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科技大飞跃 >

第38章

科技大飞跃-第38章

小说: 科技大飞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还真是不客气啊!

    李海裂嘴一笑,叹道:“那行,我走了”

    还在走到门口,就脚步一顿,猛然回头:“不如让我亲自动手试一下?我是说,我可以提取血样中的特殊成分。”

    原来,李海之所见所闻,便是启明星之所得。

    尽管启明星只保留1%性能,但也同步感知外界发生的事情。

    它知道新型感冒药事关重大,遂尔中断当前任务——推算文王后天八卦阵。

    它给出的提取方案很简单,直接动用强大无比的意志,汇聚血样中所蕴含的感冒免疫因子。

    然而,方伟国表示不配合,他梗着脖子气呼呼地训斥:“科学不是过家家,希望李董不要瞎掺合。”

    邱少辉急忙申辩:“老师,李董的学术水平非常高,恐怕连你都不如!”

    “我不如他?呵呵”方伟国一瞬间迸发书呆子气。

    如果不是有点忌怕李海这个大金主生气,估计方伟国不是简单的呵呵鄙视。

    实验室里正在观察血样细胞的四位研究员也是满脸不相信。

    一个以计算机应用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取得现有成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怎么可能以23岁的年纪跨领域?

    怎么可能在细胞生物学方面超过自己多年的付出和研究?

    打死也不信!

    然而,不管他们信不信,邱少辉信了,吼道:“你们别不信啊!”

    方伟国波澜不惊,陈述事实:“科学讲究实证。”

    “老师你说的很有道理,我现在就给你一个实证。”

    “你讲,我听。”

    “我说的实证就在公司的网页上,难道老师和师兄们从来不登录?”

    言下之意,不登录代表不关心公司状况,那么

第55章 细胞离心力() 
那么,就要记在小本本中,对于后续的转正待遇肯定要慎重考虑。

    这是邱少辉内心的真实想法,尽管不一定符合李海的本意,他也要全力管好实验室。

    绝不懈怠!

    方伟国说道:“我已经是大龙图的一员,当然要关注公司动态。我是说,我每天睡觉以前都会看一眼官网。”

    “那么,关于李董以讲故事的方式描绘的那一场梦,你和师兄们怎么看?”

    “我只关心感冒病理的思考和探索,不关心任何人的梦。”

    呼

    邱少辉吐出长长的一口气,郁闷地转视四位师兄:“你们也没看那篇文章?”

    “没看。”

    “为什么不看?”

    四位研究员给出四种不同的答案。

    第一个说,这年头赚钱不容易,省一点是一点,不想支付5角钱看一场梦。

    第二个说,以老师的信条为信条,只关心科研项目的进展,不关心任何人的梦。

    第三个说,电子钱包空空如也,不想充值。

    最后一个最直接,直说没兴趣。

    邱少辉恨铁不成钢,遂以实验室领导的身份,严肃提醒:“那一则故事包含三门学科的深奥知识,绝对是真知灼见,几如振聋发聩。我现在给你们十分钟时间,马上付费阅读!”

    在工作面前,便是师生之情和同门之谊也不能太讲情面。

    师徒五人见到领导发怒,纷纷拿出锁在壁橱中的手机,上网浏览老板的科学梦。

    轰!

    内心震撼!

    果然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见到细胞生物学、细胞社会学和细胞遗传学的深奥知识。

    科普!

    偏偏又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记忆深刻,比方伟国上课辅导还要深刻,还要浅显。

    便于理解,便于吸收,便于验证。

    一瞬间,学识丰富的四位研究员受到极大冲击,这才知道能者无所不能。

    他们纷纷感到自己浅薄了。

    井底之蛙!

    他们低着头,诚恳道歉:“对不起,是我们坐井观天了!”

    便是方伟国也是弯腰致意:“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李董果然了不起啊!”

    李海摆摆手,自谦地说:“只是一场梦而矣,不足挂齿,不足挂齿,毕竟科学最讲究实证,而我光有理论,欠缺经验,肯定不如你们长期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的水平。”

    紧接着,李海旧事重提:“我想亲自动手试一下,老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请!”

    李海早就穿好了防护装置,早就做好了亲自科研的准备,这会儿当然要亲力亲为。

    他跨前几步,直接把眼睛对准显微镜的视镜,观察物镜上的血样细胞。

    这不是光学显微镜,而是电子显微镜,放大倍率达到100万倍。

    如果不是一时间买不到300万倍的顶尖显微镜,李海绝对不买这种不上不下的仪器。

    要知道,人类之所以可以看到物质,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物质与光的反应,二是物质与电磁波的反应。

    而光学显微镜的最大倍率约为两千倍,根本看不到超微观的细节,因为光波遇到极小的物质时,直接“绕”过物体,使得物质不可见。

    所以,电子显微镜应运而生。

    它的工作原理是,用电子束代替可见光,用电子透镜代替光学透镜。

    它可以分辨微粒之间相邻两点的最小间距——纳米级别。

    它可以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结构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

    那么细胞内部的部分细节当然也可以观测。

    李海驱动念头:“小星,可以开始了。”

    “好的,主公。”

    李海睁开双眼,顿时见到一片血红,正是鲜血的颜色。

    微观世界在1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之下,再次浮现。

    只见恒河沙数的细胞不断运动,不断上演物质交换和恩爱仇杀,与梦境中所见的一幕极为相似。

    不仅含有常见的蛋白质、生理盐水、血糖、血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还有李海叫不出名字的微粒。

    这些不知其名的微粒,既有杂质,也有宝贝。

    可惜的是,宝贝的数量极为稀少,在镜片下的一滴血样中,有且仅有九个光点。

    光点不断跳跃于细胞之间,就像一个好动的孩子在玩蹦床游戏,一会儿原地纵高,一会儿斜飞而过,一会儿跃起跌落,它的运动轨迹毫无规律。

    观之在前,忽焉在后,显得十分活跃,根本没有定性。

    如果以宏观视野来观测,那就是星球之间的瞬移。

    难怪方伟国说是怪胎的血样,明明见到了宝贝,却又无法提取。

    启明星在李海的脑子里解释道:“这就是免疫感冒的因子,主公不妨给它取个专属名字。”

    “我懒得动脑筋,就叫‘免感光子’得了。”

    “不错,不错,很符合它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性能。那么现在请主公观察中央位置那一枚濒死而不动的红细胞,我要改造这一枚细胞作为免感光子的载体。”

    李海定睛一看,果然是一枚已经老化的红细胞,生机快要丧尽了。

    老态龙钟,行将就木,枯坐等死。

    突然。

    红细胞滴溜溜旋转,不断“甩”出各种物质,体积迅速变小,形态不断干瘪,只有颜色依然如故。

    启明星同步解释:“刚才甩掉了水分、氧气和其它杂质,现在只剩下血红素和血蛋白,已经变成陷阱式的容器了。”

    其中的血红素极其活跃,但又被细胞膜牢牢束缚,始终局限于细胞之内,正好用来定住并且同化免感光子。

    而血蛋白除了运输氧气之外,还能运输其它物质,正好用来捕捉并且容纳免感光子。

    果然。

    免感光子浑然不觉陷阱的存在,反而像是找到玩具的孩子,像是飞蛾扑火那般,纷纷扑进容器之中。

    然后,出不去了。

    还不到一秒钟,九个光子尽数落网。

    意味着原子级别的光点汇聚在一枚细胞之中。

    在不可见的层面,在电子显微镜观测不到的世界,还有更多更细小的光点投入这一枚细胞之中,与血红素和血蛋白结合。

    受此影响,原本干瘪的红细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到饱满状态。

    其中意义不言自明。

    这一幕,不仅发生在李海视野中的电子透镜下,还同步显示在电子成像仪的屏幕上,被方伟国和他的五名弟子尽收眼底。

    他们无不感到惊喜,无不感到奇怪。

    为什么自己做不到?

    为什么老板能做到?

    难道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与此同时。

    李海也感到无比惊讶,当即求解:“小星你快点解释一下原理。”

    “一切的关键就在于那个‘甩’的动作。准确地说,在于那个滴溜溜旋转。”

    离心力!

    李海瞬间理解原理,旋即提出要求:“小星,我也要掌握那个甩的技能!”

第56章 意识+物质=科学() 
”呵呵,甩的技能?”

    启明星叹了口气,不答反问:“主公认为宇宙是物质的吗?”

    李海不假思索,马上回答:“当然了!”

    从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都说世界是物质的,那么毫无疑问,宇宙也是物质的。

    唯物!

    然而,启明星不以为然。

    它深深地叹气,意有所指地问道:“既然宇宙是唯物的,又该如何解释量子现象?”

    这些天以来,李海已经阅读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包括生物学和物理学。

    所以他知道量子之间存在的诡异现象。

    要知道,量子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它诞生于1900年。

    量子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微观世界,与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量子概念的确立,是有史以来最巨大的一场科学革命。

    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叫作“量子纠缠”。

    这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于1935年由爱因斯坦发现的一种波。

    量子纠缠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粒子组成粒子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

    当其中一颗粒子“被操作”而发生状态变化时,另一颗粒子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

    即便粒子之间的距离再遥远,遥远到一亿一百亿一万亿光年,也会同步、即刻、相互影响。

    爱因斯坦将量子纠缠态称为“鬼魅似的远距离作用”。

    这就是量子计算机的原理。

    而且已经实现了科研成果。

    比如,2016年中科大潘建伟院士首次实现了“十光子纠缠”,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

    比如,2017年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了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

    但是——

    处于量子纠缠状态下的粒子非常诡异。

    在科学家观测量子的那一刻,即刻并深刻影响粒子的状态。

    换句话说,科学家的目光、思维、意识对观测中的粒子直接造成影响。

    其中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作“薛定谔的猫”,已经证明了人类的观测行为造成的物质变化。

    别说其它方式的操作,便是最简单的观测,也已经造成粒子的状态变化。

    也就是说,从科学家见到粒子的那一刻起,粒子要么吸收目光要么感应思维,原本物质属性的粒子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物质属性了。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吊诡的状况?

    答案很简单。

    目光等同于思维活动,等同于脑波,等同于精神属性,瞬间引起隐藏于粒子内部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共鸣。

    意识干涉物质!

    意识干涉物质!

    意识干涉物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有木有?

    或者说,人类意识引起粒子意识的共鸣!

    只不过,由于地球科学家目前检测不到暗物质和暗能量,所以没有实证和铁证,但已经提出各种假设假想和假说。

    根据启明星的论断,说是人类见到的一切物质,既有自身存在的物质属性,也有内部深藏的意识属性。

    只有二合一,才是宇宙真相,否则量子现象不成立,薛定谔的猫不存在。

    而且,这不是空口说白话,启明星举例说明。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原因就在于物质内部的意识属性。

    比如,人体自燃现象。

    自从发现这一现象以来,明确记载的无缘无故的自燃现象起码有几千例,但目前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这一诡异现象,学术界称之为“未解之谜”。

    “主公现在明白了吧?宇宙不仅是物质的,同时也是意识的,是时候重塑世界观了,也就是物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