滚来。眼看那猛虎要毙命,猝不防,它猛一掀动,3个后生被甩下绝壁。常伯一见此景,七窍生烟,咬得牙齿咯咯作响,使尽全身力气,拼命搅那猛虎,直搅得那虎翻眼伸腿,再也不能动弹。他刚松了一口气,也不由自主地倒在老虎身边,昏死过去。

    常伯从昏迷中醒来时,太阳已偏西。他双手按地,想站起来,突然触到毛茸茸的虎背,这时,他才豁然明白,虎!老虎,他不顾浑身疼痛,忙从地上爬起,双腿叉开,抓起棍棒,准备拼搏,仔细看时,老虎嘴边淌了一片血,它已死了。他这时已完全醒来,把四具尸体抱到一块儿,抓起虎口边的血土向每人脸上抹了一把,然后又探身望着悬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磕几个响头,以敬那三个死难者。

    常伯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回去。他把死虎放在马背上,嘴里不停地自语着:“死难的后生们,回头再来接你们。”说罢,牵着驮虎的马往回走去。

    刚刚绕过崖壁,从山坳里拦路跑来一群人,接二连三跪了黑压压一片。老者年逾花甲,少者乳齿刚退,一个个磕头作揖,哀求不止,常伯被这突如其来的情景弄得迷惑不解。

    这时,一个老者喃喃说道:“部落亟待祭天,时辰已到,只缺猛虎一只,求勇士大开宏恩,赐予俺,以济大难。”

    常伯听罢,实在为难。这可咋办呢?具茨山下的千万民众也在期待着祭物啊!

    男女老幼见他犹豫不决,便放声哭泣,哀求不止。他不觉眼泪夺眶而出。都是臣民,同属一类,他怎能忍心就这样走呢?若是不走,回去又如何交代?这时,他已顾不得这些了,心一横,把老虎从马背上卸下来,交给了那老者。他又返回山坡,把那四个后生的尸体搬上马背,急忙往回赶路。

    再说具茨山脚下,千万民众每日聚集在祭台下,期待捕获野兽的人归来。那别处人马早已先后返回,并按照吩咐,交了野物。唯独常伯一行,眼看时辰已到,却不见踪影。万一缺一虎头,就要耽误大事。民众们望眼欲穿,心急如焚。

    正当大家猜疑不定,焦急等待之时,常伯终于回来了。众人一看,大失所望。祭台下一片骚乱,哇哇乱叫不止:“杀了他!杀了他!”几个青壮男子已跳上祭台,就要动手杀常伯。

    黄帝制止众人,要常伯把话讲清再说。

    常伯抹把泪水,讲明猎虎并送给别的臣民的经过。黄帝和众人听罢,认定他舍己为人乃是人的本性,又赞扬不止。可给了别人,自己部落该怎么办呢?大家又是一阵焦急。

    突然间,常伯大吼一声:“父老乡亲,缺一只虎头,不必犯愁,用我的人头顶替!”说罢,抡起石斧,就要自刎,忽听轰隆一声巨响,从天际传来雷声。黄帝和众人把常伯石斧夺下,仰望天空,只见狂风骤起,乌云四合,不一会儿,雨点噼噼啪啪从空中落下。

    轩辕黄帝跪下了,祭司跪下了,常伯跪下了,千万个民众跪下了。一个个泪挂脸颊,仰望苍天,任雨浇下。

    大雨连降数日,人们欢呼不止。

    讲 述:史丙臣

    整 理:蔡柏顺

    流传地区:河南新郑

    skbshge

第四十节 天师岐伯降生的传说() 
在上古时代,庆阳北部山区一带,是个气候温和,水草丰美,很适宜放牧牛羊的地方。特别是庆阳县城东河湾处,阳光充足,河水甜香,山湾河水合为一体,更是适宜养人畜之处,这里住着一户姓岐的两口人家。两口子相亲相爱,白天忙着在野外放牧牛群羊只,夜间回来后,男的忙着照料小牛小羊羔,女的忙着挤奶、做饭、做衣裳,小日子过得倒也舒心。可是,两口子年近40岁,膝下仍然没生养下一个孩子,女人也被繁重的活儿累了一身病,但是她总是带病帮着男人一起到山间放牧牛羊。有一天男人硬留她在家里休息,可是男人刚赶上牛羊上了山,女人就背着男人,偷偷到山里采集果食。她看到花丛间蝴蝶双双飞舞,看到林子中间母山鸡引着小山鸡娃在地上觅食,不由心里暗暗难过,流着眼泪。她干脆跪在地上,祈求苍天赐一男或一女。这一天,南方天空突然来了一股黑云,顿时雷电暴雨交加,山间独自一人采食的她,一时害怕,藏在附近一个不太大的山洞里避雨。这时她想,我若有一孩子做伴,孩子也会替我壮壮胆,那该多好啊!不由大喊:“天赐我一子吧!”话音没落,她觉得顿时眼前一片漆黑,一团火向她藏身的洞口扑来,火团不住地向她怀里钻,这时她觉得浑身上下一阵麻木,霎时失去理智,好像进入了一个更快乐的世界。她苏醒过来时,天气已是晴朗无云。她觉得今天精神格外爽快。当天晚上,她将这一稀奇古怪事告诉男人,男人不住地发出笑声。过了几天,女人总是呕吐,并且吃饭不香。几个月过去了,女人的肚子越来越大,还常说肚子里的东西动弹。十月后有一天,果然女人生下一个男孩,孩子大大的凤眼,浓浓的黑眉毛,特别是那大而又长的耳朵,可以拖到肩膀上,饱满的天庭,红彤彤的脸膛,更使人喜爱。两口子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天赐”。天赐自幼聪慧,非常孝敬父母,15岁那年,他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