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

第24章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第24章

小说: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法再画,可他还是干完了。

    这以后,人就有了文字。因为仓颉的字尽是画的,所以后来的小孩开始学字都要先画。大人们常说孩子:“你那是写字,还是画字呢?”就是这个意思。

    讲 述:赵 中

    整 理:苏 木

    流传地区:河北宣化

    skbshge

第十八节 仓颉造字(四)()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统计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多少的事。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心尽力,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很少出差错。可慢慢地,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每年祭祀的次数,每次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跑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事物。果然,通过这种方法他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后来,仓颉开始骄傲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事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120多个结,表示他已是120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下,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相反,鱼儿没有四条腿,只有一条尾巴,你造的‘鱼’字怎么多了四条腿,而没有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先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等大家都说好后,字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各个部落去。

    整 理:吴林森 方 范

    流传地区:江 苏

    skbshge

第十九节 临死造字() 
老百姓们都说仓颉是为造字而生,因造字而死,临死前也忘不了造字。

    话说仓颉发明了许多可以记录历史和现实、生产和生活、言论和行动的各类文字之后,不仅给黄帝治理华夏神州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为他自己记史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仓颉首先决定抓紧时间将九位史官凭脑子记录的史料以及各种经验教训、技艺分门别类地记下来。

    当时没有笔也没有纸,唯一的记录方式便是将文字刻在龟壳、龟板或竹简及竹片上。因此文字在古代叫做符号,刻定下来之后谓之书契。当文字的初期仅仅限于记言、记史、记事时,黄帝的九位史官便因此而丢掉了官职。当文字演变为黄帝的施政工具用以记录圣言,传达圣意,充当“圣旨”之后,又使黄帝的三位替身,由地位显赫的君主代言人变成了朝廷的传令兵。皇袍不能穿了,龙车也不能坐了,一切君主般的待遇均无法再享受。仓颉因创造文字无意中得罪了12位重要人物,又因黄帝主张首先在宫廷内部试行,辨认使用文字,使朝中百官陷进了头昏脑涨的咿呀学语背诵“天书”的困苦之中。

    朝廷官员中,好新思奇者有之,认真学习力求尽快识别应用者亦有之;然而,更多的则是屈服于万岁的压力,只想应付差事,装装门面。

    仓颉是个潜心钻研学问的人,只是一门心思要求大家尽快学好用熟那些已经问世的图文,没有也不可能有精力去琢磨别人的想法。与所有做学问的人一样,仓颉的时间观念极强,要求严格,不允许有半点马虎和疏漏。这对于那些散漫惯了又无意进取的人来说,是一场灾难。他们当面不露声色,背后却怨气冲天,甚至咬牙切齿,久而久之,仓颉的对立面越来越多,流言蜚语与日俱增。仓颉对于这一切毫无察觉,仍然从早到晚致力于书契的刻写,图文的创造、注释。一日早朝之后,当刑部侍郎奉命将仓颉抓来打屁股时,仓颉不仅不知大祸临头,反倒感谢行刑者的对他造字的启发与恩赐。

    自从在朝中试行文字的辨认使用之后,黄帝便经常听到一些对仓颉不利的议论,但黄帝认为:大凡武功盖世、技艺超群、智慧过人、威名显赫者,都难免招致非议,因此也不当真。

    黄帝的宽宏大量和对人才的格外宠爱,使仓颉避免了许多莫名其妙的责难。可是后来关于仓颉与黄帝的小女儿公孙丽人关系暧昧、行为极不检点的说法,却使黄帝龙颜大怒。公孙丽人是黄帝的掌上明珠,一直被视为宝贝心肝。黄帝曾宣称“欲娶丽人为妻者,须有千金聘礼”。正因为如此,黄帝才特意安排仓颉教她识文断字,练习书契。黄帝不允许任何人对丽人公主说半句重话,更不用说对其名誉的伤害了。如果对公主行为不检点的是别的任何人,黄帝早已会毫不犹豫地传旨赐死,可这个偏偏是无以替代的仓颉。黄帝思考再三,还是让刑部侍郎将仓颉拷打了一番。

    刑部官宦都是行伍出身,仓颉造字后他们被迫学习识字、刻字,害苦了他们,早就想找个机会揍仓颉一顿以解心头之恨。如今黄帝有令,真是天赐良机。他们特意为仓颉准备了两根浑身钉刺的狼牙棒,并将仓颉按倒在金銮殿上当众拷打。每一狼牙棒打下去仓颉的屁股上立即出现七八个钉孔。打完十来棒之后,仓颉的屁股几乎变成了麻子的脸。奇怪的是每一棒打下去都只见仓颉龇牙咧嘴,紧皱眉头,却不见他喊一句疼痛求饶。就在刑部侍郎百思不得其解时,仓颉这时突然大吼一声:“别打了,我有话说。”

    侍郎以为仓颉准备招供,立即下令停棒,哪料到仓颉慢慢从地上爬起来,用双手捂住屁股说:“请问侍郎大人,这个主意是谁出的?”

    “什么主意?打屁股吗?”

    “打屁股不雅,当称之为打臀部。这是你的主意?”

    “左史大人高抬下官了,没有天子的口谕,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谢主龙恩,下官琢磨多时的两个字终于有眉目,真乃知我者皇天上帝也!”

    “你死到临头了还有心思琢磨你害人害己的书契?”

    “侍郎兄有所不知,今日是天子见我连日来为抓、打二字,思之再三而不得,这才传旨让你当众抓我打我。果然不出天子之所料,这一抓一打,抓、打二字就造出来了。你看,抓人必须用两只手,所以在提手旁画一个抓人的爪子,便成了抓字;而打人必须手持棍棒,而且棍棒上还有钉子,所以在提手旁加一个丁字,便成了打人的打字……”

    “因此,你就大叫谢主龙恩?”

    “天子下令抓、打,意在启发下官创造抓、打二字。然而天子不曾料到在金銮殿上抓打,又使下官触景生情,造出了‘臀’字。臀乃屁股的雅称,原来一直是有音无字,今天在金銮‘殿’上打肉(月),使我突然想起了用‘殿’和‘月’组合起来造出臀字,不受皮肉之苦,哪有臀字问世,下官岂有不谢主龙恩之理!”

    “如此说来,你在教丽人公主识文断字期间也一定是收获不小啰?”刑部侍郎见这位书呆子什么都往好处想,便有意引他上钩,想套出严刑拷问时得不到的东西。仓颉胸怀坦荡,不知是计,便毫不顾忌地说:“这话一点不假,美、妙、娇、艳等字,就是见到丽人公主之后才造出来的呢。”

    “能让下官也长长见识吗?”刑部侍郎见仓颉已经上钩,便想步步深入。

    仓颉仍然非常认真地说,天子是人间第一大官,黄帝的女儿是世上头号美人,她肤色白嫩,像羊羔一样可爱,我便在羊羔的羊字下面加一个大字造出美丽的“美”字,再将女子二字合起来造了个“好”字,将少女二字合起来造了个“妙”字。仓颉认为美丽、美好、美妙还不足以概括这位丽人公主的天生丽质,又根据她过桥时的姿态造了个“娇”字,根据其系带绸衣与艳美肤色造了绝代佳人的“绝”与艳丽的“艳”字。

    有道是言多语必失,一提到丽人公主仓颉便非常兴奋,话也特别多,再加上他毫无戒备之心,所以在措辞用语的分寸上难免有欠妥之处。这正好为陷害他的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当刑部侍郎断章取义、添油加醋地将仓颉如何观察公主的衣带肤色,怎样琢磨公主行走坐卧,如此这般地考察少女的美妙绝伦之处向黄帝禀报后,黄帝再也忍不住了,为了女儿的名誉,为了天子的尊严,黄帝决定忍痛割爱,挥泪斩仓颉。

    黄帝对于仓颉是由至爱转向至恨,爱得越深恨得越大。他决定对仓颉使用车裂之刑。从千金求一字到委任仓颉充当百官之师,从死囚犯到官居左史,从他发明数目字到记圣言、制书契,没有一处不渗透着仓颉的血汗,也没有一处不寄托着黄帝的厚望啊!

    黄帝这时似乎觉得仓颉既然撕碎了我的心,我黄帝也要撕碎你的肉体。

    车裂之刑在古代刑法中,是最残酷的一种,仅限朝廷使用,也只有朝廷才有可能使用。除黄帝之外,从酋长到诸侯,都不可能拥有五辆马车;若用此刑,也只能以马代车,因而这刑法又叫“五马分尸”。

    正值秋后,恰好是开刀问斩的季节。刚交午时,离行刑的时间尚差三刻。仓颉被一群红衣刽子手们前呼后拥地带到了法场。他好奇地望着分布在四周的五辆马车,只见每辆车后都系着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每根绳子的末端都有一个一拉便紧的绳套。所谓车裂就是将五个绳套分别套在犯人的四肢和脖子上,只等五时三刻一到,“轰隆隆”三声惊天动地的炮声,吓得拖车的马拉上车辆拼命地奔跑,刹那之间,犯人的躯体便被五马撕裂为五块。

    这种刑法轻易不用。仓颉年仅二十,根本没见过,当刽子手们将绳套系住其四肢和脖颈时,他突然大喊一声:“侍郎大人,下官想请教一件事……”那声音之大,使在场的刽子手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