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神帝 >

第103章

神帝-第103章

小说: 神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宇知道了功名与官身的重要性,简直就是个保命符,愈发迫切地想要尽快在大夏安身立命。

    只是如今麻阳郡的郡守郑宏,在武陵郡被他直接羁押入狱了,想要赶回来主持这场诗词大会,明显是不大可能了。

    此次诗词交流大会,共有来自七个郡的文人士子,包括已经有功名在身的学子。

    通常有功名在身的学子参加这次大会,往往会选择压轴登场,夺得好的名次,对考取官身有非常大的帮助。

    而每个郡的综合排名,也影响各郡的资源分配,哪个郡城出众的文人士子多,大夏朝廷分发的俸禄包括对文人士子的补助也会上升一个台阶。

    这些补助不仅仅是银子,更是文道资源,这也是之前周元提议让林宇参加大会,而方如松举双手同意的原因。

    哪个郡守不希望郡中的才子,能够带着日后的丰厚资源凯旋而归。

    此次诗词交流大会在麻阳郡的文书阁山脚举行,林宇问了路后,吃着味道还算不错的羊肉夹馍,便是往文书阁山脚走去。

    出门在外便是游子,对于初次远离家门的文人士子来说,多少有些寂寞与无助。

    但林宇前世就跟随考古队,跑遍了大江南北,领略了南北不少风土人情,眼下还没出省,自然不会有什么寂寞跟无助感。

    身为穿越者,对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好奇的。

    与此同时,在南方诸省中的某郡,负责调查太子踪迹的锦衣卫指挥使吴亚斌,通过当年东宫中的某些线索,追查到了此地。

    “大人,我们的线索似乎断了,根据锦衣卫最新得到的情报,当初从东宫带走太子殿下的是一位老太监景乐,但在八年前就已经死了,而太子殿下也在老太监景乐死后,彻底失去了踪迹”

    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躬身向身穿锦衣华服的指挥使吴帅汇报。

    “那老太监的坟墓挖了没?”吴亚斌沉声道。

    这次陛下铁了心要找到失踪十多年的太子殿下,他若这件事没办成,锦衣卫还有什么用?他这指挥使也拿来何用?

    全天下的情报都可以搜集到,为何唯独太子殿下的踪迹找不到?

    “挖了,只剩下一堆白骨。”锦衣卫道。

    “连太子殿下都敢掳走,谁允许他立衣冠冢?派人挖了他的坟墓,连带祖坟也一块挖了,尸骨碾碎!”吴亚斌沉声道。

    “是!”

    锦衣卫领命退下,对于吴帅的命令没有任何的怀疑,锦衣卫能做的就是执行。

    作为锦衣卫的头头,也是陛下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吴亚斌可谓是权柄滔天。

    弘文天子给了他跟锦衣卫滔天的权柄,那么他若是连这件事都办不好,如何给天子一个交待?

    “来人,令各郡县将郡下年龄在十六到十八的男丁户籍调出来,尤其是领养,过继,买卖下来的男丁户籍着重调查。”

    吴亚斌不甘心线索就此断掉,但既然老太监景乐死在了此地,那么太子殿下想必也不会太远。

    而调查户籍不失为稳妥的办法之一,只要太子殿下被景乐送出去,或者是托人抚养,那么必定会买通官府替太子殿下登记造册。

第202章 文武斗() 
当锦衣卫部署下它们的力量时,天底下几乎就没有秘密可言。

    在大夏建立起皇朝霸业后,始皇帝为了能够知晓天下事物,特意创办了锦衣卫特务机构。

    它的存在就是为大夏天子收集想知道的事情,只要天子想,那么锦衣卫便必须办好。

    哪怕是朝中那位大臣在外养了小妾,逛了青楼,床上功夫如何,姿势用了那几招,是老汉推车还是玉女盘根都得详细记录。

    锦衣卫无孔不入,同样他的特殊地位,以及搜集情报的能力,让大夏官员恨不得生啖锦衣卫的肉,无数次弹劾上奏,希望天子罢黜锦衣卫机构。

    但锦衣卫就相当于天子的眼线,怎么可能被裁掉,久而久之,大夏大臣也知道锦衣卫不可能消失了,但也恨极了这帮无孔不入的家伙。

    很多官员干起事来也愈发不敢太过招摇,免得哪天被锦衣卫带走,下场那就是一个惨字。

    作为锦衣卫的最高领导指挥使吴亚斌,这次奉旨调查太子殿下的踪迹,也是几乎将锦衣卫倾巢而出。

    若是连这都找不到太子殿下,那么他唯有将项尚人头交给陛下了。

    古往今来的锦衣卫指挥使,就没有出现过无能的指挥使,他吴亚斌可不希望自己成为那第一人。

    “殿下,只要您还活着,臣一定会将你迎回东宫!”吴亚斌拳头骤然紧握。

    一张大网也是无声无息间撒了出去,锦衣卫寻人,自有非常了得的手段。

    麻阳郡文书阁很大,通体黑色的玄石垒成,威严壮观,散发着厚重的气息。

    在文书阁顶楼之中,五位白发老者盘腿席地而坐,身穿大红儒袍的老者手上拿着一卷纸,目光环视其他四位老者,道骨仙风。

    “这是执事莫大人举荐的一首诗,所作者乃是麻阳郡的青年才子之首白玉杰,诸位长老也看了,是否同意放榜?”大红儒袍的老者正色道。

    放榜,顾名思义就是在文书阁山脚下的天书榜上刊登诗词文章,共有天地玄黄四榜。

    显然,如今文书阁大长老手中的那首诗,俨然得到了大长老的认可,似有放榜之意。

    天书榜最低的榜单是黄榜,一般诗词文章达到产生天地才气异象的地步,就拥有上榜的权利。

    “此诗立意深刻,韵律调新,又是引动才气绕体异象的诗文,且出自白玉杰之手,可放!”

    “附议!”

    “附议!”

    其他四名文书阁长老一致通过,说明此诗放榜已经是定下了,届时整个太乌行省境内的天书榜中,都将呈现出这首诗文。

    至于该放什么榜,则是由大长老定夺,然后再表决。

    “此诗既然达到了才气绕体的地步,按照天书榜的放榜条件,只能放在黄榜上,诸位长老可有意见?”

    身穿红袍儒衫的老者轻声道。

    其他四名长老当然没有意见,天书榜已经差不多十来个月没有诗词上榜了。

    南方其他省府都说太乌行省无才子,身为放榜的文书阁长老,难免心有不忿。

    如今恰好麻阳郡的青年才子白玉杰极为争气,一举作出这首引起才气绕体的上等诗文,简直是一场刮来的及时雨。

    “择吉时放榜吧!”

    大长老枯瘦的脸上泛起一抹欣慰的笑容,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今日还有什么事要办?若无,诸位长老阅书吧”大长老目光看向四位文书阁长老。

    他们都是京师朝堂退下来的大臣,告老还乡后,还能领一个天子家臣的活,这是莫大的荣幸。

    “听说七郡诗词交流大会,已经过了吉日三天了还未举行,说是郡守郑宏前些时日受邀前往武陵郡,但迄今为止还未归来”

    其中一位长老犹豫了片刻后,便是缓缓道来。

    毕竟是他们所在的郡城大事,七郡诗词交流大会是大夏历代以来,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的盛事,目的在于挑选出在诗词一道有天赋的文人士子。

    好的诗词,是最能够引动天地才气异象,而这些诗词对于大夏文人士子来说,就是宝贵的文道资源,稍加感悟,变成自己的东西,才华便可能有所提升。

    这比修炼才气功法要快速的多,尤其是那种才气异象等级高的异象,更能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所以如今大夏的诗词风极为盛行,文人士子更是以诗词好坏来切磋。

    若是灵光一闪作出引动天地才气的诗词,那就是祖坟冒青烟,从此名动郡县,也为将来考取官身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所以诗词交流大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起来。

    “过了三天还未举行?”

    大长老的神色顿时阴沉了下来,道:“还有这事儿,为何不早日上报?”

    大长老站起身子,便是径直往文书阁的楼下走去,往年每一届诗词交流大会,都有很大的几率出现引动天地才气异象的诗词。

    而如今白玉杰作出了一首,若是诗词大会再出现一首,那就是功德无量的事。

    “大长老”

    四名长老齐声唤道。

    “郑宏身为郡守,在这等关头却是不误正事,本长老先主持这次大会,事后本长老上报总督府,革了郑宏此人的官身与功名,简直放肆!”

    大长老沉声道,显然这次诗词大会的推迟,让他很是失望与气愤。

    四名长老相视一眼,皆是摇头叹息了起来,大长老插手诗词大会了,放榜的事就得交给他们了。

    毕竟,放榜也不是简单的将这首诗文直接贴上去,而是有诸多繁琐的程序。

    需要用到他们气府中的才气,非文道修士无法做到。

    每个文书阁的长老,都是朝堂中退下的大臣,而能够混到京师的官员,哪个不是文道修士?

    “真是个好心的商人,怎么就不告诉本公子这文书阁有十来里路?”

    呼哧

    林宇从闹市区走到文书阁山脚,浑身近乎已经虚脱,若是早知道有这么远,早就花钱搭乘辇轿过来了。

    而当林宇踏足文书阁山脚下的时候,已经隐约能够看到那高八米宽五米,寓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天书榜奇石了。

    而在天书榜奇石不远处的空地上,除了参会的各大文人士子的桌椅外,还临时搭建了一处高台,高台上的屏风上面,还书写着三个巨大的泼墨古字:文武斗。

    林宇知道每一届的诗词交流大会,都会有主题,而显然这一届的诗词大会便是‘文武斗’。

第203章 书院圣童() 
“已经第四天了,这郑郡守简直太过分了,玩忽职守吗?”

    “本士子定要去总督府告他,时值诗词交流大会召开之际,作为郡守却不见了踪影,让我等都在这干等吗?”

    文书阁山脚下的巨大广场,早已经聚集了来自七郡的文人士子,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块。

    此刻这些文人士子谈论的话题,自然是关于麻阳郡郡守郑宏三天未出现的事,众人近乎是在暴怒的边缘了。

    林宇听到这些文人士子谈论的话题,脸上浮现一抹怪异的神色,毕竟众文人士子眼中的郑郡守,早就被他缉拿入狱,如今怕是送往总督府受审了。

    “这不是林公子吗?”

    林宇的身后骤然响起了一道惊喜的声音,回头看去,发现竟然是几个武陵郡的熟人。

    当初姜灵儿离开武陵郡之前,在万象楼宴请了这几个参加诗词大会的文人士子。

    因为那天晚上发生了岳父大人抓嫖的戏码,林宇怎么会对这几个拥有功名的学子没有印象呢?

    “原来是诸位学子。”

    林宇轻笑着拱了拱手,见几位学子势单力薄,便是好奇地问道:“我没有来晚吧?武陵郡除了诸位学子,可还有其他士子过来?”

    为首的白衫学子是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面白无须,倒有几分当朝太监的面相,听了林宇的话后,怪异地看了眼林宇,道:“林公子真不知道原因?”

    “本公子如何知道?”林宇楞了一下。

    “原本报名参加的诗词大会文人士子,大多是武陵书商的子弟,现在怕已经在蹲大狱了,还如何来参加这诗词大会?”

    面白无须的青年看着林宇,神色间有着一抹责怪之色,就凭他们几个,在大会上能作出什么出彩的诗词来?

    反倒是那些书商子弟,常年混迹文书阁,族中又盗印了不少诗词文章,有很大的几率给武陵郡摘个好名次。

    谁知却被林宇一股脑给端了。

    “这还真有些意外”林宇点了点头道。

    “要不林大人将他们放出来如何?这郑宏看样子今天还是不会出现,多半他们出狱后,也能赶得过来。”面白无须的青年提议道。

    林宇深深地看了眼此人,道:“要不将郑大人也一块放出来得了?诗词大会还等着他主持,你说是不是?”

    “啊”

    那面白无须的学子身体猛地一颤,惊声道:“郑,郑宏郑大人也入狱了?”

    哗!

    文书阁山脚下聚集的士子都隔得不远,此人的惊声高呼,落在了其他文人士子的耳中,便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齐看向林宇等人所在地。

    “郑郡守入狱了?”

    “看样子还真有可能,否则的话,诗词交流大会这么重要的事,身为郡守而不出面,派一些官吏在这维持秩序。”

    文人士子们窃窃私语了起来,私底下更是将郑宏祖上问候了好几遍。

    “请问这位公子,郑宏何时入的狱?我等立刻去麻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