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立鼎1894 >

第10章

立鼎1894-第10章

小说: 立鼎189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庄重的把家人向杨浩一一介绍。那位后来的老头是刘氏当家的五叔公,一听杨浩是从几万里外的米利坚国回来,什么克莱登大学的学士,类比两榜进士,吓得差点跪下。

    杨浩当然不好生受,呵呵笑道:“主人家不必多礼。我们一家从海外归来,时隔多年造忘了故宅的详细位置,多久老三帮忙才辗转找到。今日前来,一则是聊表谢意,二则,想当面请刘大叔允许,聘请老三当我家开办的公司职员。”

    公司职员?什么东西?刘家人一脸茫然。

    刘老三轻咳一声:“就是店铺伙计!不过比他们高级一点。”

    众人恍然,彼此面面相觑,五叔公老眼眨巴眨巴,小心翼翼试探着问:“但不知杨公子所说的公司,有多大?老三当职员,可有薪水若干?”

    杨浩心说这老头不错,很会配合嘛。点点头:“我家的产业比较杂,医药、机械、造船、粮油、纺织均有,此番回国,便是要把西洋先进的工业生产传授到本土,造福乡里。一开始不会弄的太大,会先择地开一个商铺,投五十万两银子的货物试试水。至于老三的薪水,因为他还在学习期间,先开五块大洋一个月,四时八节另有奖金……。”

    五十万两!五块大洋!

    两个数字,已经把他们全部震的脑袋晕晕乎乎,云里雾里的不知东西南北了。天爷爷,那得是多少钱?把整个日照县都卖了,值不值?

    再看刘老三,墙头上大门外竖起耳朵围观倾听的乡亲们眼珠子都绿了。狗日的老三,平时不学好,四处祸害,老天不长眼教他撞了大运,一个月挣五块大洋,也不怕福气太大担不住压死!

    五十万两是个什么概念,没人能想象的出来,有会算数的扒着指头,拿三十两一亩最好的水浇地换算,足足两万亩!别说一个南湖集,整个日照县有这么大的财主么?

    听听人家怎么说的?试试水,那杨家到底得多富裕啊!

    当地人很老实,刘老三这样的就算能祸害的了,没人想过要把杨浩绑票了勒索一比巨款。看他一身洋装那么大气派,估计县太爷也惹不起吧?

    光空口大话是没有说服力的,杨浩示意一下,刘老三急忙叫着弟弟一起,去把三个大箱子卸下来提到院里,全部打开,五花八门的稀罕物一张桌子都堆不下。听杨浩一样一样的解说,老三又拆开一包奶糖散给围观的人品尝,那柔滑甜腻透着心儿的幸福味道,让所有人差点忘乎所以。

    一时间,无数道眼神死死盯着那一堆东西,恨不能冲上去全都搂到怀里。

    甜味的东西,是最能打动人,也最有说服力的。自从糖诞生开始,一直是全世界最畅销也最不可缺的重要物资。一看居然有十几样不同口味、不同包装的糖,更有细的如同雪晶的白糖,稀缺到往常只能当药用的红糖,一大包就是十斤的摆在眼前。

    白糖都要四五十文一斤,质量根本没法比。而杨老爷子自己抽的烟丝,这年头能卖到300文一斤!很普通的茶叶,这边都要上百文一斤,桃酥蛋糕之类更是没有百文之下的。

    三个大箱子,整整一百来斤的东西,论价值少说也得几十个大洋,那些没法估价的不锈钢制品、银镜、精致玻璃器皿、精盐、奶粉、糖块、成包的过滤嘴香烟、香喷喷的香皂、香水,还有人工养殖的珍珠项链手串,方便的钢壳打火机,成套的针线……琳琅满目够半个展览,把所有人眼睛看的彻底花了。

    刘老三也没想到,杨大少爷一出手就是这么多他都不认识的东西,算来算去,把自己卖十回都值不当的,心里头反倒踏实了。反正咱就卖给你家了,爱咋咋地吧!

    刘泰震惊的说不出别的来,反复的念叨:“太多了!太多了!这怎么好!”

    倒是五叔公当家拿主意惯了,心理承受能力高一些,思来想去自家也实在没啥可让人图谋的,大手一挥:“既然杨公子赏赐,你就全都收下!老三的事,我做主,就这么定了!”ps:大伙儿看完了别忘推荐和收藏。

第十三章 招兵买马() 
太多东西摆在外头太招人嫉恨了,吩咐小的们赶紧收拾到屋里去,再看杨浩的眼神,那跟见了财神爷似的。

    杨浩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子雪白的复印纸,上面用蝇头繁体字密密麻麻写了无数的条款,放到桌上道:“我们杨家开的是正规公司,一切行事必有章法、雇佣人手须得白纸黑字签订合同,烦劳长者寻一个识文断字的来,当面讲解清楚,有个见证,才不致出纠纷。”

    依着老头的意思,直接卖给他那才叫稳妥呢,那样成了一家人,自己这边要打个秋风再容易不过,刘家上下都能跟着沾光。

    不过人家定了规矩,他不好上杆子硬来,那样坏了大事反而不美。五叔公是个能决断的,立即命人把村里的落第秀才寻来。

    其实那位名叫管中宽的书生早就在外头看热闹的,对刘老三的狗屎运别提多羡慕嫉妒恨。心说老子才是本地第一有才的人,那么大的好事怎么就没落到咱头上捏?

    里面一招呼,他还拿捏着点架势,整理下油乎乎的长衫,拿唾沫抹平了乱发,不过那几撇胡子就实在撑不住场面,又营养不良干巴精瘦,风一吹摇摇欲坠,迈着四方步进来,两眼却忍不住跟着最后一趟搬走的面袋子一直进了屋,才硬生生收回来。

    到了桌子前,一本正经的抱拳行礼,特别对杨浩这位据说是大学毕业等同进士的高手尤为恭敬。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甭管人家多大年纪,你丫到七十了还是童生,见了也得乖乖的低头。

    读书人的世界,就是这么直接而残酷。

    杨浩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用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忽悠人,是多么的可耻。对于这年头的酸腐文人有一个算一个,他都没好感,除了帮助统治阶级愚弄黎民百姓,他们就没起到什么好作用。传承文明?啊呸!

    孔子自己都说“礼失求诸野”,可见传统文化早就渗入了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而不在这帮子歪解四书五经,舞文弄墨对民生建设一点贡献都没有的嘴炮先生身上!

    大喇喇的坦然承受管童生的礼敬,心说你这厮是没机会科举出头了,大清国都进入了倒计时,很快就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开新学校,就算你老人家今年能考中秀才,前头还有举人一关卡着呢。

    拱手表示一下,杨浩指着合同道:“烦劳管先生给诸位乡亲念一念,诸般条款都讲清楚。不致产生误会。”

    这种事儿管童生是经常干的,谦虚两句后,拿过来一看,登时心惊肉跳!打印机打出来的小四号宋体还没豆粒大,偏偏比划清晰干净,人手根本写不出来那么整齐划一,印刷?那得多好的铅活字和油墨啊!皇家专用的版本也没这么细发!

    再看里面的条款,唰啦一下汗就下来了!哪怕都是白话文,文理粗的他这三十好几的老童生都能指出一大堆错误来,但其中的逻辑之严密,规定之细致,比他见过的所有文契复杂了何止十倍啊!这尼玛什么人才弄出来的合同,不就是雇佣个人么,至于弄得那么绕么?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人家规定的足够细致,工作范围,工作纪律,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劳保规范,休息假期,甚至连平时住宿条件和婚丧嫁娶的额外补贴都明文规定!这还是去做工的么?这是去当大少爷的好吧!

    这年头,去给人当工作学徒的,哪个不是任凭人打骂折腾,吃的住的什么都不要讲,还福利待遇?那得看遇到的东家是不是善人。就算是善人,也没说一个月多少粮油肉食的定额给,他们家自己都舍不得吃呢!

    再看工资待遇,福利补贴,杂七杂八加起来,一年少说一百个大洋!当店铺掌柜的能有这纯收入不?管先生自己都心动,要不干脆把我也卖了得了,整天饥一顿饱一顿的,哪里有到这家当工来的舒坦!

    不过再看下边的违约责任,保密条例,他的腮帮子又是一抽。这家是锦衣卫出身的,还是粘杆处军机处帮忙拟的?密密麻麻林林总总几十条,归拢起来一句话,谁敢出卖公司机密,最好先把自己了断了为上。吃官司?你想的那么美!

    管童生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片高墙林立警卫森严的城池中,无数个深不见底的地牢里陈列一百零八样刑具,历朝历代包括传说中十八层地狱的酷刑一个不拉,就等着哪个倒霉蛋跳进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当然没那么夸张,不过管中宽算明白了,这杨家人出手固然大方,对背叛的人也绝对的凶残!光明正大写在纸上让你先明白,省的以后再骂主人家苛责无情。

    泛起袖子擦擦冷汗,他喝一口茶润润喉咙---嗯,茶很香啊!估计少不了一百文一斤的上等货,平时他都舍不得。

    先一摇三晃的把足有六页厚的合同念了一遍,不用他解说,完全的白话文版本老百姓基本能听个差不多。里面绕老绕去相互勾连的部分难以理解,不过收益、权利、责任,都很明白。

    出乎杨浩预料的,众人对违反合同的严厉条款居然没太大反应,好像理所当然一般。五叔公更捻着胡须赞道:“这是应该的!为人家做事还吃里扒外,当场打死都行!泄了东家机密,肥了你一人,坏的却是大家伙的生计,此等人得扒皮萱草,立碑为证!”

    合着比我还狠啊!

    杨浩心里头那个汗。他却是不知道,这片地方,什么工业也没有,种地根本养不活多少人,稍微有点天灾**,就得饿死多少。好不容易能有个人来办产业,让他们能挣钱,一个人的收入就能养活一家人呐!照他的说法,起码招工几百口子,那就是几百户,几千人的生计!再大一些那就是几万了!

    试问,谁敢坏了几千几万人的活路,那等于捅了马蜂窝一样,不群起打死,还待如何?

    其实这也就是历朝历代,皇命不下县,乡绅与县官共同治理地方,皆因地方宗族势力,哪一个都能纠合几百口子人,逼急了闹腾起来,就是大事。归根到底,众怒难犯。

    不用考虑,刘老三二话不说就签字。不过得有个正式的名字,杨浩征求一番意见,帮他改名叫刘大富。大富大贵,喜庆,吉利。

    三方签字画押,管中宽作为中人见证,帮忙把一份合同给里长存起来以备官方查验,得了刘家封的一包好东西当谢礼。末了,他终于忍不住,腆着脸问:“那啥,杨公子,您的公司还要不要人手?您瞅我这能写能算,做个管事总是富余的。”

    什么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在生存压力面前,节操什么的早早丢一边去!

    杨浩笑道:“自然是要招工,不过我们对每一个职位都有严格的技能考核标准,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您若有意,可以先看一看我们的具体要求,达不到也没关系,我们会经过初步筛选后进行相关培训,合格再签订合同,正式上岗!”

    他又拿出一大摞早就打印好的文本,递给管童生。

    这是早就定好的策略,先让刘老三---现在该叫刘大富,现身说法,取得信任,引起兴趣,然后再引诱当地人主动提出,顺势安排招工,从小小的南湖集开始,向四周村镇逐步的扩散。

    包括另外那十个人,都是一样的棋子,根据在本地基业扩张的速度,逐步放大到整个日照县。

    现在全县估计有四十万人,七万多官方在册的丁,里面要挑选出几万合格的基干人员,并不困难。并且此地耕地少,人口多,生存压力大,百姓比较朴实单纯,只要有生计,培训之后纳入麾下,自能形成一股纯粹的强大力量。

    杨浩给出的岗位要求,毫无疑问没有一个人能达到,满怀希望的管童生粗粗翻了一遍,登时沮丧不已。不过好在,后面列出职业培训的细则,又让他燃起希望,思想斗争一番,果断提出要看教材。

    不着急不行了,吃饭养家是大事。再者人家的学员都给发衣服鞋帽被窝,管吃管住还有工资领,就算苛刻一些,严厉一些,也得认。

    对此杨浩就没法提前准备了,管童生不屑于跟一帮泥腿子出大力,他想要个坐办公室管人的差事,有面子也有里子,还能过一过官瘾,虽然比不上科举当官那么威风,百里侯啥的。

    要不怎么说中国人自古都是官迷,打从孔夫子教育七十二贤,三千门徒,告诉他们怎么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当官就成了整个华夏民族几乎所有人第一追求目标。尤其经过宋明清三代的强化,几乎成了唯一的正道。

    不过杨浩也不会轻易放过这么好的表率人手,笑道:“这样吧,先聘请管先生作为我炎黄公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