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青少年最想去的100个地方 >

第6章

青少年最想去的100个地方-第6章

小说: 青少年最想去的100个地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墨客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崔颢的一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更是成为千古绝唱。难怪后来诗仙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题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黄鹤楼从此名气大盛。

    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有一位名叫费伟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纪念费□,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便与此有关。

    但如此巍峨壮美的黄鹤楼却命运多舛,1700多年来,它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最后一次毁于1884年的一场大火。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因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故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000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圣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谨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的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开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于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武汉东湖

    东湖位于武昌东郊,取其方位命名为东湖风景区,现为国家级风景区。由郭郑湖、水果湖、喻家湖、汤湖、牛巢湖五个湖泊组成。它是一个自然湖,自然环境优越,在4。8万亩的水域中,生长着鱼类18科67种,淡水鱼中以武昌鱼最为名贵。

    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新景区。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并通车,它是连接长江南北的第一座大桥。大桥分两层,上层公路,面宽18米,4车道;下层铁路,全长1670米。其中正桥长1156米,汉阳岸引桥长303米,武昌岸引桥长211米,正桥有2座桥台,8墩9孔,每孔跨度128米。

    长江,自古被称为不可逾越的天堑,而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则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6 峨眉山 普贤道场()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唐代大诗人李白赞美峨眉山的诗句,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广为传颂。峨眉山自然和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闻名天下。峨眉山中古木参天,流泉飞瀑,景色清幽。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的不同,以及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渲染,美景变幻多姿,自古就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

    峨眉山是“普贤道场”,四季晨钟暮鼓,香烟弥漫,佛音缭绕。6世纪中叶,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去印度等地考察回国之后,世界佛教发展的重心,从印度逐渐转向中国。唐朝末年,禅宗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四川一度成为禅宗发展的主要区域。峨眉山一时高僧云集,著名的有成都的克勤、灵龛,眉州的继达、昌福,资州的智铣,绵州的处寂,汉州的马祖,喜州的白水,峨眉的怀一等。山中呈现道教衰微、佛教兴盛的景象。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由于山上山下气温悬殊较大,从山麓至山顶“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种自然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山上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许多世界上稀有的树种。游人行走山间,举目四望,看到的都是翠绿、碧绿、墨绿的树叶,山也埋藏在厚厚的绿叶之中。

    来到峨眉你不得不流连于满山满岭的野花,而在众多峨眉山的名花之中,以杜鹃花最为出名,为此山一大植物景观,从暮春到仲夏,各种杜鹃花先后绽蕾吐蕊,黄、紫、白、红各显风韵,美丽绝伦。

    峨眉天下秀,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俯瞰峨眉山,气势雄伟而景色秀丽,山静云动,仪态万方。当你登临峨眉,仿佛超然于尘世之外,身心俱净化澄澈。

    万年寺

    该寺创建于晋朝,为慧持大师所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易名普贤寺,明万历皇帝因赐无梁砖殿“圣寿万年寺”之额改名为万年寺。该座园林式的寺院是峨眉山最大的寺院。

    寺内有铸于宋代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普贤铜像,其重约62吨,高约7米,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雄伟的山门、弥勒殿、观音殿、般若堂、巍峨宝殿、大雄宝殿等,其间还有花园、亭榭、水池等,可媲美苏州园林。另外,此寺还珍藏有“峨眉三宝”:贝叶经、佛牙、御印。寺中碑刻众多,最著名的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的“第一山碑”。

    峨眉山的“山霸王”

    峨眉山的藏猕猴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地位特别。它们占山为王,顽劣透顶,经常滋扰捉弄游客,在此贡献上“降猴十三招”:1。勿主动勾搭。2。勿穿红衣。3。勿挑逗它们,喂食时要给就给,不要伸到它们嘴边又缩回手,小心被它们抓花了脸。4。不要招惹怀抱小猴的母猴,以免它们大发雌威。5。喂食时应先给猴王再给小猴子们,先尊老再爱幼。6。经过猴区时不要嘴里嚼食东西。7。不要喂含果核的蜜饯以免呛死猴子。8。被猴子骚扰时,女孩子不要惊慌尖叫,以免引来更多的猴子上前调戏。9。经过猴区时书包背牢些,带子扎紧些,不要打手机,玩镜子,相机拿稳点。10。可以买根拐杖吓唬猴子,也可以在登山时用,一举两得。11。不要跟猴子眉来眼去,猴子很多情,你越喜欢它们,它们就越纠缠你。12。跟猴子合影时不要勾搭搂抱抚摩它们,周围最好撒上花生米。13。遇到紧急情况,向人类求救——有猴区管理员,千万不要试图与猴们单挑独斗。

17 梵蒂冈 袖珍王国() 
梵蒂冈,位于意大利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它地处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墙为国界。梵蒂冈是世界天主教中心,特殊的政教合一的国家。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仅相当于北京故宫3/5大,是一个典型的城中之国。

    梵蒂冈城早在8世纪便已成为教皇国的中心。1870年,意大利王国吞并教皇国,教皇退居梵蒂冈。1929年,意大利与教皇签署协议,梵蒂冈成为主权国家。

    几乎没人能抗拒梵蒂冈的魅力。这个面积只有44公顷、总人口不过1000多人的“袖珍王国”,却是全球8亿多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除去本身的辉煌史迹,这里陈列了太多的艺术巨作,令人心驰神醉。

    乍然进入这艺术的宝库,一瞬间,仿佛掉进了中古世纪的时空,任你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人,也难免失神。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罗丹、康丁斯基、达利、蒙克……这一个个平时只能仰视的名字忽然成了眼前真实的存在,密密地在你身边织起了一道网,网住你的眼睛和你的心。罗丹说,艺术是心灵深入大自然,发现它蕴含灵性而感到的欢悦。而梵蒂冈的气质是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无数次洗礼,无数次沉淀才成就的。每个人都可以把梵蒂冈当成一本书来读,一本超越政治、利益、金钱的人类文明艺术史的教科书。这里的每一件艺术品洗去了几百年人世浮沉的伤痕,洗去了俗世荣辱的尘嚣,在其中走上一遭宛如经历了一次纯美的朝圣之旅。

    圣彼得广场

    被称为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是17世纪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花了11年时间建成的杰作。广场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米,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三条走廊。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圣徒像。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26米的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造型,建造石碑的石料是当年专程从埃及运来的。在广场两侧各有一个银花飞溅的美丽喷泉。

    圣彼得大教堂

    位于广场的西南面,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十字架的结构,造型传统而神圣。教堂最早建于324年,在15世纪时开始改建,经过不少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参与修改,完成于1626年。圣彼得教堂不仅外形富丽堂皇,更是一个艺术宝库。

    大教堂东西长187米,南北宽137米,能容纳5万人,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著名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雕塑作品《圣殇》,二是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三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宝座。此外,教堂中央的穹隆拱顶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双重结构,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游客可以乘电梯登顶俯瞰罗马全城。教堂左侧有卫兵守卫,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

    梵蒂冈博物馆

    位于圣彼得教堂北面,占地约5。5万平方米,建于5世纪末,早期为教皇的一座宫廷,后来改成综合性博物馆,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收藏有文艺复兴时期三大艺术大师之一的拉斐尔艺术珍品以及其他名家的原作,均属无价之宝。

    西斯廷小教堂

    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因天花板和墙壁上保存有米开朗基罗花费4年时间绘制的著名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久负盛名。

18 布达拉宫 神圣的殿堂()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高110余米,东西长360多米,山下海拔3650米。整个建筑依山修建,规模宏大,巍峨壮观,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是西藏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和藏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传说这座辉煌的宫殿缘起于7世纪,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宫殿1000间以备文城公主居住,并取名布达拉宫。后来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直至17世纪,五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1645年。以后历代*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具有了今日之规模。

    今天,人们眼中的布达拉宫,不论是就其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还是从宫殿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来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独特性。它似乎总能让到过这里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统一花岗石的墙身,木制屋顶及窗檐的外挑起翘设计,全部的铜瓦鎏金装饰,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