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一念飞仙 >

第480章

一念飞仙-第480章

小说: 一念飞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许多人,身穿锦衣,手拿折扇,风度翩翩,身后更是跟着几个随从,贵气逼人。

    其中,更有无数莺莺燕燕,容颜娇好的女子,似乎都是大家闺秀,待字闺中,尚未出阁。

    上古时期,女风极严,无才便是德,尚未出阁的女子一般只能待在闺房中,学习三从四德,刺绣运针,不能随便出去抛头露面,如果被人看了就嫁不出去,伤风败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多女子,直到身穿嫁衣,出阁的那一天,才知道夫君长什么样子。

    如今,到了中央皇朝,就废除了这些旧习,擎天大帝甚至修大典以传千古,女子也能念书,习武,出来见见世面,没有人敢说这是伤风败俗,于是就涌现出来了许多才女。

    江易的母后,荣华公主,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这码头之上,书生,才子,佳人,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

    可惜大煞风景的是,有很多官兵存在,整个码头,都被官府掌控了,维持秩序。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断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

    江易看到,许多书生有妻子在身,前来送别,哽咽难离,依依不舍,但是那船只催发,不得不登船行水,挥手依别,留下一个个女子,追船而去,泪湿春衫袖。

    望夫处,水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此刻,在那水面之上,一艘豪华楼船当中,响起一阵叹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姐好文采!”

    这声音一落,一个丫鬟模样的女子便鼓掌喝彩道。

    在其身前,有一身穿淡绿色衣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身材窈窕的女子。

    这女子年纪不大,露出线条优美的曲线,以及清晰可见的锁骨,头插蝴蝶钗,不施粉黛,却花容月貌,如出水芙蓉。

    她站在楼船之中,透过一道窗户,可以将整个码头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于是有感而发。

    “只是前人所作的罢了。”女子开口说道。

    “虽是前人所作,但出自小姐口中,便有一番新意,情景相合,恰到好处。”丫鬟再次说道。

    这丫鬟这番言吐,着实不凡,似乎也读过书,不是愚昧之辈。

    一介丫鬟尚且如此,主人又且会庸俗?

    “贫嘴!”女子看了丫鬟一眼。

    丫鬟吐了吐舌头,一副调皮模样,并不害怕,显然主仆情感极深。

    那女子再次望向码头,从一个个匆忙的身影之上扫过,在某个身影上微顿,但很快掠过,然后收回目光,走到案桌前,那丫鬟会意,开始研磨。

    女子便执笔点墨,在一块布帛之上书写。

    大约十息左右,笔停下,那丫鬟低头看去,随之念道:“寒窗十载,虚度光阴,百无一用是书生!”

    丫鬟念完之后,大惊失色:“小姐,这”

    女子却不慌不忙说道:“翠儿,将这上联贴出去吧,只要能对上,无论是谁,皆可上楼船,共赴京都。”

    这个丫鬟,叫做“翠儿”。

    她听到这话,便犹豫了起来,因为这上联一贴出去,就等于是把天下学子得罪了通透,必然引起轩然大波。

    不过她心思缜密,看出了自家小姐的决心,没有办法,只能照办,转身走出了楼船雅间。

    此时江易已经戴上了千面具,换了一副容貌,不会有人认出他的身份,一行人乔装打扮,经过官府的简单盘查之后,便顺利进入到了码头内。

    “人太多了,几乎都是前往京都的。”丁云杰忍不住感叹道。

    突然之间,江易感觉到一道目光扫视到自己身上,他立刻转过头去,看向河面之上,可惜这目光极为短暂,飘渺之间,消失不见。

    那河岸边,船只极多,数之不尽,他也不好随便催动念力仔细查探,万一有什么高手隐藏在其中,恐怕要节外生枝。

    “公子,我们直接包下一条船,前往京都?”葛立方开口问道。

    “不必了,顺便一艘船便可。”江易罢了罢手。

    这进京赶考的人极多,码头上的船虽然也多,但是依旧不够承载那么多人,如果他们包下一艘船的话,势必有不少人坐不了船,说不定会耽误科考。

    江易不是那种讲究排场,专横独霸之人,没有必要断了别人的希望。

    于是众人便朝着一艘商船走去。

    但是,就在这时,这码头之上出现了轰动,许多人都纷纷朝着一艘楼船涌去,声音嘈杂,似乎发生了什么大事。

    几个官兵,想要上前阻止,但是却被阻止了下去:“没事,不用过去。”

    “发生了什么?走,我们过去瞧瞧。”

    众人一脸茫然,出于好奇心,便跟随着人群朝着那艘楼船涌去。

    “快走,那边出了一个对子,这下有好戏看了。”

    靠近之后,却听见许多谩骂之声:“混账,真是混账,竟敢侮辱我们读书人!”

    “欺人太甚!”

    “怎么会有这等口出狂言之人,官府也不来管管,一定要讨个说法。”

    “嘘,禁声!这楼船如此奢华,其中之人非富即贵,你看那些官兵,站在远处袖手旁观,根本不敢过来管这事。”

    “朝廷以武立国,以文治国,我们读书人,修身,治国,平天下,朝廷百官更是以太师大人为首,天子之师,那是文学泰斗,字字珠玑,天下之人无比敬仰。”

    “一介书生,口诛笔伐,只要占据道理,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皆可驳斥,怎么会如此不堪?”

    “官府不管,我们管,和他拼了!”

    群情激奋,所有袍泽书生,脸上皆是难看之致,愤慨不已,更有怒发冲冠者,企图上前理论,但是那楼船前站着七八壮士,有猛虎之气,眼神如刀,令人望而却步,不敢动作。

    “何故引起群青激怒?”

    江易等人举目望去,便见那楼船拉下一条巨大的帛布,上面写道:“寒窗十载,虚度光阴,百无一用是书生!”

    “好家伙!那些读书人,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挑灯苦读,冬九夏伏,不知春秋,何等艰辛之事,但是却被人说成是虚度光阴,浪费时间。”

    樊如花惊道:“百无一用是书生,更是将天下读书人全盘否定,无情打入冷宫,言辞犀利到这个地步,这楼船主人到底是什么人物,竟敢出这种对子,也不怕遭受群起而攻之?”

    樊如花,出身官宦,千金大小姐,从小自然有良师指点,读过不少圣贤之书,知道读书与练武一般辛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才能有所成就。

    穷读书,富习武。

    寒门出才子,白屋出公卿。

    不过身体柔弱,手无缚鸡之力,这是那些书生的通病,就算当上大官,有护卫在旁,也容易被人杀死。

    尤其是在乱世当中,读书人的地位更是不堪,那些百姓,如果起来造反的话,第一个就嚷嚷着要杀官造反,而不是杀武将。

    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许多人心知肚明,却没有谁敢明目张胆地说出来。

第702章 胡云生() 
擎天大帝,凿运河以通八方,定礼法以育天下,修大典以传千古。

    在上古时期,科举当中,有文状元,武状元之分。

    但是到了中央皇朝这一朝,却没有文武之分,不论强弱,通通进行科考,以文章,经义定优劣,因此大大地提升了读书人的地位。

    穷读书,富习武。

    那些穷苦之人,若无奇遇,唯一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科举。

    就算练不起武功,手无缚鸡之力,只要把书读好,通晓了道德文章,也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于是中央皇朝,各大州府,就涌现出来了无数书院,培养出来了无数寒门才子。

    其中,以国子监为首,那是中央皇朝的最高学府,天下书生的圣地。

    皇甫擎天当初也在国子监学习过,太师讲道,如果能进入其中,那等于和天子同窗,何等荣耀之事?

    不过想进入国子监学习,比登天还难。

    礼法,大典,是读书人极为推崇的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中央皇朝如此昌盛的原因。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所有读书人,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如果不是那楼船有猛虎壮士,恐怕已经遭受到群起而攻之了。

    “好字!”

    江易看着那布帛上的字,却是暗自赞叹道。

    这一副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绝对不超过十息,笔画之间,心灵手巧,神韵通达,尽显柔美。

    笔之造诣,非同一般?

    一般男子书写,下笔如神,苍劲有力,万里河山,展现出来的是英雄气概,只有女子,才能写出这种清秀,柔美的字来。

    江易从这字里行间,便看出这楼船的主人,是一个女子。

    不过一个女子,竟敢写出这种对子来,公然挑衅天下读书人的权威,如果不是疯了,就是另有目的。

    总之,江易觉得这船主人并不简单。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上联,下联可不好对,弄不好就是自取其辱。”顾恒沉声说道。

    许多书生,情绪激愤,知道动武占据不了任何优势,那楼船前的七八猛虎壮士,就能将他们解决了,于是只能渐渐冷静下来,看向那布帛上联,开始沉思起来。

    如果能够对出下联,那他们才能找回场子,扞卫读书人的尊严。

    所有人,不管是不是读书人,这一刻都盯着那上联,开始冥思苦想。

    甚至有一些书生,拿着纸笔,摇头晃脑,勾勾画画,一边想一边写,看上去非常的认真,但是半响之后,依旧一无所获。

    “这上联太难了!”

    许多人都摇着头,忍不住说道。

    一些人还露出义愤填膺之色,说道这根本不是什么对子,只不过是楼船主人故意刁难众人的把戏而已。

    “这楼船主人已经说了,谁要是能对出下联,就可上楼船去,共赴京都,并且还有万两纹银相赠。”

    “万两纹银?有这么好的事情?”

    “有了这万两纹银,科考的所有开销也够了。”

    “这船主人真是出手阔绰,一副对联就值万两纹银,真正的一字千金啊。”

    “哼!这对联且是那么容易对出的,你看那些书生,愁眉苦脸,半天都没有对上来,就知道不简单。”

    人群之中,传来了阵阵议论之声。

    在场的许多读书人,都出身寒门,家境贫寒,有些人更是为了筹齐进京赶考的路费,变卖家当,不惜一切。

    一万两纹银,对他们的诱惑极大。

    而且读书人讲究的是体面,即便穷苦,穿着也是周周正正,丝毫不乱,礼法随身,如果能够坐上这样豪华的楼船去京都,那颇有面子,也是令人羡煞的一件事情。

    当然,这些只是物质条件而已,即便没有,他们也要为了读书人争一口气。

    但是想法是好的,真正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整整一炷香过去了,依旧没有人吭声,现场死一般的沉寂,许多人的脸上都露出难看之色。

    “某连一副对子都对不出,还进京参加什么科考,哈哈”突然之间,一个青年书生因为对不出来,变得痴狂起来。

    这青年书生,身上一袭青色长衫,这长衫很旧,但是却洗得干净,平整。

    “此人叫做孙智,博学多才,已经参加了两次科举,可惜都失败了,没有混到一点功名,这次是第三次去参加科举,没想到还没到京城,竟然被一副对子给逼疯了。”

    人群之中,有人认出来了此人,感叹地说道。

    “科举,是这些寒门士子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样的事情,在中央皇朝屡见不鲜。”

    很快地,这个叫着孙智的青年书生,就被人架了下去。

    一副对联,不知道难倒了多少人。

    “小姐,你这上联也太难了,翠儿想了半天也对不出,一头雾水。”楼船之上,丫鬟翠儿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脸上露出颓败之色。

    “小姐,你与他们有仇吗?为何出这么难的对子来为难这些书生?他们大多家境贫寒,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就是为了等这一遭,也不容易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