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快穿之反派一不小心就洗白了 >

第358章

快穿之反派一不小心就洗白了-第358章

小说: 快穿之反派一不小心就洗白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郁婕想了想,道:“我不在时,望你们姐妹和睦,即便有小磕小绊,也不至于牵连生命。”

    苏离儿和善道:“夫君,我知道的。”

    太子妃走上前为他整了整衣冠,苍白的脸露出几丝笑意,她亦道:“我知道的,我都知道的,夫君,你去吧,我定会照看好妹妹的。”

    她声音有点儿哑,最后一句话被她说的阴气森森。

    郁婕装作没听出来,温和道:“那便好,你要注意身体,我希望回来的时候,看见你们都在。”

    “自然。”太子妃脸上露出的笑近乎病态。

    郁婕又叮嘱道:“你闻不了花味儿,每年闻到味儿就要起疹子,难受得不行,我同母后说了,你这几年不用陪她们游园,交由良娣即可。”

    太子妃眼中阴沉,笑容几乎要维持不住了,她就知道!她就知道!表面上看着是关心她,实际上是拐着弯儿从她手里夺权,好去讨好他的良娣。

    她定然要让这贱人死的!

    她心中是恶毒的歹念,脸上却还维持着平静的假象:“好,一切都听夫君的,到时候麻烦她了。”

    苏离儿意味深长的笑道:“不麻烦的。”

    太子妃心中一突,以为她看出了自己的想法。

    郁婕笑了笑,并没放在心上,他只需要知道他走后,这两个人会斗得天翻地覆即可。

    他笑了笑,拱手辞行,翻身上马,急驰而去。

    直到见不到人影了,太子妃才同苏离儿一起回宫,太子妃这点儿忍耐还是有的,并没有当即发作,而是一路平静的和苏离儿回去。

    苏离儿知道这一切都是和平前的宁静,其后,太子妃不定怎么折腾她。

    不过,不管她俩怎么在宫中打生打死,郁婕都看不到这一幕。

    郁婕骑马很有经验,奈何大腿不争气,平日里都是坐轿出行,养了一身懒肉,骑马被马鞍磨得大腿疼。

    本应该是三四天路程,郁婕却花了一个多星期才到,大腿内侧的水泡起了一层又一层,不断的被磨破结痂,又值七月流火,起了一身的汗,汗液打湿伤口,又痛又痒,抓心挠肝的,这种感觉,只有试过的人才明白。

第714章 孤仇23() 
这伤持续个几天人就得抓狂,也就郁婕这样能把身心分离开的人才能不受丝毫影响,伤口痛它的,不管他的事,听上去像精神分裂,然而的确如此,但是伤口的确影响到他的路程。

    等他到了秦淮地区,入了刺史府,调出卷宗,查阅历年水患成因,又多处奔走,趁着雨季快到之前,方才修书一封到京中,告知他们自己的近况。

    太子妃回信,只言京中一切安好,皇帝提了他几次,说他到地方后,也不发一个平安信,甚是不孝,太子良娣近来缠绵病榻,有些不适云云。

    郁婕扣下信件,并不回信,因为雨季来了,秦淮地区往往是梅雨,阴雨绵绵,这雨一下,便是月月不得停歇,郁婕在别的世界看过这样的景象,甚是习惯。

    秦淮刺史看着从京中来的太子郁凉心中惊奇,心里感叹,不愧为太子郁凉,最受各位大臣喜欢的皇子,没有半点儿京中人来的娇气,上次来的京城大官虽然待满了三个月,就一直对他吹胡子瞪眼的,唯独这太子郁凉真是温和如故,秦淮刺史并不因此以为他好欺负,反而更加敬重他。

    郁婕在这里待的顺心,就越发不去想其他事,成天在刺史府上看看花、看看雨,十分悠闲,卷宗摆在桌面上,已经被湿气润湿,摸上黏哒哒又湿乎乎的,好在郁婕已经在这段时间内将那些治理水患的卷宗整理出来,顺带还将重点内容抄了下来,只等天晴下来,郁婕去水渠看一看便行了。

    这几日待的实在无聊,然而太子郁凉的形象是如此伟光正,秦淮刺史都不好意思带他去秦淮画舫去了。

    秦淮地区吧,就秦淮画舫好,还不带郁婕去,郁婕作为太子,简直是无话可说。

    他待了三个月,感觉自己就跟那蘑菇似的,快要长出来了。

    等天一放晴,郁婕便去看水渠,水渠没有问题,排水正常,却跟不上水流量。

    郁婕谦虚的询问秦淮刺史道:“水渠里的泥沙该打捞一下。”

    秦淮刺史道:“过两天等水流没那么湍急,就会有专门的捞沙工去打捞,付工钱的那种。”

    郁婕虚着眼看过去:“我们可以把水渠扩大一些。”

    秦淮刺史摇头道:“不行,扩大一些的话,会给前方水库造成压力。”

    这个世界的排水设施已经是最顶级的,说白了,也没什么好改进的地方。

    然而,水患还是没有解决。

    郁婕也有些无能为力,他不是专门搞水利的,在他的知识中,他觉得现在的水利已经算是无懈可击了。

    水只能疏,不能堵。

    现在疏的挺好,就是容易造成水患,这水患到底是什么来头。

    郁婕有心治理,无力治理。

    他叹了口气,开始一乡一村的走去,始终没发现问题。

    一天天过去,有些心焦。

    郁婕其实不必这么努力刻苦的,于他来说,这个世界他指不定不会再来,即便再来,也不一定是太子郁凉的身份了。

    然而,郁婕一生好强。

    她不喜欢输的感觉。

    她这边儿正毛焦火辣的上火。

    郁辛的书信却一封接一封的来。

    “长笑以掩涕兮,悲民生之多艰。路旁多枯骨,咋觉可怖,多年再见如此画面,不觉悲伤。”

    “路遇一女,绝代风华,婉其娇芳,沐其德恩,风兮云兮,仰之不可望,望而不能亲。犹之帝女,遗世独立。咋然想起你,太子郁凉,亦遗世独立,虽是世间人,却不是世间人。”

    “望尽天涯来时路,独一派伤心颜色。细想来,咋觉悲苦,岁过而立之年才进军中。”

    “金戈铁马,君临天下,天下人谁曾记当年诸侯。到头来,不过梦一场。

    问苍生,几人尘外,无花亦无果,恨红尘多忧愁,血字梨花终落了,漫天遮人苍凉,最恨问人仇,只道是仇,断前生。

    世间战争颇多,何时战消。

    思来想去,唯有燕国强大,兼并天下,天下在囊中,又怎么会有战争。”

    “昨日号角连夜起,梦中惊醒,的确来袭,我肩膀中箭,有些痛,倒是有些怀念。”

    “军中汉子闻说盛世长安繁华,有红尘三千披挂。

    只是,街尽头,梧桐花落,谢娘看断来路,问几时归。

    众君却笑掩身上倭奴血,以铁剑长驻天山,护得我华夏永世长存。

    长剑不断挥舞,白骨寒丘埋碎铁甲。偶转身,浮华声几梦断丛林。

    有时候一别便是一生,倒下的人,再来起来。”

    一共七封。

    郁婕心里明白,这是郁辛有意示好,然而,他只想让郁辛强大起来,如果感情会让郁辛懦弱下来,那么他会选择暂时忽略这段感情。

    他更知道,这七封信是郁辛从五月到八月这几个月里寄过来的,只是因为这连绵梅雨季节,挡了书信。

    他本来不想回答的。

    但想了想,还是回了一封信,信上用的是诗经里的诗句。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欤,秋风肃肃晨风扬,东方须臾高知之。

    过得几个月,郁辛的书信才再次来了,这次,他也用一首词回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收,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定不负相思意?

    郁婕将这句话在口中嚼过一遍,只是嗤笑一声,相思?他没记错的话,他和郁辛的感情,在郁辛眼中只是兄弟感情,那么兄弟之间哪儿有相思可说。

    郁辛也是好笑。

    他说,相思与君绝。

    郁辛说,定然不负相思意。

    他该说是郁辛脑补太多,还是该说别的什么。

    他不关心郁辛经历了什么,他只知道,不管郁辛经历了什么,郁辛都会变得强大起来,如果不能变得强大,那么只有死路一条。

第715章 孤仇24() 
即便是身为公孙先生转世的郁辛会因此死去,他不会怜惜。

    他向来只有一个偏见——即,他的男人必须比他强,要是没他强,凭什么当他男人。

    他低垂着眼,将这封信收好,他本来是想烧了的,最后却不大舍得,只是将它折叠起来,压在床板上。

    随后便拿起水志,查探起来,他还是很关心水患问题,然而,水志翻过几遍,他仍旧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难道水患真的无法可想?

    他不知道,但是他的态度十分端正,他天天翻阅着水志,秦淮刺史反过来劝慰他。

    秦淮刺史道:“这里水患问题日积月累,已经不是两三日之功,朝廷派了多少人来,都不曾解决,其中有多少是专攻这方面的官员,都不曾有法子,太子殿下一心为民是好事,但若是伤着身体了,便得不偿失了。”

    这话不是他该说的话,然而,郁婕给他的印象太好,让他鬼使神差的就说出了这番话,说完之后,他甚是惶恐,如果换个严厉些的太子,完全可以向皇上参上他一本,卸了他这职位。

    然而,郁婕只是随和道:“你说的对,刺史费心了,我是知道的,你暂且下去,让我仔细想想。”

    秦淮刺史深觉自己捡回这条命,连忙告辞。

    郁婕支着头,看这屋外阴天,暗沉沉又湿乎乎的,仿佛下一刻还要再下就好雨,郁婕却颇为自在,他喜欢雨天,雨天让他安宁,因此,他的思维逐渐飘远,顺着水患细想下去。

    全国都是这样的水利设施,即便秦淮地区多梅雨,这雨连着下也不足为患,因为也没多少天是大雨,加上水利设施天天都在排水,按说,不应该造成水患。

    然而,他去现场看了的,的确又是水患模样。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

    郁婕想不透。

    或者说,他能想透,但是有一层薄膜阻挡在他面前,让他无法去想透,这种感觉十分不爽。

    郁婕索性弃了各种与水利有关的典籍,在民间晃了许久,秦淮地区虽然多雨季,却丝毫没有影响当地的繁华,秦淮地区的水稻是一年两熟,完美避开梅雨季节,也算是个特产吧。

    除此之外,商业还算发达,税收颇多年年朝中又拨了钱下来用以修建水利,应当不至于每临水患就再次向朝中伸手要钱。

    郁婕将种种看在眼中,心里隐约有了个猜测,大抵,水患是真的,朝中拨钱也是真的,但这钱落了谁的怀里就不好说了。

    但是,他一天找不到证据,他就一天没法向皇帝申请回宫,更没法将这些人绳之以法。

    他不是没想过杀了这群贪官,反正这群贪官跟第一街区的人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然而,一来,他被系统限制了武力;二来,天下贪官杀之不尽,只要有利益,便杀不死这些人,正如那句话,一个贪官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贪官。

    他得一步步来。

    这一步步来,便过了四五年,这四五年时间中,他收集证据,只差最后一步,便能将证据呈给皇帝,到时候,他就破了秦淮地区水患问题,便可回京。

    这几年中,边塞地区,蛮族入侵,年年征兵,年年打仗,蛮族总是不断的来了又走,劫掠一番便回大草原上,得亏大皇子郁辛想出一个法子,叫来的人有去无回,才免了边塞百姓被劫掠之苦,只是相对的,边关将士这些年都未能有过休息的时候,全员情绪紧绷,因此,郁辛这五年里,也就来了三封信,一封比一封短。

    第一封。

    连战三月,将士疲乏,仍驻守边关,老三回来了,与他口中女子成亲,我见过一面,和老三颇像欢喜冤家,感情很好。

    第二封。

    连战三年,到处哀鸿遍野,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我想对他们讲些什么,却咋然无语,一切徒劳。

    第三封。

    等我。

    信纸上有着血迹,就连字也是手指蘸血写出来的。

    郁婕将这三封信都保存的好好的,他不知道边疆危急成什么情况,但是,秦淮地区依旧是暖风熏得游人醉,想来都是他们的功劳,否则,那些蛮族攻进来了,到时候百姓民不聊生,又怎么还是这副太平盛世的景象。

    他竟有些想见他了,想了想又强忍住了,现在还不到他们相见的时候。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