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铁血山河志 >

第282章

铁血山河志-第282章

小说: 铁血山河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固若金汤的地势,四个行家里手,也是直皱眉头。

    黄鼠对猴子道:“大哥不必疑虑,快通知公子,他来了,一定会有办法。”

    公子机智过人,常常干出别人无法想象的事。猴子觉得黄鼠的话有道理,于是和老鼠一道,告辞众人,纵身一跃,飞出了窗外。

    江洲琵琶亭,曹继武答应给大神们三日自由,自己闲来无事,便和顾炎武同游庐山。

    金月生有伤,金日乐讨厌和顾炎武斗嘴,佟君兰和沈婷婷忙着练琴,所以都没有跟来。

    千年东林寺,净土之源,白莲祖庭。二人之所以选择来这里,一来观赏庐山秀美的风景,二来打探白莲教的消息。

    顾炎武是想借助白莲教的力量,抗清报国。曹继武却是想了解情况,以防白莲教暗中偷袭自己的人马。

    二人的目的不同,彼此心知肚明,但谁也不点破。他们有说有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竟上东林寺。

    东林寺门前,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忽然一声哀嚎声起,一个头戴圆顶貂皮帽,身穿反背羊皮袄的中年人,在对一穿破棉衣的人拳打脚踢。

    那破棉衣人约莫三十岁,脸面流血,哀嚎不止。

    周围人议论纷纷,都在看热闹,谁也不去劝住。

    曹继武看不惯,上前一把抓住胳膊:“怎么随便打人?”

    “哪里来的野鸟?胆敢管起老爷的闲事。”

    两个家丁见状,立即上前,要打曹继武。

    顾炎武认出了貂皮帽,连忙上前劝道:“吴荣老弟,不必动怒,这位是顾某的朋友,曹继武。”

    吴荣也是苏州名士,和顾炎武要好。一见是顾炎武,他立即笑脸行礼:“什么风把顾兄吹来了?”

    顾炎武回礼:“这是怎么回事?”

    “这表奶子是卖糕的,卖别人十文钱一个,他欺我是外地口音,却卖给我十五文一个,简直是岂有此理!”

    吴荣愤愤地大骂,照棉衣人的脑袋,又踢了一脚。

    棉衣人痛苦地叫了一声,滚在一边。

    这卖糕人猴眼尖腮,蹲在一角,双手捂头,一边呻吟,一边眼白上下翻动,斜眼不住地窥伺。曹继武知道他是个刁滑之人,同情和怜悯,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吴荣忽然命令两个家丁继续狠狠地打,棉衣人吓得六神无主,眼神全是渴望,看着好事者曹继武。

    有始就有终吧!

    曹继武不忍,于是拦住两个家丁,对棉衣人道:“你走吧!”

    棉衣人爬了起来,跪地对曹继武行礼:“公子,我收不了钱,孩子会饿死的。”

    吴荣大怒:“亏心买卖,还敢要钱?给我往死里打。”

    顾炎武连忙劝住:“算了,算了,你也是有身份的人,何必和小人一般见识呢?”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然而为了活命和子女,那点可恨,就微不足道了!

    曹继武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锭五两银子,递给棉衣人:“拿去吧!”

    棉衣人立即停止呻吟,伸出双手来接。

    他右手无名指、中指指肚以及食指中节皆有茧,明显是长期捉笔之手。曹继武稍微犹豫了一下,又掏出怀里仅剩的一条五两刀银,一并塞在他手里。

    棉衣人千恩万谢,起身挑了挑子,一道烟去了。

    十年寒窗,穷困如此,可叹可悲!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曹继武心中叹道不已。

    见棉衣人跑了,吴荣知道曹继武是顾炎武的朋友,不便责难,抱怨道:“你这朋友甚是好心,只是好心用错了地方!”

    顾炎武劝道:“算了算了,人都走了,还提他干什么?走,我们一起进寺看看。”

    三人并肩,走入了千年古刹东林寺。

    东林寺主殿神运宝殿,三人上香毕,曹继武借着供桌上的笔墨,写下一首诗:

    庐山云雾霭,东林庐山怀。白莲东林寺,禅心白莲台。

    顾炎武赞道:“贤弟好深的禅理啊!”

    曹继武微微一笑,将诗递给旁边的小沙弥:“烦请小师父,交给悟远大师。”

    小沙弥接过诗,转身而去。

    不大一会儿,悟远大师亲自前来,见到顾炎武和吴荣,连忙见礼。

    原来他们早就认识了,悟远笑道:“这诗一定不是二位所为!”

    顾炎武指着身边:“这位是池州曹继武。”

    曹继武连忙行礼,悟远回礼:“敢问曹施主,本寺乃净土一脉,何来禅心白莲台?”

    “无相,无相,何来禅宗、净土?”

    悟远闻言笑了:“曹施主高见,老衲着相了,惭愧,惭愧!”

    着相:释家用语,执迷于表象而偏离了本质。

    禅宗为北魏年间,天竺高僧达摩所创,祖庭嵩山少林寺。

    净土宗则为东晋年间,慧远大师所创,祖庭庐山东林寺。

    然而两派同属释家佛门,但在高人看来,本身没什么区别。

    顾炎武笑道:“继武老弟,乃九华山无暇禅师门下,尽得渡叶大师亲传,佛法高深,非同一般啊!”

    悟远吃了一惊:“原来如此!”

    九华山原本净土胜地,但无暇禅师声名远播。身为净土宗的悟远,也曾亲赴九华山,听从渡叶禅师的教诲。

    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别看岁数不大。要真是论起佛法来,悟远还真不敢保证能胜出。

    顾炎武抬了曹继武的身份,悟远自然十分客气,急忙伸手引路。

    三人随悟远到了方丈,围着火炉坐定。

    悟远问道:“三位得此清闲,所来何事?”

    吴荣只是来散心的,闻言笑道:“天高云淡,特来一游。”

    顾炎武捋须想了想,笑道:“群魔乱道,特求佛法。”

    天下纷乱,顾炎武想借白莲教的力量抗清,故作此回答。

    曹继武却回道:“藕泥难分,白莲寻宗。”

    东林寺一直视自己为净土白莲正宗,排斥白莲教。而白莲教也认为他们软弱无能,嘲笑白莲宗。

    但其实白莲宗和白莲教之间,很难区分,一个清高避世,一个淳朴世俗。二者皆认慧远大师为开派祖师,东林寺为祖庭。曹继武想弄清楚白莲宗和白莲教的关系。

    悟远大师听出了三人的言外之意,对吴荣笑答:“吴施主的目的,不解自明。”

    接着对顾炎武和曹继武道:“二位施主的回答,可归为一类,佛即是佛,魔即使魔,阿弥陀佛。”

    悟远大师的态度很明确,白莲宗和白莲教不是一回事,顾炎武找错了地方。

    顾炎武和曹继武对视一眼。吴荣本来是散心的,见他们都是云山雾罩的,于是起身告辞出去了。

    “魔来了,佛会怎么样?”

    曹继武的言外之意,是白莲教来东林寺认宗,白莲宗怎么看?

    悟远迟疑了一下,回道:“佛法普度众生。”

    白莲教和白莲宗毕竟同根连枝,白莲教来认宗,白莲宗如果不让,显得小家子气了。

    大乘佛教,佛法普度众生,魔是众生一员,也不例外。白莲教教徒来了东林寺,悟远就把他们看成白莲宗的弟子。

    所以悟远的回答,可谓既巧妙又含蓄,曹继武点头笑了。

第309章白莲教的秘密() 
悟远含蓄而巧妙地向二人,表达了自己对白莲教的态度。

    他们暗中一定有联系!

    顾炎武听出了悟远的态度,于是问道:“敢问大师,魔与魔相争,佛又该怎么办?”

    白莲教以普通大众的利益为重,支持维护老百姓。而官府却恰恰相反,压迫大众,甚至将百姓逼的家破人亡。

    所以千年以来,白莲教起义不断。历代官府,皆视白莲教为妖魔,也正因为如此,白莲宗为了自保,才和白莲教划分了界限。

    就教义而言,白莲教和白莲宗没什么区别。但就教义的执行来看,白莲教远比白莲宗执行的要好,被压迫抬不起头的百姓,至少可以在白莲教中,得到一丝慰藉。

    而白莲宗为了自保,虚与委蛇,差白莲教远矣!

    白莲教和官府互视为魔,顾炎武抛出的这个问题,悟远想了半天,不知如何回答。

    过了一会儿,悟远终于压制内心紊乱的思绪,回道:“佛将一并收之。”

    曹继武笑了笑:“没那么简单吧?”

    顾炎武也不以为然:“佛好像从来就斗不过魔。反而不得不借助魔的力量,来弘扬佛法。”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周世宗柴荣,三武一宗,四次灭佛。所以如果没有官府的支持,佛法几乎不可能传扬。

    曹继武听了顾炎武的话,点点头:“顾兄所言极是,想要成佛,必须先把自己变成魔,只有魔,才会有力量和胆识,与魔相争。即使不敌,虽败犹荣。”

    如果老百姓不反抗,只会被官府、乡绅一点一点的剥削,最后连渣都不剩。

    白莲教被视为妖魔,但却是贫苦百姓心中的佛,白莲教给了他们胆识和力量,每次起义,虽然都败,但至少死在战斗的路上,比被一点一点地压榨而死,不知好上多少倍。

    过了一会儿,曹继武又道:“佛法远大,却高不可攀。魔法方寸,却触手可及。有些魔,可以给众生一丝安慰,可有些魔,这连这点安慰也不给,反而将众生赶尽杀绝。”

    顾炎武点点头:“贤弟所言极是,如果让顾某来选,顾某一定成魔。”

    两位你一言我一语,嘴巴都溜,配合也好,悟远半天说不出话来。

    过了良久,他叹了一声:“佛祖慈悲,超度众生,往生极乐。”

    曹继武和顾炎武闻言,知道悟远被二人说服了,相视一笑。

    顾炎武喝了一杯茶,对悟远道:“这里并无外人,大师但说无妨。”

    悟远叹了一声,陷入了沉思。

    顾炎武和曹继武也不打搅他,只顾品茶。

    悟远大师思索了良久,叹息了一声,忽然开口问道:“你们可曾听说过僰人?”

    曹继武和顾炎武闻言大惊。

    僰人乃西南一民族,民风彪悍,实力强大,千百年来,和中原王朝一直纷争不断。

    然而三十多年前,万历皇帝改土归流,在九丝连环城,一举将僰人灭族。大明王朝拿此大肆炫耀武功。

    顾炎武饱读诗书,如何不知道这事?曹继武也曾渡叶那里,听说过此事。

    所以悟远的话语一出,顾炎武和曹继武二人,皆预感到,悟远要透露白莲教天大的秘密。二人对视一眼,屏住呼吸,一起看着悟远,生怕听岔了一个字。

    悟远早已料到二人会吃惊,又叹了一声:“大明王朝虽将僰人灭族,但仍有一小部分,地处偏僻,而幸免于难。”

    顾炎武和曹继武对视一眼,急切地问道:“大师是说,这些僰人就在白莲教中?”

    悟远点头。

    顾炎武和曹继武二人,惊得目瞪口呆。

    良久,悟远问顾炎武:“施主对大清是什么态度?”

    顾炎武一脸愤恨:“酋虏野蛮,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悟远面无表情,又问:“如果施主是僰人,又怎样看待大明?”

    顾炎武无言以对,低头不语。

    大明是汉人的王朝,消灭蛮夷,在汉人眼里,那是天经地义之事。

    然而如今北虏消灭了大明,汉人当然痛恨满虏。所以被灭族的僰人,同样对汉人恨之入骨。而顾炎武却是汉人,奉大明为正统,他不愿对大明有所微词。

    万历三大征,其中一征,就是消灭西南夷,这是大明汉人,歌功颂德大吹特吹的自豪和骄傲。

    然而好日子没过三十年,人家满洲干过来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大明消灭西南夷的方式,一脚将大明踩死。

    诚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汉人如果拿着这一套和僰人去套近乎,人家不一定买账。毕竟如今的形势,大明汉人只是趴下,而僰人却被灭族。

    僰人的确是被大明灭族,这个毋庸置疑。如今深受亡国灭种之痛的顾炎武,自然能够体会道僰人的痛苦。

    悟远把这个话题抛出来,顿时令顾炎武陷入两难。

    过了良久,悟远见顾炎武不回答,念了声佛号,叹了口气:“施主所求之事,老衲已解,但愿施主量力而为,以免招来无谓的杀身之祸!”

    僰人和大明的仇恨,不共戴天,白莲教中有许多僰人后裔。如果顾炎武冒冒失失地向他们,提出共同抗清的主张,等待他的,只有僰人的利刀。

    悟远的意思很明显,顾炎武联络白莲教帮助对付大清,是不可能的,少有不慎,还会被愤怒的僰人所杀。

    顾炎武心情沉重,良久不语。

    过了一会儿,顾炎武不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