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强国梦 >

第247章

明末强国梦-第247章

小说: 明末强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你们还轻松。再说了,有朱大公子的信任,我也绝不敢马虎。”

    就这样他们一起到达了广元,安排防务之后就上报到大都督府,并请示下一步的方略。

    此时朱万化已经回到了济南,朱大典父子都在大都督府中。从请报上看陕西的乱民就要进入汉中了,现在由于四川派遣军动作快,已经到达了广元,这就有可能考虑先一步到达汉中的可能性。如果国防军先一步到达汉中,就可以挡住乱民进入汉中之路,从而免除了汉中的灾难。并且极有可能把乱民堵在褒斜道的峡谷之中。

    从广元到达汉中盆地的北部交通要道——褒城只有300里,并且沿途都是官道,并不难走。

    现代已经没有褒城了,它位于现代的汉中市以北的“河东店”的西边,褒河的对岸。

    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是跨越秦岭的那部分,褒城到宝鸡的路就属于那一段天险之路,这条路的名字叫做褒斜道。所以朱万化和朱大典商议之后,下了一个决心,命令四川派遣军出动一个团,至少要两个营,快速奔袭褒城。力争堵住乱民进入汉中的通道,寻求战机,歼灭乱民于石门栈道之中!

    褒斜道,就是南起褒城,北到宝鸡的斜谷关,沿途500余里,它的南段又叫做石门栈道也可以叫做褒河栈道,它的历史太久远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了褒斜道,可以说这500里的栈道聚集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栈道的沿途有大量的著名历史人物书写的题字、诗、文,石刻、崖刻,知名历史人物的笔迹到处都是。

    它的南端,就是朱万化计划的战场位置,在现代已经被石门水库淹没于水下,此地属于一级的文物被单独凿挖出来,保存于汉中的博物馆中。在水库大坝的外侧,建了一条模拟栈道供游人参观,真正的最壮观的栈道已经淹没于水中了。

    栈道本身的建设就是一个奇迹,但只,在这石门栈道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奇迹:那就是让这条栈道得名的“石门”。

    石门是一条隧道,位于石门栈道的南端,距离褒城不远,这条石门隧道长16米,宽四米、高四米,马车可以并行,内壁和周围有大量的石刻古迹。在今人看来,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工程,可是在火药还没有发明的汉代,那时的人们是怎样开凿这条隧道的呢?有人说是“火烧水激”,但是无法印证。笔者不知道,我们不去管它了。

    这条隧道当今也被淹没于石门水库的水下了。

    。。。。。。

    这个地区承载了太多的中华文化的遗迹。

    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传说中的萧何追韩信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诸葛亮一生多次北伐,都是从这里出发。

    曹操征战到这里的时候,曾经在褒河谷中题写“衮雪”二字,下面署名魏王。笔力圆润,苍劲有力,是非常珍贵的曹操亲笔的笔迹(据说还是独一无二的曹操笔迹),可以见到曹操深厚的书法功底。

    “衮雪”二字还是个有趣的故事:

    跟随的人员提醒曹操:“衮字缺水三点。”

    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

    古人之情趣别有一番风味。

    萧何追韩信的传说中有这样一段趣闻(非正史):萧何不是一个人去追的,他带有随从,一边追一边四处寻找,有一个寻找的人向萧何报告,说他搜索的那条路上没有人,只是河边有一个傻子。

    萧何问:你怎么知道他是傻子?

    答:那人在河边出恭(拉屎)。

    问:出恭就是傻子?

    答:那边风太大。

    萧何说道:快去,那人就是韩信!

    对于这段故事,没有到过褒河的人听不出妙处来。

    那里有一句民间俗语:“褒河的风,宝鸡的葱。”宝鸡的葱可能很有名,笔者不知道,但是褒河的风可是领教过,确实不得了。

    褒河(就是石门栈道的河谷)南北走向,是一个大峡谷,到了冬季,寒冷的北风都被秦岭挡住了(秦岭历来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东边的分界线是淮河),唯独这个河谷透过了一股风,形成了一个风的通道。冬季里,那个风既寒冷又猛烈,逆风行走都很艰难,且寒风刺骨。

    冬季,在河边迎着这么猛的寒风出恭,谁受得了?可不是个傻子吗?萧何却知道这是韩信装傻,企图蒙混过关!

    以上故事只是传说,另有一说,萧何追韩信的故事中,韩信不是向北(西安方向)跑,而是向南走米仓道前往巴中和四川。究竟哪一个对,哪一个错,与我们无关,我们就不管他了。

    。。。。。。

    在广元的赵率教、朱明秋二人收到了命令,赵率教还是要亲自带兵出击,但是被朱明秋拦住了。这次出击速度要快,毕竟是山区行军,即便骑马也是艰难的。

    朱明秋说道:“我们通信便利,我会随时用电报请示方略,赵大人你万万不能去,你的身体是扛不住的。”

    由于沿途需要驻防部队,所以在广元只能出动三团的两个营:第14营和第16营,其中的第16营为带领三个临时营的部队。这三个临时营就有六千人,国防军的两个营合计1400人,全部人员不足八千。

    他们的行军路线是从广元向北,沿着白龙江河道走100多里,这也是比较难于行走的一段。然后沿着一条几乎笔直山谷,向东偏北的方向,走200多里就到达了褒城。这段路是宽敞的大道,大山中这种奇特的地貌,在地质上属于断裂带,这种地质也造成这里的矿藏极为丰富,被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中国的乌拉尔”。

    这条路自古就是入川的重要通道。

    ………第289章完………

第290章:兵至汉中() 
六月十八日,四川派遣军从广元出发,向褒城进军。

    他们是第14营和第16营,其中的第16营为带领三个临时营的部队。这三个临时营就有六千人,国防军的两个营合计1400人,全部人员不足八千人,带队的是朱明秋。

    这支队伍是山地部队的装备,就是说部队以步行为主,辎重采用驮马加独轮车。独轮车的优点是比驮马载重量大,缺点是需要基本平整的道路,遇到上下台阶的道路就要卸车扛过去。好在他们走的是传统的出入四川的官道,四川自古以来就习惯使用独轮车,所以这一路上独轮车并没有大的障碍。

    四川的独轮车形状非常简单,两根手臂粗的长木棍再连接几根横木就是车的主体,它的前方安装着木制车轮,车把上有布带子背在肩上协助负重。这就是最简单的车型,也可以叫做简易型,或者a型。为了平衡负重,还有一种从车架中部向前伸延出一个架子,也是用两根粗木棒组成的三角形,前方超过车轮,这样的车,装载货物之后其负重就不是完全由推车人的肩膀承担了,可以加大载重量,这种车也可以叫做负重型,或者b型车。这种独轮车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鸡公车。与华北大地上的独轮车形状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它还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做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很多人根据木牛流马的名字猜想这个运输工具有多么神奇,甚至有人做出种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声称自己成功复原了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这都是大错特错了。诸葛亮的这种独轮车制作非常简单,却是解决了山地运输的大问题,它从来就没有失传,好东西,又实用怎么会失传呢?只能是越做越精,越做越好。

    可以设想,如果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很复杂,很神秘,很先进,那么当时的蜀汉能够生产多少台木牛流马呢?它如何能够为数十万,百万大军运输辎重呢?显然这是不成立的,正是因为独轮车简单易行,才能大量制作,供大军使用。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是胡思乱想了。

    三国演义是,是就会有虚构的成分,所以三国演义中木牛流马的名字多半是为了生动好看编写的,不足为凭。三国志才是历史,他们二者不能混淆。

    千百年来,这个推起来吱吱扭扭作响的独轮车,就成了四川的特色,当然也会流传到其他地区。

    但是,国防军的独轮车可不是鸡公车的形状,并且它有关键的先进部件——滚珠轴承和橡胶轮胎,整车钢木结构,轻便且载重量大。

    。。。。。。

    在即将到达褒城的时候,有一个地方非常有名气,那就是沔州,“沔”,读音mian。因为“沔”字为生僻字,所以后世新中国的政府下令,改“沔”为同音字的“勉”,所以后来这里就被称为“勉县”。无论叫做“沔州”还是“勉县”,知名度都不高,但是“定军山”可是大名鼎鼎。对了,这里就是三国时代的定军山,空城计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诸葛亮唱到:“我正在城头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真是经典的国粹,诸葛亮多潇洒呀!

    诸葛亮死后也葬于这里,武侯墓就在勉县。

    我们为什么叫“汉族”呢?它来源于汉朝,汉朝的“汉”字,就来源于刘邦的封号为“汉王”。所以汉族的“汉”字就来源于汉中的“汉”字,作为汉族人知道一点汉中的知识还是必要的。

    朱明秋带领的队伍采用急行军,一天走80里,用了四天就到达了褒城,这条官道直接到达汉中平原的北部,并不通过汉中平原。从路程上说,要比宝鸡到褒城的距离短,并且道路平坦,便于行走,能够抢先到达就理所当然了。

    到达之后,朱明秋带领着一干军官进入山谷视察地形。现在是雨季,是河水最充沛的时候。谷口有两条水道,或者叫做河流,一条就是褒河,另一条在东侧,它就是人工修建的引水渠。

    由于此地是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地区,所以这里是有引水渠的,并且建设的非常科学完善。汉水及其支流为汉中平原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使它成为西北的富庶之地。

    褒河水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战场的作战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山中的河流落差大,所以河道中存不住水,当水量小的时候,绝大部分河床就裸露了出来,尽管有大大小小的乱石,毕竟人是可以行走的。就是说,作战时,河道本身就是通道,是战场。

    但是,如果在雨季,河水暴涨,并且落差比较大,河道中怪石林立,凶猛的河水打着漩涡奔腾而下,被卷入河水的人就是必死无疑,这种河流就成了天险。

    曹操所提的“衮雪”二字对于这种急流的形容是太形象了,被乱石激起的白色浪花像雪球一样翻滚而下。没有文学大家的功力绝对写不出“衮雪”二字。

    而褒河的河谷狭窄,两岸陡峭,水量充沛的时候,人们就只能从栈道上通行,没有第二条路。

    这就是说,如果在峡谷中双方遭遇,发生战斗时,这战斗就要在栈道上进行。

    这个时候的栈道是完整的,因为这里已经是数百年的和平时期,栈道是入川的重要交通线之一,这条道路上有官府的维护机构,随时维修,所以它是畅通无阻的。从褒城到宝鸡这500里的路也并非全是栈道,只是当实在无路可走时才修建栈道。

    朱明秋在现场对军官们分析了山谷栈道的特点,然后他说道:“我们的作战目标是:第一,阻挡乱民进入汉中,这个目标不能打折扣,必须达到。第二,围歼这伙乱民,这个目标需要看实际的战场情况,允许有所变化。

    国防军如果前进迎敌就要有在狭窄栈道上作战的准备,当然也有可能赶上陡峭山路,而不是栈道的战场,总之战场是很狭窄的,大家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我们如何打好这一仗?”

    十四营的营长钱世忠说道:“按照地图看,这条路有500多里,全部是狭窄的道路,如果实际情况果真如此,那么这条路上随时随地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这种地形对谁有利呢?当然是国防军。国防军的一挺机枪就可以封闭道路,敌方纵然有千军万马也过不来。反过来说,国防军要想抓俘虏也是极为困难的。如果不想抓俘虏,那么我们就是前进!胜利已经在掌握之中了。”

    钱世忠是老家丁,曾经在浙江的环山剿灭海盗之战中立功。台湾组建第二师的时候从第一师调配过去的。

    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简单实用,所以又有几个军官附和这个意见。

    这时一个挂着少尉军衔的军官上前一步,喊了一声“报告!”

    少尉是军官的最低官衔,职务一般对应着排长、副连长。这个军官朱明秋不认识,大说:“请讲!”

    这名少尉打着立正姿势说道:“报告长官,14营二连副连长詹世有报告。乱民有一种手段:他们会把携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