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495章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495章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同盟国一方的德国实在是太强了,数月之内进驻凡尔赛宫的战例足够震慑整个世界。至于英法吗?法国当年都打不过那时候的普鲁士,现在吗,自然更大不过了。至于英国?美国人表示我们尊重大不列颠在海上的权利,但是陆地上吗?大英帝国已经没有了当年拿破仑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时的荣光。连非洲的布尔人都打的异常纠结!

    于是乎,综合考虑了之后美国人认为在这场大战中协约国的情况很不好,非常不好。“也许对于最后协约国最好的结果就是德奥打垮了俄国,获取了大量的土地,法国人勉强守住了自己的防线,而英国则在北海和地中海压制对方的海军。至于最坏的结果吗?可能俄国和法国这两个强国都会在日耳曼人的铁蹄下灰飞烟灭。而英国人勉强靠着自己的海军以及英吉利海峡的庇护苟且偷生。”马汉曾经这样忧虑的说道。

    有一句俗话叫,站在胜利者的一边总不会错。但是这句话绝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比如说这一次,美国就绝对不能站在胜利者的一边。第一点就是美国与英法之间的贸易和金融关系就决定了美国不能坐视英法的失败,英国是世界上的金融中心,法国是世界上的高利贷国家,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了华尔街那些大佬们的利益,德国摧毁的不仅仅是协约国的国家,更是摧毁了目前对美国有利的金融体系,英法给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贷款,但是如果有一天这笔贷款没了,美国的工业和金融流转肯定会出问题。而这是美国绝对不能容忍的。

    第二点就是,在战争期间,掌握着大西洋的英法肯定会从美国订购大量的物资和产品。但是在战争期间,这些产品的订购也许并不能以现金的方式进行交易,很有可能会产生外债,如果英法打赢了还好,可以通过搜刮德国来补偿这笔外债,但是如果打输了呢?美国人的货款不久彻底泡汤了?这要是换你,你能忍吗?

    如果说前两点美国人还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的话。那么第三点就真的绝对不能容忍,那就是美国不希望看到一个可以和自己比肩的国家控制整个欧洲。想象一下这场战争德国胜利后的情况吧,即使是最差的结果,德国也可以将东欧的大片土地纳入到自己的掌控之中,领土扩大一倍以上绝对不是问题,即使以现在的德国,领土面积不过60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不到的标准都可以做到世界第二,那么等这次战争结束后,在这个世界上谁还能挡得住德国?失去了俄国,英法能自保就不错了,整个欧洲都将在一个声音下颤抖不已。

    而德国控制的不仅仅是欧洲,往南,德国可以通过其土耳其盟友控制中东和非洲,往东深入亚洲的可能性其实不大,因为地理上太过遥远,那么剩下的就只能往西,往西就是大西洋,过了大西洋就是美国!再加上威廉二世对于美国来说并不友好,最后的结果就是美国两侧一个华夏一个德国直接将自己堵在美洲了!

    美国很想帮助英法,但是这些帮助目前看来也就是在经济上和物质上,原因很简单,美国的上层想打仗。但是美国的大众和舆论并不想打仗。在历史上美国在1战前就奉行孤立主义。欧洲打个底朝天关我们美国嘛事?而现在吗?这种孤立主义中也包含着厌战的情绪,美国人普遍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表示出了一种不信任和怀疑。再加上国会中对陆军的吝啬,美国高层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美国海军也许有重振的机会,但是陆军?没有直接威胁的情况下前途堪忧啊!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阿虎9006的月票支持~~~~~。

第七百六十九章 俄国的军事改革() 
在两次华俄战争中被打脸的俄国人非常郁闷,相当郁闷,异常郁闷。从俄国沙皇到他的大臣们再到普通的俄国民众终于在事实面前低头了,他们承认了一个现实,那就是俄国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震慑整个欧洲的压路机了,更不是当年让拿破仑折戟沉沙的俄国了。现在俄国陆军的质量甚至连中流都不如,一个刚刚建立了不到10年的国家都可以把俄国人打的满地找牙。

    既然原来的道路走不通了,而俄国又是一个极度依赖军力的国家,那么军事改革就成为了必然。从沙皇到军官到普通民众都认为俄国陆军必须改革。什么你说海军?好吧,海军需要的不是改革而是推到重来。但是具体如何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什么,俄国人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想法。

    其中一部分俄国人认为俄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巨大的物质差距和补给差距,首先,俄国和华夏进行的两次大战都是在距离俄国中心所在地东欧数千公里之遥的地方展开的,而且还是在没有一条完整铁路线的情况下进行的战役,在他们看来,俄国人只能把自己200多万军队中的一小部分投入战场去和华夏共和国举国之力抗衡。这场战争的失败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所以他们认为现在需要做的是将部队继续扩编,依靠绝对的数量优势来压垮对手,同时对军官团进行调整,以便更好的指挥这支庞大的军队。至于运输问题,这些人认为在交通“便利”的俄国欧洲部分,这些问题是不存在的!俄国人完全可以靠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陆军将德国人活活耗死,更何况西线还有英法盟友。

    但是以库罗帕特金等参加和指挥了这场战争的俄**官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他们知道在这场战争之中,人数并不能表现俄国远东军团的力量。俄国人是有两百多万的各种武装人员,远东军团论人数不过九分之一左右。但是他们拥有的装备缺远超兵员所占的比例。

    “我们在东线几乎每100人就可以拥有一挺机枪。我们拥有1500多门各种火炮。而在我们的军队中,平均每700人才能拥有一挺机枪,而我们所有火炮的数量加在一起也不过5000多门。也就是说,我们几乎将全军机枪的7成和三分之一的炮兵都调往了东方。如果说我们每个远东军团的士兵手中都能有一支莫辛纳干步枪的话,我们在欧洲的士兵手中至少有三成使用的还是单发步枪。远东军团占整个俄军中的比重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库罗帕特金回忆道。

    所以这一部分俄**官高层认为如果俄国想要重整军备的话,那么前提需要做的不是继续扩大兵员数量,而是首先提高军工的产能,提高部队的素质。这些想法按理说是正确的,而且获得了包括一大堆政府高层的支持,但是实际上。想要真的实施起来的话恐怕又困难重重。这其中的障碍不仅来源于政府,更来源于外部的各种影响。

    俄国政府中的各种**问题和拖沓的效率首先就限制了工厂的产能和效率的提高,以至于俄**方方向,从外国购买炮弹居然比自己官厂生产炮弹还要便宜!而让私营企业生产重武器又存在着重重顾虑。所以尼古拉二世虽然采纳了部分意见,但是整个过程却比较缓慢。俄国的军工体系在缓慢的更新着自己的步伐。

    而来自外界的影响则比较复杂,其中英国人这一次又扮演了一个不太好的角色。如果想要扩大产能,首先就要统一军队中各种武器的规格。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知道的事情。俄国人的武器规格和英制是不一样的,和法国人的公制也有区别。俄国人想要更新自己陈旧的武库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标准。按理说这一次应该不关英国人什么事,但是实际上英国人还真掺乎上了。

    “俄国政府现在已经很不稳定了,即使有我们的贷款有我们的技术,他们在对抗德国的战斗中依然不被看好。而且更重要的是,德国已经在俄国政府中埋下了暗桩。战场上的失利会导致政局的剧烈动荡。而如果俄国屈服甚至加入德奥一方的话,对于我们显然是灾难性的,而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认为英法两国有必要在俄国埋下自己的暗桩。”在一份英国绝密报告中英国人这样评价此时的俄国和英法需要做的准备。

    而在政局动荡的时候,什么样的暗桩最为保险呢?自然是一支和德国死战到底决不妥协的军队最为保险!这支部队必须和俄国旧有的官僚体系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防止被德国人渗透和利用。而这些原因也从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英法要求华夏为俄国培养陆军的计划实施。

    而这支新军队和旧军队中最显而易见的区别就是,他们使用的武器都是标准的华夏制式武器,其中绝大部分重武器和英国也是通用的,因为原因很简单,华夏陆军的6寸重炮、4。7寸重炮和12磅炮是海陆通用的,而海陆通用的话就代表着和英国海军通用。就代表着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华夏制式和英国制式十分接近!嗯,这个让英国人很容易接受,而且让华夏供应这些武器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即使算上运费,华夏共和国生产的武器和弹药还是比俄国官场生产的便宜!同样的英国贷款可以武装更多的军队。

    为了让尼古拉二世支持这个计划,英国人甚至表示这支部队的费用和消耗都可以由英法两国来提供,在英国特使的描述下,这支全盘英法化的部队将组建成一支精锐的快速机动部队,以便在最关键的时刻投入到最重要的战场上。这些军队将被编组为一个独立的集团军进行部署和作战,他们将由沙皇最为信赖的元帅来指挥。当然,还会有英法陆军的高级参谋人员来提供“协助”。

    这个意见在尼古拉二世看来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认为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英法不会再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而且这支军队还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更为重要的是,英法比自己还不能容忍对德妥协。此时的尼古拉同样意识到德国人可能正在自己的宫廷之中寻找“代言人”。所以培养这样一支能打硬仗并且绝对不会“投降”德国的部队还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俄国的军事改革在一开始就呈现了“双轨制”的特点。一方面是旧军队的规模继续扩大,同时增加了军工生产能力,部分军品还是扩大在民间工厂的订购。这些部队的指挥官依然是旧贵族。整个体系和指导思想依然是俄国旧有思路。这支部队从数量上来看构成了俄国陆军的整体。而另一部分则是在英法华夏三国重新打造的新式俄军。三个各怀心思的国家居然在这个问题上罕见的达成了一致。为德国“培养”一个永远的敌人成为了三国共同的目标。

    “这支军队除了要彻底隔绝亲德势力的影响之外,还要隔绝俄国国内各种其它势力的渗透。比如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或者其它什么政治势力,对了,还有沙皇的大贵族们,这将是一支纯战斗部队,一支为了维护协约国和诺曼诺夫王朝统治的纯战斗部队。”在英国政府文件中是这样描述这支部队的。

    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呢,叫人是一种不会满足的生物。当在英法华夏等国的帮助下俄国陆军开始缓缓恢复的时候,沙皇尼古拉二世还是对它的舰队有些念念不忘,不知道是不是君主们对这些海上的浮动堡垒有一种共同爱好,反正历史上无论是德皇威廉二世还是尼古拉二世亦或者奥匈帝国的弗里茨。他们似乎都非常热衷于建造大型战列舰。

    一方面俄国人联系英国船厂看是否能为俄国建造一批新式战舰。而另一方面俄国政府则电令依然在东南亚的埃森。让他和杰里科会面,然后就俄国海军的未来听取一下这位未来的英国大舰队司令的意见。而这一次让埃森感到相当意外的是,杰里科在私下里竭力阻止俄国人购买英国新设计的无畏舰。

    “听我说,我的朋友。为了俄国海军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为了波罗的海的安全。我希望未来的俄国舰队不要从英国购买战舰,至少是不能购买英国设计的战舰。费舍尔这个老眼昏花的家伙将海军建设弄的一团糟,我实在无法想象一艘战舰在吨位不变,火炮扩大1。5寸左右,航速提高2节的情况下。它的防护到地会变成什么样子。”杰里科满含怒气的说道。

    杰里科是实在没有办法了,作为一个有良心的军人,作为一个有大局观的军人,他实在是不能看着英国海军掉坑里的情况下再看到俄国海军也掉坑里!英国人家大业大丢几艘船没关系,但是俄国人可不行啊。而且波罗的海太小了,小到了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那我们怎么办?德奥意三国不可能给俄国提供军舰,而我对俄国自制军舰和美国船实在没有信心。我们的战舰性能始终弱于对手,这不是一个好的情况。”埃森脸色微微一变。

    “其实从华夏购买军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现在看应该没问题。为了节省军费,华夏海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大量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