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青少年最想去的100个地方 >

第22章

青少年最想去的100个地方-第22章

小说: 青少年最想去的100个地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尼黑是德意志秘密跳动的心房”。从奥格斯堡到富森,从富森到慕尼黑,光是坐火车,一路的风景都会让人恨不得从车窗飞身而下。这人间仙境里有国王的魔法、古老的民间传说、原始的森林、柔嫩的山坡,无边的绿野上漫步着成群的牛羊;这里有独特的南部文化和引人入胜的大自然,当然,还有靓车、音乐和啤酒。

    1158年,慕尼黑开始建城。1806年成为拜恩王国的都城。此后在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时代兴建了大量古典风格的建筑,使慕尼黑成为欧洲著名的城市。1871年德国统一后,仍然作为王国都城直到1918年。1923年,希特勒率冲锋队逮捕了当地的长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啤酒馆政变”。政变后希特勒被捕,在狱中写下了“我的奋斗”。1938年,英国、法国同希特勒签署“慕尼黑协定”将捷克划归德国。二战期间遭空袭摧毁。战后慕尼黑成为德国南部最大的城市。

    今天的慕尼黑拥有人口130万,新闻、时装、电气工业基础雄厚;出版业发达,仅次于纽约。

    慕尼黑拥有71家剧院、50座博物馆、21个贸易市场和11所大学。欧洲专利局、德意志财政委员会、歌德学院都在此设立总部。在这座迷人的百万人大村落里走一走,你一定能摸到慕尼黑那颗温暖的心!

    玛丽广场是慕尼黑最热闹的地方,这里名胜集中,商店林立,游客熙来攘往,在行人专用区欣赏各式各样的街头表演,充满旅游气氛。

    位于玛丽广场后面的新市政厅有着19世纪的*气质,一侧的钟琴形似一座典雅的双层舞台,最出名的要算是每天11点的报时表演,到时钟楼上有真人大小的木偶行列巡回出现。一旁的圣母大教堂是慕尼黑的象征。而建于11世纪的老彼得教堂是慕尼黑最古老的教堂,登上303级石梯至教堂的高塔,这里是饱览全市最佳的观景台。

    啤酒屋就是一个地球村

    到慕尼黑又怎么可以不去啤酒屋?啤酒屋位于新市政厅不远处,是1589年巴伐利亚威廉五世为酿造宫廷用啤酒而建的啤酒厂。不管是不是啤酒节期间,这里都是人山人海,满溢着啤酒的激情、醇香和欢乐。

    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地球村:美国人、英国人、阿尔巴尼亚人、瑞典人、南非人、韩国人、日本人、澳洲人……驻场乐队轮番演奏各个国家的经典名曲,要识别谁是哪国人,一看就知道,一到某国的乐曲奏响,那跟着唱得最响最欢的就是那个国家的人。

    宁芬堡

    在慕尼黑的西郊,是巴伐利亚历代选帝侯的夏宫,杰出的巴罗克式建筑,最早建于1664年,在其后的70年里并不断进行了扩建。宫殿前是有喷泉的水池,宫殿后是宫廷花园和树林。

66 巴塞罗那 一个人的城市() 
没有哪座城市会与一个建筑师的名字如此密不可分,巴塞罗那与高迪,像一对梦幻组合,不停地考验着人们的想像力。高迪的建筑像有生命的生物,让人相信他所信仰的神就住在里头。对于许多建筑大师来说,盖一幢好房子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盖好房子。然而这句话不适用于高迪,因为他盖的房子基本上件件都是精品。他在巴塞罗那留下了18件不朽的建筑杰作。巴塞罗那的旅游宣传手册上,有这么一句话:“整个巴塞罗那即是高迪。”

    巴塞罗那是一座盛产天才的城市,现代艺术巨匠毕加索、达利、米罗……都曾经在这儿名满天下。而高迪的建筑更是以天地为画布。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都将房子建得方方正正的,而高迪,这个看起来有点羞涩、呆板的男人,连谈一次恋爱都没能俘获芳心的男人,竟然将压抑的满腔柔情都变成了他婉约似水的建筑作品,变成了巴特娄之家、米拉公寓、格尔公园、圣家堂大教堂……这个像崇拜神一样崇拜曲线的建筑师,将动物、植物、大海、山脉等大自然呈现的曲线信手拈来,成了他的建筑外形、结构支撑和装饰元素。

    多少建筑师都在重复着为人们建造“火柴盒”似的房子,让人们在毫无诗意可言的住宅里生老病死。而高迪不愿意当这样的建筑师,他希望尘世的人也能住在天堂般的房子里。米拉公寓和巴特娄之家就是证明。米拉公寓的外观是连续性的弯曲造型,有波涛起伏的动感,而窗户犹如蜂窝,整座房子就像被海浪侵蚀后的岩石。连屋顶平台设计也是让人步步惊喜,烟囱像罗马士兵的面具,楼梯间像海螺,通风口像蘑菇……

    巴特娄之家属于改造工程,巴塞罗那的纺织业大亨巴特娄想将毫无生气可言的老房子改建成令人耳目一新的住宅,高迪满足了他的要求。屋顶像龙鳞片亮亮的脊背,左边是立体十字柱象征一把剑。这座住宅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窗台,犹如骷髅或面具的阳台,骨头形状的细柱,衬着彩色玻璃,给人无限的神秘想像。

    格尔公园的建造给了高迪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他终于可以将自己自然主义的建筑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了。什么叫“天造地设”,那就是格尔公园的一切,包括那里的抛物拱廊、倾斜柱、包厢长椅……

    美丽的风光中最耀眼的还是那幢建了一百多年还是脚手架林立的圣家堂大教堂,教堂外墙上有无数精彩的雕塑,有美丽的花儿、饱满的果实,有生命之树,有基督和他的弟子们,那就是高迪心目中的天堂。真不知道为什么当地人还要续建这座教堂?宏伟的诞生门、受难门、荣耀门都已经建好了,生命的所有隐喻已经可以让智慧的人明白。当高迪1926年死去时,圣家堂就已经完工了。它的残缺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没有头的胜利女神,永远都是一个建筑史、宗教史上的丰碑。

    这个世界,有一个高迪已经足够。

    建筑大师:安东尼·高迪

    安东尼·高迪1852年6月25日诞生于离巴塞罗那不远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就在他出生前不久,国王签署了全面改建巴塞罗那的诏令。工商界的富豪们纷纷斥巨资投入巴塞罗那的改建工程。他们在营造新的建筑时都喜欢别出心裁,争奇斗妍。那时,建筑师的职业十分吃香,人们趋之若鹜。

    1870年,安东尼·高迪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校就读。在校期间,高迪参加了巴塞罗那若干“奇观”的建造。1877年,高迪为一所大学设计礼堂,这也是他的毕业设计。方案出来后,引起很大争议,但最后还是被通过了。建筑学校的校长感叹地说:“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67 圣彼得堡 俄罗斯历史文化的殿堂()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在圣彼得堡住上两天,你会觉得自己知道了很多东西,如果住上两个星期,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并不多,若是住上两年,你会发现,原来你什么也不知道……

    圣彼得堡,昔日俄国的首都,更具有皇家风范。整个城市到处体现着文化与历史的厚重。这座被誉为“北方威尼斯”的城市,河流纵横,桥梁众多,处处充满了诗一般的美丽。冬宫与夏宫,令人赞叹之余,更汇集了人间珍宝与美景。漫步涅瓦河畔,呼吸着从波罗的海吹来的海风,绝对令人陶醉。

    圣彼得堡位于北纬60度,当地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早3小时。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这就是持续一个月的白夜现象。每年6~7月间,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国家的游客专门前来欣赏白夜的美景和参加音乐节的活动。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城市,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将近300年的历史造就了俄罗斯皇室宫廷的宏伟壮丽,同时吸收和容纳东西方的优点,被认为是俄罗斯对西方的一个重要窗口,还被俄罗斯官方认定为俄罗斯的文化中心。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阅读七遍描述圣彼得堡的文字,不如亲眼看一下这座城市”;还有一种说法:“没到过圣彼得堡就不算真正去过俄罗斯。”

    圣彼得堡整个城市全是二三百年前的建筑,满眼尽是巴罗克式、洛可可式的风格,既讲究对称,又破坏平衡,既追求宏伟气势,又注重雕塑细节。圣彼得堡曾几度易名,这可以从那些随处可见的、镶嵌在每幢建筑上的名字看出来,先是彼得格勒,之后是列宁格勒,接着再回到圣彼得堡。

    细节,成了一种特殊语言,诉说着这座城市浪漫又典雅的过去。

    在圣彼得堡市中心,见不到一幢现代建筑,显然这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有人说仅仅凭借这一点,圣彼得堡足够称雄于世界古典城市之林。圣彼得堡人习惯捍卫古典,拒绝时尚,或者他们压根儿不把某些时尚放在眼里,从他们坚定的眼神里能得出这样的专横:什么叫时尚,我们才是真正的时尚。

    在古老、繁华的涅瓦大街上,几乎不见顶天立地的广告牌,不见商场门口喧闹的商品叫嚷,商店大门的装饰多小巧低调,就像圣彼得堡人的表情,没有现代人的张扬、夸张、放肆、喧哗,那种从古典俄罗斯时代延续下来的气息,仍然牢牢地黏在每一张瘦削的长脸上。

    在他们眼里,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文学、美术等等,最值得他们骄傲。他们崇敬他们的文化英雄,如普希金、托尔斯泰、布尔加科夫、梅列日科夫斯基等人,他们可能习惯把这些伟人脸上深邃又冷峻的表情移植到自个儿身上,久而久之,成了区别其他城市人的重要标识。

    冬宫

    冬宫博物馆(也称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与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博物馆原为皇家宅邸,包括埃尔米塔日、剧院和冬宫三部分。

    冬宫有从古到今世界各地的270万件艺术品,其中西欧艺术馆、东方艺术馆规模最大,如果在每件展品前停留1分钟,每天按8小时计算,需要11年。冬宫收藏的名画最引以为骄傲的是达·芬奇的油画《戴花的圣母》、《圣母丽达》。

    夏宫

    正式名称为彼得宫,坐落在芬兰湾的森林中,距市区29公里。该宫是历代沙皇的郊外别墅。系彼得大帝1710年建造,占地800公顷,建筑豪华壮丽,被人称为“俄罗斯的凡尔赛”。该宫的主要建筑有:大宫殿、下花园、玛尔丽宫、奇珍阁、亚利山大花园和茅舍宫等。

    普希金话剧院

    位于奥斯特洛夫斯基广场,建筑家罗西于1832年建成的前亚历山大剧院,现为国立普希金模范话剧院。

    剧院广场上矗立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全身雕像。雕像的基座上雕刻着女皇在位时的重要大臣,由亚历山大·米克什设计,1873年由雕塑家马特维夫屈融伏完成。

    一座教育的城市

    圣彼得堡还是一个教育城,全市拥有各类高等学府共80多所。在众多的学校中,艺术类院校是圣彼得堡的骄傲,它们不仅是俄罗斯最优秀的,也是世界名列前茅的,如它的美术、音乐和芭蕾舞。列宾美术学院是世界四大美术学院之一,音乐学院与奥地利维也纳的音乐学院齐名,芭蕾舞更是世界首位。在圣彼得堡,仅国立的艺术院校就有八所,这些艺术院校和美丽的城市,使圣彼得堡成为世界当之无愧的艺术之都。

68 纽约 既是天堂,又是地狱() 
纽约,集历史与现代于一身,融合着雍容华贵与市井混杂。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到《北京人在纽约》,从留洋伤痕文学到大众影视作品,纽约当仁不让地成了主角,迎来了不尽的赞许和无情的揭露,让人既爱又恨,无奈又憧憬,百般牵挂,欲罢不能。于是无数的普通人陶醉在那份煽情中。有人这样说过:“天堂向左,纽约向右。”可是还会有很多人想要赢得她的芳心,无数人又“死”在她的石榴裙下。

    纽约被誉为“拜金之都”。这样说并无贬义,只是身处在车水马龙之地,玻璃幕墙的摩天大厦举目可见,大型广告牌满眼皆是,市面一片欣欣向荣,不仅是美国金融命脉的枢纽,也是全球的经济指针,因此,不少人都喜欢到纽约来“寻金”。然而,当地的各色人种,各国文化,却又塑造一个杂七杂八、黑白参半的人种大熔炉。虽然如此,这倒是纽约的魅力所在,皆因当地的社会形态万千,有趣的地方多得不可胜数,是非亲身体验不可的大都会。

    纽约,这颗西方的明珠,在任何时候,无论是在经济空前繁荣、股市一飞冲天、互联网大放异彩之时,还是在举世瞩目的“9·11”恐怖事件发生以后,这个世界性的大都市无时不向世人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特有的风情。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你不像在我梦里,在梦里你是我的唯一……”

    自由女神像

    人们熟悉的自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