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强国梦 >

第30章

明末强国梦-第30章

小说: 明末强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传来军号声,这回不那么激昂了。兵丁们停下来,清理了靶场,慢慢撤到原来的出发地,整齐列队,喊着号子走了。

    村民们站在村口,议论纷纷,久久不能散去。他们开始为自己反对官府修路的行为担心,这官府是好反对的吗?也开始埋怨那几个挑头闹事的。这时,又有护路队过来,不过穿的是绿皮,不是刚才的花皮,手中不是刀枪而是棍棒。人也少多了,不到十个士兵。他们进村就贴告示。现在这些村民看着这些士兵,眼中都带了畏惧的眼神,心存敬畏了。

    有认字的就开始念这告示。前面是官府的征地通告,征了谁家的地多少,补偿多少,闹事的胡达海家动迁宅院,官府补银五钱,其他家张三、李四的补助都一一列出。下面说的是金华乡绅朱大典出资行善,为家乡修桥修路,补贴被征地村民某某白银若干,其中胡达海家因为动迁六间砖瓦房,按每间二两算,共补银一十二两。文告的后面又说村民聚众闹事,阻止修路,破坏善事,因此,朱家将对拒绝拆迁的扣除部分补助银两,胡达海家所补银两减半,变为六两。并声明,从即日起以十天为限,如果十天之内,被征地的庄户全部自愿完成征地,则朱家除了照此告示的标准为各家补发银两外,为了感谢村民协助善事,全村每户赏银一两,但是已经扣除的银两就算扣掉了,不再补发。如果十日内不能全部完成应征之地,免除各户的一两赏银,并对拒证者免除朱家的补贴,按官府公告执行,护路队强制征地、拆房!

    村民先是叽叽喳喳地交头接耳,而后听明白了的村民们已经兴高采烈了起来。一两银子呀!只要十天之内拆迁征地全部完成,所有的农户都可以得到一两银子!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

    后世的人被烂制的电视剧误导,吃一顿饭,就是一锭银子,打发店小二几两银子,以为大明朝的银子满地都是,不值钱。

    实际上崇祯初年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石白米,就是一百斤。到了崇祯末年,战乱加灾荒,米价大涨,这才到了三两多一石米的高价。乡下的泥坯房子,一两银子可以盖三间。这一两银子可是不少了!

    之所以出现胡达海之类的钉子户,完全是“升米斗怨”这个民间丑态的大暴露。什么叫升米斗怨?直白的解释就是你接济他一升米,他不但不感谢,反而埋怨你没有给他一斗米。如果没有朱家对村民的补贴,官府征地,拆迁民房,只是象征性的给一点补偿银子,还要被执行的官吏克扣,村民们还不是老老实实的服从。那补偿银子远远的低于地价、房价,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干的,百姓心里有怨气,谁敢说个不字,难道敢造反不成。没想到这次金华朱家行善补偿了大量的银子,不但抵偿了地价、房价,还略有盈余。这行善之举反而引来了小人的贪婪,使胡达海之流感到有了占便宜的机会。当看到官吏态度不甚坚决的时候,他们就以为机会来了,可以狠狠的敲诈一笔,这才鼓动村们一起闹事,全然不顾修路对他们的好处。

    胡达海一类人的想法就是:修路的好处是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反正官府的路试必须修的,捞得好处是我个人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又便宜不占,那就是王八蛋。我捞到了好处,那路还不是得修起来?

    在朱家的银弹攻势之下,村们态度迅速转变,以胡达海为首的顽固派迅变得势单力孤起来。而且,胡达海们的厄运才刚刚开始。

    又过了一天,不少村民开始对胡达海分外关心起来,围到他家周围,七嘴八舌的好心相劝。起初胡达海很高兴,以为乡里乡亲的,大家伙是真心关心他的。可没说几句,胡达海就发现不对了。怎么一个个的,话里话外总问自己什么时候拆房啊?

    “我说胡大兄弟,这修桥、修路历来都是善举,造福一方,全村人都受益,兄弟你纵然吃点亏乡亲们还不是要念你的好儿?想开点儿吧!”

    “就是嘛!兄弟,就说你那六间房,说是砖瓦房,咱们乡里乡亲的谁不知道,那就是外面陡砖,里面泥坯的房子,一两银子能盖两间。”

    ‘陡砖’就是把砖立起来砌筑,里面填泥土,为的是节省建筑材料。

    “虽说扣了你家六两银子,不是还有六两吗?有六两银子什么好砖瓦房盖不起来?你就知足吧!我还巴不得拆我家的房子那,谁让我家没占到好地方呢?”

    听着没有一个向着自己说话的,胡达海急了:“别他妈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十二两的补助银,一下就去了六两!我咽不下这口气,豁出去剩下的六两我也不要了,我就是不拆房,不搬家!他还敢杀了我!不搬!不搬!就不搬!我豁出这条命了!”

    一听胡达海耍横,村民们立刻就黑了脸,满脸的怒色。村民中的混混也不只有胡达海一个,一个20多岁的壮汉跳出来大喊:“姓胡的,别给脸不要脸,你一个人坏了一村人的好事,我牛二跟你没完!废话少说,我家的一两赏银,你先给我拿出来!拿不出来我扒了你的房子!信不信!”

    有人壮胆这帮人可没那么客气了,开口闭口“赶紧搬走!”,有些毛头小子指着胡达海的鼻子大吼,说:你们胡家要是坏了全村的好事,胡达海就要补偿给他们每家一两白银。胡达海听完这话也是一阵头晕目眩,好悬没背过气去。这帮花皮,也忒狠毒了!

    郁闷的胡达海当晚跑到祖坟前大哭了一场,原本的十二两白银没有了,现在拿六两还得求人家,真是越哭越憋屈,真是后悔呀,肠子都悔青了!哭罢了,第二天招呼一帮兴高采烈的乡里乡亲帮忙,拉着自家的家具、箱箱柜柜,木讷地离开了居住一辈子的地方。帮忙拆房子的人很多,很热情,也很卖力气,三下五除二的就把胡家的房子拆了个流干净。

    。。。。。。

    三月初十,朱万化、朱万文终于回到了金华朱府,这期间造船厂几次与朱万化通信,看来走的不是时候,晚几天应该好一点。只能尽早返回吧!

    。。。。。。

    新人新作,麻烦各位顺便给一朵鲜花,谢谢捧场!

    ………第32章完………

第33章:遵化的军用沙盘() 
三月初十,朱万化、朱万文终于回到了金华朱府。

    旧时的规矩,到家先要看望父母,给老人请安,然后才能回自己的小家。朱家兄弟看到父亲朱大典吓了一跳,朱大典躺在床上,还不时的咳嗽。兄弟俩慌了神,赶紧问这是怎么了,得了什么病。朱大典本来病的不重,看到儿子们回来了,精神大好,连忙坐起来,口说:“没事,只是躺着歇一会。”

    兄弟俩忙上前两步,扶着朱大典,要他躺下说话。这时,老太太说话了:“让老爷坐起来吧,老爷没有大病,看吓着你们了。只是偶感风寒,发热咳嗽,因为没有大事,所以没有告诉你们。几个媳妇天天过来问安,侍候熬药。你们放心吧。”

    既然是这样,兄弟两就放心了。说了几句话,无非是哪个大夫看的,吃的什么药之类,朱大典也问了曙光基地的事情。倒是有一件重要之事,去北直隶遵化探路的侦查兵回来了,今天才到金华,由于朱大典身体不适,暂时未传入问话,既然朱万化兄弟已经返回,明天由朱万化问话把。

    说了一会子话,看着朱大典略显疲色,兄弟两连忙退了出来。

    朱万化兄弟俩到底还是担心,出来后并没有离开,令丫鬟悄悄的把老太太叫出来,到隔壁一个房间说话。朱万化对朱大典的感情未必有多深厚,但是,从事业的角度朱大典的地位十分重要,朱大典毕竟是朱家的顶梁支柱,朝廷的大员,并且处理事情,条理清晰,手段老道,这都是朱万化万万不及的。

    老太太对儿子们的一再追问也体会到儿子的的孝顺,心里也是热乎乎的。虽然老太太对小儿子的偏心多了一点,毕竟也都是自己的亲儿子,于是拉着两个儿子的手说:

    “难为你们的孝心,老爷真的没什么,春天火大,偶感风寒也是常有的,过两天就会好起来,你们不必担心。我和老爷倒是担心老大,春香有了身子,在家将养,媳妇又没有跟去,那边没人照顾。一个大男人怎么照顾自己。不如把秋香也收了房,走时带去吧,我看了,那个丫头人品不错,有宜男之像。”

    又来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所谓宜男之像就是屁股大,奶。子大之类的。老太太的面子不能生硬驳回,只能慢慢化解。一妻一妾已经让朱万化有罪恶感了,后世人的伦理观念是多年养成的,朱万化还是容忍不了这个,一夫一妻的观念已经牢牢的印在心里,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虽然来到明朝,朱万化的这个观念还是不容易改变的。

    也要预防老太太认为自己媳妇“妒”。这也是个很难的事。男人大多有花心,这个不假,但是朱万化心里年龄实际已经40多岁了,用理性压制一时感性冲动的能力要强一些,明白婚姻的社会责任,他的事业心很强,不想后院起火分心。尤其是自己的社会地位,将来会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历史上多少明君毁在自己子女的争斗之中,虽说亲兄弟也有斗得你死我活的,但是,隔房兄弟总是增加了天然的不信任。

    汉末三国时代的袁绍、袁术就是隔房兄弟,袁术是嫡出,袁绍是庶出,这两兄弟从来不和,起因就是袁绍能力强于袁术,袁术自持嫡出的身份看不上袁绍。如果这两兄弟同心协力,曹操也许就没有机会了。朱万化自己在这个时代是个强人不假,但是,强在了科技知识和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上,与人斗心眼,朱万化明白自己不行。

    “明天我们再来给父母请安。”朱万化赶紧告辞,开溜,有什么办法开解,还是先想一想再说吧。

    章氏感激丈夫提携自己的兄弟,加之两月不见,自是喜喜欢欢的迎接自己的丈夫。朱万化的儿子朱钰已经开始学说话,章氏让他叫父亲大人,儿子也不认生,他也能学说“父亲”二字,喜得朱万化抱起儿子亲了又亲。让儿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在园子里跑来跑去,逗得儿子咯咯地笑个不停,春香怀孕四五个月了,已经开始显怀,也坐在一边凑趣,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晚饭时,朱万化依然抱儿子坐在腿上,舍不得放下,有了小孩子参与这饭就吃的热闹。席间妻子章氏不断的询问自己的兄弟做事可好?见丈夫满意,夸赞章世照兄弟,自己的兄弟争气,自己也很喜欢。春香挺个大肚子,站在一旁忙着布菜,朱万化甚是不忍,但是这年代就是这个规矩,不这样作,别人会说宠溺小妾,这规矩还是乱不得。秋香躲在一边也不上前,朱万化觉得她看自己的眼神总是躲躲闪闪的,总之是怪怪的,也没在意。

    正所谓小别胜新婚,晚间夫妻恩爱自是不提。果然,当晚章氏又提起了秋香收房之事,想必是老太太已经与章氏商议过了,老人之命章氏岂能违抗,看来真的有必要与老太太讲明白,想到秋香日间的表现,看来章氏已经问过她的心意,这事情就复杂了,朱万化预感到事情棘手。

    。。。。。。

    第二天,朱万化就找来工匠,指挥着安装水车,何处建水塔,何处建卫生间,管线走向,下水道的布局、走向等等。南方天气热,朱万化还打算利用井水的低温,做简易空调,特意制作了铜片的散热器,装在墙壁高处,房顶安装引入自然风的装置,风吹过散热片,使凉气在室内流动。

    蒸汽机还在试制中,暂时还没有,因此井水提升到水塔只能靠畜力拉动水车,就像推磨的样子。一个家庭用水量不大,搞个蒸汽机有呼呼的噪音,畜力水车安安静静的,也有好处。为了保证土空调中凉水的温度,水塔和水管都采取了保温措施。

    。。。。。。

    朱万化抽时间传见了去遵化探路之人,这次探路派出的是一个特务班,是扮作行商,身着便衣,前往北直隶(后世的河北省)遵化地区。据特务班长禀报,大沽口往北,道路还算顺畅,马车通过没有问题。沿途还画了不少地形图,当然都是示意性的地图,但是村镇、河流、山岭的地名标识清楚,按图寻路完全没有问题,这些地名正是后世的地图中缺少的东西,毕竟时代变迁,地名差异最大。遵化是个三面环山的簸箕地形,北面、西面是绵延数百里的大山,东面偏南山岭较矮小,是孤立于平原上的一片较小的山脉,南面偏西是华北平原。东北方向上大小两山之间的夹缝,就成了通往东北方向关宁前线的重要通道,三屯营就建在这个通道上。遵化城往南的平原上,有一条像链子一样又长又窄的小山脉,就像横在城南平原上的一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