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望族闺秀 >

第187章

望族闺秀-第187章

小说: 望族闺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熏顿时觉得锋芒刺背般不安,欲言又止。难道三皇子景璞适才的那番质问并没有冤枉哥哥,太子表兄的药果然是哥哥子骏所给,而哥哥的药却是从春旎姐姐手中得来。如今遭此大难,太子自身难保,竟然为了保全哥哥而拼死掩盖这个秘密。流熏心头懊恼无比,哥哥临行前,同太子到底有什么约定?如何哥哥主动请缨去领了这九死一生的差事?太子到底对哥哥说了些什么?果然如三皇子所言,春旎姐姐随了哥哥去了河南赴任赈灾?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霎时间流熏反看不透卷入这场乱局中的所有人。

    但眼前最是令她左右为难心头煎熬的是,珏哥哥对她知无不言,她却对珏表兄有所保留。

    她含糊敷衍,“太子或是有他自己的思量。想是太子认为,给他药的人本是无心害他,或是一时失手;而真正害他在今日骤雨惊雷中骤然失态的则另有其人,皇上和太后却避而不谈”

    景珏狐疑的眸光审视她,仿佛在她眼神里窥探出秘密。流熏急忙回避,“也是熏儿的一点拙见,胡思乱想罢了。”

    流熏不想对他有所隐瞒,但她毕竟承诺过三皇子,她要保守这个秘密,要救哥哥出火海。

    景珏沙哑的声音幽幽道,“害太子大哥的人,是他自己。他心知肚明是什么人给他服下了药,害得他人前失仪丢尽皇室尊严。可他被逼至此,岌岌可危的时候,当了父皇和太后给的最后机会,他还在做那老好人,竟然还不肯供出那害他之人。凭了父王一再追问,他只剩战栗落泪,一副窝囊的样子,令在场的大臣们都恨得咬牙!”景珏眼眸里透出红花的血丝,满是恨铁不成钢的锥心痛恨。出事时,景珏表兄同她在入宫的途中,那这份话,该是太后告知他的。

    “熏儿是想,若说今儿这桩奇事,倒也太过蹊跷了。偏偏是惊雷一响,太子殿下突然失仪,出了这等匪夷所思的事儿。”她忽然眼前一亮,一个心思划过心头,那么,这操纵这场好戏的人,一定是能算妥这雷什么时候炸响,那药性何时能发作?可是什么人能算出这惊雷何时炸响呢?分明有人早在算计这天机还对付柔弱的太子。

    她清晰的记得三皇子那斩钉截铁的言语,怕是哥哥子骏此去河南的生死同太子殿下的安危息息相关,她一定要极早查明此事,真相大白才能保全孱弱的太子表兄,才能保全狂风骤雨中被卷到风口浪尖上的哥哥谢子骏和谢府满门。

    流熏忽然眼眸一亮,灵光划过,她对景珏说,“珏哥哥,流熏有一事相求。”

    景珏拱手说,“表妹请讲。”

    流熏问,“珏表兄可否帮流熏去问问钦天监的人,这几日,可有人向他们探听过今日的天相?何时起风,何时大雨,何时雷电”

    平白的人,还有人会关心这第一声炸雷会响在什么时分呢?分明是那些要借这雷电做鬼的人!

    景珏一怔,旋即担忧道,“熏儿,你还不死心吗?莫在去趟这沟浑水了。你救不了他!”

    “熏儿不是为了救太子,熏儿是要救自己。”流熏坚持道。心里还在推测,是什么妖方,能令太子如何人前失仪?

    “世子爷,世子爷”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疾步而来一队太监,为首的是皇上身边的牛公公。流熏同景珏都慌得迎上前去。

    牛公公一头大汗的慨叹说,“世子爷原来在这里呢,怎么谢大姑娘也在吗?太后娘娘四处在寻姑娘你呢。”

    “公公可有话吩咐?”景珏谨慎的问。

    “出事儿了,前面出了大事儿了!皇上传世子爷速去呢。前面出大事了,六皇子陪南彝使节听戏的功夫,才回偏殿去更衣,竟然遭遇了刺客,”牛公公紧张道。

    “刺客?六哥现在如何?可是受伤?”景珏惊得问,眸光里透出惊讶,拔步就要冲去。

    “一剑刺伤了腿,失血过多,昏厥过去了,被抬去了万安宫了。”牛公公唉声叹气。

    景珏不容分说就拱手草草道,“多谢公公,景珏这就去探望六哥。”

    “哎,殿下留步!”牛公公急得拦阻他道,“皇上口谕,南彝使节那边,请世子爷代为应付片刻,若是问起六殿下就说,是失足从台阶跌滚了下去断了腿。”牛公公颇有顾虑,景珏心领神会的点头。

    但这一瞬间,流熏的心情却如那浪尖上的一叶小舟无可依靠的被抛去高高的浪尖,又重重的跌落,再次被浪涛掀起。

第377章 对太后() 
流熏本是在怀疑六皇子策划的这场大戏,她正要寻蛛丝马迹为太子洗冤,证明六皇子的野心勃勃,暗中做鬼。可忽然间,这六皇子好端端的竟然遇刺,还险些丢了性命。换上是谁,都会推想是有人处心积虑的报复,要杀人灭口。推究起来,眼下深恨被皇上捧上云端代太子宴请异国使节的引人注目的六皇子的更会是谁人?那矛头更是要指向太子。

    人前唯唯诺诺拘谨无为,人后却有暗箭手足相残,这岂能令百官臣服,令皇上信赖而托付百年基业?

    事出紧急,景珏领了口谕,牛公公那慢悠悠的熏鸦嗓吩咐小太监们,“还不伺候世子爷更衣冠带?”

    两旁鱼贯而至的小太监们手捧乌漆金丝托盘,上面齐整的摆有皇子的日月绣蟒朝服,青白二色玉带,赤金小王冠。景珏伸开手臂,任小太监们或跪或立上下匆忙着却是有条不紊的为他冠带,一边对流熏温声说,“熏妹你还不速速去给太后请安?”

    他妆容整肃后,袍袖一抖,颇是潇洒的一卷衣袖,吩咐太监们说,“前面引路。”

    四团蟒袍,腰间缡纹白玉牌扣带飘悬了如意带,赤金小王冠正中一颗明珠琢目刺眼,冠上的珍珠更是莹润夺目。举手投足间透出无人能比的贵气。

    流熏眼前一亮,此刻的珏表兄立时透出一派眉宇轩昂英气逼人的模样,那张俊逸的面颊更显动人,深深的印去她的眼中。飞扬的剑眉,一双眸子深澈动人心魄。

    …………………………………

    落日时分,皇太后正在卧榻打盹,宫娥为她掌扇,习习凉风拂面,安然惬意。

    皇上到来时,听闻太后在午睡未醒,摆摆手示意宫娥莫要打扰,只在一旁等待。

    约摸一炷香的功夫,太后才恹恹的醒来。

    “皇上来了一阵子了,见太后睡得沉,不忍打搅。”崔嬷嬷回禀。

    皇上忙上前来见礼问安,太后揉揉困倦的眼责怪崔嬷嬷说,“也不说叫醒哀家,让皇上巴巴等了这许久。”

    又对皇上说:“哀家近来身子益发的乏了,终日里睡昏昏。”

    “许是该吃些补气的汤调理身子了。”皇上建议,忽然看看左右问,“听闻谢府里那个方太医的孙女颇通些医术,不如传来入宫在母后宫里伺候着就是。”

    太后一笑摇头道:“她不过是雕虫小技炫耀一二罢了,宫里这许多德高望重的太医,哪里就用得到她了?”这一番话也不知是真是假,皇上一笑置之。

    皇上贴了太后的榻坐去太后对面,关切地问:“母后若是身子乏,就着太医院速速配几味补药来。更有先皇曾说,百补不如一动,不如母后也饭后在园子里多走走,赏花散心,也不会存食。再不然练练五禽戏。”

    太后笑了摇头说:“哀家这大把年纪,还五禽戏吗?”

    “母后长命百岁,哪里就老了。”皇上笑道,捧过一碗参汤吹吹递去太后跟前。

    太后满意的一笑,尝口汤忽然问:“皇上如何得暇来了?”

    “哦,前些日子忙,未能给母后请安。今儿可算得了空,特来母后宫里请安。再者,有一桩小事,要请母后恩旨呢。”

    太后一笑,似在说就知你无事不登三宝殿。

    皇上说:“是京畿卫的褚宁今儿来奏请,说他家中的女儿在家守节四十载,如今仅有的幼子随了赵王在边关杀敌为国捐躯。他女儿日久在家烦闷,看能否请太后在宫里为她谋个差事,伺候在母后身边。褚宁说,他年岁日长,原配无儿,只此一女,原配过世的早,怕他百年之后,异母兄弟不能容这长姐守寡在家。”

    “倒是个细心的,哀家身边正没个伴儿,若是喜欢,就来吧。他女儿我见过,文文弱弱的,平日小声细语的,倒是爱说笑。想不到丈夫怜子亦如此呀!”太后听罢无限感慨。

    皇上一笑道:“母后如何如此慨叹?前些时还抱怨赵王苛责珏儿呢。说丈夫粗心,不如女子怜儿。”

    看了太后的神色,皇上慨叹道:“这倒令朕记起国策中一段故事,说秦国伐赵,赵太后请救兵于齐国。齐国要赵太后将柚子长安君拿去当人质,赵太后不许不知母亲可否还记得那段典故?”

    太后周身一抖,诧异的目光望向皇上,似猜出他要说些什么。

    皇上似不觉察,继续说:“左师公触龙劝说赵太后,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年赵太后送女儿燕后远嫁时,抱着她的脚哭泣,虽然心有不舍,却日夜乞求她不要被休回娘家,能在夫家长远。国君的子孙,多因为享受父辈功勋没有建树,很少富贵长远。居高位者就该为子孙长远打算,决不能坐享其成。”

    太后的脸色渐渐沉下,却又平静道:“哀家倒是听说这位赵太后的英名。似乎是齐襄王派使者去拜见赵太后,赵太后未打开书信就先问齐国的收成可好,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最后才问齐王身体可好?齐国使者不高兴了,说,‘我奉国君之命千里来拜见,你不问我们大王的身体,反先打听百姓和收成,这不是先卑后尊了吗?’,赵太后不愧是一国太后,道出一句名垂青史振聋发聩的话来。她说,‘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就是说,没有年成,哪里有老百姓的生路?若没有百姓,哪里来的什么君主?”

    皇上的面色一冷,看着母后笑眯眯的面容,强作一丝笑容。他本是要接赵太后的典故来点醒太后,不可太过纵容赵王,谁想太后竟然先发制人,强了先机,反将他自己陷于尴尬境地去。

    老太后似看出皇上的心思,小心地问:“可是你兄弟又惹了你不快?”叹息一声说,“这才要你这做兄长的多提点教训他,担当一二,你们父皇过世的早,十八他那时才十六岁。哎!”

    皇上一笑道:“儿子如今能向母后提,就因宠爱赵王这幼弟。否则,都成了郑伯克共叔段的演绎,巴巴地看着兄弟多行不义必自毙,同母亲不到黄泉不想见,这可不是为人子,为人兄该做的事儿!”

    太后周身一阵,冷汗及背,仿佛从皇上温和的眸光里看出几分锐利。她觉出一些不祥,动动唇问:“你兄弟他,出了事儿了?”

    “有人弹劾赵王,居功自傲,班师回京的沿途要官员跪拜迎接,所用礼制僭越了。”皇上冷冷道。

    僭越礼制是古往今来讳莫如深的大罪,赵王胆敢如此放肆!太后脸色大变,极力镇静着问,“皇上可是查明?若是你兄弟有不是的地放,皇上自可以呵斥点拨他。他自幼就敬畏你如父如兄,你是知道的。”太后先时的凌厉之气也弱了几分,仿佛被人拿住了咽喉要害,不得不屈从了。

    皇上颌首为难道:“朕自然是深知十八弟的秉性为人,不过是肆无忌惮的撒缰野马的日子过惯了,由着性子,才惹出这场祸事来。朕知他是无心之过,所以不罪,宠他,才爱之深责之切。可是,母后不要忘记了,先皇曾经一怒杀了摄政王皇叔,说是摄政王跋扈欺他年幼,虽然此事众说纷纭,但是自古皇家血案比比皆是。母后岂想盼惨剧重演,赵王重蹈覆辙?”

    太后惊得倏然起身,又重重坐下。

    …………………………

    流熏来到太后寝宫,太后在榻上侧卧闭目养神,周围掌扇的宫娥们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满脸紧张的模样。

    见了流熏到来,一位嬷嬷上前引了流熏去一旁轻声道,“大姑娘等等,太后心绪欠佳,这才囫囵的睡下,不忍惊醒她老人家。”

    流熏点点头,正要向后退下,忽听太后梦里一声唤,“熏儿,你何时入宫来的?”

    流熏一个激灵,措不及防太后竟然醒了,忙上前屈膝请安笑盈盈的说,“流熏才入宫来,听说适才皇上在太后娘娘宫里,流熏不敢擅入。”

    太后意味深长的“嗯”了一声,沉默了片刻,又悠悠地问,“如此说,你入宫有些时候了,才太子失仪的事儿,你也听说了?”

    这话问得单刀直入,令她措手不及,流熏忙谨慎道,“才听十公主依约提了一句,说是太子殿下得了顽疾,周身虚弱无力,卧病在东宫。”

    听她答得谨慎,但言语中,似对此事的来龙去脉早已知悉。太后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