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梦回运河前朝路 >

第58章

梦回运河前朝路-第58章

小说: 梦回运河前朝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姨娘年岁已大,何必再去承受奔波劳顿之苦。”武则天不舍道。

    “对于我而言,不在夫君身边从,才是最大的苦。”

    “姨娘万万保重!”

    “曌儿,我们都太老了,有些事情,还是交给年轻人吧!”袁紫烟伸出手来,轻轻摸了摸武则天的脸,在她心中,除了王连,就是面前这个皇帝的关系最亲。

    武则天将脸贴在袁紫烟手上,泪流不止,她人前至尊,说一不二,也只有袁紫烟面前才能尽情流泪,哽咽道:“曌儿都明白。”

    袁紫烟拄着龙头拐杖,跟王连离开云霄宫,坐上一辆铺满锦被的马车,在一行人的簇拥下,离开了神都。

    武则天在后面跟了好远,这才返回寝宫,接连几日都没有上朝。

    车子沿着大路,缓缓向前,袁紫烟道:“夫君,以前你出去,总不愿意带着我。”

    “你是我的珍宝,不想被别人看见。”

    “如今已经老到让人嫌弃,还是珍宝吗?”袁紫烟笑问。

    “在我心中,你永远那么美丽,以后别说自己老,假如从春秋吴国开凿邗沟算起,我现在可是真正的千岁了。”王连道。

    “哈哈,这么说,你该是我的祖辈。”袁紫烟大笑。

    “如果按照我穿越前的时间算,你才是我的祖辈,哦,我算算,应该比祖宗十八代还多。”王连道。

    “这叫一个乱,不能论这些了。”袁紫烟笑着摆手,两人就这样一路说笑,享受着夏日美好的时光。

    一直在路上,考虑到袁紫烟的身体,武则天派来的军队带着最好的帐篷,搭建起来,就是座三米多高的大屋,地上不但铺着地毯,还有几个透光的窗子。

    一周后,黄河跟通济渠连接的岔口到了,两万民工早就等在了这里。

    王连骑上匹骏马,沿着河堤巡视了一圈,下令先把水口堵住,然后向下开挖沟渠。他吩咐士兵,不要对民工太过苛刻,依然遵循每天四个时辰的工作制度。

    作为工程指挥,王连免不了来往忙碌,每逢此时,袁紫烟总会让人搬来一把椅子,就坐在河畔,脸上带着微笑,看着眼前忙碌的工程现场。

    工程很简单,二十天后,堵住水口的简易堤坝被挖开,黄河水涓涓流淌,重新流入通济渠,一直流向东南。

    王连对正在椅子上打盹的袁紫烟轻声说道:“紫烟,可以回去了。”

    “哦,是该走了!”袁紫烟睁开眼睛,看着远处山峦间的夕阳,轻轻地叹了口气,却没有起身。

    “我扶你起来!”王连爱怜地说道。

    “夫君,不必了!”袁紫烟摆摆手,挪动身体,将腰间的玉佩拿了下来,递给王连,“把它丢到运河里吧。”

    “为什么?”

    “要分离了,还能留给谁呢!”袁紫烟握了握王连的手。

    “紫烟,你怎么了?”王连的心陡然悬了起来。

    “夫君,还记得紫烟在寒山寺许下的愿望吗?”

    “我记得,什么都记得。紫烟,你要坚强。这次我不走了,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王连哽咽道。

    “永远是多远,终有尽头。佛祖一定听到了我的许愿,在我即将化作尘土之时,又将你带到我的身边,夫君,记得把我的骨灰洒到运河里,紫烟便再没有遗憾了。”袁紫烟看着夕阳,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努力不让眼睛闭上。

    “紫烟”王连泪如雨下,不停地呼喊。

    “夫君,那日分离,你听到我喊的话了吗?”袁紫烟又问。

    “听到了。”王连将那只枯瘦的手放在脸颊旁,“我愿意,愿意!”

    “如果真有来世,再见到我,一定要将我带走,哪怕像姬玉一样,陨落在时光中,也好过孤单守望。若风兮飘飘,若尘兮荡荡,若梦兮君在何方,若归兮繁华一场。夫君,莫要悲伤,紫烟走了!”

    说完这些话,袁紫烟合上了双眼,气息全无,那只手仍然放在王连的手心里。

    “紫烟,一路保重!来世我一定娶你,绝不分离。”王连悲戚的呼喊声,久久飘荡在运河之上,他奋力地将手中的玉佩抛出,丢入运河里,激起了一圈小小的涟漪。

第114章 又见唐槐() 
民工们已经撤离,三千将士也只留下五百人,王连忍住心中的悲伤,吩咐将袁紫烟火葬。

    紫烟圣母何其尊贵,同行的女仆们不肯答应,头都磕破了,士兵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唯恐惹上麻烦。

    没办法,王连只好将武则天的那份手谕拿了出来,念给众人听,却没有展示内容,编了一段可以将袁紫烟火葬的话,将骨灰带回即可。

    王连的身份特殊,又贵为监御使,士兵们只能照办,找来许多干柴铺好,又把锦被铺在上方,让袁紫烟躺在上面。

    王连不忍再看,独自回到空荡荡的帐篷内,吩咐谁也不许进来。袁紫烟走了,他的心也空了,这一刻,生死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若风兮飘飘,若尘兮荡荡,若梦兮君在何方,若归兮繁华一场。”

    耳畔不停回荡着袁紫烟临终前的话语,王连眼中的泪水止不住,就这样一直到天色亮起,这才红肿着眼睛,走了出来。

    “回禀监御使大人,这是紫烟圣母的骨灰。”一名领队的将军,将骨灰坛抱了过来,交在王连的手上。

    “辛苦你们了!”王连抱着骨灰坛,登上了岸边的一艘小船。

    “大人,你要去哪里?”将军问。

    “走不远的!”王连摇动船桨,将小船泊到运河的中央,缓缓顺流而下。

    取出怀中的凤鸣笛,王连吹奏出一曲伤感的歌,跟着,举起骨灰坛,将袁紫烟的骨灰,尽数抛洒在运河里。

    “紫烟,你没有走,永远在我记忆里。”王连喃喃道。

    岸边的士兵,目睹这一切,不由地紧张起来,紫烟圣母被火化了,如果连骨灰也带不回去,真不知道该怎么跟皇上交代。

    王连拿出了运河之眼,放在阳光下打量着,运河图纹路上那段蓝色已经变成红色,标志着穿越可以进行。

    然而,但王连将运河之眼翻转过来,却惊讶地发现,有光芒溢出!

    运河之眼的功能升级了,不用再去找大槐树,也不用刻意获取一缕阳光,只要在阳光照耀下,就能离开这里。

    “将士们,回去禀告皇上,这一切都是我的主意,跟你们无关。紫烟圣母走了,我也走了!”

    王连朝着岸边高喊,接着将运河之眼朝向了初升的朝阳,七彩光芒激荡而出,迅速将他包围在其中。

    在将士们石化般的目光注视下,王连瞬间消失在当场,留下一艘空荡荡的小船,孤零零地飘在运河之上,小船上还有个空荡荡的骨灰坛。

    当王连从再次穿越中醒来之时,发现正身在一座城池之外,还没从痛失爱人的悲伤中走出来,王连就这么躺着,直到光线变暗这才疲惫地坐起身。前方不远处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槐树,生长在干涸的水渠边。

    环境有些眼熟,王连缓缓站起身来,转头朝着左后方看去,那是一片湖泊,因为缺水的缘故,露出了大片滩涂。

    这,应该是聊城,自己穿越之前生活的城市,王连不禁心情一阵激动,但眼前这一片空旷的田野又提醒他,没有现代化的文明城市,他还是停留在古代。

    就在这时,一群农夫打扮的古人朝着这边走来,手里拿着斧头和锯子,一副神情紧张的样子。

    没人关注身穿道袍的王连,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正是那株大槐树,也就是王连穿越前在树下看书的那株唐槐。

    农夫很快将唐槐围了起来,有人上前测量树干直径,王连忽然看懂了,他们这是要把唐槐给砍伐了。

    必须阻止他们,如果没了这株唐槐,王连不敢保证,自己能否顺利地穿越回现代。

    “诸位,你们在干什么?”王连跟了过去,抱拳问道。

    农夫们纷纷打量着王连,一个领头的问道:“你是哪来的道士?”

    “在下全真教王连。”王连随口编了一个教派,还是从武侠里看到的。

    “这棵槐树透着邪气,我们准备把他给砍伐了。”

    “万物有灵,这棵树只怕也生长了几百年吧!”王连道。

    “据说快六百年了,是唐朝女皇栽种的。”

    “这才是最大的怪事儿,哪有女子当皇帝的,阴阳逆转啊,这棵树很古怪了,每次经过,都觉得心里不舒服。”有人插口道。

    “因为心里好像不舒服,就要砍伐这棵古树?”王连觉得这个理论很荒谬。

    “他家孩子昨天在这树下玩耍,回去后一身血污,说是从树干上蹭到的。”领头的农夫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人。

    “有次晚归回家之时,我曾经此树下听到女子的哭声,却不见人影。”一名农夫帮衬道。

    “沟渠已经干涸,这棵树依然生长茂盛,不可思议。”又有人提出质疑。

    来自于树干的血污、女人的哭声,凭空生长的大树,听起来很恐怖,但却经不住推敲,王连抱拳道:“诸位,我是一名道士,能感受到,这棵槐树是有修为的,不可随便砍伐。我问你们,血污可曾验证来自这棵树?哭声也许是某个女子躲在树后,心有伤悲。至于为何生长茂盛,那是因为,这条沟渠早晚会重新恢复,大槐树在守候着,给人希望!”

    农夫们回答不上来,领头的固执道:“这位道长,只是一棵树而已,孤零零的立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处,砍伐了,也可让附近的百姓安心。”

    “它又没招惹你们,何不留着夏日乘凉?时代变迁,沧海桑田,留下这株树指引后人找到回家的路,难道不好吗?”王连反问道。

    大家还是答不上来,但纵然有千般好处,也不过是一棵树而已,砍伐了一了百了!领头的固执说道:“不行,无论如何,必须砍伐!”

    王连觉得事情不那么简单,皱眉问道:“这株树碍了你家的事儿了吗?怎么,要盖房子?”

    “没有!”领头的目光躲闪,应该是被说中了。

    “这样吧,我出五两黄金,买下这棵树,并且会在这里作法,任何人如果砍伐这棵树,都会自食恶果。”

    王连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块金子,递给了领头的那人,这可是从隋朝带来的,但王连一直很谨慎,上面并没有任何官家的标志。

    一棵树都不值半两银子,农夫们顿时人人面露喜色,没人再提砍树的事情,目光都盯紧了领头农夫手里的金子。

    “也罢,那就给这位道长面子,不砍了,金子见着有份。”领头的到底妥协了。

    农夫们喜气洋洋地离开了,王连站在树下,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幸好带了些金子过来,不然的话,未必能保住这棵唐槐,让穿越回家的旅途再生变数。

第115章 东昌古城() 
等了好一阵子,王连确信农夫们不会再回来,这才离开唐槐,朝着西侧不远的城池走去。来到跟前,王连看清了城门上方雕刻的文字,东昌。

    没错,就是聊城,在元代的时候称作东昌,是东昌路的治所,隶属于中书省,由此也能大致推断出来,他已经来到了元朝,距离自己生活的年代更近了。

    此刻已经过了中午,王连并没有马上进城,等了片刻,几名商人从城内走了出来。

    “诸位,在下久居山林,不知现在是多少年?”王连上前打听,刚才只顾着保护唐槐,忘了问那些农夫具体的年份。

    道士算是特殊的群体,一名穿着锦衣的商人上下打量着王连,还是客气地说道:“回这位道长,眼下正是至元二十五年。”

    “非常感谢!”王连抱拳致谢。

    “你这身道袍非常奇怪,在下做服装生意,却从未见过这种面料。”商人又说。

    “我师娘亲自织成,虽然样式不好看,也不能不穿吧!”王连笑道,这也是隋朝的服装面料,还是从大兴城买的,应该早就过时了。

    害怕师娘,可以理解,商人都不禁笑了起来,这个群体比较谨慎,也没人再继续追问,带着车马,沿着大路,向着东边去了。

    至元二十五年这个时间节点,王连很快就想起来了,正是会通河开凿的前一年,公元1288年,当今的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他这次又穿越了近六百年。

    等了片刻,又有一队人马进城,王连混在其中,也许看他是一名道士,城门守卫的士兵也没盘查,将他放了进去。

    王连要做的第一件事儿,还是兑换身上剩下的五两黄金,此时,市面上流通的是纸币,叫做至元钞,这是忽必烈在货币改革上的大胆创新,五两黄金可以换一百贯至元钞,厚厚的一沓,塞在衣服里鼓鼓囊囊,却也比携带铜钱更方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