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

第26章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第26章

小说: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酋长无可奈何地望着特使,除了摇头叹气之外,什么也没有讲。

    特使直言相告道:“天子的脾气你们是知道的,接不到左史大人,不仅卑职有性命之忧,只怕诸位也难逃罪责啊!”

    侯冈一直保持沉默,听完特使的话之后,他“唰”地站起身来吼道:“人要倒霉鹰啄眼,纵然跑死那匹宝马也要将仓儿追回来。”

    侯冈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了,毕竟不比当年,仓颉已走了一天一夜,能不能追得上呢?侯冈心里也没有底。“汪……汪……汪”,侯冈整鞍备马正准备上路,突然从远处传来几声狗叫。阿黄飞奔来到马前,放下一直衔在嘴里的桦树皮。侯冈接过树皮一看,忍不住惊叫一声“大事不好!”同时滚身下马,将树皮递给姜酋长。

    桦树皮上画着一棵大树,树上捆着一个人,离大树不远又画了几位猎手手持弓箭瞄准大树。此外还画了一条狗衔着一样东西向另一个方向奔跑。侯冈解释说:“树上被捆的是仓颉,用箭瞄准仓颉的是与陈仓部落结怨较深的蛮民。画上的那只狗便是阿黄。仓颉派阿黄回来送信。”

    酋长下令点燃入侵信号。全部落的男人在不到一顿饭的时间便全部聚齐了。酋长下令由侯冈率领两百勇士冲进蛮人部落将左史大人夺回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更不许左史大人有半点闪失。

    蛮民靠狩猎为生,是一个不足500人的小部落。他们个个勇猛剽悍,狩猎本领极强,且野蛮倔强,常常为了追捕野兽而侵入异族领地,并与异族发生冲突。他们人心齐不怕死,在冲突中往往以异族退让而告终,只有陈仓部落例外。陈仓境内不仅有以侯冈为代表的狩猎高手,而且布满了诱捕野兽的陷阱。野兽被赶入其境内掉进陷阱被活捉,按照各部落公认的狩猎规矩谁先擒拿射杀便归谁所有。蛮民不仅失去了借口,而且实力也不及陈仓,不敢强抢。他们一直对陈仓部落的人怀恨在心,千方百计地伺机报复。前天手无寸铁的仓颉从蛮民的寨前经过,他们便不由分说地将仓颉捉进寨内,企图将仓颉处死。

    蛮民们怕见人血。他们将仓颉用麻绳捆好,丢进马圈,让那些刚圈养不久的野马将他踩死。整整一个下午过去了,没有一匹野马敢去踏这位未来的造字之神。当天傍晚,蛮民们又将仓颉的皮衣裤剥下来,单衣薄裳地将他丢进虎牢。他们说:“今天夜里,这小子不成为老虎的晚餐,也会被活活冻死!”“如再不死,就只好绑在树上用箭射了。”“那样会出血的!”“在箭上涂上蛇毒*去,既不出血,又死得快!”

    仓颉面对这群毫不讲理的蛮民和十几只不会说话的老虎,束手无策。幸亏蛮民们没有捆绑其手足。仓颉便用桦树皮画了一张画从门缝内塞给了爱犬阿黄。

    阿黄通人性,它一直与仓颉保持一段距离,机警地观察周围的动静。当仓颉被丢进马圈之后,它便伏在附近的小土坡上,随时准备袭击敢于伤害仓颉的任何一匹野马。既保了主人的安全,又没有被蛮民们发现。当仓颉示意阿黄递树皮时,它犹豫了,可怜巴巴地望着仓颉,双眼泪直流,好像在说:“我不能走,我不能走,我一走老虎便会将你吃掉!”“你走吧,吉人自有天助,只有尽快把信送到,我才有希望活下去。”阿黄听懂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

    阿黄走了,仓颉因衣衫单薄而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驱寒,仓颉拼命地跑,围着虎牢绕圈子,十几头猛虎都被他“赶”到虎牢的中间,以不解的目光望着赤手空拳的小伙子。

    仓颉只顾奔跑,直至筋疲力尽倒在石壁上昏睡过去。

    次日天明,蛮民部落的一位传令者向酋长报告说:“那小子既没冻死又没被老虎吃掉,牢中的猛虎将那小子围在中间取暖。”酋长亲自到虎牢察看后,下令将仓颉捆在树上,用乱箭射死。哪料到牢中猛虎根本不让任何人靠近仓颉。

    “给老子用箭射,老子就不相信老虎会舍命救人。”酋长恼怒地命令道。不料连射三箭都被老虎咬住了,又有人说用毒箭射。可是连射死了两只老虎,其他老虎照样冲上去用自己的身体为仓颉挡箭。酋长不得不下令停箭,因为这几十只活虎来之不易。酋长不肯为了一个毛头小伙子让活虎全部死于毒箭之下。就这样拖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当蛮民用撒网捕鱼的办法将仓颉从虎群中“捕捞”出来,准备用乱箭射死时,侯冈已带领300骑士将十来个蛮民及其酋长包围在树下。

    那位酋长见势不妙,立即下令全体出动,在侯冈的包围圈之外又围一圈,准备决一死战。正当双方剑拔弩张,即将大开杀戒之际,突然一匹飞马冲破两道防线,来到圈内大喝一声:“黄帝有令,双方不得动武。左史大人若有半点闪失,拿尔等是问!”

    话音刚落,只见尘土飞扬,刀光剑影晃动,在数十名骑士的簇拥下,一辆龙车飞奔而来,人们一见那匹马便知道是黄帝驾到,纷纷下马跪在路旁接驾。

    黄帝令驭手将车驶至树前停下,亲自下车为仓颉松绑,更换朝服,并客客气气地将仓颉请上龙车,连招呼也没同蛮民部落的酋长打,便与仓颉同坐一辆车回朝去了。侯冈一行护送一程之后,黄帝亦示意他们返回陈仓。

    蛮民部落的酋长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不起眼的仓颉竟是如此显要的人物。“黄帝造车,故有轩辕之号。”当时的车除了黄帝、皇后、太子、公子之外,朝中大臣亦无权享受。仓颉能享此殊荣,绝非等闲之辈。蛮民酋长马上召集部落要员决定次日亲自带虎皮、羊羔、骏马等礼物,负荆请罪。

    讲 述:周海堂 高腊梅

    整 理:周濯街

    流传地区:湖北黄梅

    skbshge

第二十二节 风后八卦阵() 
传说,黄帝与炎帝在阪泉打了三次仗。但是,第一次是直接与炎帝的儿子打仗。黄帝被打得惨败,终日愁眉苦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风后是个有心人,命人到战场上捡回蚩尤士兵的衣帽和刀枪叫黄帝看。原来,蚩尤士兵穿的都是牛皮做成的盔甲,头上两只角是两把刀子,鞋上是带尖的骨头,用的武器是铜做成的,难怪蚩尤军队这么厉害。风后说:“看来我们低估了蚩尤。我们要想战胜他,要赶快做好几件事:一是,我们与蚩尤的战争必定是持久战,眼下要赶快修一座城堡,以防蚩尤偷袭进攻;二是要尽快找到铜,赶制刀枪、弓箭;三是也要仿制盔甲;四是要学习阵法。”黄帝听了连连点头称是,立即命令祝融回有熊国,组织工匠到首阳山 首阳山: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北。采挖黄铜,铸造刀枪;在国都缝制盔甲战衣;又令力牧、常先组织当地部落连夜修建作战战堡——涿鹿城 涿鹿城:又叫轩辕城。令风后教军队演习阵法。黄帝还传令,各将士务必坚守营盘,不管蚩尤如何叫阵,不得军令不得出战,违令者斩。

    三个月后,黄帝准备停当,一日蚩尤令夸父又来叫阵。黄帝坐在涿鹿城城头华盖伞下,身旁有几位士兵站在一旁,城头上插一面“熊”旗。这时,城门大开,风后站在战车上率军队潮水般涌出。士兵个个盔甲明亮,刀枪耀眼,又经过风后训练,斗志旺盛。风后率三万军队,在涿鹿城边一个山坡处 涿鹿城边一个山坡处:今八卦村。按照乾、坎、艮、震、巽、离、坤、兑8个方位布阵。蚩尤闻听黄帝军队出城,就亲自率大军从蚩尤寨 蚩尤寨:在今矾山镇西南。浩浩荡荡冲了过来。蚩尤将士以为黄帝军队根本不是自己对手,不管什么阵法就冲了进去。风后先布的是天覆阵。只见他立于八卦阵中央战车之上,手持黄色旗帜,在空中摆来摆去。随着黄旗变换,阵势一会儿变为地载阵,一会儿变为风扬阵,一会儿变为龙飞阵,一会儿变作垂云阵,一会儿又变为虎翼阵,又一会儿变为鸟翔阵。蚩尤士兵在阵中,先是恃强好勇,管你什么阵法,只管乱杀乱砍,砍了一会儿就丧失了锐气,时而像包馅饼似的被包围,时而像夹层蒸馍似的被层层相夹。有时看去前面有个缺口,想冲出去,可是待要往外冲时,突然面前又像四堵厚墙被围了起来。有时突然看见前面出现几条街道,正顺着街道跑时,忽然街道不见了,眼前又出现遍地龙蛇飞舞,张牙舞爪地扑过来。蚩尤军队像没头蚂蚱似的在阵中乱碰乱撞。风后最后变作蛇蟠阵时,也是蚩尤命不该绝,才从“巽”门逃了出来,回头看看八十一个弟兄,死了12个,手下士兵也损失十有七八,只得没命似的逃回蚩尤寨。

    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风后回到自己的封地风后岭 风后岭: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南县茨山上。将这八卦阵势写作《握奇经》。到了唐代,大军事家独孤及在具茨山北一个叫云岩宫的地方立碑刻作《风后八阵图记》。河南新郑人还把风后的《握奇经》收录进《新郑县志》,使之流传至今。

    讲 述:刘国鼎

    整 理:刘文学

    流传地区:河南新郑

    skbshge

第二十三节 共鼓造船() 
黄帝手下有很多名臣和能人,他们每人都有发明创造。其中有一个名叫共鼓和一个名叫狄货的人,教民造屋,制造生产工具,很受黄帝赏识。谁知,有一年,祸从天降,山洪突然爆发。洪水像一头猛兽,横冲直撞,滚滚而下,把半山坡上群民的房屋、生产工具和食物冲得一干二净,连正在山上伐木造房的共鼓和狄货,也被洪水卷走了。臣民们失声痛哭。黄帝也十分悲痛,命大家分头去寻找。

    却说共鼓和狄货被洪水一直冲下山,冲进一条大河里。他们两人抓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棵大树,始终没有放开。当他俩缓过气来发现洪水不论怎样上涨,这棵大树始终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这时他俩也顾不上弄清是啥道理,只知道紧紧抓住大树不放,任凭洪水推着前进。忽然一个浪头打来,把大树带人全部打翻在水里。共鼓和狄货奋力从水里钻出来,又扒上这棵大树。原来,这棵大树半面子都是空的。大浪击来,只把大树翻个过,仍照样地浮在水面上,始终没沉下水去。共鼓和狄货坐在空心树的两端,把树身稳住,就这样听天由命地漂呀、漂呀,不知漂了几天几夜,也不知漂到了什么地方。由于没有东西吃,他俩饿得昏了过去。当他们苏醒过来时,洪水不知啥时候已经退了,他们乘坐的大树已被夹在河边一块巨石缝里,他俩又饥饿又疲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时幸亏有一个部落打猎的队伍经过这里把他俩救了出来,当听说他俩是黄帝身边人时,对他俩格外热情和照顾,把随身带来的肉食分给他俩吃,使他俩很快恢复了健康。共鼓和狄货问当地的群民:“这是什么地方?距离桥国有多远?”当地群民告诉他们:“这里是黄河东岸,离桥国很远很远。走旱路得半年时间,走水路得等到冬天封冻后才能过去。”听他们这么一说,共鼓和狄货的心都凉了。他俩望着眼前滔滔黄河水,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共鼓突然对狄货说:“咱俩既然能扒着大树漂流到这里,难道就不能扒着这棵树再漂到黄河西岸?”狄货觉得他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他俩便动手把夹在石缝里的大树使劲拖出来,又用树皮拧了一条长绳,先把大树一头拴住,然后把大树推进河里,共鼓牵扯着绳子的另一头往前走,大树也顺水移动,共鼓又让狄货坐上去,自己牵扯着绳子走了一段路,同样证明大树在水里不会沉下去。两人这才借来了刀、斧等工具,把大树两头修理了一番,又从当地群民那里讨了一些吃的东西带在身边。一切准备停当,他们便告别了当地群民,冒着生命危险,登上了这棵空心大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横渡黄河,到达西岸,回到了桥国。

    黄帝和桥国臣民听说共鼓和狄货安然回来了,都赶来问长问短。共鼓和狄货向大家讲述了他们的遭遇,大家都很敬仰和佩服。黄帝专门为共鼓和狄货举行了一次庆祝宴会。在宴会上,共鼓对黄帝说:“我们两人虽然遭受了这次灾难,但在灾难中又发现了水上的交通工具!”接着,他俩便把“凿木为舟”,打通水路的设想,详细地向黄帝作了汇报。黄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连说了三个“好”,并对大臣们说:“看来,世上有很多事物,都是从艰险中创造出来的。也有一些东西是无意中发现的。我们做大臣的,今后做事都应该处处留心,多动脑子。”大臣们都很同意黄帝的看法。从此“凿木为舟”的这一设想终于实现了。它开拓了水上的交通,现代各种船只也许就都是从共鼓、狄货乘坐空心树这个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