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碎月长壑 >

第1章

碎月长壑-第1章

小说: 碎月长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娬婠娲
申明:本书由【全本小说下载】。。。

写在前面的话

 本人是个书迷,最爱科幻书,也是个铁杆科幻电影迷。儒勒·凡尔纳把我这个爱幻想的小子拉进了科幻世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岁月流逝,儿时的梦想已慢慢磨灭,但我对科幻的热爱却依然那么炙热。当看了许多玄幻、魔幻之后,我突然发现纯科幻的书似乎相当之少,读来读去总是那些经典之作。而且很多非常棒的科幻书,或多或少都有些很玄的情节,就像咖啡,加了奶和糖以后虽然也很好喝,却没了那种清苦的原味,总觉得像少了点什么。于是我突然冒出写一部纯科类的书的念头,权当自己过一过瘾,也顺便练一练手。只不过这些年一则忙,二是懒,这个想法竟然从未赋之以行。

直到一年前拜读了老酒里的熊的大作《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感慨良多。老熊竟然把夏商之前古中国的神话故事揉合到了著作中,颇有趣味。可惜美中不足的是该作到了青铜器时代就结束了,让人意犹未尽。于是我头脑一热,打算接着青铜器时代的发展,也写一部技术流的种田文。

真正开始尝试时才发现写书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自己的知识面多么的狭隘。越是尝试,越被老熊博广的学识所叹服。于是开始拼命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还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整整半年,我才写好大纲。月余前才终于开始动笔。

至于为什么文章的开头不是从太昊纪年写起,而是从地球毁灭开始(我写的时候2012还没上映)呢?那是因为我打算在全文中将未来科技发展的幻想和由青铜器末期开始的时代结合起来写,让种田中也带有未来的影子,使科幻的味道更浓重些。毕竟,我是真的很热爱科幻的。

在此,我再次感谢老酒里的熊,是你的大作坚定了我写作的信念,使我第一次尝试写一部以万字为单位的东西(项目文档、详细设计和策划书之类的不算),谢谢你。

OK,我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书。您要是觉得好看,看的开心,就请扔俩票票鼓励鼓励我;您要是觉得我写的屎,看的您郁闷,就在评论区骂我两句消消气。哈哈,重要的是骂完别伤了和气,这年头流行和谐。

最后,欢迎大家常来坐坐,别客气!

WELL,闲话不多说了,现在,正文开始……

关于笔名娬婠娲

 不止一位兄弟问我的笔名“娬婠娲”是什么意思,甚至更多朋友问我“娬婠娲”三个字怎么读。我很尴尬,没想到取这样一个笔名却给大家造成了这样的困扰。

“娬”字读作wǔ,三声,古代同“妩”。娬是一个姓氏,古代常用的姓氏,不过近代已经很少有娬姓了。这个姓氏也许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的产物吧。在古代,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正所谓“圣人无父,感天而生”。

打一开始,本文就定位为穿越到原始社会的背景,取这样一个古姓也算和谐吧。

“婠”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黄易大神的一部《大唐双龙传》使千千万万国人将婠婠这个敢爱敢恨痴情美丽的女子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不过可能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婠婠该怎么读,或许有不少人都直接取半边,将婠字读作guān(一声)。其实,“婠”字有两个读音,当读作wān(一声)时,是形容女子体态、品德美好,而读作wà(四声)时则是形容小baby肥嘟嘟的样子。

在《大唐双龙传》中,我猜想白衣赤足的婠婠小姐的芳名九成九应该叫做wānwān的吧。但事事难料啊,万一叫错了,不知道美绝人寰的婠婠魔女会不会用天魔带勒死我。恐怕,婠婠小姐名字的准确读音,只有黄易大神自己才知道了。

至于婠这个字在我的笔名中,其实读作哪个音都可以,反正连起来读快了发音都差不多。不过鉴于本人性别男,且小女确为肥嘟嘟的baby,我看婠这个字还是读作wà比较好。

“娲”读作wā,一声。这个字我想做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识吧。不认识这个字的人,恐怕有一半在小学语文课上都被老师罚站过。

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凤姓。起初以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而后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

这位神就是女娲,全名凤里希,又称女阴、女娲,甘肃秦安县人,出生于盘古时期,兄弟姐妹共12人。世纪大洪水之后,其兄弟姐妹中只有女娲与哥哥伏羲幸存,兄妹俩则成为了华夏人的祖先。女娲的主要事迹有:用黄土仿照自己造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鸡狗羊牛马猪;创造了男女婚配;制造乐器笙簧,创造音乐。

女娲最伟大的功绩就是补天。有个管水的神和一个管火的神打架,不小心撞烂了做为撑天之柱的不周山,导致天塌了个窟窿,引发了世界末日和大洪水。于是敬爱的女娲大神实在看不过眼,就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乌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

听完女娲的故事是不是觉得这位大神像上帝?本文的主角穿越后的环境本就打算建立在《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结束后的百年左右的架空背景之下,而伟大的元齐先生一生的功绩却与女娲有些类似,因此娲这个字在这里还是有一定的特殊意义的。

矫情了这么半天,各位书友一定以为我是精心挑选了三个难懂的字做为了笔名吧?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小弟是用拼音输入法打汉字的(高手都用这个),而经常上网就难免会打这串英文,某天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网址的时候,不小心打开了输入法,在敲下三个w之后,却发现输入法出了问题,待选字的框框出不来了(常见故障),结果一顿乱按后,娬婠娲三个字被记忆成了词汇。

小女在不到一岁的时候,有天在看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郎》,当播放片尾音乐时,小女突然首次说出了人生中第一个连续的发音——wǎwāwā,并将这个发音牢牢挂在嘴边直到如今。

某日,小弟在起点中文注册作者,正在为作家署名已经存在的提示伤透脑筋时,小女突然跑来喊了一句wǎwāwā,小弟为了纪念小女这句口头禅,故在笔名一栏中敲入,结果输入法记忆的娬婠娲跃然屏上。提示:作家署名可以使用。

就此,小弟的笔名即为“娬婠娲”。

引子

 大华31年8月15,秋高气爽,我躺在院子里的摇椅上,抓着一把茶壶,舒闲的仰望着明月。洁白的月亮上依然有着一条细细的伤痕,虽然远没有我小时候看到的那么清晰明显了,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彻底消失。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碎月重圆,总有一天人类能够看到一轮完美的明月。

我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看月亮,尤其喜欢看月亮的裂痕,那时候我总是眼巴巴的计算这裂痕的位置,等到裂痕最长的那天,我总是泪盈盈的望着月亮,幻想着神仙能治好月亮的创伤……

第一章 当年岁月

 我是在公元纪年的2067年5月31日出生的,那是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日子了。我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爷爷和祖上都是政界人士,大伯也是一省之长。但是我父亲却是军人,他和爷爷关系不好,因为他违背了爷爷的意愿弃政从军,而且违背了爷爷的意愿娶了我妈妈——一个商贾的后代。我外公是一个靠自己打拼,白手起家的地产商人,在普通人眼里是亿万富豪,但是在大的家族眼里却是如蝼蚁一般。舅舅子承父业,打理外公的生意,妈妈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对外公的生意帮助很大。哥哥继承了父亲的执拗,违背爷爷的意愿,跟舅舅去学经商。我也违背了爷爷的意愿,选择了自动化工程,成了工程师。

哥哥跟爷爷不太对路,一般避免和爷爷见面。但不知为什么,我却很受爷爷疼爱,但是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候,我也极力的避免谈论到父亲、哥哥、政治、商业等话题,甚至连我热爱的工程、机械等话题也很少涉及。在爷爷面前,我是一个很好的听众,我极少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能这就是爷爷疼爱我的原因。

我的童年很简单,家境充裕,受到良好的教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和大多数中、美等发达国家孩子的童年没有什么不同。虽然爷爷家很有权,外公家很有钱,但是我童年的生活却并不穷奢极侈,只不过比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过的稍充裕一些而已。

小的时候,我很少见到父亲。父亲那时候是团长,正在撒哈拉前线打仗。他每次从前线回来的时候,都是我和哥哥最快乐的日子,他会带很多稀奇古怪的礼物给我们,会开着宝马带我们兜风,会给我们讲打仗的故事,还会给我们玩真正的枪(没子弹)。这些都是每一个男孩子的最爱,这些都在编织着男孩子的梦想。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我十二、三岁。后来哥哥去了美国读书,半年才能见一次。父亲升职了,回到国内,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但不再带我兜风,不再给我讲故事,也不再让我摸没子弹的枪。爷爷每隔一个月会派人接我去北京住两天。我每隔一个月(爷爷不派人来接我的那个月)会去广州看看外公。妈妈常出差,每次出差都很久。我偶尔也会在妈妈出差的时候飞去看她,有时是在洛杉矶,有时是在迪拜,有时是在首尔,不过大多数时候是在国内。我继承了妈妈的心灵手巧,她在家的时候我常帮她做沙盘或者建筑模型。她不在家的时候我常拆装摩托、汽车,也常和朋友去飙车,或者独自去天文台看月亮。

这种有规律,又好像没规律的生活没持续多久,16岁我中学毕业了,去西安读自动化工程专业。父亲再次升职,和母亲迁到了南京。整个暑假我都在南京和父母在一起,母亲似乎很伤感,父亲则少言寡语,偶尔会对我想当年似的对我感叹。

“你们这一代很幸福啊,中学只要读4年,想当年我们中学还要分初中、高中。”

“您们这一代任重道远啊!”

“现在航空专业流行,你最好也双修个航空专业,以后大有用处!”

“大学里别只顾学习,多注意生活,尤其注意安全。”

我很怀疑这个一个四十来岁的人说的话,倒好像交代后事一般,这个暑假过的很沉闷。

去西安后没多久,父母又都迁去了乌兰巴托,我很想不通为什么才迁到南京不到一年,却又都去了蒙古省那个荒凉的地方。后来我才知道,不止是父母,大伯一家也迁去了乌兰巴托。但是每次想知道答案的时候却连一句甚至是谎言的答案都听不到,每个人都总是一句冰冷的“不要问”来打发我,包括爷爷也是这样说。

19岁大学毕业,被爷爷派人把我“接”到了北京,在一家公司参与大型生物循环系统自动化设计,我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接着,爷爷又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强制我们交往。她叫薛汝琳,长的很漂亮,她来自香港的一个大家族,她的家族在香港和美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如无例外,她会成为我的妻子。我没有父亲那种胆气反抗爷爷,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和琳琳相处的很愉快。

第二年,那个循环系统的设计结束了,验收会上我才知道,我们公司设计的不是一套生物循环系统,而是设计了一个体系,是一系列的生物循环系统组成的一个大的体系。事实上,我加入的时候,已经是这个体系设计完成的尾声。这套系统其实应用很局限,只适合在某种隔绝情况下使用。简单的说,就好像是在一个封闭瓶子,放一半水,水里养鱼,水面种草,草上养蚂蚁,瓶子口上再装个人造太阳,保证密封的瓶子里的所有生物健康存活。而整个体系就是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瓶子,相互联系起来,使更多的生物健康存活,达到整体的生态平衡。总之,那是我第一份工作,虽然很辛苦,却学到了不少东西。

接着根据爷爷的安排,我又去了另一家公司,参与一个自动化地下防御体系的设计工作。由于我很好学,并且掌握技能的速度很快,半年后,鉴于我的出色表现,我升职了。我开始独立负责一个新的项目,是一个地下温度控制和防御的一个子项目的设计和建造。这个项目大概大概说来,就是为地下洞穴设计一套降温系统和支撑结构,要求极强的抗震防灾能力。说是地下洞穴,可是我拿到的参数却极其夸张,洞穴的容积和数量都是一个很离谱的数量级,简直就是一座地下城市。我猜想大概是为军用设施设计的。不过职业道德还是要遵守的,保密工作还是要做好的,所以这种事情是不能随便问的。

公元纪年的2088年8月8日,按照爷爷的安排,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