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四叶之上 >

第612章

四叶之上-第612章

小说: 四叶之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往城郊去,天墉城的繁华越是不得见。官道两旁越来越多逃难而来的灾民,不少连随身家什都没有,当妈的抱着孩子,步履阑珊这么走向天墉城去。年岁不景气,已经两年雨水不足了,今年又是个大荒年,没了收成不知又会饿死多少人。

    “让开!让开!龙骑军八百里加急!挡路者死!”周围的灾民连忙躲闪,没行李的还好说,那些推着木车的可就遭了殃。军马急如星火越过,木板车一时间失了方向掉进沟渠,本就不多的物件摔了个四分五裂,挨过夜的被褥都泥水浸湿。

    这就是穷人的命,地不是自己的,路不是自己的,就连命也不是自己的。闹饥荒要死,生兵灾要死,起行宫还是要死,徭役赋税就没有个到头的时候,想活下去太难太难。

    “停车,阿福快去救人!”

    “少爷,他们。。。。。。”

    “废什么话,孩子掉水沟里看不见啊!急死人了真是!”胖子骂了句自己先跳下车来,鞋子一脱就往沟渠跳下,好在干旱也没多少水,一米深的沟渠倒没淹过孩童。

    抱着孩子送上路边,又捡起车上掉下的破衣裳破罐头。前边掉下去的木板车还不少,有些大有些小,差一些的这么一摔已经散架,就是还能用的胖子也抬不动。喊了仆人牵来马,一头拉一头推,好不容易才救上去了几辆。

    结果感恩戴德的话一句没有,先前救起来的小男孩一家已经走了,倒是胖子马车里的吃食、摆设全成了空,转眼功夫就被偷得一干二净,连路边的鞋都找不见。

    “哈哈哈,阿福你说他们急什么呢?我都没送钱呢就走了,光拿这点东西才几个钱。”

    “少爷您的心也太大了吧,鞋都没了还笑呢。”

    “没了就没了呗,没鞋正好可以赖着不走了。阿福咱们继续赶路,找少奶奶要鞋穿去!”

    上了马车,胖子立马被夏雪冷嘲热讽,说是天下第一傻少爷,帮了人不得好简直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就自作自受呗,反正那小孩被我救了就行。对了丫头,你知道刚才那骑马的什么路子吗?插了根毛够拽的啊。”

    “龙骑军你都不知道啊!哇,陈大少,你脑袋里装得全是泥水吧?你就该在下边呆着,还起来干嘛。”夏雪又是嘲笑道,拿出自己的手帕又有些嫌弃胖子身上的泥,最后把心一横直接用手帮他擦拭起来。

    “什么路子,名字牛哄哄的也没见骑着龙啊。回家我就组建木马骑军去!”

    “天墉城城主禁卫,也是城主府最强军团,每一位都至少是五段武师的实力。”

    “禁卫军,他们还负责送信?”胖子终于正经起来,这外边的格局这几月也了解不少,只怕眼下事未必是好兆头。

    “不清楚,按理说不应该。琼华新城主继位,紫翠爆发大规模疫病,但愿是这两件事吧。。。。。。”夏雪脸上露出一个婢女不该有的凝重,忧心忡忡似有所见。

    “你知道还挺多。”

    “毕竟我是状元小姐的贴身丫鬟,比某些不学无术的大少爷强多了呢!”脸色一变,又是那副趾高气昂的嬉笑模样,小插曲一晃而过,很快马车便赶到了天墉南郊的万顷农田。

    挨家挨户打听了一路,三川米行的收粮队随处可见,但想打听少奶奶的行踪还真不容易。到处都在结算装运,哪里都是要紧活,谁也说不准少奶奶又忙活什么去了。

    “二等田百亩,共计粮二百石。十去其二,共得大钱三百二。”

    “好好,谢谢老爷!”

    “喂,你们家收粮是不是有猫腻?车上这些谷子可不止两百石吧。”夏雪见识还不少,光靠那双眼就能掂量出轻重来。

    “你个丫鬟问这么多做什么,多了少了也没你份。”胖子急着找妻子,衣袖里还藏着准备好的礼物,哪有时间耗在个丫头片子身上。

    “哼,一定有古怪!你要是不说我就问小姐去,看我说说你坏话!”

    “好了好了,告诉你就告诉你。这叫行规你懂吗?”陈亦锋也是怕了这丫鬟,两句话不对付就吵着告状去。只希望这桩婚事能赶紧黄了,好叫这灾星离远远的去。

    “咱们天墉城土地都归城主府所有,佃户除了上缴一半粮食之外,买卖所得也需要依照比例纳钱。不足两百石的十抽二,不足五百石的十抽三,千旦以上的大宗买卖都是十抽四。”

    “对于大的米行来说四成不算什么,加上在好几座城池之间通商,税钱减免的优惠很大,那点根本不足为道。但对于佃户就不同了,这些二等良田难得多产些稻谷,但抽去三成四成甚至不比三等旱田的收入。”

    “之前为了保证所得,又不敢私藏隐瞒,很多佃户宁可烧点多余稻谷报作损耗,这么一来我们米行收到的就少了,能卖给百姓填饱肚子的也少了。”

    “所以呢,现在米商下来收粮都只报两百石,让佃农只需要交最少的税银,剩余报到城主府的部分则以礼钱捐纳代之。这么一来佃户赚钱多,城主府税收多,米商手里的粮多,一石三鸟皆大欢喜。”

    “这……不算欺诈吗?果然商人都是大坏蛋,贼心眼子最多了!”夏雪听得一愣一愣,最后还是找到了能发表观点的地方,跟在陈亦锋背后念叨个没完,反正前后就说他不是人。

    “相公?相公何故于此,莫不是家里需得料理一二?”终于,临近傍晚,胖子才在水田边找到了妻子。一天的劳累已经无法在那靓丽的身影上留下疲倦,嫁到陈家八年有余,早已习惯了处理米行大小事务。

    从收粮加工到积蓄仓储、运送分铺,再到整个三川米行的日常售卖,无论巨细,事必躬亲。少奶奶也曾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孙家小姐,地位即便不如寒将军之女也相差无几,如今却反倒帮着丈夫支撑起陈家的重担来。

    “跑出来看你的,琳姐你忙完了吗?我来帮你。”

    “呀,大庭广众呢。。。。。。相公别说那臊人话。。。。。。眼下正是得闲时,妾身去为相公准备酒菜,相公怎会这般狼狈样?”放下手里的事,靠近胖子挽着手臂低声细语,少奶奶渐渐有些习惯夫君那些冒冒失失的贴己话。

    “路上遇着流民,帮了点小忙掉沟里去了。琳姐,每年都有这么多流民过不下去吗?怎么会在秋收的时候往外跑?”

    “亦有听闻,未见其然。或许是这旱天更烈了吧,但愿冬去能遇上个丰年。相公贵为米行少东家,切不可以身涉险。若是不认得见,大可开棚施粥,莫要再亲近那些田夫野叟。”少奶奶有些担心,连鞋都没了还这么不以为然,只怕被人坑害还浑然不知。

    “好啊,那明天回去咱们就办,吃不饱肚子哪里行。琳姐你瞧,送你的礼物!”小小的瓷瓶出现在陈亦锋手心,也就是寻常工艺,算不得稀奇玩意儿。

    “这是。。。。。。”少奶奶一愣神。记忆中,这还是夫君头一回兰芍之赠,别样汹涌的情愫在心底激荡,一瞬间竟有些泪眼婆娑起来。

    “这是我自己做的小玩意儿,叫护手霜。是天然精油和花香熬制的,还有蜂蜡和极少药材,没什么味道却大有裨益。琳姐,天天操劳辛苦你了,以后我能慢慢帮忙的。”

    打开瓶口,淡淡的花香隐约传来,乘着萧索的秋风,一点点浸入少奶奶心中。身边的冷瑟悄然而逝,花香似是让大地回春了一般,便是落日残阳也依旧明媚耀人。

    “相公。。。。。。相公你做什么去!”

    “琳姐!少东家不能下地田夫却可以,你先回家休息,我把稻谷收了就回来!”夕阳西下,人影成了金黄,没入漫无边际的天地之间。

第790章 熔耕铸兵() 
天墉城的流民越来越多,才九月底的光景,甚至已经出现从其他城邦逃难而来的。天墉城城主府这几天灯火通明,不忙碌到夜半子时全然不见停歇,城中大臣、将军、武道宗师纷至沓来,就连首富的三川米行都收到邀请。

    当然,天墉城的变故和陈亦锋无关,虽然贵为少爷,依旧只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些天胖子也忙,白天去铺子里随妻子学习打理,休息的时间便和妻子一道摆粥棚,就连晚上休息时间都在捣鼓自己那些个小玩意儿。

    少奶奶已经足够另眼相看自己这位夫君,可他依旧能是不是弄出些惊喜来。

    先前做的那些玩具,什么木滑梯、转盘木马和改良过后的大翼鸟,一样样都在府中流传开了。不光是府中顽童,就连二十好几的表少爷、表小姐都津津乐道,每天自降身份和下人争抢着玩。少奶奶也看过一回,留了心专门向天墉城的巧匠师傅打听,结果人家根本就没见过这些稀奇玩意儿,乍一见还直呼出了惊世天才。

    惊世天才或许还真是,自己这位夫君确实精通吃喝玩乐。也不以为意,没再多理会夫君的新喜好。

    结果这才半个月功夫,胖子实实在在给了少奶奶一个大大的惊喜。

    “相公,你做的这是钉耙吗?这是武器还是机关?”没有外人,少奶奶说话也变得平常起来。虽说礼不可废,但在这样一个率性而为的丈夫面前,谨言慎行似乎并不是恪守的教条。

    “这就是耕地用的耙子,只是我把它形状和大小变了一下。琳姐你看,这三样东西是装在一起用的,耙破土,后边的耕碎泥,最后这带齿的耱耖彻底松开土地,带了水的田一样好用。”

    “那这个木斗又有何用?”少奶奶看着稀奇,虽说长跑去农田边,她还没见过这样稀奇古怪的物件。贫农用锄、耙,富农用耕牛,却都没有这么复杂的工具。

    “这是播粮用的。琳姐你看下边有个挡板,边上有个滚动的小木柱,下边的农具一动,里头的木珠就被带动起来,木斗里的种子就沿着农具洒落,自然到了松开的土里边。”

    “这东西用起来也很方便,有牛的配上木套,没牛的自己扶着把手。原本松地、播种都要走上四五趟,现在一次性就成了,春耕再也不会赶不及了。”胖子讲得逸兴遄飞,两眼放光憧憬起来年的时光来。

    “然后这播种的木斗是粟米和麦子用的,要是水田种的是水稻秧,就要用到这东西。这叫秧马,就是木马改出来的,泥地里一脚重一脚轻行动困难,有了它就能节省很多功夫。。。。。。”

    少奶奶没有打断丈夫的兴致,时而抬头看着神采飞扬的丈夫,时而低头思虑农具改革的可行性。如若夫君所言非虚,那以后农田的产出至少能添上一半,虽说不算富庶,至少不会有那么多饥荒流民出现。

    “相公,这些机巧之事是从何知晓,妾身从不曾见过。”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以前看来的吧,反正我摆弄几下就能想到。哈哈,琳姐我念书比你多哟!”

    “又没个正形。相公快去沐浴吧,晚上。。。。。。。”

    “好好!知道啦!”

    闲适的时光一点点消耗殆尽,陈亦锋捣鼓出来的新法子都没来得及说给父亲,重大变故已经骤然而至。南边的流民越来越多,逃难而来的流民相继传来消息,碧玉城和玉英城突然爆发起了战争。

    碧玉和玉英都是临近天墉的八大主城,唇亡齿寒势必有池鱼之患,城主府的龙骑军也调动颇多,城里的将军更是连连往着防区出发,饥荒和兵灾的乌云一点点遮蔽天墉城。

    寒将军被委以重任,两城的冲突不见缓解还似有扩大的迹象,南边防区需要更为稳健的主心骨,谁知道是不是苦肉计意图天墉。临走前寒将军又一次约见了陈老爷,那天陈老爷几乎是黑着脸回家的,怒骂声整个前厅都能听见,摔碎的古董更是数不过来。

    胖子不明所以被老爹喊了过去,都用不着旁敲侧击,两句话就弄明白了暴怒的原因。

    “锋儿,明天你带八万石白米和细粟去寒家,这就是你娶妻的聘礼了!”陈老爷余怒未消,说话都颤抖着胡子带着愤然。

    胖子已经不是当初的少爷,老爹为何愤怒自然一清二楚。

    天墉城普遍是二等旱田,一户六口之家平均一年能耕种百十亩田地,亩产高时候也就三石左右,一年下来一户也就四五百石,一半还得拿出来上缴城主府。而且这三百石是带杆带壳的原粮,等加工成细粮至少缩水大半,寒家狮子大开口一下要八万石,即使三川米行首富于天墉依旧算大出血,这一年的辛苦全都赔进去了。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儿子的命比什么都重要,还剩两年半,无论如何都要把寒家小姐取回家来。

    “老爹,有这么多粮咱们拿出去安置流民不好吗?给寒家干什么?我跟您说,我发明了。。。。。。”

    “小畜生你懂什么!边关现在风声鹤唳,亲家当然要扶持一二了,难道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