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151章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151章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数人家园被毁,流离失所,死了的浮尸江海之上,活着的涌进州府县城乞讨。

    而且自古以来,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更加上彼时的闽浙沿海既缺医少药又正值炎热夏季。

    因此,温体仁到任福州之后,很快就发现,闽浙沿海的灾情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不仅灾民遍地,而且疾疫流行,死了的不算,单算需要救济的闽浙两省灾民,怕不有上百万人。

    温体仁知道自己和朝廷之上都低估了这次灾情的严重,但在朝堂之上,大话已经说出,此时也只由拿着有限的银子以工代赈,救济灾民了。

    正当温体仁焦头烂额地督导闽浙两省沿海府县救灾的时候,福建巡抚熊文灿跟他报告了一个消息,此前一直接洽招抚闽东海寇郑芝龙的事情有了眉目。

    温体仁一听之下心中暗喜,这真是瞌睡的时候送枕头,来的太是时候了。

    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没出意外,朝廷同意了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对郑芝龙的招降,而且封赏的规格还高于郑芝龙的预期,郑芝龙不仅做了福建的海防参将,而且郑家兄弟还当上了新设的东番卫指挥使等大小朝廷命官,可以名正言顺地占据东番岛了。

    五月受抚之后,温体仁让熊文灿亲赴同安召见了郑芝龙,及其麾下的一种大小前海盗头子,不仅当众进行封赏,而且与郑芝龙、郑鸿逵及其亲兄弟郑之虎、郑之豹等亲信之人,很快商定了转移闽浙灾民、充实开发东番的赈灾战略,以及朝廷不派流官、郑家世镇东番的交换条件。

    熊文灿将情况报告给温体仁,温体仁对转移闽浙灾民、充实开发东番非常赞同,能把所有的灾民都转移出去,不给自己添乱惹麻烦,这是他求之不得的大好事,而且也是皇帝圣旨批准的策略之一。

    然而对于郑芝龙等人提出的朝廷不派流官、郑家世镇东番的交换条件,心中却是极为不喜。

    但是此时为闽浙沿海赈灾事宜折腾得焦头烂额的温体仁思来想去,还是捏着鼻子默认了这一条。

    只是在给朝廷的奏报之中一笔带过含糊了过去,没有明提这一条。

    其实,即便是温体仁向朝廷奏报了这一条件,崇祯皇帝也会答应的。

    毕竟,如今这个年代,没有郑芝龙的积极配合,想要闽浙沿海转移灾民到东番岛上屯垦安置,乃至将来开发东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要想得到郑芝龙及其麾下不遗余力的支持配合,那就要给他们足够的利益和甜头。

    对于转移灾民到东番安置屯垦,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是一万个同意,所以温体仁的奏疏一上,立刻就得到了皇帝的批准,而闽浙沿海府县灾区,转移灾民到东番安置的行动,也很快就开展起来了。

    福建多山少田,历来就有出海讨生活的传统,因此沿海灾民对于朝廷愿意给他们一条出路,免费转送他们出海,到东番岛上分田开垦,并无多大的抵触情绪。

    加上郑芝龙兄弟及其麾下近万人,大多数都是福建沿海一带百姓出身,所以转移安置起来,就显得特别的顺利,二三十万拖家带口的沿海灾民,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日夜转运,就全都送到了海峡的对面。

    那里有郑芝龙的几个兄弟和几千部属,正愁招募不来人手占据整个岛屿,这一下子人口暴涨十数倍,一时之间招兵的招兵,开荒的开荒,从北往南,从西往东,开始筚路蓝缕、开发东番的热潮。

    至于浙江沿海州府的灾民,情况则与福建不同。福建多山少田,沿海居民主要是靠海为生,但浙东沿海则不一样,南面靠近福建一点的处州府、严州府、温州府还稍好一点,而北面的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则大为不同,灾民宁肯守着被海水侵蚀严重,一时无法耕种的土地受灾,也轻易不愿接受朝廷的安置,移民外迁。

第二四三章 赈灾考成() 
浙江巡抚范景文,虽然有去过东番,但他却是知道东番的,从浙江的巨商富贾那里,他早就知道了这个海上大岛的情况。

    虽然岛南被红毛夷占了一处海港,而岛被又被海盗占据了数处。但是随着郑芝龙的归附,这一切都已不是问题了。

    加上又有朝廷的圣旨和闽浙总督府的公文,转移灾民到东番安置的行动,也很快开展起来。

    就这样,从五月末到八月初,连哄带骗,顺带再加上强迫性的编管押送,浙东沿海的三四十万灾民,被浙江巡抚衙门和浙东沿海诸州府的官吏,一批又一批地赶上了前往东番的海船。

    这些海船大大小小多达两千来条,有的是浙江水师的各类战船,有的是巡抚衙门拿银子租用的民间商船,而其中更多的则是新归附朝廷的福建海防参将郑芝龙的庞大船队。

    浙东灾民虽然在受了灾的家乡忍受着饥饿、瘟疫和以工代赈的辛劳,但是仍然不愿故土难离,多数不愿离开家乡,到海上的荒岛上屯垦。

    所以,在浙江巡抚及沿河受灾州府官吏的催逼胁迫乃至打骂驱赶之下,有些少数胆大妄为的,就跑进了山里躲避,最后无以为生,只好落草为寇,当起了打家劫舍的盗贼。

    随着大多数的沿海灾民被赶上了海船、送过海去,到了八月中旬的时候,原本混乱一片的浙东地界,倒是平静了很多。

    范景文自从上任之后,全都是在忙活这一件事情,根本无暇顾及陛辞之时皇帝交办给他的其他任务,一直到了八月中旬,才算是真正轻松下来,浙东沿海的灾民送走了,浙江也就没有别的难题了。

    至于逃进山里当山贼的沿海灾民,原本不过是田间耕作的农夫,如今落草为寇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需征收完了秋税,建起了抚标,剿灭他们易如反掌,因此范景文并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刚过去两天,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外的杭州湾里再次发生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涌潮。

    二十多米高的巨大海潮一时间浊浪排空,汹涌而来,不仅把钱塘江口两岸拥挤观潮的数万人一卷而空,而且一波又一波的巨大海潮,还越过几道海堤,一路冲入内陆数十里远。

    这样前所未见的巨大海潮,一波又一波地袭来,一直持续了三天。

    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浙东最为富裕之地嘉兴府、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靠海数十里范围再次大面积遭灾。

    范景文大惊之下赶紧行文闽浙总督府,然后辗转上报给了内阁和户部,同时请求朝廷拨款救济。

    这件事情,崇祯皇帝也知道,只是他并没有太在意。因为一直渴望尽快从东南沿海大量移民、开垦东番的他,反而觉得这又是一次移民东番的机会。

    所以,在批准了户部拨款三十万崇祯银元用来进行移民安置之外,崇祯皇帝很快就把注意力放在了东江镇的抗虏作战之上,并没有把钱塘涌潮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到了九月中旬,范景文征收完了秋税,同时也等到了朝廷的赈灾款项,很快就又投入到了赈灾移民之中。

    而这一次受灾因为没有上一次严重,所以移民东番受到的对抗也就比上一次强烈。

    明白崇祯皇帝心意的范景文,当然不能让移民东番这件大事推行不下去,所以给浙江巡抚衙门在预估了各府受灾户数人口之后,就给上报了灾情的各府,分定了遣送灾民到东番屯垦安置的指标。

    这样一来,嘉兴府、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上下官吏的行事,也就变得简单粗暴了许多,不仅在受了水灾的村镇到处抓人编管押送上船,而且还在这几个府城之中到处抓捕涌进城内躲避天灾人祸的灾民。

    由于有了前车之鉴,所以这一次遣送移民上船出境,没有上一次的顺利,不少遭了灾的百姓,宁肯留在老家忍饥挨饿,也不愿离乡背井移民,因此一听说官府到处抓人遣送上船,纷纷逃散而去。

    到了十月末,四个府的指标还是没有如期完成,有分定任务在身的上下官吏,很快派出捕快衙役纷纷涌上街头,见了乞丐流民模样的就抓,甚至各处州县牢里拘押的流氓、小偷、闲汉无赖,都被送上船,运走了充数。

    一时之间,这几个州府的府城之中,倒真的是干净太平了许多,再也看不到乞丐流民遍地的情景了。

    然而有一利就有一弊,巡抚衙门和几处府衙的强硬手段,很快也激起了一些灾民的反抗。

    这其中,就有两个汉子,一个叫作程宰,一个叫作陈大郎,在阴差阳错之下带头杀了官差造了反。

    程宰是嘉兴府嘉善县城外的一个豪商,在县城里有几处铺子,在城外还有几处桑园,几处织厂,平时就养着几百来个佣工和几十个帮闲的护院打手。

    这个陈大郎则是嘉善县城里的一个地痞无赖,同时也正是程宰的酒肉朋友兼打手头目。

    且说这嘉兴府,北靠太湖、南临钱塘,自古以来就是浙江屈指可数的鱼米之乡,加上民间丝织业非常发达,桑园织厂很多,所以一直是江南最为富裕繁华的地区之一。

    正因为如此,这地方人工很贵,一些桑园织厂想要扩大规模、雇佣工人,就需要花费不菲的价钱。

    也因此,很多家里经营着织厂的豪商多少有些幸灾乐祸的心里,对于像海啸涌潮这样的天灾,不仅不担心,反而有些欢迎,因为灾民流民越多,雇佣工人就越容易,而且价钱也越低。

    这个豪商程宰,就趁着这一次的涌潮之灾,轻易地招揽了上百个流离失所的灾民,与他们签下了卖身为奴的契书,收留在自家的桑园和织厂之中为奴为婢。

    在他看来,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且也算是积善行德了,但是嘉善县里的一应官差不这么想。

    从闽浙总督衙门、浙江巡抚衙门,到嘉兴府衙、嘉善县衙,层层都有有明令,闽浙沿海府县的灾民要乘船出海,安置到朝廷新设的东番卫去,而且是层层都有指标,都有考成的,超额完成的有奖励,完不成的则有罚银。

    考成法,本是万历前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开来,激励地方官吏做事的办法,如今被温体仁再一次拿来督促闽浙沿海诸府县官吏安置灾民,居然也是颇见成效。

    在考成法的激励下,嘉善县的县衙官吏非常用心,不仅遣送了大量温顺老实的灾民,而且也十分敬业地到处搜寻抓捕那些不愿到东番安置的流民。

    很快,嘉善县城外不远的程家就被人告发,说他收留了大量不愿接受官府救济安置的流民。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成队的官差来到程家,要带人走,而程宰和陈大郎等人则以那些流民已卖身为程家奴婢而不同意,加上那些流民本身也不同意,就这样,一来二去的,就打起来了。

    更严重的是,程宰、陈大郎领着那些恨透了官差的流民,也没个轻重,一场围殴下了,打死了七名嘉善县衙的官差,剩下的十几人也是个个重伤,这下子算是捅破了天了。

第二四四章 太湖水贼() 
打死了县衙官差之后,素来目无王法、胆大妄为,而且也没少干过违法犯罪之事的程宰和陈大郎两人,干脆一不做而不休,杀了剩余的官差,连夜带着人马,去了太湖边上,去联络太湖上的一伙水贼。

    太湖位于南直隶与浙江交界之处,水域广阔、行船便利,加上周边毗连相接的数个州府,又都是天下有名的膏腴之地,南来北往的商船很多,因此湖面上的水贼,从来就没有断过。

    去年以来,闽浙总督下令转移闽浙沿海灾民,到海对面的东番岛上安置,浙东沿海大多数流离失所的灾民没有防备,被赶上船运到了海的对岸,但是还有一些人不愿出海安置,少部分就沦落到了山上、水上,做了贼。

    其中有一个尤其胆大妄为的,名字叫作屠阿丑,跑到了太湖上,投奔一伙强盗做了贼。

    屠阿丑带的人虽然不多,但是他本人却是有胆识,有武艺,为人豪爽仗义,而且专门杀富济贫,与官府作对,太湖沿岸的几处巡检司,都拿他没有办法,结果不到一年,就闯下了很大的名声,当上了太湖水面上的扛把子。

    这一次,程宰、陈大郎等人所联络的太湖水贼,正是屠阿丑一伙。

    陈大郎这种地痞流氓,三教九流的江湖朋友也多,很快就与屠阿丑一伙搭上了线。

    众人一说开,原来都是因为官府驱赶灾民上船出海惹的祸,屠阿丑及其麾下很快就接纳了程宰、陈大郎这伙人。

    在程宰、陈大郎等人的撺掇下,没过多久,就趁着官府押解数千嘉善灾民转送宁波出海的机会,半路上杀了出了,不光是杀死了押送的巡检司民壮,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